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里满了起来,腰包里却瘪了下去,他们只在家里收拾了一天,用肖志杰的话说,都没能去海边看看,都没能在世界之窗前留张影,就被王昌宁带着挤进人才市场。
  一天下来,肖志杰摇头,“难怪你不愿意干呢。”
  对他们这些应届毕业生来说,实习期起薪都非常低,他们租住的地方,对找工作又是一个限制。
  倒不是怕起得迟赶不上上班,主要是以那样的工资水平,每月工资的一大部分,都得花在交通费上,除掉中午在外面的一餐饭,一个月下来,剩不了几个钱。
  而且,他们看了,关键是做这些工作,真的学不到什么东西。
  “别挑了,先找个工作做,融入进去最重要,我想好了,明天就去那个广告公司上班,要是可以,跟公司说说,让你也进来。”
  他所说的那个广告公司,自然不是什么国际性4A广告公司,按我们国家的标准,那也就是一个二级广告企业,王昌宁拿到的工作,是找客户,也就是俗称的跑业务。
  光着上身还汗落如雨的肖志杰说,“别,你干你的,我想再应聘几天,广告那种虚头巴脑的玩意,我不相干,我也想干销售,但想销售实际的产品,那样对以后才有借鉴意义。”
  “我就不信了,在这个遍地都是机会的地方,我还找不到一份勉强糊口的工作?”
  但是,这会的特区,最不缺的就是找工作的人,接下来的日子,肖志杰除了去人才市场,就是在家里做饭,工作,却一直没有着落。
  终于,在他也想是不是先去王昌宁工作的广告公司,做一个底薪很低的业务员时,他终于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一家他自己都想不起来的单位打来的,一家注塑机公司。


第三十章 熟男熟女
  那两个家伙在为赚钱心焦,冯一平这会也在为花钱心痛,这些天,经他签署的聘用协议,多不胜数,而每一份协议的签署,就代表着他送出去一张大额支票。
  他首先签署的法律文件,是在特拉华州成立一家新的公司。
  这是美国公司进行并购前首先必做的准备,先在和目标公司注册的那个州注册一家公司,来进行收购业务,如此一来,很多法律上的事务会有效的解决。
  收购美国上市公司,有三种模式,合并、正三角形合并、逆三角形合并三种,冯一平这次计划采取的是逆三角形合并,简单点说,就是收购成功之后,他设立的这家公司,并入目标公司,目标公司的名称和上市代码,依然不变。
  当然,这里牵涉到很多问题,比如品牌认知、税务后果等等。
  虽然他这次计划收购的公司,位于华盛顿的西雅图,但是它的注册地,也是在特拉华州。
  其实不止是冯一平要收购的这家公司在特拉华州注册,美国大部分的大公司,都在特拉华州注册,特拉华州,有世界公司首都之称,在这里注册,最吸引的,自然是减税甚至免税,还有它高效的司法结构,和美国其他州法院的大陪审团制不同,特拉华州实行大法官制,效率更高。
  之后,他聘用了位于华尔街的著名投行,已经有过多次良好合作的美林,牵头作为自己的财务顾问;聘请位于芝加哥,美国,甚至是世界上在公司并购方面,都首屈一指的贝克·迈肯思事务所牵头作为自己的法律顾问;聘请普华永道,作为自己的财税顾问……
  因为这次收购,是之后一系列动作的开端,不容有失,务求顺利,所以他聘请的都是一些名头特别响的公司,为此砸进去的钱,声音同样极响。
  “Boss,这是公关公司的聘用协议。”秘书又拿进来一份协议,冯一平一看协议金额,啧,又是七位数!
  好在自己计划并购的公司,不涉及垄断方面,这次不用聘用一家游说公司,多少为自己节约了一些费用。
  手机响了起来,“你好默巴克。”
  “冯,进行得如何了?”那边问。
  这话问得很直接。
  当然,在之前的私下接触中,对方董事会全部被冯一平说服,接受了他的提议,并草签了相关协议,此时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协同动作,将有助于加快这个过程。
  “正在有序进行中,你那边呢?”
