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八宝)-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出来,李存勖就拉着李克宁和张承业不放,连声追问:“叔父、监军,究竟怎么回事?”

两人齐声长叹,向李存勖详细解释。

同卢龙一样,河东也来了多位信使,信使的来意很简单,就是允诺李嗣昭、李嗣源、周德威等封王,并邀请他们也参加四月初一的东都会盟。三个人的处理方法和卢龙那边没什么太多不同,立即将此事上报了晋王,其中,李嗣昭和周德威将来使砍了,李嗣源则将来使直接解送处境,压根儿没把这件事情当真。

按理说宣武对河东施行的这条离间计至此便当以失败告终,可惜晋王不是燕王,河东军也不是卢龙军,之后的事态演变竟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早在僖宗年间,当时李克用还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李国昌出击党项,结果遭到吐谷浑人的突袭。李克用接到消息后,立刻领兵从老巢云州出发,前往接应,可是回来的时候,却发现云州紧闭,他们被云州人所叛。

广明元年,李克用在雄武军拒敌,结果遭到自己叔父的背叛,不得已之下,只能流亡达靼。

中和四年,李克用亲率骑兵救援朱全忠,得胜后,朱全忠宴请李克用,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克用再次遭受可耻的背叛。

景福元年,义子李存孝于邢州兵变,无论此事究竟谁对谁错,但对李克用的伤害是巨大的,大将康君立甚至因此而无辜送命。这次变故让河东损失了两名不世出的天才将领,令李克用好多年都没有缓过气来。

乾宁四年,刘仁恭宣布与河东不两立,一手将刘仁恭扶上卢龙节度使宝座的李克用勃然大怒,出兵讨伐幽州,结果于安塞战败。

以上都是随手可举的关于背叛的故事,经历过那么多背叛的李克用,已经养成了多疑的习惯。知道李嗣昭、李嗣源和周德威得到了梁王封爵立国的承诺后,李克用起了很重的疑心,于是下令三将进攻绛州,以试其心。

可惜李嗣昭、李嗣源和周德威都以为晋王是要真的攻打绛州,于是上书抗辩,说冬雪未化,不利攻城,要求缓一缓再说。三人不知道这是试探,又异口同声拒绝出兵,于是晋王的疑心更重了,他问,那要拖到什么时候才合适?

三人说,至少要春暖之后吧,估计怎么着也得四月了。于是李克用冷笑,你们这帮逆子,是想去东都参加会盟吧?

这种事情,一旦起了隔阂,就不是那么容易消解的了。为了自保,三人立刻将兵马收拢到身边,以观望局势——谁也不想如当年的李存孝和康君立一般,莫名其妙死于刀下。当晋王第一次召集紧急军议时,三人不约而同托词相拒,当场气得晋王晕厥过去。

后来在张承业和李克宁的开导下,晋王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想真心实意的召集河东将领们,好好敞开心扉谈一次,可这一回更惨,除了李嗣昭、李嗣源和周德威三人不到以外,其他义子也不敢来了。军中传言,晋王是要重新夺回兵权!

这次,晋王的晕厥牵动了眼疾,他终于一病不起。

等李存勖听完原委,才知道河东如今的形势竟然如此艰难,他问道:“由某修书,与众家太保细细分说,请他们回转晋州,不知可行否?”

李克宁和张承业都摇了摇头,不过仍旧表示可以试一试,死马当活马医吧。

李存勖的书信很显然没有什么作用,众太保倒是都很客气的回了书信,但他们表示,“父王”不在正常状态,实在不敢回来,只能等“父王”身子康健一些,心里清楚一些了,再回晋州请罪。

这样的回答无疑令李存勖很失望,也很郁闷。他明白,现在父亲的积威尚在,军中声望犹存,这些人不敢在这个时候公然反叛,可一旦父亲真的就此撒手人寰,无论是叔父李克宁也好,还是自己也罢,都不足以令人臣服,届时河东必然分裂,威震天下的河东军,可就真的要就此消亡了。

如今之计,只能祈求老天爷开眼,让父王的眼疾快快好转了!

