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振南明-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咳嗽了一声道:“垣儿现在还小,等到他懂事了朕要亲自教导他。朕的儿子绝对不能被腐儒那套毒害。”
  朱慈烺对于程朱理学那套东西是深恶痛绝的。
  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简直就是有悖于人伦纲常,有悖于人性。
  偏偏自宋以后,凡是大一统王朝基本上遵奉的都是程朱理学。
  这时的儒学已经不是孔孟之儒已经变了味道,完全变成了一种士大夫攫取利益的工具。
  偏偏皇明遵奉的也是这种儒学。
  朱慈烺一直想对儒学动刀子,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如果用力过猛或者操之过急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若是太平年景倒也罢了,偏偏现在是乱世,大明国运未稳,这种时候还是应该求稳一些。儒家是迟早要动的,但不能是现在。否则若是这群腐儒群起而反抗便是身为天子的朱慈烺也难以控制。
  如今大明的外部环境刚刚有所好转,绝对不能再在内部出现问题了。
  但即便如此,在太子的教育问题上朱慈烺同样不会让步。
  他的儿子只能他自己来教。
  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当初朱慈烺没有穿越,崇祯的太子还是其本人,那怕是在这个时空皇明又要像历史上那样分裂内斗了。
  一个人的判断力、决断力和他所受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一个受腐儒思想毒害的人,即便他想要做出改变也会畏手畏脚,举步维艰。皇明养士近三百年,养出了一些什么牛鬼蛇神?
  指望这些人辅佐天子成为圣皇,无异于痴人说梦。
  朱慈烺深知皇明要想中兴,不能仅仅靠他一个人。
  这甚至不是两代人能完成的,最少也要三代人。
  那么他的继承人就绝对不能是一个平庸之辈。即使达不到他的成就也至少应该有个八成相似。
  所以朱慈烺要亲自插手朱和垣的教育,让朱和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桐棠眼眸一亮道:“那臣妾便多谢陛下了。”
  朱慈烺笑声道:“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与不谢的。你以后有什么想要的尽管和朕说,别管是天上地下的,只要有朕就给你取来。”
  “陛下对臣妾真好。臣妾只希望能跟陛下长久相伴,能够看着垣儿长大成人。”
  “这个想法嘛倒是实在。朕还有些公务要处理,便先回寝宫了,有时间了再来看你和垣儿。”
  “臣妾恭送陛下。”
  桐棠冲朱慈烺福身一礼,柔声道。
  ……
  ……
  却说朱慈烺返回乾清宫后便直奔暖阁开始批阅奏疏。
  通政司每日送到内阁的奏疏都能堆积成小山,哪怕是经过内阁的筛选挑出最重要的那些送到御前,仍然颇有数量。
  朱慈烺已经算是勤政的皇帝了,但批阅完这些奏疏也要到后半夜。
  那些以为当了皇帝就能闷声睡大觉玩女人的吃瓜群众怕是真的想错了。
  刚刚看了两本奏疏朱慈烺便皱起眉来。
  其中有一份是关于江西旱灾的。
  总体来说弘业元年的灾情已经要比崇祯十七年少的多了,但大明版图实在太大,总有一些地方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灾情。
  就拿这江西来说吧,以往给人的印象便是鱼米之乡,想不到今年也会遇到旱灾。
  此时的旱灾和后世的旱灾是两个概念。此时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天气突出一个冷字。
  再加上旱灾,便是又冷又干。朱慈烺在逃往南京的路上曾经亲眼见过逃难的灾民。那些灾民一个个身体肿胀,眼睛都是红的。
  他们肯定经受过非人的折磨,挨饿挨到难以忍受便去吃人。
  吃过人的人双目就是红色的,身体也会随之变得浮肿,实在是可怕不已。
  朱慈烺当然不希望江西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故而他御笔朱批,要求总督江西军务的袁继咸立刻开仓赈济灾民。
  江西一直处于安全的大后方,故而并没有遭到兵祸袭扰。
  如今不说仓廪丰实,但要拿出些粮食赈济灾民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对袁继咸的个人品性朱慈烺还是很有信心的。他相信袁继咸不会在这个过程中中饱私囊行那贪墨之举。只要官府诚信赈济,便是灾荒来的再凶猛也能渡过去。
  可怕的是官府还想着趁着灾荒捞一笔,那就真的怕要引发大祸了。
  好在旱灾仅仅爆发在江西一地,南直隶、浙江都无奏报。即便是江西存粮告急,朱慈烺完全也可以从别省去调。
  批阅好这份奏疏朱慈烺把它放到一边,正准备取另一份来看,韩赞周却是突然求见。
  朱慈烺宣他觐见,韩赞周一进暖阁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陛下,查出来了,与桂王勾结的乃是广西巡抚瞿式耜、两广总督丁魁楚,还有,还有……”
  朱慈烺面容一板道:“还有什么?”