  收购公司和被收购公司,此时做的工作差不多。
  不过,和发起收购的公司不同,被收购公司聘请的法律顾问中,必须有一家以公司诉讼见长的律所。
  在美国,和并购案几乎同时进行的,就是各种诉讼,主要是被收购公司股东,认为公司董事会违背了受托责任,同意的收购条款,不符合小股东的利益。
  这些诉讼通常都是滋扰诉讼,一般并不影响大局,只影响支出,为了和解,公司一般要支付包括原告的律师费用,平均在100万到300万之间……
  总之,收购一旦发起,那真的就处处都是钱。
  “已经准备完毕,”默多克听起来很振奋很期盼,“期待我们能尽快公开见面。”
  “我也一样。”
  他们下次公开见面,只能是在两家公司宣布收购协议的时候。
  而到那时,则意味着这次收购的最大阻力,默多克那边召股东大会的结果,是绝对多数同意这次收购。
  剩下的,就是美国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而对默巴克创办的这样规模不大,也没有涉及关键领域,更不存在垄断一说的公司来说,这样的审批,就是走程序,花时间而已,不会有什么波折。
  何况,之前花高价请的那些投行和律所,都会主动在这中间发挥作用。
  ……
  美国相关行业,在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三天后,在临时腾出来的一栋小楼里,冯一平高薪聘请的各路人马,准时集结。
  不管是投行的常务董事(MD),还是律所的命名合伙人(namepartner),都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
  相反,此前忙得不可开交的冯一平,此时倒闲散下来,每天就是听他们的报告,或者是和布坎南他们一起,把他们的负责人召集起来开会。
  工作时间比在西雅图的那几天还要长,但是,强度反而没有那几天大,那几天才是决定性的几天,冯一平和那边董事会的会面效果,决定了收购的性质和难度。
  最关键的问题按自己的心意顺利解决,接下来的这些工作,主要是事务性的,挑战难度不大,按部就班的把各项工作推进到底,最后,综合成一个方案就成。
  不过,对金融专业的冯一平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实战机会,因为计划的类似动作不会少,他趁这个机会,轮流在投行、律所、会计公司、公关公司等处转悠,想尽量多了解一些这些公司的运作模式,不求精,但求博。
  几天下来,他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或者说以前书本上的那些理论,现在终于有机会结合实际,他挺享受这样的过程。
  ……
  “晚上还要开会,晚饭不能回来吃,没问题,我一定尽早回来。”冯一平拿着电话,向窗外那个跟自己打招呼的人招手。
  “嗨一平,不去吃饭?”这应该是在公司里,叫自己的名字,一点不怪异,而且连普通话都非常标准的家伙。
  这哥们,其实也可说是大叔,可能还是叫熟男更准确些,来自东北,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在前两年美国经济那么不景气的情况下,居然都被贝克·迈肯思这样国际知名的事务所聘用,足见他的能耐。
  “你呢,不去餐厅?”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可以去市区找找中餐。”
  不知道是律所授意还是他自己的意思,这几天,这位尼尔森陈,私下里总是找机会跟冯一平接触。
  这两种可能性都有,他们事务所需要和冯一平这样的人建立良好的联系,至于他自己,如果跟冯一平能有不错的个人交情,那么,这将也是他的资本。
  “可以啊,我知道几家还算地道的餐厅。”
  “哈,你们都在呢?”伴着一阵香风,一个穿着香奈儿经典套装的亚裔美女笑着走进来。
  尼尔森陈无奈的笑了一下,“嗨,艾米莉亚。”
  来的是法律顾问里的另一家律所,同样位于芝加哥的美迈斯事务所的低年级律师,艾米莉亚林。
  她来自香港,小学后就随妈妈移居美国,现在可以说是已经完全西化,如果说陈身上还有保留着不少国内的习俗,她身上就真的是很少。
  和陈一样,这两天,她也总是跟冯一平套近乎,也搞不清是私人原因还是公司原因。
  艾米莉亚有澳洲混血,皮肤颜色较深,但是五官精致,非常符合东方人的审美,右边嘴角上,有一颗淡淡的美人痣,更显俏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混血儿在某些方面就是有优势,她的身材,真的非常不错,确切的说,是有些火爆,不输于此时已经崭露头角的志玲姐。
  而且,因为习惯和文化的问题,她在穿着打扮上,绝对符合美国潮流,自信又大胆,不吝显示自己的好身材,公允的说,和她一起吃饭,胃口应该会好上几分。
  “嗨冯,”艾米莉亚一甩波浪形的长发,“晚上去哪里吃饭?”