可惜李存勖不知道后世有一条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三月十五夜,李存勖被紧急招入晋王寝舍,同时见召的,还有李克宁、张承业、孟知祥、郭崇韬等人。

晋王的神态更见憔悴,几乎可以用奄奄一息来形容,昏暗的烛光下,所有人都有了一种不妙的预感。

晋王指着李存勖说,孤的儿子里面,亚子最长,也最有出息,可惜还是年岁太幼,威望略显不足。本来孤还想再等几年,待亚子长成之后,多历军中之事,以资军威。可惜孤的天命已至,不能再等了,只能将这一团乱摊子交给亚子。

他对李克宁说,从此以后,就把亚子托付给你们了,希望你们好好辅佐。若是这个儿子不成器,你们也不用客气,直接要他让出来就是。

李克宁跪下叩首,大哭不已。

晋王又对张承业说,张建军,你跟在孤的身边快二十年了,看在孤对你不薄的情面上,请多包涵亚子,有什么不是之处,请你容忍一二。亚子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一定要严厉斥责,不让他犯错。

张承业眼睛通红,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他对侄女婿孟知祥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是中门使、衙内军马步虞侯,请你一定要好好辅佐亚子,帮他掌住军队。

晋王同时对郭崇韬说,你的才能,孤是很欣赏的,你的官职,就让亚子来考虑吧,请你今后待他便如待亲子侄一般,让他能够成为真正的河东之主。

末了,晋王嘱咐李存勖,孤去后,可率军退回晋阳,若事机不谐,可向燕王求助。

在一片呜咽声中,一代枭雄李克用薨于晋州,享年四十九岁。

年仅二十岁的李存勖被扶上了晋王的宝座,他向如今军中威望最高的李克宁说,侄儿年幼,不通庶政,虽有父王遗命,但自恐不足以当大任。叔父勋德俱高,父王曾多次托付政务,现在侄儿想以军府托付叔父,等到侄儿能够主政之后再说。”

李克宁慨然道:“吾兄遗命,以而属吾,谁敢易之!”

三月二十,李存勖正式即位晋王,同时兵退晋阳,修书向卢龙求援。

第八十章转折(十二)

ps:感谢王二员外的月票鼓励。

三月二十一日,荆南留后赵匡明率军一万抵达东都洛阳。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故名洛阳,其地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太行,又据黄河之险,南望老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在上古之时,此地被认为是天下中心,故自本朝止,共十三朝定都于此。

赵匡明将荆南军留住于城东白马寺——这是梁王划给荆南军驻军的地点,按照约定,只带五百牙兵入城。为迎接天下诸侯,东都四大正门全开,赵匡明自东阳门而入,沿洛水向西,穿越南北五坊,至城西。

西北就是天子所居的皇城,至此,视野陡然开阔,宽四十丈的定鼎门大街犹如一座校军场一般,显现出十足的天家气象。皇城定鼎门紧闭,高达五丈有余的城垣耸立于赵匡明眼前,让他禁不住心旌动摇。

赵匡明从来没有到过洛阳,但他知道,这座皇城已于三十年前被乱兵破坏,如今的新城,是梁王耗费三年之力重新修缮的,外面虽然光鲜,但其内却仍有许多宫室并未恢复,但只是这么一眼,赵匡明便觉此行不虚了。

遥望皇城内的殿宇飞檐,赵匡明暗自思量,也不知天子在内,一切是否还好?

说起来,赵氏兄弟应该算梁王的老部下了,其父曾为申州刺史,受蔡州节度使秦宗权节制。秦宗权叛唐后,为朱全忠所败,于是赵父举兵响应,以山南东道七州之地反正,被朱全忠封为河阳、保义、义昌三道行军司马。

只不过赵氏虽然受宣武节制。在骨子里却以唐臣自居,赵父死后,赵氏兄弟继任,荆襄和荆南是始终坚持向中央贡赋的少数几个藩镇之一。

天子被裹挟至东都后,赵氏兄弟立刻起兵,击败杜洪、马殷和雷彦威等山南、江南军头,发出了北进洛阳,解救天子的誓言。

可是如今,一切都变了,自从宣武使者抵达荆襄后。赵氏兄弟选择了暂时的屈从。赵匡明至今还记得,兄长赵匡凝在送别他时说过的话:为兄统兵镇于襄阳,你且去,若有不测,就举兵往邓州冲,为兄必定北上接应。

当时赵匡明曾经问自家兄长,若是梁王真个请天子令分封诸侯,是否便就此罢兵?赵匡凝回答,如果此事真的施行。那就意味着天子得以保全,意味着大唐能够延续,当然要罢兵休战。

赵匡明犹豫着追问了一句,梁王欲效齐桓。咱们也听从?

赵匡凝说,兄弟你要记住,咱们赵家反的不是梁王,咱们反的是弑君之人。谁能保全大唐,咱们就听谁的,谁若对天子不利。咱们就反谁!如今的天下,梁王若能真个效齐桓旧事,也算天家福泽,不仅要听从他,而且要尽力协助!

