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一名)-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收买人心上却是十分有效。
  河岸上的人却是越聚越多,这些都是前锋三十二团的士兵,经过洪河那场战斗,三十一团被张贤放到了后面,把三十二团放在了前面。
  有的人已经在河边寻找渡河的材料了,不知道谁从远处的芦苇丛中找到了一条小木船,兴奋异常地拉着过来,于是有人提议,划着这条船过去,把河对面的那几艘小船也搞过来,然后就可搭起一座浮桥了。
  几个人立刻行动起来,在一个连长的指挥之下,跳下了那条小船,向河对面划去,张贤与杨涛站在高处看着这些士兵划向对岸,张贤忽然觉得有些不太对劲,连忙唤过熊三娃来,想要命令他快去通知那个连长,要他作好防备,可是还没有等熊三娃跑过去,对面的树林中便响起了枪来。
  随着第一声枪响,站在那条船头的那个连长应声跌下了河去,紧接着,对面的树林中四下里的枪声大作起来,而那两艘小船上的几个人躲又没处躲,藏又没处藏,拼命地掉转了头,想要划回岸边,可是,一枚迫击炮弹准确无误地落将过来,正在小船附近的河面上爆炸开来,掀起了数丈高的浪花。
  枪炮之处,并非只冲着那条还没有划到河中间去的小船,而真正的目地却是这些还在河滩上混乱的国军士兵。三十二团的士兵们纷纷向河堤后面退却,但是还是有人倒在了冰冷的河滩上,鲜红的血映着焦黄的土地,很快便染成了一片一片的黑紫。河面上泛起了红色的水花,转眼间,那条刚才还荡漾着的小船翻倒在河面上,而船上的那几个士兵,已然无影无踪了!
  
  第四八章 颍河(一)
  
  很显然,颍河的对岸已然有解放军的部队在行阻击了,要想顺利地渡河,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杨涛与张贤退回到了河堤之外,两个人商量着相应的对策,这个时候,陈大兴带着一个当地的老乡走来,这个老乡已然有五,六十岁了,是一个驼背瘦弱的老人。据陈大兴所说,这个老人还是他从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找了半天,才找到了,那个村子里的人大部分人都已经逃光了,大家都听信了共产党的宣传,以为国民党兵一来,就会烧杀抢掠,以清算他们敢于分田分地。
  这个驼背的老人见到杨涛与张贤的时候,还不时的在哆嗦着身体,也不知道是因为他的着装过于单薄,无法抵抗寒冷的北风,还是因为内心中的恐惧。
  张贤命令熊三娃取过一件军用大衣,披在了这位驼背老人的身上,并且让他在边上的一块石头上坐稳,看着他逐渐安静下来,这才告诉他:“老人家,我们不是土匪,我们是政府的军队,政府的军队是为人民的,你不要听信了那些共产党的胡话!”
  这个老人看着张贤和蔼的面孔,点了点头,但还是显得有些怯生生的。
  开始的时候,张贤并没有问这位老人太多的事,只是和他拉家长一样,询问着他的年纪、家里的情况,做过什么营生之类,聊着聊着,这个驼背老人的话便多了起来。人就是这样,无论是多少陌生的人,只要是话说得多了,彼此之间也就会少一层隔阂,多一些互信。
  看看这位老人已经不再害怕,张贤这才问着:“老人家,这条颍河上一直这么冷清吗?这边怎么没有一条船呀?”
  驼背老人道:“有呀,在你们没有到来之前,这河上来来往往的,很多船的!”
  张贤与杨涛对视了一下,同时明白过来,杨涛问道:“那么如今,这些船都哪里去了呢?”
  驼背老人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边上问话的这两个军官,这两个人都穿着黄色将军服,一看就知道是两个大官,他裹紧了身上的军大衣,却没有答话。
  张贤笑了一下,对着他道:“老人家,这件大衣就送给你了,天气太冷,没有大衣穿实在是受不了的!”
  驼背老人愣了愣,有些欣喜,却又有些不相信地问道:“真的?”
