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9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济要发展,自然离不开人力,需要更多的投资,随之而来的,就是公司和厂矿,民居和机关,这些都需要土地来容纳,而类似五里坳这样的山区,最稀缺的资源,其实就是土地。
  “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种模式,并不能完美的在省内其他的乡镇复制,”省长笑着说,“因为我们只有一个一平啊!”
  是的,五里坳能坚持镇里和下面的农村协同发展,让下面村里的劳动力,到镇里上班,但依然住在自己原来的房子里,有一个前提,是有稳定的大笔投资,能提供足够多的工作机会,同时,他们在下面村里的土地,还能创造不菲的收益。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税收增加的政府,也能有资金,或者说有依仗来筹措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让镇里到各村的路越来越好,与此同时,还发展公共交通,让各村到镇里越来越方便,时间越来越短。
  从而完美的避免了下面村里的所有人,一窝蜂的朝镇里挤。
  省里其它的乡镇,哪有这样的条件?
  要想发展,只能是把人口和资源都集中起来,把中心区,比如一个镇,能发展得好一些。
  在这样的虹吸效应下,周围的那些乡村,便只有任由它们荒废下去。
  “对,总体来说,我们国家有两种发展模式,一是大城市带动大郊区,”书记扳着手指头说,“还有一种是珠三角模式,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力,带动一个个中心城镇的发展。”
  “现在可以说又有一个一平模式,一个人投资,带动一个镇的发展。”说到最后,他笑了起来。
  “不敢,不敢当,”冯一平连忙摆手,“如果把五里坳当作一列火车,顶天了,我也就是让火车动了起来而已,真正支持这辆火车高速前进的,依然是我的这些想过上好日子的乡亲的努力。”
  “总是这么谦虚。”书记和省长相视一笑,指着冯一平说。
  “对,如果把五里坳必做一趟火车,可以说,你是先建了铁轨,又买来了火车头。”省长说。
  “不不不,我可担不起这样的重誉。”冯一平说。
  两位领导这评价太高。
  “如果说稍微有些欣慰的,就是目前的五里坳,在发展方面,在规划方面,比一些城镇要有前瞻性一些。”
  两位领导点点头,尤其是在土地政策方面,五里坳做得特别好,这就是五里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力保证。
  而地价高企这个问题,会是很多现在南方的发达城镇,将来会面临的最大难题。
  “我觉得,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国家一定会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让农村也城镇化,五里坳,不过是在提前探索这方面的经验而已。”
  建设“乡之首,城之尾”的小城镇这事,早就列入了国家“十五”发展规划,只是囿于各方面的原因,成效一直不太大,但在冯一平重生前,“新型城镇化”,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那会国家有钱了,财政宽裕了,有了资金的扶持,一些事才能发展得快。
  “是啊,我们的城乡差距,量大面广,”书记侧身对省长说,“但这也是潜力,未来我们肯定要推进城镇化。”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是80%,世界平均水平,是53%,而我们的人口城镇化率,只有不到30%,任重道远,但是,对,也潜力巨大。”省长说。
  “也就可以说,五里坳,现在就走在很多人前面,所以啊一平,你能说说,在你心目中,五里坳未来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吗?”省长饶有兴致的问。
  “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冯一平并没有把自己的那个设想说出来,“我只是希望,镇里能着眼长远,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变,而我,一定是有多大力,使多大力。”
  “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就不说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我们这儿的人,就没有退休这一说。”
  “简单的说,有城镇户口的居民,很多已经纳入了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但是我们这里的大多数人,不但在医疗设施上,水平一般,所有的医疗费用,也要自己全力承担。”
  后来虽然在城里安了家,但仍然只还是在朝“市民”过渡的冯一平,对这些问题,感触颇深。
  “我有时候,也总是在跟盛县长他们聊这些问题,探讨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聊起来以后,都觉得,担子还很重。”
  “你们此时能想到这些问题,就已经很用心了,国家在这方面,正在加大投入。”
  新农合,02年就提了出来,但是到去年底,全国才只有310个县推进了这项工作。
  “将来会好的。”书记说。
  吴倩又出现在门口,此时的首都,一场发布会,即将举行。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赌约
  王府井旁的东方君悦大酒店,这个中午特别热闹,刚从安逸的春节假期中走出来的各路记者,此时纷纷朝这里集中。
  而且范围还挺广的,不但有娱乐圈的,还有财经圈的,因为即将在这里举行发布会的这位,是香港影视圈一位近来挺有名气的女明星。
  而她发布会的主旨,又事关嘉盛传媒,那可是冯一平旗下的公司,而他,可是财经圈最青睐的人物。
  国内此时最热的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的知名女主持人刘子珺,曾经深入过各种娱乐现场,绝对算是资深的娱乐圈专业人士,但今天这样的场面,她也是第一次见到。
  把这个两百多平的多功能厅挤得满满的同行里,不但有央视8套的记者,央视6套的记者也来了,这还不说,居然2套的也来了!
