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地师(齐橙)-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高猛钢,还可以用来制作锁子甲、头盔,也可以用来制作女眷们使用的剪刀等物,不过,都是只能走高端路线的。”苏昊说道。
董天章笑道:“这京城里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改之但凡能够造得出来的东西,董某就能够帮你卖掉。我不怕东西开价高,我怕的只是你造不出值大价钱的东西。”
“哈哈,有董掌柜这话,苏昊就放心了。至于值大价钱的东西嘛,刚才看到的只是第一样,怎么样,咱们继续吧?”苏昊说道。
“继续,继续,我等还真想看看改之手里有些什么样的宝贝呢。”董天章和杨来祯一齐应道。
“郝大哥,把梳妆镜拿上来吧,请二位掌柜过目。”苏昊向郝青吩咐道。
第211章销售代理
苏昊能够拿出来展示的商品不算多,梳妆镜是又一项让董、杨二人惊叹的东西,因为他们此前也曾听说过李龙向郑妃献梳妆镜的事情。据说郑妃得到那个梳妆镜之后,宫里稍有点地位的妃子都在托人打听何处可以弄到同样的镜子,市面上为一面玻璃镜子开出的价码相当于一个三品官员10年的薪俸了,可惜到目前为止谁也没有能够弄到一面这样的镜子。
然而,就是在京城人士眼里如此贵重的镜子,郝青一下子就拿出了四五面,有方的,有圆的,品质都是一样,能够把人脸照得毫发毕现。此外,这镜子明显是用琉璃制作的,但这种琉璃与寻常的琉璃似乎又有些不同,至于说哪里不同,董、杨二人一时也说不出来。
“原来果然有这样的琉璃镜子,宫里传出来的消息不虚啊。”杨来祯小心翼翼地捧着一面镜子,翻过来覆过去地看着,爱不释手。
苏昊道:“这镜子的材料,与寻常的琉璃可不相同,我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叫作玻璃。”
“玻璃?嗯,听起来倒确有一些新意。”杨来祯马上就接受了这个名字,“改之,这玻璃镜上,是镀了银吧?这镀银之法,倒是不难,难的是能够炼出如此透明的……玻璃,这其中定然也有诀窍吧?”
苏昊一笑,道:“这是自然,这炼玻璃之法,与炼琉璃有所不同。二位掌柜可以拿指甲划一下,这玻璃比琉璃要软一些的。”
中国古代的玻璃制作工艺,是采用硝石作为助熔剂,制作出来的是钾基玻璃,硬度偏高一些。苏昊给郝氏父子提供的工艺,是用纯碱作为助熔剂,制作出来的是钠基玻璃,硬度稍低。这其中的细微差别,如果苏昊不点明,董、杨二人是不会注意到的。听他这样一说,二人真的试着拿指甲在玻璃面上划了一下,都不禁点点头,承认苏昊所言属实。
“这炼制玻璃倒是不难,难的是炼出完全透明而且平整的玻璃。只有这样的玻璃才能制作梳妆镜。是以这梳妆镜的价钱也是比较高的。”苏昊说道。
“这样一面梳妆镜,改之觉得售价几何比较合适?”杨来祯指着手上的镜子对苏昊问道。
苏昊道:“在下觉得,20两一面,如何?”
“才20两!”董天章一惊。差点没把手上的镜子掉到地上了,“改之,你知道前一段宫里的娘娘们开出了什么样的价钱吗?”
苏昊点点头,说道:“我能猜出几分,不过。这梳妆镜日后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定价如果太高了,反倒不利。我建议先按20两一面的价格销售,过一段时间再降到10两一面,若是一般中产之资的人家都能够买得起,咱们又岂止是卖出一万面呢?”
苏昊开出这样一个价钱,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在此之前,他与郝青、熊汲等人讨论过多次,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而不是一味地撇油。
制造玻璃与冶炼高锰钢不同,后者的技术诀窍在于锰矿石的使用,这是当年的工匠无法想到的。但玻璃的制作就不一样了,有不少匠人是能够制造玻璃的。即便说他们造出来的是钾基玻璃,成本略高一些,加工难度略大一些,但也可以替代苏昊的钠基玻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梳妆镜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竞争者就会大量出现。到那个时候再降价,就被动了。
把一面梳妆镜的价格降到20两甚至10两,就使得许多官宦和商贾人家的女眷也能够买得起了。整个大明有1000多个府县,数以十万计的官宦,还有大量商人,这个购买力是非常可观的。至于竞争者,郝青推算过,以传统的玻璃制作工艺,要想把一面梳妆镜的成本降到20两以下,是十分困难的。
杨来祯虽然不清楚有关制作玻璃的技术细节,但听苏昊这样一说,基本上也明白了他的思路。他迟疑道:“改之这个想法倒是没错,可是你是否考虑过,这样定价的话,李公公那边会不会有些妨碍?”
