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4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敢,只是这几天事真的很多,这样吧吕总,明天下午两点好吗,我在公司等你。”对方都搬出了孙市长,这个面子还是得给。
  “好的,我一定准时到,不打扰您梅总。”
  梅义良马上就给孙市长打了一个电话,一是要核实一下,这几年,各种冒充大领导亲属、身边工作人员的事,层出不穷,怎么知道这人就不是个骗子呢?
  就是真是孙市长介绍来的,是他的关系,那打这个电话也没事,刚好要让孙市长知道,自己又卖他一个人情。
  “哦,你说老吕啊,他已经给你打电话了?见见也没事,我跟他打过不少交道,老吕这人,还不错。”孙市长说。
  “市长,他的容城集团,主要从事什么业务?”梅义良问。
  “这个,呵呵,见了你就知道,放心,他从事的是正当生意,你要是感兴趣呢,就谈谈,要是不感兴趣,那也没关系。”孙市长居然卖起了关子。
  ……
  下午一点五十分,嘉盛大厦顶楼,一个头发很用心的抹了不少发油,丝丝缕缕的向后梳,带着金丝眼镜,拎着黑色鳄鱼皮包,穿白衬衫灰西裤,身材偏瘦的中年男人,问电梯出口处的那个内勤,“你好,我姓吕,和梅总约在两点。”
  姑娘查了查办公系统里梅义良的日程,确实有这事,“你好吕总,你这边请!”
  五十五分,梅义良打着电话,从另一头的专属电梯上楼,准时两点的时候,吕达宏从会客室被请出来,“梅总已经到了。”
  “您好梅总,久仰久仰。”进了办公室,吕达宏很客气,明明比梅义良年纪要大,握手不但用双手不说,腰还弯了弯。
  “吕总您好,快请坐。”
  梅义良打量着眼前这个找上门来的人,普通话很标准,看长相和打扮,很像江浙一带,或者是粤港那边的人,精明、专业。
  “这是我的名片,”吕达宏递给梅义良一张制作精良,浅咖色的名片,“请多指教!”
  “谢谢。”梅义良也抽出了一张自己的。
  吕达宏的名片上很简洁,除了容城资本和他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再无其它的介绍。
  “不知吕总这次来,有何要事?”梅义良不耐烦跟他兜圈子,直接问。
  吕达宏笑,听说这位梅总,早年混过社会,所以身上还有草莽气,果然如此。
  他这却想得有些偏差,梅义良当了这么多年的集团副总裁,也咬着牙去参加了不少不为面子,是真为了提高能力的培训,待人接物早就和当初不可同日而语,只是,他是真没时间跟吕达宏这样不熟悉的人闲聊。
  这个很好理解,当一个人到了一定层次以后,不可能在随便谁的身上都浪费时间。
  “首先恭喜梅总,贵集团顺利拿到了工行20亿美元的贷款,这就说明了国内权威的金融机构,对嘉盛的肯定。这也是国内民企目前拿到的最大一笔贷款,这样的成功,对我们鼓舞极大,而且嘉盛这一次的成功,无疑给我们所有的民营企业,竖立了一根标杆。”
  “谢谢!吕总,请问容城资本的主营业务是哪一块,是金融领域吗?很抱歉,我们公司,目前没有这样的业务和需求,而且,我们以前也没有听说省内有这么一家公司。”
  “梅总,我们从事的业务,比较集中,你没听说过也正常,准确的说,我们容城,做的是和银行差不多的工作,当然,我们比银行辛苦得多。”
  “哦。”梅义良多少有点明白。
  “梅总您也知道,银行业因为其特殊性,应该是世界上所有开门做生意的公司里,最牛气的一个,我们都说顾客是上帝,但在银行业里,它却是很多顾客的上帝。”
  “准确的说,很多自然人和法人,想让银行当自己的上帝,银行还不愿意,梅总虽然没经历过,但你应该知道很多公司贷款的难度,我们容城,瞄准的就是这一块市场。”
  “具体的说,我们更灵活,也更为顾客着想,那些不能在银行得到帮助的公司,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为他们提供融资。”
  吕达宏说到这,梅义良已经完全明白,果然跟自己想的一模一样。
  说白了,这位看上去专业精明的吕达宏所做的事,就和刘继忠那次欠下施工款后,找上的谷哥一样,从事的是一个和妓女一样古老的行业——高利贷。
  只不过,他这已经改头换面,完全实现了公司化运作,和那位谷哥依然传统的经营方式有很大区别。
  “吕总哪里人?”梅义良忽然问了一句。
  吕达宏一愣,“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吕总,很感谢你的好意,可是我们嘉盛,目前还真不需要这样的服务。”
  “哪里,梅总您误会了,以嘉盛的实力,哪里需要到我们这样的小地方融资?”
