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艾叶)-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苗被兄长呵斥,有些不服,低声回答道:

“张常侍和赵常侍,向来守信用。收了我们的钱,没有不办事的。我只是送了几条玉带,几匹蜀锦,求他们在皇帝面前,为兄长缓和一下而已。”

“笑话!这两条老狗,何等的精明?他们会看不出,换一个太子,会对他们有多大的好处吗?区区一点儿薄礼,还真的能打动他们不成?”

何苗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小声的嘀咕道:

“兄长你总是不信我其实,一心一意要与兄长作对的,不是十常侍,只有那个狗才蹇硕罢了”

何进不屑的说道:

“你懂得什么!蹇硕区区一个小黄门,只是皇帝身边的一条走狗。没有皇帝的撑腰,我要除去此僚,易如反掌。他如今仗着西园军上军校尉一职,竟敢在我面前嚣张。我若不是忌惮皇帝的反应,早就派刺客杀了他!”

“蹇硕虽然不算什么。可是,十常侍在宫中朝中几十年的积累,党羽众多,势力何等深厚?如今皇帝宠信蹇硕小狗,十常侍被此僚分了圣宠,竟然毫无反击之意。阿苗,你难道想不到,这里面的问题?”

何苗毕竟不是傻子,听到兄长说到这个份上,哪还能不明白?他看了周围一眼,确定侍从都离得足够远,便凑到何进的跟前,小声的说道:

“十常侍这是,故意把蹇硕狗才推到前面来,要与我何氏相争?”

何进点点头。

“区区一个蹇硕,实在是不足挂齿。只是,我若是要斩去蹇硕这只狗爪子,必然会被人抓住破绽,乘机攻讳。如今皇帝不站在我们何氏这一边,兄长我也只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知不知道,你今天去张让、赵忠的府邸,会造成什么后果?”

何苗这下子很是迷惑了,问道:

“我知道去张常侍和赵常侍那里,未必会有什么用处。可是,去拜访一下他们,难道还会有什么坏处么?”

何进郑重的叮嘱何苗:

“袁绍,你忘记了袁绍!”

被何进这样叮嘱,何苗还是有些迷惑,又问道:

“袁绍又怎么了?他不是刚刚投靠了兄长吗?”

“投靠?”

何进冷笑一声,向何苗解释道:

“你觉得,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需要通过投靠我,来获得官位么?”

“那当然!兄长你可是权利超过了宰相的大将军啊!袁绍出身再高,现在也只是一个二千石,难道还有实力,与兄长较劲吗?”

“你啊,你!”

何进对兄弟的浅薄,也是无可奈何。

“不要总是与袁公路那帮子纨绔混在一起!你也是快有孙子的人了2,别整天与袁公路惦记着,哪家青楼的姑娘更漂亮!”

在雒阳京师里,要说最为著名的纨绔子弟,都不用争论,一定是袁术、袁公路了。

虽然袁术自从袁绍打破隐居状态,出仕朝廷开始,也开始学着折节下士,结交天下英杰,毕竟不可能一下子把老习惯都给改了。

如果说,像何进这样的朝廷重臣,看重的是“天下楷模袁本初”的政治潜力;那些类似于何苗之流,依靠家世做官的世家豪门子弟,则更喜欢跟着“路中悍鬼袁长水”,在京师雒阳的街头巷角里逞威风,喝花酒。

对于何进的指责,何苗也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小声的辩解道:

“我这不是也想多交结几个大家子弟,好以后扩展些人脉吗?”

“你交结的那些子弟,没几个有前途的。”

何进毫不客气的说着:

“袁绍不但是汝南袁氏的核心子弟,他还是天下党人心中的未来领袖!若是袁绍发动他的所有实力,就连我都要退避三分!”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何苗的脸上露出了极大的惊骇。他经常与袁术混在一起,听多了袁术对袁绍所说的坏话,一时间实在是难以接受,那个在袁术嘴里的“婢生子”3,居然拥有如此雄厚的政治势力?

“袁绍与十常侍有仇吗?”

愣了一会,何苗这才问道。

“当然有仇!”

