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把饭吃完——前提是,那天桌上没有南瓜糊或者是炒鸡蛋。
  每到这时候,冯一平总是越发的觉得自己爸妈的不容易。
  他小的时候,不说买不买得起,那时的农村没有纸尿裤卖,用的是尿布,得洗,啧,那场景,想想也是够了!
  ……
  不过,小家伙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也挺多。
  比如,午饭后,他们两个就不太有正形,把小家伙放到沙发上,看着她慢慢的入睡,然后,好玩的来了。
  她脸上的表情,居然是那么丰富,一会是笑,一会似笑非笑,一会又是难过……各种不同的表情,快速的在她脸上无缝链接,他们俩把这当喜剧看,而且是周星驰加憨豆加金凯瑞加郭德纲的效果。
  这么一会,你就会感觉身上的疲劳减轻了不少,那些辛苦也很值当。
  有时,冯一平回家,黄静萍会抱着小家伙来门口迎接,被小家伙用明显带着惊喜和高兴的眼神看着,哎哟,冯一平感觉自己都快融化了。


第二百一十章 回,还是留
  随着小家伙的出生,冯一平在美国的交换生生涯,也接近尾声。
  虽然现在是上一堂课就少一堂课,但这一节课,冯一平表现得并不积极,虽然这一堂由布莱克教授主讲的公司并购的课,对他也很有帮助。
  布莱克教授的这个课题,每堂课的内容都很扎实,主要是因为前几年。兴盛,互联网泡沫还没破裂的时候,那些钱多得不要不要的大公司,玩一样的比着赛朝外砸钱,给布莱克教授提供了太多的例子。
  比如美国最大也最失败的并购案,2000年,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两家公司总价值达3500亿美元!妥妥的当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要知道十多年后,苹果市值最高的时候,也就5000亿美元左右。
  然而几乎是一合并,两家原本都不错的公司,立马开始走下坡路,今年四月份,他们公布的财报,创造了美国历史上,估计也是世界历史上,公司单季度最大额度的亏损,542亿美元!债务也已高达280亿美元。
  对比这些数字,冯一平忽然觉得自己好穷,好穷好穷!
  股价更是从两年前的接近100美元,跌到现而今的不足10美元——冯一平恨自己原来对这些事不上心,所以错过了这么好的一次做空的机会。
  关于并购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布莱克教授讲了很多,大家也发表了很多意见,比如管理层的矛盾,公司文化融合的失败……
  但冯一平认为,这两家公司,只能说是命运多舛,合并的时机,差不多和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重合在一起,之后又是911,那次恐袭对他们的股价,也是很大的打击。
  不过,这样的看法,自然不好发表。
  一说,不是正好坐实了老外对中国落后、愚昧的看法?
  雅虎在这一段时间,同样也任性得很,单99年,它就先后以57亿美元和3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Broadcast。和GeoCities。
  这两次并购,并不像它后来入股阿里那样得到了高回报,花高价钱并购的这两个项目,现在看都已经运作失败,90多亿美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看来雅虎后来的没落,跟它现在的任性和冲动,肯定有一定的关系。
  这事他们也分析了很多理由,但对冯一平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钱多的时候,不要烧得慌,不要嫌烫手,多在手里捂一会没事。
  不管什么时候,多一些现金在手,都是好事。
  微软也贡献了一个案例,不过,它还是比较谨慎,它98年以4亿美元收购了Hotmail,虽然Hotmail现在运作的也一般,最后也在微软的产品系列中消失,但整体来看,毕竟运作了十多年,加上这个比较来看,并不太多的金额,这个并购,几乎可以说是成功的。
  看来作为一个法人,一个公司的性格,好像同样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比如,虽然同样错过了移动互联网,但是雅虎就一落千丈,而微软还能支持盖茨几乎年年当上首富。
  那对嘉盛这样的公司,决定她性格的是什么呢?主要是冯一平这个单一大股东的性格,这些案例,算是给冯一平敲了警钟,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要想打造一家百年的公司,就不能仗着自己的先知先觉,让公司的性格变得急躁、冲动。
  另外,冯一平也有点真心替后来的微信之父可惜,他开发的Foxmail,2000年时出售,才卖了1200万人民币,此前两年,Hotmail的售价,就是它的200倍。
  你说,如果张先生也把自己的软件卖出几亿美元,他后来有没有开发微信的动力呢?