  “还有福建总兵,南安侯郑芝龙……”
  朱慈烺听到郑芝龙的名字后非但没有惊讶反而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想法。
  思前想后他认为也只有郑芝龙可能和桂王勾结了。
  二人一个是宗亲藩王,颇有野心。另一个是一镇军阀且和满清眉来眼去。
  如今郑芝龙被朱慈烺封锁,只能去两广买粮,那么他跟桂王走到一起也就不奇怪了。
  只是朱慈烺有些奇怪瞿式耜也在拥护桂王的朋党之列。
  在原本历史中瞿式耜确实是极力拥护朱由榔对抗隆武帝,但那是在崇祯太子不知所踪的情况下。
  如今朱慈烺已经继承了帝位,瞿式耜又在搞这些到底是图的什么?
  难道他真的想要贪图拥立之功到了这个地步吗?
  至于丁魁楚朱慈烺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此人是个典型的军阀,除了自己的利益他什么也不顾。
  只要朱由榔能够给他提供利益,他投靠过去也是很正常的。
  这三个军阀外加一个亲王凑在一起,倒真是给朱慈烺出了一道难题。
  ……
  ……


第四百一十五章 陛下圣明
  不过现在显然还有时间着手应对。
  谋反是需要经过极为复杂的谋划的,绝不可能凭一时之心血来潮。
  桂王要谋反,所需要准备的粮秣至少要够大军半年使用。而以两广的财力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至于朱由榔和一众军阀的关系则更有说道了。
  尤其是丁魁楚和郑芝龙。
  二人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他们支持朱由榔无非是有利可图,但若是这利益没有了呢?若是大祸将至呢?
  朱慈烺认为这个谋反团伙内部绝非是铁板一块,还是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东西的。
  “韩伴伴,朕且问你,这些消息来源可靠吗?”
  韩赞周连忙答道:“如此重要的事情奴婢不敢妄言,实是军情司番子们亲手打听到的。”
  “那好。”朱慈烺微微颔首道:“朕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去做。”
  “陛下尽管吩咐。”
  韩赞周心中大喜。
  “朕要你派人去两广散布桂王即将谋反的消息。”
  韩赞周听得一愣,显然蒙住了。
  “你一定很奇怪朕为何要打草惊蛇。朕不妨和你明说了吧。桂王这件事情很复杂很棘手,越早解决越有利,越晚解决越麻烦。朕不是要打草惊蛇,而是要引蛇出洞。”
  朱慈烺毫不犹豫的说道:“桂王谋反,势必要准备万全之后再行动,因为他的机会只有一次。朕当然不能让他如意。所以朕要逼他尽早举起反旗。”
  这件事朱慈烺也是进行过深入分析的。
  眼下明军刚刚在四川打了个大胜仗,朱慈烺的个人威望也随之达到了顶峰。
  在这个时候和朱由榔纠集起来的叛军作战,官军是占据优势的。
  若是拖下去等到满清又有什么动作,朝廷将处于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
  攘外必先安内,如果不解决了朱由榔这个麻烦,朱慈烺是一天觉都睡不好的。
  故而他决定将计就计将朱由榔即将谋反的消息在两广境内散布开来。
  这样即便朱由榔没有准备妥当也必须得反了。他不反就是等死,等到朝廷大军赶到只有束手就擒。
  对打这一仗朱慈烺当然是有信心的。
  郑芝龙如今自身难保,能否全力出兵支援朱由榔尚未可知。即便他真的这么做了也不要紧。
  朝廷已经不是两年前的那个朝廷了。
  文安之手下有十几万雄兵,秦拱明、高杰、黄得功也都是总镇一方的猛将。
  至于朱慈烺本人,手心里也攥着十万神策军。
  便是把这些叛军绑在一起也不是朝廷的对手。
  朱慈烺倒是乐意看到郑芝龙出兵。
  这样朝廷就可以将其一网打尽,省的再费功夫应对郑芝龙。若是让郑芝龙逃到海上那么还真是放虎归山了。
  思前想后朱慈烺发现速战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能够一举解决两广、福建的麻烦,朝廷就可以腾出手来全力应对满清这个难题了。