  边上的熊三娃接过了他的话来,不高兴地道:“当然是真的,既然我们师长说给你,就是给你了!”可是,他心里却是在暗自生气,这件军大衣是他的,就这样被张贤送给了这么一个毫不相干的老头。
  看到张贤也点了点头,驼背老人这才笑了起来,露出了一嘴掉了一半的黄牙来,这才告诉他道:“昨天的时候,那些干部们到俺们村,说是国民党反动派要来……”
  “你这老头怎么说话的!”熊三娃打断了他的话,不由得怒了起来。
  张贤挥了挥手,制止了熊三娃的话,平静地对着这位老人道:“没事,你继续说!”
  这个老头也觉出了自己的失言,连忙改着口道:“哦,他们说你们要来,所以让大家都去躲起来,还让把所有的船都藏起来,不叫你们得去!”
  “你知道他们把船都藏到哪里了吗?”杨涛迫不急待的问着。
  驼背老人却摇了摇头。
  张贤有些失望,看来从这个当地人的身上,他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当下又让熊三娃取来两块大洋,送给这个驼背的老人,命令陈大兴再次将他送走。
  这个驼背老人拿着两块大洋,已然露出了意外的惊喜,想要再说些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看着陈大兴带着老头离去,杨涛也很无奈,只得对着张贤道:“看来,我们还是等搜索队的乔队长从北岸打探回来再说吧!”
  在此之前,十八军搜索队在乔书强队长的带领之下,已然悄悄渡河去了北岸进行侦察,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回来。
  张贤也只好点了点头,如今的河对面,树林与河堤一起构成了一道天然的防线,便是空中的侦察也看不到到底有多少的共军在对岸埋伏,颍河水深流急,并不是可以徒涉的,如果在大军渡到一半,敌人发起攻击,那么对自己这边所造成的伤害可就难以估量了。
  正无计可施的时候,陈大兴送那个驼背老人去了,又回转了来,却对着张贤道:“贤哥,刚才那个老人走的时候,告诉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
  “哦,你快说来!”张贤与杨涛都连忙催促着。
  陈大兴道:“他说虽然他不知道那些船被共产党藏到了哪里,但是他却知道哪个地方可以找到船!”
  “哪里?”张贤与杨涛齐声地问道。
  “洄流集!”陈大兴道。
  “洄流集?”张贤与杨涛两人为之一怔,连忙让熊三娃打开随身的地图,就摊在了地上,仔细地在上面搜索起来,很快,张贤便指着阜阳下面的一个点叫了起来:“这里,这里就是洄流集了!”
  杨涛也看到了那个地点,仔细地丈量了一下,点了点头,道:“离着这边有三十多里地呀!”
  张贤转过身来,命令着:“陈大兴,你马上带上你们营赶往洄流集,看看能不能在那边收集船只!”
  “是!”陈大兴响亮地回应着。
  ※※※
  洄流集,是因为颍河从这里流过的时候,绕着他转了一个弯,由西向东流,改成了由东向西流,也就是当地人认为的成了回流,故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里的回民较多,当初的回回经商到此后,看到这里适合经商与生活,便留住了下来,所以叫回留,久而久之,慢慢变演变成了洄流集。
  不管这个地名是怎么到来的,洄流集始终是阜阳南面一座繁华兴旺的水陆码头,也是一座十分古老的镇子,镇上有一条据传是宋代便已经存在了的石板街,两边商铺林立。只是在四年前因为颍河破坝,河水淹没了整个镇子,商业萧条后便一直没有起色,而这个的时候又时值战乱年月,便是没有水灾的影响,许多的商铺都已经关门,这个小镇也不例外。在镇子的中心地带有一座清真寺,据说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当地回民们主要的活动场所。
  张义是奉了旅长梁三的亲自命令,要他抽出一个连赶到洄流集,协助襄河纵队里的政工队在这里开展工作。政工队的任务是要说服当地的老百姓,将颍河上所有的船只划到北岸去,不给国民党兵留下一个可以渡河的工具,很显然,政工队在洄流集遇到了麻烦,要不然梁旅长也不会那么急风急火地要求张义亲自带着一个连马上赶到。
  政工队的队长叫做王芹,是梁三旅长的老婆,有三十多岁的样子,参加革命也有十年了,为人十分热情大方,而且能说会道,这与闷声不语、只会打仗做事的梁旅长倒是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张义带着第三连从河对面的袁家寨赶了过来,很快便在镇口处的码头看到了带着政工人员还没有走进镇子里去的王队长,王队长此时正在跟镇上的人在交涉着什么。他连忙走了过去,还没有走到跟前,却听到身边有人在兴奋地叫着他:“张义哥!”