  最后的一个案例,是苹果前CEO吉尔阿梅里奥,花4。29亿美元收购乔布斯创办的NeXT,然后,他可悲的被自己花大价钱请回来的乔布斯,毫不留情的赶出了苹果。
  讨论的时候,哈恩笑着问冯一平,“冯,对这个案例,你有什么意见?”
  这家伙忒不厚道,明知道冯一平跟乔布斯的关系,他这是挖坑呢!
  “我觉得阿梅里奥做得很对,苹果能够慢慢走出低谷,要感谢他的这次并购。”这样的话乔布斯听到了,应该会满意吧!
  “我认为乔布斯做的很对,事关企业利益的时候,就应该不能顾忌一些个人的利益。”组里唯一的女性詹娜说。
  不愧是在白宫实习过的,切身体会过山姆大叔行事风格的人,真有点,心狠手辣。
  布莱克教授笑眯眯的走过来,“冯,你有没有兴趣正式申请我们学院?你如果有这个想法,我想我可以提供一些支持。”
  学校的教授们,比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更多,都知道冯一平到了硅谷之后的动作,现在没有一位教授敢小觑这个中国的年轻交换生。
  “谢谢你布莱克教授,这一年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我很愿意在这里继续我的学业,不过,教授你也知道,我在国内事情也很多,所以我还是需要慎重考虑。”
  冯一平这说的并不是客套话。
  斯坦福商学院,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课程设置,都比现在的清华经管院要强,教学方式差别也很大。
  其它不说,就说一些课程,清华肯定没有斯坦福更新得快。
  经管院这会分析的案例,可能还是十年前的,而且因为这样的那样的原因,一些经典的案例可能都不会提及。
  而斯坦福的案例,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年,选择的时候,也百无禁忌,自然是后者对学生更有帮助和启发。
  “好吧你好好想想,我个人其实很期待,如果你在学校再呆一年,会有那些举措和成果?”布莱克教授笑着说。
  再呆一年,自然也有事干,比如做了那么多准备工作,明年将要创办的特斯拉,肯定少不了他的参与。
  好像就是约好的,下午课后,教务长莱维特又来找冯一平,“冯,一学年就将结束,有没有兴趣转到学院来学习?如果你同意,我可以帮你处理好所有相关事宜。”
  怎么都这么热情,这是想让我骄傲吗?
  其实,名校和知名毕业生,也是互为背景,比如,一般斯坦福的学生,会说自己的母校是斯坦福,而斯坦福,也会不经意的说,那啥,惠普谷歌什么的,他们的创始人,都是我们这儿培养出来的。
  冯一平在斯坦福这一年做的事,以及他之前做的事,让这些教授和行政官员们都知道,这货未来至少在商业界,不会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家伙,值得做点努力拉拢一把。
  “谢谢您和学院的好意,布莱克教授也说了这个问题,我个人是愿意的,但是,我还必须综合考虑其它的因素,能不给我一些时间。”
  “没问题,还有一点,我想说,如果你决定留下来,那你已经够申请我们奖学金的资格。”莱维特说。
  他知道冯一平肯定不会在乎这一点钱,怕是都不会申请,但这足以表达他和学院的诚意。
  那么,是回,还是留,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百一十一章 费尽心思
  “呀,宝贝,爸爸回来啦。”黄静萍带着宽檐帽,身上也捂得很严实,用婴儿车推着跟她差不多一样打扮的女儿,在院子里遛弯,见冯一平从欧文的车上下来,摇着女儿胖嘟嘟的小手说。
  小家伙看着冯一平,还是挺高兴的,笑了一下。
  她现在表达自己情绪的手段很有限,连呜里哇啦的叫都不会。
  “宝贝,今天乖不乖?睡得好不好,吃得饱不饱?”