  韩赞周连连应道:“奴婢遵命,奴婢遵命!皇爷有什么吩咐奴婢一概照做。奴婢这就吩咐下去,命人速速前去两广散布消息。”
  朱慈烺满意的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
  ……
  江西九江。
  袁继咸满面愁容的坐在总督府中。
  这旱灾来的如此凶猛让他一时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往朝廷奏报的奏疏倒是递上去了,却不知道陛下会如何批阅。
  眼看着聚集在城中的灾民越来越多,袁继咸的心情也是越来越沉重。
  虽说江西是相对安全的大后方,不太可能直接爆发大战,可还是奉行着屯粮的政策。为的便是以备不时之需。
  将来若是真的打起仗来也好及时应对,不至于临时抱佛脚。
  当然,袁继咸也不是那等食古不化铁石心肠之人。他已经命人准备好粮食,只要圣旨一到便开仓放粮。
  这些都是陛下的赤子啊,相信陛下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吧?
  正当袁继咸感慨之时突然有亲兵禀报。
  “总督大人,钦使到,命您前去接旨。”
  袁继咸心中一震,朗声吩咐道:“速速命人排香案接旨。”
  说罢一甩袖子朝中堂走去。
  来传旨的是一个并不怎么出名的小太监。事实上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南京城来传旨。所以他的内心是极度紧张的。
  不过他时刻提醒自己,他代表的是天子,一定不能手忙脚乱。
  此刻香案已经准备妥当,袁继咸换上一身大红色的圆领官服风风火火的赶来。
  小太监见正主来了便挺直身子肃然道:“江西总督袁继咸接旨。”
  袁继咸立刻跪倒在地,朝着南京的方向叩首道:“臣袁继咸接旨。”
  那小太监清了清嗓子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江西遭大旱,受灾者无数。灾民皆朕赤子,朕不忍见饿殍遍野之惨状,特命江西总督袁继咸开仓赈济不得有误。钦此。”
  说罢那小太监便冲袁继咸道:“袁大人,快快接旨吧。”
  袁继咸听罢圣旨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陛下圣明啊。
  有了陛下这道旨意袁继咸便没有了任何的顾虑。
  “臣袁继咸接旨。”
  他从钦使手中恭敬的接过圣旨,然后交给了亲随命其挂起来。
  那小太监宣读完了圣旨也是换了一副口气,笑声道:“咱家在南京的时候就听到人家说袁大人官声斐然,今日一见果然非虚。”
  其实他刚刚来到江西不久,连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哪里能有什么细致的判断。无外乎是说一些场面话罢了,所图的自然也是银子。
  宫中的大太监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小钱。可像这种小黄门本身没有什么来钱的渠道,碰到传旨这种机会自然要好好捞上一笔。只要不是太不懂规矩的官员多多少少会送上一些银子。
  毕竟传旨的太监还要回去复旨,若是因为没有送银子而被传旨太监在御前说些坏话,那就太亏了。
  袁继咸见对方夸耀起了自己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便冲亲随使了个眼色。
  随后他冲小黄门道:“钦使远道而来便先住下吧。本官晚上便为钦使办一场接风宴。”
  ……
  ……


第四百一十六章 潜伏
  那小黄门闻言大喜,心道袁大人真是会来事啊。
  他原本只是希望讨要一些银子,不曾想袁大人竟然想要留他在江西住一段时间。这敢情好啊。
  那小黄门自打幼年入宫后就没有出过远门,这次来江西宣旨是他第一次离开南京。
  虽说是为了传旨,但他心中未必没有存着好好玩耍一番的念头。
  当然这个要看袁总督配不配合了。
  毕竟袁总督是主人,他是客人。
  现如今袁总督既然愿意略尽地主之谊,小黄门自然不会拒绝。
  “哈哈,既如此咱家便却之不恭了。”
  “钦使请!”