李龙就是因为向郑妃献上了一面梳妆镜而得宠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面梳妆镜是内宫唯一的一面,郑妃因此而得到了内宫所有嫔妃的羡慕、嫉妒和仇恨。如果某一天,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批的梳妆镜,而且每一面的价格才区区20两,郑妃会怎么想,李龙的地位又会不会受到威胁,这样的问题,都是苏昊不能不考虑的。
听到杨来祯的提醒,苏昊笑道:“杨掌柜所言甚是,有关这个问题,苏昊前几日已经与李公公谈过了,这一点就不劳杨掌柜再挂怀了。”
“哦?呵呵,那倒是老夫莽撞了。”杨来祯哈哈笑道,苏昊是如何与李龙达成共识的,杨来祯不能问,也不想问,他只是知道这件事并没有什么障碍,那就足够了。
苏昊摆平此事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在即将向市场推出20两银子一面的小梳妆镜之前,苏昊又让李龙向郑妃献上了一面足有半人高的穿衣镜。制作这样大片的平板玻璃,对于郝氏父子来说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就决定了这面穿衣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独一无二的,足够满足郑妃的虚荣心了。
“改之,你手上有这么多好东西,打算如何与我等合作呢?”董天章把手里的镜子放在桌上,与刚才他试过的那柄高锰钢腰刀放在一处,然后坐回自己的座位,对苏昊悠悠地问道。
看过这两样东西,董天章已经下定决定要与苏昊合作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谈一谈合作的条件问题。
苏昊道:“不瞒二位,这些东西苏昊研制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苦于没有渠道,一直都未能上市销售。昊的意思是,这些东西由我这边安排匠人来制作,二位掌柜做昊的销售代理。你们只需要凭借自己的名声与渠道,把这些商品卖出去即可。至于这分润嘛,昊考虑。不管收入几何,由昊与二位掌柜平分,二位看如何?”
“改之的意思,是不希望我和杨掌柜插手这匠作的过程了?”董天章一下子就听明白了苏昊的用意。
苏昊毫不掩饰地点点头道:“董掌柜所言,正是昊的想法。这匠作之事。其中的奥妙说破了就一文不值了。昊在京城如草芥一般。若是连一点技术奥妙都保不住,只怕这京城昊就呆不下去了。”
“改之的担心,杨某可以理解。可是我和董掌柜的担心,改之能否理解呢?”杨来祯道。“照这个方式,我与董掌柜只是替改之卖东西的商贾而已,若是改之发达了,不需要我和董掌柜了,我等岂不什么都没落下?”
苏昊笑道:“杨掌柜过虑了。昊并非这样的人。再说,你和董掌柜也不是平常人,昊真的要甩开二位掌柜,只怕事先也得掂量一下二位掌柜背后的人吧?”
“哈哈,改之言重了,我和杨掌柜只是两个商人而已,背后能有什么人?”董天章打着哈哈,岔开了话题。
就在刚才那一小会工夫,他已经全面地权衡了自己与苏昊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苏昊在许多地方还是需要借助他与杨来祯的关系网的,所以把他们一脚踢开的可能性不大。苏昊手里的这些东西,都是暴利商品,董天章可不想错过发财的机会。
“好,咱们一言为定。一会我们签一个供货合同,改之负责生产,我和杨掌柜负责销售,挣的利润双方二一添作五。不过。我希望加上一条……”
董天章说到这里,微微地打了一个沉。等着苏昊说话。
“加上什么条款,董掌柜但说无妨。”苏昊说道。
董天章道:“我希望,改之日后若有其他的新奇玩艺,咱们依然照此合同办理,就没必要再引其他人来添乱了。”
“这一条,大家心知肚明就好了,就没必要签到合同里了吧?”苏昊轻描淡写地把董天章想垄断所有新产品的要求给否了,“能够请二位掌柜帮忙的地方,昊也不会去找其他人。但有些东西,恐怕不是二位掌柜合适参与的,若是提前签个合同限定住了,对咱们双方都不美吧?”