  生下来的时候,小家伙只有六斤八两重,四十九公分高,就这半个多月的功夫,感觉胖了好多,也长了不少,细一看,眉眼间还真和黄静萍挺像。
  “风还不小,这段时间,你们俩还是少出来晃的好。”
  “谁叫你女儿喜欢?”黄静萍说,“莱蒂西亚推她转过几次,她好像就喜欢上了,睡不着的时候,在家里闹,一推到外面,就安静得多,眼睛还不知道能看多远呢,好像就喜欢看风景。”
  “喜欢到外面来玩也挺好,等你出了月子,她满月后,我们应该多带她到外面玩,去人多的地方,免得她胆小,见人就怕。”养儿育女方面,作为过来人的冯一平,还是比黄静萍要有经验。
  “10月份就可以回家,高兴吗?”冯一平问。
  “当然高兴!这是我和爸妈分开时间最长的一次,宝宝,几个月后就能见到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高兴吧,我们还是坐自家的飞机哟。”
  有了孩子以后,黄静萍的重心倾斜得厉害,宁愿冷落他,也不愿意冷落孩子,跟他说几句,必然要去逗孩子几句。
  “静萍,你觉得宝宝是要美国国籍还是中国国籍?”
  众所周知,美国是采用出生地原则和属地主义,即只要在它领土上出生的人,都自动获得美国国籍。
  不过,如果孩子的父母,比如冯一平他们,更愿意让女儿入中国籍,那他们可以到使馆报备,拿旅行签证回到国内,然后再上户口。
  当然,这事还没完,因为这不是女儿的决定,所以等她到18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如果愿意,她有权利去美国使馆要求入美国籍。
  “好像很多人想当美国人,不过,对我们来说,这区别不大吧,要不你看怎么方便怎么来,还有,爸妈的意见也要考虑,你说呢?”
  确实,以他们的条件来说,孩子是中国国籍和美国国籍,差别不大。
  “我是这样想的,你也接触过这边的孩子,从教育方面来说,国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肯定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美国这边比较全面,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并不限于学术上的能力,还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所以我觉得,最好是这样,小时候,让她在美国接受教育,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大学以后,可以申请去国内当交换生,或者去国内留学,了解国内的人情世故,怎么样,有没有道理?”
  黄静萍想了一会,点了点头,“有点道理,可是,我们又不一直住这边,那该怎么办?”
  “这个我也有个想法,我想给你办投资移民,你看我们现在在美国这么多事,也需要有人照料。”
  “啊,你的意思是把我和女儿留在美国?我不干,我不同意!”黄静萍一下子变了脸色。
  “怎么是把你和女儿留在美国呢?”冯一平搂着她说,“至少要等她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才有必要在这长住,再说,我都和佩奇他们说好的,就是你们不在这,我至少也要一个月飞来一趟,放假的时候,你们也可以回国,反正我们自己都有飞机,飞一趟也就是一个晚上的时间,方便。”
  “还有,我以后也不可能一直呆在国内,肯定是在国内美国两边跑,在一起的时间还是多的。”
  黄静萍可能想到了其它的一些事,不说话。
  “真没其它意思,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你要是不同意也没关系。”
  冯一平也知道她这会想的什么,不过,既然她不提,那他自然也不会提。
  而且,明年那样的年月,哪有心思做其它的事。
  “一个月飞几趟,那得花多少钱?再说,爸妈他们会同意吗?”对有些事,黄静萍已经有准备,虽然真面对的时候,免不了会有点小意见,但她并没有纠结多长时间。
  “放心,天天飞我们也负担得起,至于爸妈他们,我觉得不会有太大意见,至少目前在国内主流的看法是,能入美国籍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事,但是,首先我们俩的意见要统一,你说对吧。”
  “是不是希望我们俩从现在开始就住在这,让你一个人在国内逍遥?”