何进脸上露出一丝犹豫,却还是将事情给兄弟说清楚:

“袁绍的前任妻室,可是李膺的女儿!要不是十常侍发动党锢,以袁绍的出身和能力,现在说不定已经在朝中做到九卿了!”(未完待续。。)

ps:ps:1据说何晏才华出众,容貌俊美,而且喜欢修饰打扮,面容细腻洁白,无与伦比。因此,魏明帝曹睿疑心他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粉。

一次,大热天之时,魏明帝着人把他找来,赏赐他热汤面吃。不一会儿,他便大汗淋漓,只好用自己穿的衣服擦汗。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白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而是“天姿”白美。后人据此,将其称为“傅粉何郎”。

2古人结婚早,若是年纪上了三十岁,有个孙子那是毫不稀奇。

3袁绍的生母是地位低下的婢女,故此袁术会这样轻蔑的称呼他。

第16节争权论朝堂【二】

何苗只知道袁绍的前任妻室,已经过世多年。袁绍现任妻室刘氏,则出身汉室宗亲。这也难怪,袁绍与李膺的关系,在党锢时期,是个碰不得的禁忌。等到党锢之祸解除,袁绍又新娶了妻室,人们自然更加不适合去议论他的前妻了。

自诩对京都世家子弟的底细了如指掌的何苗,第一次发现,原来他的兄长,居然也是如此的喜欢探究别人的隐秘。

“总而言之,你以后不要轻易去见十常侍一伙,以免被袁绍知道了,以为我背着他,与十常侍来往。要是没了袁绍的支持,以后你的日子,也不会像现在这么舒服!”

“明白了,兄长。以后除非有你同意,我绝不自己去见十常侍他们。”

何苗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对何进的要求,答应得非常痛快。特别是何进的最后一句话,对何苗的触动,是巨大的。

如果以后的日子,变得难过起来,对何苗来说,那比杀了他还要痛苦。光凭这一点,何苗就决定,以后要好好与袁绍拉拉关系。

何氏兄弟在议论袁绍,袁绍这时候,正好也在议论何进。

众所周知,袁绍有张邈张孟卓、何顒何伯求、许攸许子远、伍琼伍德瑜等好友,相交莫逆,称为“奔走之友”。在何进为下军校尉鲍鸿担忧的时候,袁绍与何顒,也正在为许攸担心。

“子远这次,怕是又要躲上一段时间了。”

袁绍在大汉朝野享有盛名,自然才能非凡。而他的相貌,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加成。所有见过袁绍的士人,说起袁绍来,无不承认。盛名之下无虚士。

“怕什么,子远又不是第一次躲起来了。再说,有那么多同志1掩护,谁能抓得住他?”

许攸做的事,牵涉到废立天子,很是犯忌。袁绍虽然也在暗中参与了某些操作。毕竟没有暴露。只要许攸不被朝廷缉拿住,就绝无可能牵涉到袁绍身上。所以,对于这件事情,袁绍虽然上心,也不会时刻挂在嘴边。

不过,王芬之死,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朝野上下,却没有将此当做一回事。袁绍自然不会以为。以宦官们的触角,会查不出这件事情背后的隐情。

此事会被这样悄悄的压制下来,想必是天子也不愿意,将这件有些丢脸的事情闹大。连带的,朝廷对许攸、周旌、襄楷、陈逸等人的捕购,也只是在私下里,由十常侍操作进行。

“这次鲍鸿下狱,何大将军又要头痛了。”

对于鲍鸿的下狱。袁绍是持乐见其成的态度。这不是说袁绍与鲍鸿有仇,而是因为鲍鸿属于何进的死党。何进如果手中有足够的兵力。根本不需要与袁绍合谋。鲍鸿若是被解职,那么,在何进与袁绍的同盟中,袁绍的话语权,无疑能增大不少。

袁绍之所以愿意主动上门,拜见大将军何进。除了打算支持何进与天子暗中扛上,顺带打击“十常侍”以外,还有着自己的考量。

当年的“党锢之祸”,对党人一脉的伤害,的确是太大了。虽然中平元年【184年】。天子撤销了“党锢”,可是这十几年的打压下来,原本声望如日中天的党人,现在只能说是剩下小猫两、三只。

而且,由于党人们是从白身重新出仕,还需要一步一步的,从低级官吏做起。到目前为止,党人在朝廷的高层重臣中,还没有建立基本的势力。

如袁绍,王芬这样的,已经算是混得极好的了。就算是何顒,若非他与大将军何进有些疏远的亲戚关系,也没有可能深入的参与到何进的基本班底中去。

这一切的根源,终归到底,就是一条:

——朝中无人尔!

