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可能是美国航空公司用了过期错误的地图吧,大家都知道,连美国空军海军都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民航偶尔犯一次,也情有可原吧!
  哪怕这一次的地图,错得太离谱了些。
  另外,关于副市长脑溢血的诱因,更是有各种解读,反正在拉斯维加斯那样的地方,可能性真的太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诱因,十有八九,和工作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但是,这些传言,只是在小范围内散布,国人向来把死,看得比生还重要,逝者已矣,就不要再纠缠这些吧!
  何况,政府也要脸面的。
  但此事的发生,依然带来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蝴蝶效应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我们的老话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些话,都有些太深奥,但是,好多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别人的祸事,搞不好就是你的幸事。
  四月,省城春季房交会在新建成的展览馆盛大开幕,一向讲排场的刘继忠,大手笔的在最黄金的地段,包下了两百平米的展馆,还组织了花样繁多的活动。
  譬如,穿着清凉,吸人眼球的美女热舞;譬如,类似电视购物主持风格的主持人,声嘶力竭的主持围观观众抽奖;再譬如,每隔两小时,就有十个和啤酒妹穿着类似的女孩子,举着香江庄园的大牌子,在展览馆里游走一周……
  自然,展会上成交的客户,还会享受到各种优惠。
  效果着实不错,他的展馆里,人头攒动,一箱接一箱的宣传资料拿出来,总是不一会就分发殆尽。
  看着这热闹的一幕的刘继善,由衷的对弟弟说,“你当初的决定,是对的。”
  刘继忠自然也极自傲,不过,他还算是清醒,“只是看的人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成交一套。”
  “刚开幕,他们总要比较一下,放心吧,等他们再回来的时候,应该就是签合同的时候。”刘继善这会反倒比弟弟有信心。
  果然,因为香江庄园地段不错,价格适中,真的有不少人在展馆里转了一圈以后,依然回到了香江庄园的展位,和销售代表详谈。
  11点时,第一份购房合同签署,哪怕这套房子,此时还真的是空中楼阁。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小时之内,就签约了20套,刘家兄弟俩心中大定,刘继善笑着说,“我说的吧。”
  刘继忠高兴的一挥手,“走,去吃饭。”
  他看着那一个个在饭点时依然热闹的展位,笑着对哥哥说,“你知道我闻到了什么吗?”
  “盒饭的味道?”
  “不,钱的味道,”刘继忠指着那些展位说,“有这么大的需求,我们下一步的动作,一定要加快。”
  然后,走出展馆的他,就闻到了另外的味道。
  展馆前的广场上,停着几辆电视台的转播采访车,其中一辆的旁边,曾经的一姐沈雪,同样站在那吃盒饭。
  这一幕,看在刘继忠眼里,竟然有几分凄惨落魄的味道。
  不过,他好歹有些记性,看了两眼,就在大哥的拉扯下,朝另一边走去,这样的女人,不是他能惦记的。
  谁知道,他刚转身,后面就有人喊,“刘总吗?”好像还就是他一度朝思暮想的那个声音。
  “走吧老二。”刘继善拼命把弟弟往外拉。
  刘继忠转头一看,沈雪放下了盒饭,用手理了理头发,笑着朝这边走过来。
  也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也许是房地产的美好前景壮了他的胆,看着主动走过来的沈雪,刘继忠把所有的事都抛到了脑后,用力甩开大哥,迎向沈雪。
  “又见面了。”沈雪竟然主动伸出手来。
  刘继忠像个初哥一样,抓着她的手舍不得放,也像个初哥一样说出了一句话,“吃了吗?要不然一起?”
  沈雪笑着松开手,“好啊!刚好这盒饭很难吃。”
  看着这一幕,刘继善心里恨极,这个老二,有眼光有魄力,就是总爱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不过,在沈雪面前,他哪敢表露出来一丝不满?“沈老师,很荣幸见到你。”
  “很高兴再见到你,刘总。”此时的沈雪,和上次收他那张卡时,截然不同,非常平易近人。
  过大的反差,让刘继善心里一直不踏实,吃饭的时候,看着弟弟和沈雪谈笑风生,他心里一直在想,是不是到晚上,又会有警告的电话打过来?