  “那吕总的意思是?”
  “我们容城,目前不缺渠道和客户,只是原始资本,虽然一扩再扩,总是不堪使用,有太多从银行拿不到贷款的公司,需要我们帮助扶持,我知道嘉盛集团的实力,所以想,贵公司的一些闲置在帐上的资金,可不可以由我们容城资本代为打理?比如这次借到的这么大数目的贷款,梅总您放心,我们绝对能给出更高的回报。”
  原来他打的是转贷的主意。
  这个事,在我们国家,也真是由来已久,对一般人来说,贷款不是你想借,想借就能借,但对有些人来说,这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就有那些神通广大的人和公司,从银行借到贷款,然后转手借给其它人,赚取高额差价。
  “谢谢你的好意,”要不是看在孙市长的份上,梅义良这会要开口赶他走,“只是你可能不清楚,我们集团的财务管理,非常严格,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关于那笔贷款,我们有专门用途,银行监管也非常严格,不可能随便动用,再一次谢谢吕总你好意,我还有个会,不送。”
  吕达宏面不改色的坐在那里,脸上还带着笑,“没关系,梅总,难得见一面,我想多说几句,您可能把我们容城,当成了一般的那些打着所谓财务公司幌子的公司。”
  “完全不是这样,我们容城,是一家谋求长期稳定发展,正规运作的资本公司,目前主要针对的客户,是市里的各大地产开发商,你也知道现在房地产行业的火热状态,所以,我们公司的运作,可以说是零风险。”
  “同时,我们管理的资金里,不少有官方背景,当然,这里面有个人的,也有一些机构的,这对我们的回款工作,也是一个有力的保证,说实话,一般人想送资金给我们,我们都不会收,我们还是希望跟贵集团这样实力雄厚的公司合作。”
  “再多说一句,我不清楚嘉盛这笔巨额贷款的利率是多少,我猜测,不会超过10%,但是,我们容城资本,可以保证一年20%的利率回报。”
  “吕总,承蒙你看得起,不过,我们嘉盛的财务管理制度,限制了我们从事这样的业务,所以,非常抱歉。”
  不是吕达宏说的条件不够吸引,听他这么一解释,他开出的条件,还真的很有吸引力,这个容城,应该真不是那些打着高回报的幌子骗钱的公司,这应该是一家正规的从事民间借贷业务的公司,当然,肯定不是以这个名义。
  只是,一听他管理的资金里,很多有官方背景,受外甥的影响,梅义良马上对他敬而远之。
  “那叨扰了梅总,您个人如果有这样的需要,我也一定支持,您留步!”
  “谢谢,有需要我一定联系吕总。”梅义良站起来送吕达宏。
  但他现在又哪里缺少投资渠道?