此刻赵匡明立于高大巍峨的定鼎门前,耳畔犹自回荡着兄长的叮嘱,不禁紧了紧拳头,暗道我赵氏已经尽力为之了额,接下来就看你梁王怎么做了!

赵匡明遥望片刻后,勒转马头,随着接引使前往旌善坊。旌善坊斜对着皇城定鼎门,黄巢兵乱时同样被战火焚毁,几个月前刚刚修缮完毕,便划给了荆南兵卒,虽说房舍只修好不到三成,但五百人住进去绰绰有余。

刚进里坊,就见紧邻着的东头惠训坊口站立着几个值守的兵卒,身穿普通皮甲,但脖颈上却围着青巾。赵匡明顿时勒住战马,部下几员牙将也将手握在了腰间的刀鞘上。

对面的青巾兵卒也注意到了荆南兵的敌意,几个人将长枪抄在手里,还有几个转身向内飞奔,想必是去报信了。

赵匡明斜着眼角问接引使:“马殷的兵怎么在这里?”

马殷原为武安军节度使,在山南、岭南、江南一带颇有声势,和杜洪、赵匡凝、雷彦威等齐名。这些军头本来一直在南方割据,臣服于梁王,甚至在天复三年间还受梁王之命联合对抗淮南,大致上相对来说还算和睦。

只不过后来赵氏兄弟因为天子被挟至东都一事起兵,与杜洪、雷彦威、马殷大战一场,结果赵氏兄弟出人意料的赢得了这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斗,导致杜洪身死、雷彦威东投淮南,而马殷也率残兵逃到了山南北部的襄州、邓州一带。

马殷的地盘本来在赵氏控制区之南,也就是潭州、邵州一带(今湖南),可如今因为战败北逃,老巢被赵氏兄弟顺势拿下,他只得彻底投靠了梁王。在这次宣武力主的分封天下中,梁王觉得马殷虽然战败了,但在山南、岭南和江南一带仍然有不弱的号召力,因此全力扶保他,准备让他据襄州、隋州和房州立国,国号为荆。

襄州有一半是赵氏兄弟的地盘,整个隋州也在赵氏控制之下,房州和襄州北部则是宣武的辖区。梁王扶持马殷,不惜拿出自己的地盘来给他立国,还要说服赵氏也让出一个半州来,目的就是为了让马殷成为宣武阻挡西川、荆南、淮南的缓冲地。为了达成这一战略,梁王以天子的名义分封赵匡凝为楚王,同时承认了赵氏兄弟对山南东道南部、江南西道西部及岭南道北部的统治,也算是给出了相当厚道的补偿——当然,梁王其实什么也没有付出。

这些暗地里的交换,其实早在年初使者抵达襄州城下的时候,就与赵氏兄弟谈好了的,赵匡明心里非常清楚,只不过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此刻在洛阳碰到了,忍不住杀心又起。

马殷也是来东都参加诸侯会盟的,他比赵匡明早到了三天。听说荆南兵在坊外虎视眈眈,他连忙提点兵卒冲了出来,隔着坊口与赵匡明对峙起来。

不过马殷现在处境不比往日,既是赵氏兄弟手下败将,又是寄梁王篱下,本身与赵匡明对峙的时候就有些底气不足,闻询赶来的宣武接引使又在他耳边附语两句。马殷便只得服软,挥手让兵卒们退回坊中,同时向赵匡明干笑两声,抱拳致意。

见马殷服软,赵匡明也不为己甚,此刻非常时期,兄长叮嘱过他要以大局为重,故此便不再有什么过分之举,昂首进入了旌善坊。

过了两天,西邻的尚善坊内住进来新的客人。赵匡明一打听,却是蜀王王建亲自到了。蜀王的身份比较高,与赵匡明不同,赵匡明只是代表赵匡凝来参加会盟的,赵匡凝现在还不是楚王,更别提赵匡明了,赵匡明连荆南留后中的“留后”二字还未去掉呢。故此,迎接赵匡明入城的接引使只是一位加了同平章事的翰林学士,请注意。是朝廷里的同平章事,而非梁王麾下的同平章事,由此也可以看出,梁王对赵匡凝不能亲自来。心里是很不满意的。

王建就不一样了,他高居天下七王之列(刨去李唐宗室那些嗣王),西川又是公认的七大强镇之一,所以接待规格很高。不仅梁王亲自迎出了洛阳,政事堂中的所有相公都被梁王拉了出来,以示隆重之意。