  这个轻熟女,非常直接。
  “刚和陈商量,计划带他去市里的中餐馆,你感兴趣吗?”
  “好啊,你的推荐,肯定不会错。”
  “这个我真不能保证,说实话,为了能在这里吃到正规的中餐,我都有自己开一家餐厅的想法。”
  “这主意不错啊,”陈笑着说,“据我所知,在硅谷工作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很多都已经奋斗到了管理岗位上,收入不低,有这个需求。”
  “你也觉得不错是吧,等忙完这一阵,我还真想好好规划一下,开一家极富特色,又非常正宗的中餐馆。”
  坐在雅俊副驾位上的艾米莉亚,任长发肆意的随风飘舞,“加州的气候就是比芝加哥宜人,一平,你说这边的工作机会多吗?”
  “你们这一行,我还真不清楚,对了,这次律所来的人里,除开你们俩,还有一位亚裔,难道在美国的高级律所里面,亚裔占的比例很大?”冯一平不动声色的转开话题。
  “那一位,是韩国的思密达,”陈笑着说,“不是我们在律所里面的比例大,而是在corporate律师里,我们占的比例大,其实还是因为口音的问题,辩护人一般不会聘请还有口语的律师来辩护。”
  作为占据美国GDP四分之一强的司法行业,美国的律所将业务分得很细,最大的分类就是litigation律师和corporate律师,就是诉讼律师和公司律师。
  前者是上庭打官司的,后者是专门做交易的,例如证券,融资,并购等等,主要是写交易文件。
  “原来如此!”
  “我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本来想学商科,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学了法律,但我依然对商业很有兴趣,在法学院还辅修了不少商学院的课程,所以选择做公司律师。”
  “冯,你说我这样的综合型人才,在旧金山的工作机会多吗?”她继续问刚才的问题。
  “这方面我真的不了解。”
  “你有法律顾问吗?”
  “我们公司聘请了旧金山最好的律所做顾问。”
  “那么,你个人需不需要顾问,或者助理?你现在的那位秘书,只能帮你做做安排日程之类的工作吧,不能及时为你的决策提供建议,但我就不一样。”
  她干脆转过身,认真的朝冯一平自荐,“你看,我了解中华文化,又熟知美国商业法律,还清楚商业运作,绝对是你助理的上佳人选。”
  “确实如此,你如果真有这样的想法,我可以向一些朋友推荐。”
  艾米莉亚这话其实说得没错,有她这样的人当助理,确实很省事,只不过,如果可能,冯一平还是会选择后座上的陈。
  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如果这样一位直接大胆,风情万种,魅力无限的美女一直跟在自己身边,那对自己是煎熬,也是考验,就是黄静萍没意见,他自己也会反对。
  “至于我,其实我在国内有一个助理班子,只不过这次没有带过来。”
  “一平,你觉得我如果现在回国内发展,前景怎么样?”后座上的陈及时帮忙。
  “那自然不错,国的今后类似的跨国并购案肯定会越来越多,你这样的专业人才,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过,最好是能在贝克·迈肯思这样的大所里多做几年,积累资历和经验,回国后一定会更抢手。”
  艾米莉亚有些不满陈打断她和冯一平的对话,“你在美国的时间也不少,同样需要一个助理班子,我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职位,比如这一次,如果有我这样的助理,一定会为你分担很大一部分的压力,你一定会更轻松,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其它的工作。”
  这姐姐,还真是!
  “我们目前已经在寻找管理这些方面工作的副总裁,以后将不用我具体过问,对了,你们两都在芝加哥,以前见过吗?”