第二十七章 惊弓之鸟
  这是一件小事,梅义良觉得没有跟冯一平提起的必要,他知道外甥事情很多,要是这些零零碎碎的事都上报给他,那他做正事的时间都没有。
  确实如此,他如果提到这事,冯一平估计也会一笑置之,吕达宏那样的人,容城那样的公司,哪有必要沾惹?开玩笑,居然打起这20亿美元贷款的主意来,冯一平估计在觉得荒唐之余,也会有些佩服,这些人,还真是会找机会。
  总之是他们赚他们的钱,自己做自己的生意,互不往来、干涉就好。
  但是,命运的奇妙和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在一件又一件,看似偶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作用下,一些你当初并不在意,甚至都无心留意的人和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和你紧紧的交错、交织在一起。
  当然,这样的事,就是自诩有了上帝视角的冯一平,此时也万万猜想不到。
  他此时自然也是极忙的,刚刚接到了布坎南的电话,交给他的任务,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结果,冯一平不得不通知在洛杉矶的马斯克同志,“埃隆,很抱歉,临时有事,恐怕得迟几天去你的公司。”
  马斯克明显想岔了,“没关系,我都知道,你刚刚获得银行的大力支持,一定是有大计划要实施。”
  这就是全球化带来的说不上好还是不好的一面,随着软硬件性能的飞速提升,通过网络和其它渠道,像冯一平这样的人,哪怕是在国内有所动作,关心他的人,不论身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能马上知道。
  马斯克这样的合作伙伴,对他肯定是特别关心,这么快就知道这个消息,倒也不足为奇。
  冯一平也不解释,“抱歉啊,忙完这件事,一定马上去看看你造火箭的地方,我虽然没有你那样探索太空的雄心,但从小也特别向往这些事情。”
  “呵呵,那你想不想亲自参与进来?”马斯克笑着问。
  “只要你愿意,我也愿意。”冯一平也笑。
  但他和马斯克都清楚,这样敏感的领域,马斯克做,美国政府支持,冯一平这个中国人要是参与进去,那随之而来的,肯定就是一大堆的麻烦。
  不管怎么说,SpaceX位于美国,这里所研发出来的成果,首先属于美国,连国际空间站那样多国合作的项目都不让中国参与,这样尖端的领域,他们怎么会同意让一个中国人成为股东?
  与此同时,一个精干的团队,已经组建完毕,在接到布坎南电话后的第二天,冯一平带着黄静萍和阿曼达,乘坐湾流抵达华盛顿州西雅图,而那个十多人的团队,则乘坐商业航班悄悄赶到西雅图。
  ……
  在美国,除开所有的合作伙伴和马灵一家人,还有不少人也在关注冯一平,这其中,最紧盯的,非奈飞公司的哈斯廷斯莫属。
  自从布坎南私下向他表达了收购意愿以后,他就时刻关注NEXTDOOR和冯一平的动向。
  另一方面,自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无时无刻不在审视自己公司的业务,布坎南所说的那个新空间,到底在什么方向?
  然而,这几个月,他都想得失眠,想得头发都掉了不少,依然没能看到究竟有哪个方向,存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他自然不会轻率的认为布坎南转述冯一平的话,是虚张声势,如果他们有收购自己公司的意愿,就不会开这样的玩笑。
  百思不得其解之后,他干脆放弃了,虽然真的可能有一个非常值得投入的新方向和空间,既然暂时找不到,那就干脆不找,好在现有的领域,依然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从整个DVD租赁市场来看,自己的公司,还是只占据了很小一部分的份额,成长的空间非常广阔。
  所以,后来虽然习惯性的对冯一平和NEXTDOOR的动向非常关注,但他却慢慢的放下了那份警惕。
  因为NEXTDOOR那边,后续并没有任何动向。
  要收购他的奈飞这样一家市值20多亿美元的公司,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至少,在自己不同意,协议收购不成的情况下,他们如果计划发起要约收购,那首先需要准备的,就是资金。
  他在华尔街,也算消息灵通,如果NEXTDOOR有这样的动向,他马上就能知道,然而并没有。
  前几天得到的消息,让他又松了一口气,那位冯,居然斥巨资,和一些并不专业,至少在制造汽车方面并不专业的人,在硅谷成立了一家生产纯电动汽车的公司特斯拉,还豪言特斯拉一定会改变汽车业的格局,引来底特律的好一番口诛笔伐。
  他因此觉得,这位冯的投资,好像都很随性,布坎南的那个提议,也许是那位年轻的冯一时的兴趣而已,现在早忘了,或者是在意识到困难之后,主动放弃。
  现在,看到嘉盛官网上那条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一个大厅里,红色横幅下,嘉盛的那位CEO女士,满面笑容的和另一位银行的代表交换手中的协议。
  下面的文字说明,这是嘉盛和中国工商银行签约的现场。
  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的意向,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将为嘉盛提供2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一看到这,他霎时头皮一紧,脑海里马上浮出一个念头,这是狼来了吗?跟着他马上断定,这就是针对自己和奈飞来的。
  只怪这个20亿美元这个数字太特殊,奈飞现在的市值,一直在这左右浮动,虽然如果要整体收购一家市值近20亿的公司,付出的肯定不止20亿,但是他相信,那些溢价的资金,冯一平的公司,完全有能力自筹,或者其它方式支付。
  可惜自己忘掉了一点,冯一平除了从华尔街那里得到资金支持,还可以选择他们中国的银行!