  “我不是出于这个目的,但我确实是这样想的,你看,我大学还没毕业,也没满22周岁,不好也不能结婚,你这时候带着一个孩子回去,老家那边的风气你知道,肯定会有说闲话的——虽然我们也不在乎,但是,如果能处理得更周全,那不是更好?所以我想,最好等明年毕业以后,我们一家三口再回老家亮相,你说呢?”冯一平搂着黄静萍的腰,展开了柔情攻势。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想这些的?还有,今年不回去,怎么跟家里交代?”
  “真的是这两天想到的。”
  当然是早就想到的,03年,怎么敢让她带着小家伙陪自己呆在首都?
  “今年也不是不回去,我们回去,让爸妈他们都到首都来,把这些事跟他们解释清楚,刚好,如果他们愿意,可以带他们来美国玩一趟,对吧,多棒的安排!”
  “虽然听起来你好像说得在理,但是,一下子要决定这么多事,我得想想。”黄静萍拉着女儿的小手,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之前的一点小芥蒂,这会已经烟消云散,她能感觉出来,冯一平这样安排,真的是为了她好,为了孩子好。
  要不是明年,不,确切的说,其实在今年年底,非典就首先在羊城出现,并在明年蔓延到全国,冯一平才不会费尽心思想这么多理由,让她们留在美国。
  不然,以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哪还怕什么闲话?
  同样是因为非典,虽然冯一平更喜欢美国这边的商业环境,而且这边的市场能给他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也能有机会玩几把大的,漂亮的,做做动辄几亿美元起的并购,哪怕是亏损,也能大手笔的亏损。
  但接下来,他肯定不能留在斯坦福继续学习,那样的时候,他不能把爸妈抛在国内,把公司抛在一边,自己像一个逃兵一样置身事外。
  非典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对公司一些工作的安排,他必须提前统筹,在那样艰难的时刻,他也应该在国内坐镇。
  虽然重生的他,更看重自己的小命,更明白非典的可怕,相当不情愿以身试险,但是他相信,只要提前有了准备,对非典有足够的认识,自己也许、大概、可能,不会有性命之忧。
  好在黄静萍的工作总是比较好做。


第二百一十二章 意料之外的消息
  家里的事搞定,冯一平很快向商学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你是说,还是想回国,但同时也希望能完成在学院的学业?”莱维特说。
  “是的,教务长,我在国内事情更多,大大小小的公司有二十多家,其中好多是连锁业态,网点遍布全中国,雇员近两万,而且一直在高速增长,作为创始人,我实在不好长时间离开。但我会尽量抽时间来学校,不过更多的,可能只有通过网络来学习,通过网络来向各位教授请教,希望学院能考虑我的请求。”
  和乔布斯、佩奇他们不同,这些家伙,本来就是天才,之后所做的事,又只集中在一个领域,他们不想在大学完成学业,关系不大。
  而冯一平现在就跨了好几个圈子,说起来,将来他公司的管理难度,其实更大,而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又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天才,原来也就管着一个以自己为主的小机电公司,现在管着这么一家高速发展的跨国多元化集团公司,以他现有的水平,不多充充电,还真是一个问题。
  当然可以自学,但是如果能在这些世界的顶尖学府里,在名师的指导下,系统化学习,那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哦,雇员近两万人?”莱维特有些吃惊,那怎么也是一家上规模的大公司,“我尊重你的意见,你的想法,我也会向学院反应,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再慎重考虑,我不知道你在中国居然有这么多事业,不过我想,你在中国的那些公司,他们的发展前途,像不像你在硅谷投资的这些公司一样远大?”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按照回报的高低,来分配的你时间,对不对?应该把80%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莱维特说。
  世界上有几家公司,能像谷歌或者苹果这样,既体量大,又回报高的?
  “您说得对,但对我来说,经商的目的,早就不是为了赚钱,或者说至少现在和以后不是。”冯一平并没有跟他说自己的梦想,那没必要。
  “经商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莱维特看着眼前的这个亚洲年轻人,本能的想笑,但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