想要让党人重新快速的崛起,就必须在朝廷里,得到至少一个“三公”一级重臣的鼎力支持。纵观当今朝廷,有可能,也有需要大力提拔党人的重臣,只有何进一人。其余重臣,包括汝南袁氏在内,都是各有出处,对党人的态度,都不是太亲近。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与党人关系密切的朝臣,在当年的“党锢之祸”期间,毫无疑问会遭到宦官们的强力打压。只有与党人关系平平,没有直接联系的官吏,才有可能避免宦官的迫害,一路升迁。

比如袁绍本人,纵然身为袁氏的嫡子,下一辈的核心人物之一,在袁氏的庇护下,又没有做过什么明显针对宦官的事情,依然不能完全免遭宦官的猜忌。

大名鼎鼎的十常侍之一,车骑将军赵忠,就曾经在袁绍隐居雒阳,未曾出仕的时候,对手下的小黄门宦官说道:

“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

——袁绍这个小子,不肯做官,私下里却畜养死士,不知他想要干嘛?

话语里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指责词语,可是赵忠话语里的潜台词,稍微有点儿脑筋的人就听得出来,那就是:

——想造反吗?

这句话传到袁隗的耳朵里,可把袁隗吓了一跳。汝南袁氏的传统,就是在对立的双方之间保持相对中立。被赵忠这么一说,袁隗立刻将袁绍找来,臭骂了一顿,呵斥道:

“汝且破我家!”

——你要我袁氏卷入朝中纷争,家破人亡吗?

这件事情,充分的说明了袁绍与十常侍之间,到底有多么的不对付。

虽说袁绍在出仕后,并没有受到来自宦官的阻碍,可双方的关系,也一直没有什么改进。而在另一方面,袁绍哪怕再出色,有家中的几位长辈在,袁氏的资源,也绝不可能用于扶助党人的上升。

这样的局面,对于隐忍多年的袁绍来说,自然不能满意。

如今,袁绍一发现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居然与原来的盟友——宦官,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立刻就觉察到其中蕴藏的机会。

只要有了地位还在“三公”之上的“大将军”的支持,本来就声望卓著的党人们,算是真正拥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如果在双方的激烈斗争中,弄倒几个朝廷的高官,这些空出来的位置,也是党人们可以试探的机会。

当越来越多的党人进入了朝廷,就能对朝政造成更大的影响。袁绍相信,以何进的卑微出身,不可能驾驭得了那些风格高洁的党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以党人的实力,说不定都能够架空大将军何进,从而真正操控朝廷大权!

“说起来,王文祖【王芬】这次,还真是输的莫名其妙啊!”

何顒一边饮着美酒,一边评论王芬这次的行动。

“本来冀州西部,有太行贼滋扰,让王文祖大为头痛。”

“好不容易等到太行贼自请招安,去除了王文祖的一块心病,还借助王子师【王允】之谋,将太行贼调动到西北,去与匈奴蛮子厮杀。结果,整个谋划都还没有真正施展,居然就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探子,给探去了虚实。”

袁绍也饮着酒,感慨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话当真不假。建宁之事2,又何尝不是如此?”

“也不知道下一位冀州刺史,会落到谁的头上?”

何顒摇摇头,说道:

“冀州是天下大州。这次除了这么大的事情,不把事情的原委调查清楚,天子怕是不会派出下一任冀州刺史。再说了,刘益州【刘焉】之提议,已经被朝中接受,怕是刺史这个职务,以后都不会再设了。”

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刘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书灵帝,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

刺史本为监察官。东汉以来,渐向地方行政官转化,拥有一州军政大机,灵帝为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遂从刘焉之议,改刺史为州牧,并选派列卿、尚书出任州牧。

于是,州牧成于居于郡之上和行政长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权,职位甚重。从此州牧各据一方,形同割据政权。刘焉本人也求取了“益州牧”一职,成为汉末最早的地方割据势力。

“可惜啊!可惜!”

