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全球殖民(落爷)-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廷鉴二话不说,在接了杨嗣昌的请帖后,就换上了一件士子的月牙长衫,乘着四轮马车去杨嗣昌的府邸。
这段时间京师已经开始风靡气四轮马车来了,这玩意儿比轿子还舒服,因为它带着减震系统,那些达官贵人总是要想办法去购买一辆四轮马车。
可是四轮马车的产量有限,想买还不一定买得到,一辆四轮马车可不便宜,卖价在三百以上,可那些达官贵人还是趋之若鹜。
此时的四轮马车就像现在的法拉利这样的顶级跑车,那是用来装%逼用的,国人就爱好这一口,有钱就任性,谁也没有撒说的。
杨廷鉴到了杨嗣昌的府邸,就让门子去通报,稍许杨嗣昌就大开中门出来迎接。这古代可不会随便大开中门的,一般的人都是从侧门进出,那必须是贵客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书友群208912025,落叶万分真诚地邀请各位兄弟姐妹入群,落叶扫榻以待。】
……
第80章如何自处
“杨贤弟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里边请。”
杨嗣昌相貌端正,国字脸,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有神,他蓄着一寸长的胡须,到也官威十足。
杨廷鉴对杨嗣昌谈不上好感,也谈不上恶感,杨嗣昌也算比较有能力的人,这样的人还是要搞好关系,特别是杨廷鉴知道杨嗣昌今后要入阁的情况下,更不会去把彼此的关系搞僵。
“学生杨廷鉴参见杨大人,杨大人如此礼贤下士,到让晚生惭愧了。”
“贤弟过谦了,贤弟小小年纪就诗文问冠绝天下,一声武功更是深不可测,愚兄只能仰望之。”
杨廷鉴在京师,的确是属于话题人物,就是他做了两件石破惊天的事情,第一是那首霸气磅礴的《沁园春·雪》,第二是杨廷鉴在万军丛中阵斩流酋,而杨廷鉴只是一个读书人,这样一来,那些好事之人,就口口相传,有的说杨廷鉴是文曲星下凡,有的说杨廷鉴是武德星君下凡。
这些市井流言,姑且听之,当不得真,在缺少娱乐少的古代也是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不是。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让杨廷鉴的名气如日中天,那就是杨廷鉴现在成了复社的领袖之一,张溥,吴伟业等人本来名气就大,在加上复社士子此时云集京师,大家一吹捧,杨廷鉴的名气不涨都不可能了。
杨廷鉴和杨嗣昌一起来到杨嗣昌的客厅,杨廷鉴又发现了两个人,他们是张溥和吴伟业两个兄弟,看来这杨嗣昌不光是为了感谢杨廷鉴帮助他父亲杨鹤那么简单。
张溥和吴伟业见到杨廷鉴,连忙起身迎了上来:
“冰如贤弟,你可是让我等望眼欲穿啊!自从你任职那个南镇抚司镇抚以来,我等兄弟就难见你一面了,今天咱们兄弟就好好地聚聚。”(杨廷鉴字冰如号靖山)
杨廷鉴这段时间的确很忙,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处于风口浪尖了,那就是锦衣卫这个身份的问题。
大明的文官那是最是不待见锦衣卫这个职业,可那些文臣无不希望在皇帝哪儿捞一个世袭锦衣卫百户之内的职务,这不光是恩宠那么简单,更是天子的信任,所以大明文臣是又讨厌锦衣卫和想到锦衣卫去镀金,看起来很矛盾的一个想法,其实都是升官发财在作祟。
“两位年兄,是廷鉴疏忽了,今儿过就向两位年兄陪过不是。”
杨廷鉴说完,还真的对着张溥和吴伟业行了揖礼,张溥和吴伟业连忙还礼,口中连忙说:
“冰如兄,过了。”
古代的礼节就是这样的,等三人相互客气以后,杨嗣昌招呼众人说下,并让下人把茶水奉上:
“冰如贤弟,今儿过请你过府一叙,主要有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愚兄感谢贤弟当初照顾吾老父之情,吾老父在回家后也对贤弟多有夸赞,今日一见,贤弟果然一表人才。”
这杨嗣昌可是堂堂四品官,为什么对杨廷鉴如此礼贤下士,刻意结交呢!