  他马上又一次关注自己公司最近的股价动向,依然是有涨有跌,最主要的是,并没有无端大涨,所以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他拨通秘书的电话,“让财务总监来我办公室,马上!”
  对自己的这位重要助手,哈斯廷斯没有废话,直接问道,“从最近市场上的交易数据看,能不能确定有公司或者机构在吸纳我们的股票?”
  财务总监的回答,跟他预想的一样,“如果对方蓄意长期、分批量,委托不同交易公司收购,而且收购总份额占比不足5%时,我们很难确认。”
  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跟中国一样,当收购方吸纳的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后,需在10日内,向目标公司、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备案,此后持股比例变动每达到1%,就必须向上述机构补充备案。
  只不过,和国内不同的是,美国无论美国联邦证券法律,还是各州公司法律,都没有要求在所有权达到特定比例时,强制进行要约收购。
  哈斯廷斯焦躁不安的在办公室里走了好几圈,“下面我对你说的话,请一定严格保密,”他俯下身子,直勾勾的、习惯性带着点恶狠狠的意味对财务总监说,“你调集一部分人员,依据现有的条件,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反收购计划来。”
  “啊?”财务总监一愣,反收购,这可是大事!
  “哈斯廷斯,有人要收购我们公司吗?是提出了意向,还是已经付出了行动?按你这么说,他们是想恶意收购,为什么没有对外披露相关信息?”
  “这只是我的猜测,你就当是演习也好,总之,一定制定出一份胜算大,可操作性强的反收购计划来。”
  “哈斯廷斯,我需要更多详细的资料。”
  和哈斯廷斯不同,美国的很多上市公司股东和高管,并不反对收购和被收购。
  因为根据过往经验来看,不管最终成功与否,收购方和目标方,都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而且是超常大的受益。
  不管目标方在此之前的表现,是否出色,也不管最后是成功还是不成功,在收购事件中,目标方的股东,平均会得到超过13%的超常收益率。
  “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想,没有任何资料,你就当是一次演习,另外,一定注意保密,不要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哈斯廷斯赶走欲言又止的财务总监,他自己依然安静不下来。
  太大意!
  这项准备,应该从那次跟布坎南在纳帕谷会面之后就做,如果明天,NEXTDOOR就对自己的公司发出要约收购,现在做这个计划,已经太晚。
  那么,自己担心的事,明天会发生吗?
  他马上又拨了一个电话,“你好布坎南,我是哈斯廷斯。”
  他非常留意那边布坎南的反应,那边好像真还有些惊讶,“嗨,哈斯廷斯,你好。”
  “我想问,冯先生在不在硅谷,我一直很期待能跟他面谈一次。”
  “很不巧,冯先生因为前一阵子工作太忙,从今天开始度假,你放心,我一定向他转告这条信息。”
  度假?如果这是真的,那应该算一个好消息,不可能在发起要约收购的情况下,董事长还能出去度假。
  “谢谢你布坎南。”
  大致知道了冯一平的动向,哈斯廷斯动用了一些关系,向NEXTDOOR的一些员工打听,还向机场求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冯一平真的已经外出度假,今早就已经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外出,虽然不能打听出目的地,不过,有这一点就够。
  如果之前还觉得冯一平度假可能是个幌子,那现在绝对不会,他不可能为了收购一家同在硅谷的公司,不嫌麻烦的跑到外地成立行动中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