  多功能大厅的大门关上后3分钟,宋慧仪在一男一女的陪同下,走到台前就坐。
  她打扮很朴素,穿着一条简单的黑裙子,没有戴任何首饰,眼睛还微微有些肿——化妆师的水平不错,一上台,就垂头坐在那里,很无助,相当彷徨的样子——演技果然不是盖的。
  话说,看到现场居然来了这么多记者,她此时像是在演哭戏时一样,努力的,拼命的想那些能让自己伤心的事,才不会让自己眼角或者眉梢,忍不住流露出笑意来。
  “感谢媒体记者们的莅临,我姓陈,是宋慧仪的经济人。”那个穿着一身黑色西装的女士说。
  她是刚上阵的经纪人,在中午之前,宋慧仪的经纪人,还是一位汉子。
  之所以换上她,简单啊,她们这边是两位人生地不熟的女性,那边是嘉盛这样的庞然大物,你还不生出恻隐之心来?
  “经过一系列繁复和专业的程序后,同时冲着对相关知名人士声望的信任,去年底,我们推掉了很多非常好的演出机会,和嘉盛传媒签订了一份协议,商定由宋慧仪女士,在他们筹备的一部电视剧里,出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新年刚过,这部电视剧就在京郊开拍,但是,开拍才不到四天,他们就以一个非常可笑的理由,突然决定和宋慧仪女士解约。”
  她没有做太多的铺垫,三言两语后,就说出了这事的梗概。
  “我同时要告诉大家的是,他们不仅和宋慧仪女士解约,同组的另外两位香港的艺人,被迫和宋女士同时离开剧组。”
  “多年以来,我们香港的艺人,始终对祖国大陆非常向往,热望着能为内地欣欣向荣的建设事业,贡献我们的心力。”
  “过去的这些年,我们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在每一次内地需要我们的时候,宋慧仪女士总是积极的参与各项活动。”
  “因此,对于这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我们非常的愤……”
  这时,宋慧仪在旁边拉了一下她的袖子,她有些无奈的看了宋慧仪一会,然后语调一下子低了好多,“我们,非常的遗憾。”
  就那一拉,一对视,一降调,顿时非常完美的表现出了她们的无奈,无助,以及,善良,克制。
  看起来非常喜儿,非常杨白劳,而另一方,自然非常黄世仁。
  “我们真心的希望……”
  此时,场下的声音已经压不住,那些不太了解内情的记者们,此时的反应,自然是嘉盛传媒仗着自己的实力,不公平的对待这些来自香港特区的演员。
  真有这样的事?冯一平的嘉盛真的会做这样的事?
  为什么会开除她?不少人顿时脑补出了不少情节,难道是,潜规则不成,所以恼羞成怒?
  虽然这位已经不太年轻,但是,确实很有风韵,而且,有名啊,关键是,有人说不定就喜欢这型的呢?
  顿时,下面的叫声此起彼伏,但说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请问,嘉盛为什么开除你们?”