何顒当然知道袁绍大叫可惜的原因。本来在王芬的治理下,冀州的党人势力迅速崛起,成为袁绍心中最为重视的外援地。但是,王芬的这一死,让袁绍原本的计划,完全被打乱了。

想要出任州牧,必须是朝中的九卿一级重臣,方才有资格。目前的党人里,连一个有资格的都没有。也就是说,对州牧一职,党人们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若是接任的冀州牧对党人态度不善,则王芬为党人一脉,在冀州所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础,又将成为东流之水。(未完待续。。)

ps:ps:1所谓“同志”,指志同道合的人。切勿想歪。

2建宁之事,指建宁元年,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宦官,反而被宦官诛杀之事。此事的后果之一,便是随后持续了十六年的“党锢”。

第17节争权论朝堂【三】

“本初,以你之见,大将军有没有可能,彻底的诛除阉竖们呢?”

何顒本身就是一个著名的智者。不过,他对袁绍的见识,也极为佩服。袁绍对朝局的认识,是何顒这个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朝堂核心的人,所衷心佩服的。

“绝无可能!”

袁绍的判断,极为坚定。

“何遂高不比窦大将军【窦武】。窦大将军自己便是名士,更是高居“三君”1之列,只是生了个好女儿,凑巧做了外戚罢了。但有他在,天下党人都会支持窦氏。可何遂高不过区区一介寒门,才具不过中人,天下英杰,有几个会真正服膺这等幸进之臣?”

“就拿你我二人来说,也不过是视何遂高为爪牙,纵使现在甘心居于下位,来日也定然会越过何遂高,执掌大汉朝堂。”

“何遂高虽然算不得杰出,这些基本事项,他若是还看不出来,根本就做不到大将军的位置。更何况何遂高的升迁,也受过十常侍不小的恩惠。有这些恩惠牵绊,何遂高也不会断然对宦官下重手。”

“我若是何遂高,最理想的事情,便是一面借助党人之力,与宦官保持争斗,一面又通过何皇后,对宦官暗中示好,联手打压党人。”

“只要何遂高手段高超,维持这种局面不变。等到将一批门下的才智之士提拔起来了,何遂高就算是有了底气,可以无惧其他朝中重臣,真正做到自成一体了。”

何顒听了,连连摇头说道:

“这样的手段,太难!太难!不过,如今可是天子暗中要打击大将军。大将军还能够支撑得住吗?”

“只要天子不想在雒阳城里,引发一场大叛乱,杀的血流成河,就不会对大将军过度逼迫。毕竟,何遂高这些年,还是在北军中收罗了几个心腹党羽。天子若是想要削弱大将军的势力。想必会先找大将军的党羽下手。”

“这样看来,鲍鸿这一次,怕是凶多吉少了?”

袁绍停住酒杯,定了一下,惋惜的说道:

“鲍鸿也是个海内知名之士,为了区区功名,竟然全心奉何遂高为主,真是可惜了”

就在两人议论之时,屋外响起了侍从的通传声:

“主人。曹校尉来啦!”

话音刚落,一个身材矮小,却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无穷活力的身形,从门口大步的冲进来。一边走,这人还一边说道:

“大兄,伯求兄,吾来晚了!”

这种直闯人家的行径,可是很无礼的。不过。袁绍与来人很熟,知道来者就是这么一副不拘小节的样子。自然不会生气。他反而很高兴的招呼来人:

“孟德,今天营里还消停?”

曹孟德,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曹操,几步来到已经准备好的案几面前,两脚箕坐,先举杯灌了一口酒。这才笑着回答袁绍的问题:

“一般般。今天操练阵型的转换,只打断了两条军棍。”

在西园八校尉中,上军校尉蹇硕那是全军的统帅,只是抓紧军中的升迁人事,常常为了随侍天子。整天整天的不去军营。

中军校尉袁绍,负责全军的后勤和钱粮补给,平时多在朝廷各个寺衙里走动,以营造朝中的人脉。他在军中呆的时间,还不如在朝廷寺衙中来的久。

至于下军校尉鲍鸿,本来是负责军中的训练的。不过,这位倒霉蛋,现在正在大牢里窝着呢。于是,军中的训练任务,就由原本负责军纪的典军校尉曹操,一并来负责。

此外还有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方;左校尉夏牟等人,在西园军里,也都是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家伙。这几位的心思不在行伍间,两眼总是盯着朝堂不放。

目前的西园八校尉里,常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