梁王亲自将王建送入尚善坊。梁王身后是韩渥、独孤损、裴枢、柳燦等政事堂相公,可以说给足了王建面子。

作为曾经的秘密盟友,赵匡明很想去拜见王建,可他知道此刻不是时候,于是便耐心等候,直到深夜梁王和政事堂诸公离去,才前去递上名谒。

二人连夜谈论了许久,约好事若生变,就兵连一处。城内王建带了一千牙兵,赵匡明有五百,凭着一千五百精卒,二人自信可以安然离城了。再加上驻于城外白马寺的近万荆南兵和屯于金谷园的三万西川兵,两人甚至觉得,以此占据洛阳也不是什么非分之念。

陆陆续续又有各处藩镇前来与盟,岐王李茂贞住进了积善坊,封州刺史刘隐住进了恭安坊,琅琊王王审知住进了修文坊,就连吴越也派专使来到洛阳,来人正是曾经在范阳军校就学一年的钱馏之子钱元灌。

随后抵达的是淮南来使,使者是吴王杨行密长子、宣州观察使杨渥,据说吴王病重,卧床不起,已有立杨渥为嗣之意,故此,梁王再次出城相迎,热热闹闹的将杨渥迎入城中。

如果说上面这些人的到来还在赵匡明意料之中的话,接下来抵达洛阳的几个人,则令赵匡明心中诧异不已。

平卢节度使王师范遣其弟王师克赶到了洛阳!王师克的到来令天下藩镇们大为惊讶,平卢和宣武方面都说王师克是代其兄长王师范来觐见天子的,但赵匡明心里清楚,恐怕这次梁王推行的东都会盟,十有**是要成了!

如果说王师克的到来令赵匡明诧异的话,那么最后一位到来的使者,就令赵匡明感到震骇了。使者名姓不显,姓任名圜,官职也不高,仅仅是潞州观察支使。赵匡明不认识此人,他是前往积善坊拜会岐王李茂贞的时候,才在门口与此人擦肩而过的。

当时赵匡明询问出来迎接的凤翔牙将郭启期,说此人儒雅敦秀,却不知是府上哪位俊彦?

郭启期说,这人不是凤翔的,他是河东来使。

赵匡明奇道,没听说晋王有与盟之意啊?梁王不是说了么,尊王攘夷,此次会盟,讨伐的就是晋王,莫非晋王遣此人来洛阳,是为游说各家诸侯?然则梁王怎会让其入城?

郭启期苦笑道,任观察不是晋王派来的,他代表河东三家,为李嗣源、李嗣昭和周德威而来。难道你不知道么,梁王准备封李嗣源为韩王、李嗣昭为郑王,以周德威代沙陀人为晋王,三人已经答允了,任圜此来,是为与盟的。

赵匡明呆立半晌,忽然惊醒过来,又问:“卢龙也来使了么?然则分封天下之事,已经不可动摇了?”

郭启期道:“分封之事,已经不可更改,否则梁王将为各镇公敌。至于卢龙……未曾听说有卢龙来使……”

赵匡明追问:“卢龙会来人么?”

郭启期摇摇头:“这就不知道了,燕王的心思,某家殿下也猜不透。”

第八十一章东都会盟(一)

天佑元年的春天,对于卢龙来说,并不那么美好。虽说河北大地在军事参谋总署和判官署强而有力的执行力下,军政和民政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外部环境却显得愈发恶化。

由于宣武方面暂时放弃了代唐而立的念头,抛出了“效战国”的策略,整个形势直转而下。一条条坏消息相继传到了幽州,令整个卢龙高层的文武们心头都压上了重重一层阴霾。

最好的盟友李克用眼疮发作,不幸病故,河东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分裂之势。威望不足的李存勖匆忙赶回晋州,在叔父李克宁和监军使张承业的力挺下继晋王之位。但是他的实力不足以继续支撑对宣武军的攻势,只得北退晋阳,希望能够守住这座李氏以为根基的老巢。

曾经鼎力支持的平卢节度使王师范忽然间态度暧昧起来,坚守兖州近两年的刘鄩放弃了这座重镇,率军安然返回青州,是个明白人就能一眼看出,平卢和宣武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

派驻凤翔刚刚一年的卢龙节度府统战处从事张安北数次求见岐王未果,所居馆驿也开始遭到凤翔军的监视与限制;在钱塘混的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