  奇怪的是,当天平安无事,第二天也一样,第三天,刘继忠就迫不及待的吩咐秘书,按旧例,给沈雪送一束花过去。
  一直持续到房交会结束,预想中的警告,居然依然没有来。
  刘继忠大喜,继续鲜花攻势,还尝试着给沈雪打过几次电话,虽然没能约出来,不过,他能体会到,对他的举动,沈雪这次,好像很受用。
  在希望和煎熬中,这样的鲜花攻势,坚持了一个月,终于,刘继忠心目中的女神,答应了他一起吃饭的请求。


第一百零八章 比较
  已经79岁的梅建中,眉毛都有些花白,但身体一直挺好,也闲不下来,每天都还在挂面厂里做事。
  女婿和两个儿子还在喝酒,他已经吃下一大碗糙米饭,“给爷爷盛碗汤来。”他对已经上三年级的瑞瑞说。
  “我不,你和大姑姑父他们去首都,又不带我去。”瑞瑞捧着碗,把脸扭向一边。
  “真不盛?”梅建中笑着问,“一平好像说暑假的时候,要把表弟表妹接到首都去玩,不过他说了,平时不听话的,到时就让他呆在家里。”
  “真的?”瑞瑞连忙把自己的碗放在桌子上,欢快的给爷爷盛了一碗汤过来,“爷爷,你一定跟大表哥说,我是最听话的!”
  “这都跟谁学的,一点不像国胜。”梅秋萍说。
  “不是跟我。”三舅笑着举手说。
  “肯定是你教的,”大舅说,“跟你小时候一个样,我现在叫他去买包烟,他都要收跑腿费。”
  “瑞瑞,你说,做了事,付出了劳动,当然要有报酬,是吧。”三舅说。
  “是的三叔,就是过年的时候,我帮你铲雪的工钱,你怎么老不给我?”瑞瑞一本正经的说。
  “这叫什么,云云?”大舅笑着问三舅家的老二。
  已经上初中的云云笑着看了一下她老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呵呵,这下,轮到三舅老脸泛红,“过年的时候,我不是给过你钱吗?”
  “那是压岁钱,不是工钱。”瑞瑞强调道。
  “你就乱教吧,”三舅妈说,“到时儿子女儿,侄儿侄女一起来造你的反。”
  “他们三个怎么样,今年能考上吗?”冯振昌问,大舅家的蓉蓉,二舅家的成成,三舅家的阳阳,都是今年中考。
  “都不怎么样,跟一平完全不能比,”大舅说,“义良说他想办法,要是都考不上,把他们带到省城去,插班读一年,再参加中考。”
  “大姐,怕是你们姊妹五个里面,读书的福气,都被你家一平给占光了,从小学到高中,一路都是第一。”大舅妈说,妯娌几个里面,还是她老实嘴笨一些。
  不过现在,梅秋萍早就不为这样的话生气。
  “你这就是瞎扯,你怎么不看看一平他们当初是怎么学的,”大舅说,“你再看看,现在他们三个,又是怎么学的?”
  “蓉蓉还好,”三舅说,“成成和阳阳他们两个,别说像一平当初那样三更睡五更起,就平时放月假的时候,哪见过他们看过书?玩的工夫都不够。”
  大舅也摇头,“一平他们当初,在四处漏风的瓦房里,冬天手脚都长冻疮,他们现在呢,新教学楼,教室里的炉子,出了正月还在烧,条件越来越好,偏偏就是读不进去书。”
  “书读不进去还好一点,也不知道哪里来那么多怪道理,我们教育他一句,他有十句在那等着,有时候还真的说不过。”三舅妈说。
  一向嘴皮子最厉害的三舅,此时不说话,低着头喝酒,应该说,那几个,多多少少,都受了他这个碎嘴的影响。
  “考不上好的大学,就上个一般的也行,”梅建中此时喝完了汤,“就是这个大学,一定得上。”
  “今时不同往日,他们读书的钱,几家都不缺,一次考不上就靠两次,两次考不上,就考三次,人要脸树要皮,我倒要看看,考了三次,如果他们都不能考上一个一般的大学,他们的脸往哪搁?”