  他转回头去,正看到身穿着军服,戴着军帽,背着背包的春妮,不由得愣了一下,忙问道:“春妮?你怎么也在这里?”
  春妮笑了笑,告诉他:“我在医院帮忙,后来首长见我能干,就把我调到了政工队来了!”
  “原来是这样!”张义点了点头,却又忙忙地问着她:“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到张义问来,春妮马上一脸得愤怒,指着前面正与王芹理论的一个戴着白色伊斯兰小帽,留着山羊胡的人道:“那个人是这里的阿訇,是他不要我们把这些船划走,那些船工都听他的,王队长正和他讲理呢!”
  张义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来,他知道与这些回民打交道远不是与那些穷苦老百姓打交道那么容易的事,当下招呼了一声,带着人走了上去。
  那个正与王队长理论的阿訇突然看到许多荷枪实弹的解放军围了上来,立即停止了与王芹的谈判,转而表现得十分愤怒,老远,张义就听到他是在指责王队长的食言,还派了兵过来。
  王队长回头看到了张义带着人过来,脸也阴沉了下来,转身面对着张义,有些怒意地问道:“张义,是谁叫你们过来的?”
  张义愣了愣,告诉他:“是梁旅长!”
  “胡闹!”王芹骂了一声,却将张义与夏阳等人骂得莫名其妙。“你们马上给我撤回北岸去!”王队长大声地命令着张义。
  “可是是旅长叫我们过来的呀!”张义觉得十分委屈。
  王芹问着:“他叫你过来是不是听我的指挥?”
  张义点了点头。
  “那好,我命令你转回北岸去,你服不服从命令?”王芹又问着。
  张义只好再一次点了点头,同时命令夏阳的第三连转回码头。王队长身边的一个干事连忙从后面追了过来,同时告诉张义:“刚才王队长都已经跟这个阿訇快谈妥了,这些回族人要求我们的军队不许开进镇子里来骚扰他们,王队长也答应了,偏偏你们在这个时候赶过来,哎!”他说着叹了一口气,又道:“这些回回最难缠了,而且非常抱团,当初连国民党的保安团也拿他们没有办法。这么一来,王队长又要费上半天的口舌了!”
  张义这才明白是自己过于莽撞了,应该等一等王队长的消息再动作,却不应该这么早把部队带过去。
  码头上,那边的王芹与阿訇一直注视着张义的这个连坐上了来时的几艘船往北岸划去,这才重新开始了谈话。
  而也就在张义转回到北岸去的时候,陈大兴带着他的十一师警卫营却是迅速地开到了洄流集。
  
  第四八章 颍河(二)
  
  陈大兴的行动十分快速,三十里的行程,他带着这个营只用了一个多小时便跑到,看看已然到了镇子的西口,陈大兴命令队伍放慢了脚步。他觉得有些奇怪,这个村镇在这个时候显得是如此得冷清,连一声的狗叫都听不到,仿佛是一个无人的所在。
  正在他犹豫不决地胡思乱想之际,不知道哪个方向上忽然放了一声冷枪,枪声清脆刺耳,令他马上警觉起来,命令着队伍四散开来,缓缓地靠近这个颍河的水陆码头。
  这一声枪响,就是一个报信的信号,同时也惊动了在村镇的东口码头上正在谈判着的王芹队长与那个阿訇,大家都惊诧万分地循声望去,却见到政工队派到镇子西面警戒的卫兵匆匆赶来,一见到王队长便急急地汇报着:“队长,国民党兵过来了,已经到了镇子外面!”
  王队长蓦然一惊,经不住地喊出了声来:“敌人来得好快呀!”
  “这里已经不能再呆了!要赶快撤过河去!”边上的一个干事急忙道。
  王芹略一沉思,又问着:“敌人来了多少人?”