  袁继咸单臂延伸做了个请的手势。
  小黄门一时有些受宠若惊,他在宫中时不过是个任人差遣的小太监,想不到出宫之后摇身一变成了个香饽饽。
  便是堂堂总督都对他十分恭敬。
  这权力的滋味真是美妙啊。
  当然小黄门十分清楚自己的权力来自于皇帝。
  若非有皇帝这面大旗在,袁总督怕是连正眼都不会瞧他一眼的吧?
  不过这有何干系?只要他得到了足够的好处便也够了。
  ……
  ……
  广西,梧州。
  孙瑞抬头看了一眼城墙,心中冷笑一声。
  这梧州城墙不说比南京,便是比一般的大城都不及,也不知道桂王哪里来的勇气想要图谋不轨。
  朝廷大军一到便可以轻松的炸开城墙。
  再说篡位可是要有绝对的实力的,而眼下桂王不过是从几个军阀那里借势,即便一时能够苟延残喘也不是长久之计。
  只能说桂王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做出这等蠢事。
  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宗亲藩王也不例外。
  桂王既然敢谋反就要承担后果。
  毫无疑问,孙瑞就是来给他添柴加火的。
  他是内厂军情司的人,一直以来都是。
  当然他还有一个明面上的身份,那就是济宁堂药铺的掌柜。
  除了坐堂监督学徒们抓药以外,他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出城采买药材。
  许多药材只有深山里才能采的到,而孙瑞与许多药农有很好的关系,可以从他们那儿直接拿货。
  这次孙瑞就是取了一批货,正要返回城中。
  此时的梧州城已经不似以往那样可以随意进出,兵丁们在各处城门口严格筛查进出城人的身份。给人一种十分紧张的感觉。
  不过孙瑞却很轻松。
  他和北门的差爷军爷们熟络的很,回城跟回家一样。
  却说他走到城门洞前主动跟一帮兵卒打起了招呼:“哎呀何军爷还在忙呢?真是辛苦了。”
  “哟,这不是孙掌柜吗?怎么,你采买药材回来了?”
  一个身材高挑瘦削如同猴子一样的兵痞放声大笑道:“今日收获如何?”
  孙瑞在心中暗骂。这何来章说这话就意味着伸手要钱了。这厮吃相也太难看了点吧?
  “哈哈托何军爷的福,这次倒是收到了不少好的药材。”
  “我就说嘛,以你老孙的关系还能收不到好的药?”
  说着何来章又朝孙瑞身边凑了一步。
  孙瑞知道今天不出血是不可能了,遂狠了狠心从钱袋里掏出些碎银子,迅速塞到何来章手中。
  “哈哈,一点心意,何军爷拿去和弟兄们喝点酒。”
  “哎呀,我跟你老孙是啥关系,用的着这么生分吗?不过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要是再不收下岂不是拂了你的面子?罢了罢了我就勉为其难吧。”
  说罢一把抓起银子塞到袖子里。
  孙瑞在心中暗骂这厮无耻,面上却陪笑道:“瞧军爷说的话,咱便是再不知天高地厚也不能忘记孝敬何军爷啊。”
  “哈哈,难得老孙你这么有心。以后若是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
  何来章拿了银子是心情大好,大包大揽了起来。
  孙瑞却全当听了一套屁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一定,一定。孙某柜上还等着进药,便先失陪了。”
  “好你去忙吧。等有时间了咱两兄弟好好喝一杯。”
  孙瑞转向伙计吩咐道:“快推进去。”
  ……
  ……
  进了城向右转,再连着转两次便来到了济宁堂所在的汇贤坊。
  孙瑞安排伙计卸药装药后便到了后院。
  这济宁堂虽说是他在梧州的产业,可堂中的伙计却都不是军情司的人。
  是以孙瑞行事时十分的小心谨慎,绝不会轻易的显露真实身份。
  像他这样的军情司线人梧州城中还有十几个。
  大部分人孙瑞都没有见过。这也是军情司的一贯规矩,线人只准单线联络。
  唯独有一人孙瑞认识,那是常记豆腐铺的掌柜常老五。
  他们也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偶然认识的。
  军情司的人都有一个身份掩护,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的。
  也许其他的线人就在孙瑞身边,只是孙瑞不知情而已。
  这一次从南京方面传来命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