  老爷子这招挺狠,反正现在几家日子都过得不错,不急着要他们帮忙赚钱,要是本来的同学,都已经大三,他们还在高三复读,那张脸,确实也没地方放。
  “要是真读不进去,那还是算了吧,找到事做以后,他们自己会想办法学,玉萱以前也一样,见到书就头疼,现在没人逼着她,她不还是自己主动找书看,上补习班?”梅秋萍说。
  “瑞瑞,告诉大姑,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她问现在看来,成绩也一般的瑞瑞。
  “我长大了,”瑞瑞认真的想了一下,“我要办一所学校,我自己专门管老师,他们要是迟到早退,也让他们罚站。”
  大人们眼泪都笑了出来,看来这小家伙是被老师管的太狠,竟然有这么大的怨念。
  镇上的工业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着,虽然方方面面都安排得紧紧有条,不需要他具体做什么,冯振昌还是在工地上,呆了一下午,就是看着那热闹的施工现场,他也愉悦得很,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第二天一大早,精神抖擞的他,才带着老婆和老丈人,去省城,并从那里,坐飞机去首都。
  “姐,这次叫一平把照片多洗几张。”出发前,三舅妈还不放心的叮嘱了一次。
  “我晓得。”这话梅秋萍爱听。
  “他们几个,怕是没办法赶上一平。”看着远去的车,三舅妈说。
  除了梅义良家还在上幼儿园的慧慧,他们四兄弟,其它七个已经上学的孩子,至少在学习上,和冯一平都差了太远。
  “别说他们几个,全国又有几个能像一平那样的?”三舅说。
  “不管怎么样,他们都能沾一平的光,这就不错,哪怕是他们到时只读个中专或者技校,就是打工,也不用跑到南方去,在镇上就可以吧。”大舅说。
  “别光说孩子,要这样说,你们兄弟几个,哪个没沾一平的光?”
  大舅妈这老实人说的老实话,有时确实不招人喜欢。
  “嘿嘿,我们是他舅嘛。”
  ……
  “还是静萍你勤快,”梅秋萍在家里上上下下的打量,“我们到省城的时候,厨房里还放着前天没洗的碗,问她为什么没洗,她还说是集着一起洗省水。”
  “姐那是太忙了,不像我,时间多。”黄静萍听着这话耳熟,冯一平经常也说两个人一起洗澡省水。
  “阿姨,玉萱真的很忙,”李嘉也帮腔,“估计这个月,她厨房都进得少,那些碗怕是放在水槽里忘了洗。”
  冯振昌他们这次到首都,是跟着高志毅和李嘉一起,做了多年管家的高志毅,接下来,将总负责集团在北方所有的事务。
  冯一平把水清木华园里的一套房子钥匙给他,“有时间你们俩也去看看房子,抓紧买一套。”
  “听了你的话,我们的钱,全都买了房子,现在哪有钱?”李嘉跑过来一把抓住钥匙,跟着就哭穷。
  “之前的花了,去年的总还在吧,”冯一平笑着说,“再说,你们买的那些房子,现在没涨吗?还不好好感谢我?”
  “也是,这是首都啊,在这安个家,生个首都户口的孩子也不错,老高,你说是吧。”李嘉拉着高志毅问。
  “你做主。”高志毅笑着说。
  “先别想着在这安家,”冯一平打击她,“极可能,明年下半年,你们的工作,又会有变动。”
  后年可是03年,他已经决定,到时他一个人在首都坚守就好。


第一百零九章 怀仁堂前的合影
  第二个五一黄金周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并没有出去凑热闹,到处人满为患不说,他们现在,也真的没有出去玩的心思。
  虽然早在上个月下旬,他就接到了通知,成为第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但在之前,这一信息,并没有通过官方途径披露。
  患得患失的外公和爸妈,时常会把盖着团中央和全国青联公章的那份通知拿出来看,好确定这真的是真的。
  昨天下午,冯一平接到学校通知,人民网上,正式刊登了他和另外九位获奖者的事迹介绍。
  这是外公和爸妈第一次上网,十个人的介绍里面,冯一平的标题最长,带着老花镜的外公,一字一顿的念着打开的网页标题,“冯一平,国际知名的商业管理学者,年少有为的青年企业家。”
  下面的小字他也不看,“呵呵,这是我外孙。”
  始终也有那么点小心虚的冯一平,在看了其它九位获奖者的事迹之后,终于挺直了腰杆,校领导说得对,自己完全有这个资格!