“改之考虑得周全,董某佩服。”董天章直接就放弃了自己的要求,他原本也只是说说而已。他知道,如果苏昊真的有足够大的能量能够绕开他和杨来祯,那么即使合同上规定了什么条款,也是没有作用的。
“那好,我们就从现在开始,正式合作。首先,我需要一处足够大的僻静场地,用来建立我的工厂,二位掌柜请看,这位郝大哥,就是我物色来的厂长。我对京师的情况不了解,什么地方适合建厂,还要拜托二位掌柜帮忙问问。”苏昊说道。
杨来祯道:“此事有何难哉,杨某在城外有一处庄子,靠着山边,田地贫瘠,也不适合耕种,杨某留着一直是用来打猎的。改之既是要建工厂,不如就到这处庄子去吧,我将它转赠给改之就是了。”
“这多不好意思?”苏昊咧着嘴笑了,“杨掌柜的庄子,我怎么好随便就拿走呢。”
杨来祯从桌上拿了两面镜子,说道:“一个庄子,也值不了什么钱的,要不,就以此二物来抵吧。老夫想拿回去,一面送给老夫的发妻,一面送给老夫的女儿,在这些妇人眼里,这才是无价之宝啊。”
苏昊笑道:“哈哈,二位掌柜如果需要,这几面梳妆镜就请二位掌柜拿走好了,昊相信,不日就会有大批的梳妆镜送到二位眼前了。”
第212章工业园区
杨来祯说的那个庄子,位于京师西南的良乡县境内。整个庄子的面积很大,粗粗估计下来,足有两三千亩。但正如杨来祯自己所说,这个庄子根本值不了多少钱,因为其中耕地的面积只有百十亩,而且极其贫瘠,其余的部分都是山坡地和河滩上的砂砾地,根本不能耕作,连开荒的价值都没有。
杨来祯当初圈起这个庄子,主要就是用来养些野兔、梅花鹿等,供闲时打猎所用。但作为一个商人,他能够用来打猎游玩的时间是很少的,所以这个庄子一直就荒废着,连保管的人都没有。听说苏昊想要一处场地建工厂,杨来祯索性就把它白送给苏昊了,对于他来说,未必就没有甩一个包袱的想法。
苏昊拿了杨来祯差人送来的地契,带着郝青、马玉等人按图索骥来到杨家庄子,当然,现在应当改名叫苏家庄子了。众人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只见茫茫一片都是枯黄的野草,风吹草低,还能够看到几只野兽站在远处警惕地看着他们这群不速之客。
“好荒啊,四周走出去十几里都碰不上几个人。”马玉感叹道。
“用来建工厂倒挺合适的。”苏昊说道。后世那些工业园区在刚刚开始圈地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出几年时间,就会变得厂房林立、人流如织。苏昊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块荒地在未来也会成为一片繁忙的工业园的。
郝青不解地问道:“苏师爷,咱们就是炼钢和炼玻璃,用得着这么大的场地吗?这么荒的地方,若是要盖房子,花费只怕也不少。有这些钱,若是在城边上租一个小庄子,也足够建几个作坊了。”
苏昊摆摆手道:“郝大哥,从现在开始,你要把观念变一变了。咱们要建的,是工厂。不是作坊。”
“何谓工厂啊?”郝青问道,这个词他已经听苏昊说过很多遍了,他实在想不出工厂和作坊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苏昊想了想,说道:“简单说吧,作坊是生产单件产品的。而工厂是批量生产的地方。在工厂里。数以千计的工人,按着工艺流程进行分工,每个人只完成一个步骤的工作,通过分工协作。最后完成一个产品的生产。因为有分工,每个人的工作都变得很简单,效率也能够大幅度提高,最终整个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就提高了。
比如说,一家作坊一个月能够生产出10把刀。而一家工厂一个月能够生产出1000把,这就是它们二者的区别。”
“分工协作……”郝青在嘴里念叨着苏昊说的概念,想象着一群人分工做事的场景。其实分工协作这种方法,在明朝的很多作坊里已经存在了,只是规模还达不到苏昊所说的程度而已。想到上千人一起做事的壮观场面,郝青心里也忍不住有些激动起来了。
“在这片地方,我们要建一批工厂。”苏昊蹲下身子,拿着一块石头在地上划起来:“首先,要有一家炼钢厂。专门冶炼特种钢材,当前主要是高锰钢。一家玻璃厂,负责提供透明玻璃。与这两家工厂配套的,需要有一家金属制品厂,一家玻璃器皿厂。分别制作高锰钢产品和玻璃产品。”
“这几家厂子,小人都能够包下来。不过,炼钢和炼玻璃,都需要用到坩锅。若是要上规模,坩锅也要很大。所费不菲啊。”郝青说道。
苏昊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董、杨二位已经说了,咱们能够生产出多少腰刀和梳妆镜,他们都能给卖出去,一把腰刀500两,够你造多少个坩锅了?”