  这事吧,中国娱乐报道的刘子珺知道,他们栏目刚好有记者今天在影视城,宋慧仪离开影视城时,就撂下了不少话,不少记者就是从那里跟过来的。
  此时她大声叫道,“陈小姐,嘉盛传媒开除宋小姐的原因,是因为她不会说普通话吗?”
  她看到,台上的那位陈小姐看了自己一眼,但是并没有回答自己问题的意思。
  陈小姐当然不愿意回到她这个问题,我们说是单方面解约,你说开除,能不能不要说得这么简单粗暴?
  但中国娱乐报道今天派来的这位女主持,可是以傲娇泼辣出名的,刘子珺见状,干脆站到了凳子上,“宋小姐,嘉盛传媒,是因为你不会说普通话,而把你开除出组的吗?”
  她这么出格,这么鹤立鸡群,真是不回应都不行。
  “不会说普通话?”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些才听到这个消息的记者们有些愕然。
  真就因为这个,这好像并不足以毁约吧,别说宋慧仪这样的,就是那些到内地一场接一场的开演唱会,在内地名气更大的香港明星,有几个会说普通话的?他们连简单的一句“谢谢!”都说得让人有些听不懂。
  不过,怎么听说嘉盛这么做以后,心里偏偏还是觉得有些小爽呢?
  “宋小姐,是因为这个原因吗?”刘子珺追着问了一句。
  宋慧仪是真不好开口,她是真不会说普通话啊,先说粤语,再让经纪人翻译?这时候,好像真不合适。
  “我……一直……在努力……的……学。”她磕磕巴巴的说完这句大家勉强能分辨出意思的话。
  “我们承认,慧仪的普通话,还需要好好努力学习,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这个问题,在签协议的时候,其实已经讨论过,香港和内地合作这么多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大家都有了非常成熟的办法,并不会因此而影响表演效果。”
  “如果大家都记得,香港和内地的第一部合拍片,应该是两部合拍片,《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男主角是梁家辉先生,他当时也并不会说普通话,但他因为在《垂帘听政》里的出色表演,荣获了第三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奖项。”
  陈小姐显然是有备而来,都举出了这个20多年前的例子。
  “这充分说明,在合拍片中说粤语,并不会影响演员的发挥。”
  “慧仪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演员,对这次的合作,非常重视,从拿到剧本后到现在,她熟记了剧本上的每一句台词,为一场戏都设计了表演方案,都细致到了步伐、转身,甚至还包括手的动作。”
  “我们非常希望能为国内的民众,奉献我们应该最精彩的一次表演,我们非常希望,嘉盛能多少考虑一下这些因素,我们还是希望,能继续好好的合作下去,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的支持!”
  应该说,宋慧仪他们还是考虑得很周全,她摔门而出时说的那些狠话,什么把嘉盛传媒告到破产啊之类的,一句都没提。
  他们其实很明白,如果那样撕破脸似的激化矛盾,她们肯定落不了好。
  ……
  “怎么样,输了吧。”陈韬向上官求方伸出手。
  上官求方不情愿的递给他50块。
  “呵呵,我就说,我能猜准她接下来的每一步。”陈韬笑着说。
  “你怎么就确定他们会选在东方广场那边?”上官求方有些不理解。
  首都那么多酒店呢。
  “简单啊,因为东方广场,是香港投资的最大第一个项目,连出席两会的香港代表,都选在那里下榻,他们这次当然会选在那里,因为在那里,她会觉得安心。”
  桌上的电话响起来,“陈总,记者们来了。”
  “好的,请他们进来,”陈韬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吧上官主任。”
  刚才在东方君悦大那边的记者,又齐刷刷的跑到了嘉盛这边。
  “陈总,请问嘉盛传媒,确实是因为他们不会说普通话,而把剧组里的三位香港演员开除了吗?”好多人先问的还是这个。
  “陈总,请问这是冯总的意思吗?”刘子珺问出了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因为据我们了解,是在冯总到访剧组之后,剧组便马上停工,之后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是的,可以说是冯总帮我们下了这个决心。”