  “大概有一个营的样子,后面还有没有,就不知道了!”这个警卫兵道。
  王芹点了点头,只得面对面前的阿訇,想要利用这最后的机会说服他们。可是听到国军的到来,这位回民的领袖越发得强硬了起来,一反刚才的妥协,坚决不愿意再配合这些共产党的政工干部,把他们的船划到北岸去。耳听着枪声越来越近,王芹知道自己的警戒人员已经撤了下来,不可能在这里耽误更多的时间,再这么谈下去,只怕自己也无法脱身。
  当下,王队长只好下达了撤离的命令。队员们如释重负一样,纷纷向河边上奔去。可是,也就在这个时候,陈大兴带着人已经冲进了镇子,先头部队出现在了码头之上,枪声立时响成了一片。
  在河边,杂乱地停着一排排的船只,有渔船、有运输船;有带帆的比较大的帆船,也有只有两个浆,比较小一点的渡船。那些船工听到枪响的时候,已经准备逃离了,这时再看到当兵的冲了过来,纷纷跳上了自己的船,想要架船离去。可是,河面上,许多的船只搅插在了一起,大家都想跑,却在这无序之中谁也无法动弹。
  码头上原本就是挤满了人,这个时候更是混乱不堪起来,村民们纷纷往自家里逃跑,而襄河纵队政工队的人也纷纷往河边上跑去,两方面的人碰撞着,已然有人跌倒在人群中,呼喊声、嘶叫声、哭闹声连成了一片,枪声却是从四面而来,倒是还没有人被枪击中,却已然有人死在了踩踏之中。
  政工队在这里也有五六十人,许多的队员挤到了河边,从搭板上跳到了船上,不再顾忌王队长有没有与那些回民谈拢,强行的准备架船离去,这自然与守着自己船的船工发生了冲突,但是这些船工迫于武器的威胁,只好摆渡他们向河中间划去。在这个时候,军队的纪律已经被很多的人忘了一干二净,任凭王芹站在那里大声地喊叫,却无计于事。其时,这个时候,便是政工队的队员能够听从她的指挥,而那些老百姓却并不把她的话当成一回事。
  春妮跑到了王芹的身边,急急地对着她道:“队长,我们也快走吧!敌人已经过来了!”
  “同志们都撤了吗?”王芹还有些不放心地问着。
  “都撤了,他们都上船了,我们也快撤吧!”春妮告诉她。
  王芹点了点头,跟在田春妮的身后,向着河边急速奔去,可是村民们却是反其道而行,把他们挤得连连后退,不但没有靠近河岸,反而是越离着越远了起来。
  两个人大急,却是无计可施,人们的呼叫声连成了一片,春妮远远地听到了河岸那边传来张义大声的呼唤:“王队长在哪里!”
  原来,张义带着人并没有划到北岸,而是停渚在水面之上,听到枪身起时,便知道不好,连忙带着人又划将过来,可是在纷乱的河中间船只就像是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着,并且有很多人翻到了河里,张义乘着一条渡船,带着九个战士士奋不顾身的靠到了这边的码头之上,却没有看到王队长的身影,这才跳上岸上寻找。
  春妮的耳尖,已然听到了张义的呼唤,连声应着:“俺们在这里!俺们在这里!……”
  张义抬起头,在纷乱的人群中,终于看到了正被人群挤着向村子里移动的王芹与春妮,正要挤身过去,忽然听到几声急促的枪声,有人在用大喇叭喊话:“大家都不要动,再动我们就用机枪扫了!”
  这一声的断喝,就如同是晴天霹雳一样,立时震住了码头上所有的人,大家都停止了运动,愣愣地站在了那里。
  到这个时候,张义才发现,他们已经陷入了国军的三面包围里。这股国民党兵的指挥官的确很有经验,并没有带兵挤入人群,而是带着兵从两边包抄过来,一直插到了河边。此时,除了面向颍河的一面的河岸码头外,这些国民党兵已经从三面把所有的人包围了起来,包括张义自己带来的九个战士与被困在人群之中的王队长和田春妮。
  ※※※
  陈大兴望着码头上被自己的士兵们围住了这三四百号人,隐隐还可以看到其间还有穿着解放军军服的人混杂在其间,只是这个时候,还不是清查共产党的时候。在冲进镇子的时候,他分明看到了有共军在抵抗,只是那些共军退去得很快,河面上已经有一些船在向北岸划去。如今,陈大兴更关心的还是船只的问题,虽然有船划向北岸,还有小部分船只停在岸边,但是更多的船却是停在河中间,仿佛是在观望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