  “陈,你的另一半,是想找一位西方人,还是艾米莉亚这样漂亮优秀的东方美女?”冯一平转守为攻。
  别说,眼前的这两位,他越看越合适,一位优质熟男,一位性感轻熟女,良配啊!
  “啊?”陈有些惊讶,又稍稍有些慌乱,艾米莉亚冷冷的看了冯一平一眼,不再说话。


第三十一章 捡出来的上市公司
  冯一平突然的乱点鸳鸯谱,让晚餐的气氛不太和谐,当然,冯一平是不太在意这事的,艾米莉亚不再强烈自荐,这很好。
  就是尼尔森陈,吃饭的时候不太自然,有些不太敢看艾米莉亚,咦,这家伙,莫不是真的对她有什么意思吧!
  当然,有这样的意思也正常。
  别看他俩在律所职务不高,但收入真的非常好,年薪都在10万美元以上,有条件和能力满足自己去追求自己喜欢中意的。
  “我今天,可能客串了一把媒婆。”晚上回家后,他忍不住自己提起来。
  黄静萍正端着一杯水走过来,听他这话,不问怎么回事,停在原地一会,然后笑得花枝乱颤,“哈哈哈。”
  “水,小心水。”冯一平能猜到她想的是什么场景。
  果然,黄静萍在他脸上摸了一把,“要不要给你脸上抹上腮红,这再点一颗痣看看?对,还得叼一根烟斗。”
  这只怪那些没有原创性的编剧,在好多影视剧中都沿用了这样的设定,一提媒婆,大家脑海中都浮现出了那样的一副经典形象。
  冯一平也笑,手在沙发缝里摸索着,哟,还真有,“这肯定是你做的。”他看着手上的一个5美分的硬币说。
  “我没有。”黄静萍叫屈。
  有阿曼达这样的小家伙在,她对这些东西都看得很紧,一般都不会放在沙发这样阿曼达也能接触到的地方,不然,搞不好她拿着玩,玩着玩着,就吞进肚子里去。
  “好,不是你,可能是莱蒂西亚。”
  “反正不是我。”其实可能真是她。
  “我怎么觉得你这是在抵赖呢?”冯一平看着她不太自然的脸色问。
  “默巴克就是这样得到的启示?”她也学会了转移话题。
  “不,他不是在自己家的沙发里捡到硬币想到的这个主意,他是在大学勤工俭学,打扫学生公寓时萌发的这个念头。”
  他们说的这个默巴克,就是冯一平现在正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收购的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剔除一些故事中的艺术加工,确实有一些人,比绝大部分人要敏感。
  比如,要是我们坐在苹果树下,被一个苹果砸在头上,骂一声之后,为了解恨,怕是得再去摘几个下来吃,但牛顿却因此得到了灵感,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默巴克也一样。
  那一年,冯一平还在小学三年级背登鹳雀楼,因为默写的时候,把“黄”中间的那个“由”写成了“田”,被那会在学校带语文课的四叔用竹板打手心,而默巴克当时已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年级新生。
  默巴克同学的家庭条件也不太好,父母都是小职员,收入不高,关键是没有学学我们做计划生育工作,孩子太多,所以压力很大。
  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勤劳孝顺的默巴克,利用闲暇时间承包了打扫学生公寓的工作。
  第一次打扫学生公寓时,他就在墙脚、沙发缝、学生床铺下扫出了许多沾满灰尘的硬币,这些硬币有1美分、2美分和5美分的,每间学生公寓里都有。
  我国的不少孩子是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儿歌长大的,所以打小就知道拾金不昧。
  不知道美国有么有类似的儿歌,反正默巴克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将这些硬币整理好还给那些可能的主人,但可能和斯坦福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成绩又好,且家庭条件也好有关系,那些同学谁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热情:“一把硬币装在钱包里,买不来多少东西,还麻烦,这有些都是我们故意扔掉的。”
  失主们都不在意,默巴克也不迂腐,没有把这些钱上交给学校或者是去找警察叔叔,而是干得更起劲。
  第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