  5月2日,从早上开始,央视的好几档新闻栏目,都播发了第五届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名单,一套晚间的新闻联播,也播报了这条新闻。
  而这时,冯一平已经和其它获奖者一起,被统一安排在酒店里,等待参加明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
  中午会餐的时候,他已经和其它人见过面,因为原来对这样高大上的事并不关心,所以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挤掉了谁的名额。
  对不起啦您呢,不过,这个奖,我也是受之无愧,你就等下一届吧!
  他在现场,是获得关注最多的一位,没办法,其它的最年轻的,也是71年生人,大了他近十岁,而最大的一位,都已经四十,比还不满二十一周岁的他,大了整整二十岁,都隔了整整一代人。
  不过,没人敢小瞧这位话不多,一直有点腼腆的小鲜肉,他不但能纸上谈兵,写出来的专著广受热捧,做起事来也不含糊,旗下的生意,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一平同学,我敬你一杯,不,你喝果汁就可以,”年纪最大的那一位,也就是去年,总理视察时,曾风趣的说他是“国宝”的那一位,“跟你坐在一起,我觉得很惭愧,不仅因为你才是真正的青年,也因为你在这样的年纪,就做出了这么多不平凡的事。”
  另一位农民企业家,来自东北黑土地的一位大姐说,“小兄弟,我也敬你,我很佩服你为你家乡做的那些事。”
  其它人也跟着举起杯,“对,我们敬你。”
  冯一平原本在缠着旁边的那位解放军叔叔瞎打听,因为他是导弹部队的,平常哪能碰得到这样的人?
  不过解放军叔叔口风很紧,从部队番号到武器型号,统统保密,冯一平正软磨硬泡,想像挤牙膏一样,从他那挤出点新鲜事来,哪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他不敢怠慢,连忙站起来,哪还好意思大咧咧的喝果汁,倒了一杯酒,“大家的厚赞,我真的愧不敢当,如果说我有了些成就,那也是托这个时代的福,托好政策的福,我酒量有限,不能一一敬大家,就以这杯酒,先干为敬。”
  3日上午8点20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前,央视银河少年电视艺术合唱团的小朋友,提着装有演出服的袋子,等待入场,他们将在颁奖现场表演节目。
  9点,出席颁奖会的观众,主要是国家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也有序入场。
  9点半,在团中央和青联官员的带领下,冯一平和获奖者们抵达人民大会堂,等待颁奖典礼的举行。
  这个地方,他后来来且只来过一次,当然是花钱进来参观,也曾经在万人大礼堂留过影。
  不过,来参观和作为全国性荣誉的获得者来领奖,感受那是截然不同的,又兴奋,又激动。
  颁奖典礼并不盛大,也很简单。
  厅是挺大,但给他们颁奖的,只是团中央的领导,书记处第一书记,以及其它的四位书记处书记。
  虽然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这个岗位上,走出了多位正国级领导——包括党和政府的一把手,现在的这位,后来也是副国级领导人,但目前,他还只是正部级领导,好像后来历届的颁奖典礼上,都有人大副委员长出席。
  不过,国家做事,就是扎实,颁奖之前,大屏幕上放映他们这些获奖者事迹的片子,居然都有他98年,向梁家河中学捐款的画面。
  当第一书记给他挂上奖章,把获奖证书递到他手中的时候,两世为人的冯一平,依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不管怎么样,这是国家授予一个青年最高的荣誉,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国家,对一个青年最大的认可吧。
  看着胸前那沉甸甸,金灿灿的奖章,他摸了好几把,甚至非常不严肃的想,“这会是纯金的吗?”
  也就是时机和场合不对,不然,他真想用牙齿检验一下。
  当他们十位,胸挂金奖章,手捧大红证书,举着一束鲜花合影之后,现场进行网上直播的两个人民网记者,同时找上了冯一平,其它获奖者虽然笑着看着他,但冯一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