  “其实在开拍之后,我们就发现了因为语言不通所导致的后果,但是,考虑到我们的投入,以及相关的赔偿,包括剧组停工,重新选演员所会导致的一系列额外的投入,我们有些犹豫。”
  “冯总在现场观摩以后,也觉得这样将就不是个办法,我们要做,就要做精品,我们拍的第一部都市剧,《绅士的品格》,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我们现在拍的第一部古装剧,《宫锁心玉》,也希望以精良的制作,来得到大家的认可。”
  “所以,这才有了后来这样艰难的决定。”
  “但是,这真的会影响到拍摄效果吗?当年梁家辉不是也不会说普通话,但他还是凭《垂帘听政》拿到了金像奖。”有人说。
  “你说这事,我们是清楚的,当初在拍那两部戏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演起来也非常吃力,后来两位主演,设计了一些小动作来互相提醒,我们现在回头去看,还能在电影里看到一些。”
  “刘晓庆说完,就比一下兰花指,梁家辉说完,就把扇子停一下。”
  得亏中间有个时间差,不然这事陈韬还真打听不出来。
  “那大家说,这样的合作,难道对表演效果不会造成影响?”
  原来还有这样的事!
  那想想就会造成影响啊,中间免不了会有不连贯,衔接得不紧密的时候。
  “冯总再三强调,我们一定要给广大观众,奉献出用心制作的精品来,所以,虽然这样做,会为我们这部《宫锁心玉》增加很多成本,我们还是决定这么做。”
  “我们也知道,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会开罪一些人,有不少北上拍戏的人,同样不会说普通话,知道这事后,怎么会对我们有好感?但是,我们义无反顾。”
  “客观的说,一个认识汉字的人,一个也能听得懂,至少能听懂一部分普通话的人,学普通话,就那么难吗?”
  “一个拿着高片酬在内地拍戏,真心想为内地的观众,奉献出自己精彩表演的人,学普通话,不应该吗?”
  “我们觉得,归根结底,这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学的问题。”
  “那究竟是为什么不想学说普通话呢?这个原因,”陈韬摇了摇头,“我想大家应该都清楚。”
  听他这么一说,谁还不清楚,傲慢呗,看不起呗,所以觉得没必要学呗!
  “但是陈总,你有没有考虑过,对有些人来说,学说普通话,真的很难,就比如说,让你学说粤语。”有个记者将了陈韬一军。
  “虽然我学会了粤语,也不会为我自己带来高额的收入,也就是没什么太大的动力,但你既然说了,我就当着各位朋友的面,做出一个承诺,三个月,”他举起三根手指,“三个月内,我一定利用业余的时间,学好粤语。”
  他的话,掷地有声。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承诺
  五里坳,一众大小官员,包括超过五位的厅级高官,抱着手,或者背着手站在院子里,和一些相熟的,不相熟的同僚们,或认真,或轻松的聊着。
  盛正一边感慨着这样高官“赶集”的现象,可能以后在五里坳不会多见,一边以地主的身份,殷勤的关心各位贵宾们午饭是不是吃好了,需不需要房间稍作休息。
  他其实也知道,自己问的这个问题,压根就是多余的,因为大家主要的注意力,压根就不在这些事上,也不在这个院子,不在自己对面或者旁边站着的人身上。
  和自己一样,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斜上方的那栋小楼里。
  结束了在五里坳的视察后,两位大佬就只带着秘书,和冯一平一起到了那里,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竟然还没出来。
  在他们这边差不多吃完饭的时候,那边才结束闭门会谈去用餐,而现在算算,这餐饭也吃了一个多小时,竟然还没吃完?
  “盛县长。”一直和盛正关系不错,县里以前的书记,现在市里的赵副市长叫了一声。
  “老领导,你叫我小盛就好,”盛正笑着说,“有什么吩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