郝青咧开嘴笑了起来,与这些产品的高利润相比,投入的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苏昊继续说道:“然后,我们要建一家硫酸厂,也就是绿矾了。缸塔法制绿矾的图纸,我已经画好了,松生兄,你就催着郝大哥赶紧给你建起来吧。硫酸是化工之母,很多东西都需要用硫酸作为原料的。”
苏昊说的松生兄,是丰城龙光书院的生员罗余庆,他家里是开染坊的,所以他自幼就有一些化学底子。上一次苏昊让陈观鱼制硫酸,又以浓硫酸制作浓硝酸,再生产出硝化甘油,这一套技术最终都由罗余庆继承过去了,罗余庆还在苏昊的指点下,用硝化甘油为原料制成了黄色炸药。
苏昊从自己在播州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了黄色炸药的价值。军队需要这种炸药,开矿也需要这样的炸药,苏昊决定未雨绸缪,先把硫酸厂和炸药厂建起来,这也算是大明化学工业的启蒙吧。
罗余庆也是这一次随着陆秀儿等人一起进京的,听到苏昊的交代,他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改之兄请放心,小弟定不负兄之重托。”
“最后,就是机械厂了。我说的车床、钻床、镗床等等,都要在这家机械厂研制出来。子先兄,你的任务非常艰巨啊。”苏昊把目光投向了徐光启。
徐光启的脸上带着几分自信,他点点头道:“改之兄已经把道理说得如此透彻了,若是光启还不能把这些机械造出来,岂不是太丢脸了?”
“我对子先兄是充满信心的。”苏昊说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苏昊既然想到了要在明代发展工业,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把工业机床研制出来。各种机床的原理,苏昊大致都了解一些,比如最传统的车床,不外乎是一根能够高速旋转的主轴,加上一把能够水平进给的刀具。至于更多的细节,苏昊没有学过,但他相信,凭着明代匠人的聪明才智,一定是能够琢磨出来的。
在这些天,苏昊把自己能够想得起来的一些机械原理都向徐光启做了一个介绍,诸如曲轴、凸轮、液压之类的,把徐光启听得如醉如痴。徐光启天生就是极具空间想象力的人,苏昊大致说出一个思想,徐光启就能够在脑子里模拟出相关的形状。经过几天的交流,苏昊最终决定把建立机械厂的工作交给徐光启去完成。
苏昊当然知道,研制各种机械并非易事,可能在数年之内都很难有什么收益。但他也明白,这些事情总是需要有人去做的,一旦这些机械被研制出来,整个大明的工业加工水平就会跃上一个台阶,这将促成许多其他机械的诞生,其中也包括了苏昊向王锡爵等人说起过的蒸汽机。
如果蒸汽机出现了,工业革命就随之而来了,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啊。
任务明确下来了,紧接着就是场地的平整、建厂房、雇工匠。所有这些都是需要用钱的,不过这些投入对于苏昊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在过去一年中,苏氏商行通过为军方造望远镜、采煤、卖石灰和磷肥等业务,挣到了几万两银子的利润。这其中,光是望远镜一项就挣到了2万两,虽然苏昊拿出了一部分用于勘舆营的训练,但剩下的仍然是大头。此外,考虑到与苏昊合作可能带来的庞大利润,董天章和杨来祯二位也拿出了一部分银两,声称是借给苏昊,用于启动的。
良乡的这个工业园区,承载着苏昊的工业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是不吝惜往里面投钱的。
时值农闲,四处打零工的农民很多,苏昊雇了一大批农民工,开始了工业园区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