这还要和杨鹤说起,自从杨鹤在路上和杨廷鉴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杨鹤就认定了杨廷鉴今后一定会一飞冲天,所以他在回家后就着重交代了自己的儿子杨嗣昌,让他一定要趁着杨廷鉴没有发迹之前,和此子搞好关系。
杨嗣昌不光是一个孝子,而且还比较信服他的父亲,杨鹤可是做过总督的人,那观人的本事绝不会差,所以杨嗣昌也是按照自己老父在叮嘱在做。
“杨大人,举手之劳而已,不足挂齿,晚生惭愧了。”
“冰如贤弟不用自谦,等下为兄就要亲自为贤弟斟酒三杯,以表谢意。”
“晚生不敢受,大人堂堂正四品,而晚生只不个白身而已……”
“呃……贤弟不比自谦……第二件事就是愚兄和你的两位年兄想和你谈一件事情。”
“有什么事情,还请大人之说,只要廷鉴能帮到,无敢不从。”
杨廷鉴明白,这才是今天的主题吧!
杨嗣昌看了看张溥和吴伟业,而他们两个也对着杨嗣昌暗暗地点了点头,看来他们三个是商量好了的。
“贤弟,请别怪愚兄多嘴,凭借贤弟的文采,博一个进士出身那还不是易如反掌,何苦自甘堕落,去做那被人称为鹰犬的锦衣卫镇抚,不如贤弟明儿个就把这锦衣卫的差事辞了,安心备考才是正经,我想凭借贤弟的满腹经纶,高中进士那也是手到擒来啊!”
这杨嗣昌当然是好意,虽然杨廷鉴已经做了崇祯的鹰犬,但他们还是苦口婆心地来劝说,也没有拒杨廷鉴于千里之外。
可杨廷鉴到这明末乱世是为了名声和节操来的吗?那绝对不是的,名声和节操那些玩意儿对杨廷鉴来说屁用没有,强军在手天下我,才是真真切切的王道,杨嗣昌过几年就知道了。
但是杨廷鉴不打算直接反驳杨嗣昌,而是委婉也劝说一下杨嗣昌,别太高估文官对武将的驾驭能力。
现在杨嗣昌不是山海关兵备道吗?杨廷鉴打算说一点他亲身感受的人和事:
“杨大人,祖大寿你可认识?”
“当然认识,祖大寿虽然不归本人管,但还是知道此人的……哦!贤弟可有什么事情?”
“杨大人,晚生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想和你说道说道,那祖大寿在建奴入寇京机的时候,随袁崇焕援助京师,袁崇焕被今上逮捕下狱,而祖大寿在没有任何圣旨的情况下,带着几千关宁军就跑到关外去了,今上却无可奈何,反而要下旨褒奖,此乃其一。
晚生素闻那祖大寿骄横,上面的巡抚总督很多时候都无法号令于他,祖大寿为何胆敢如此?杨大人可明白其中关节?
再说那中原剿贼的贺人龙和左良玉,什么巡抚总督真的能命令于他吗?现在还勉强可以,但手握重兵的武将飞扬跋扈已经是昭然若揭了,文官已经逐渐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和驾驭,不是吗?
晚生请问杨大人,如果朝廷有朝一日启用大人前去中原剿贼,而大人的手下皆是如此拥兵自重,飞扬跋扈的武将,大人将如何自处?”
【请收藏本书推荐,落叶拜谢,感激涕零啊!!!群208912025,】
……
第81章杨嗣昌的谋算
杨廷鉴说的也是肺腑之言,也只有杨廷鉴知道杨嗣昌最后就是间接地被这些武将给害死的,所以才提醒于他,至于杨嗣昌明不明白其中关键,那就不是杨廷鉴关心的了。
“哎……此等拥兵自重的武夫当真该杀……国家糜烂若斯,皆他们养贼自重也……哼,如若陛下让我去剿贼,某首相要杀的就是这些祸国殃民的粗鄙武夫……哼哼。”
好吧!杨廷鉴自觉地闭嘴不说了,自己作死怨不得别人。
“杨大人文韬武略,如果大人到中原剿贼一定所向披靡,无往不利。”
“呵呵……贤弟过誉了,只要陛下派愚兄去,到时候还请贤弟前来助愚兄一臂之力,贤弟武功盖世,想来一定可以沙场建功立业。”
这……砸杨嗣昌果然不是省油灯,三言两语就把杨廷鉴给绕了进去,而杨廷鉴还不好意思拒绝,当下就只好强颜欢笑地说道:
“只要大人看得起晚生,晚生定当鼎力相助,不惜余力。”
“咳咳……冰如老弟,你真的就舍不得那锦衣卫的官职,咱们圣人弟子,最是不待见锦衣卫,冰如贤弟不怕那些文官孤立于你。”
张溥连忙咳嗽,打断了杨嗣昌和杨廷鉴的谈话,因为两人说着说着,就说道要一起去中原打流贼去了,而张溥他们是想要杨廷鉴推掉锦衣卫差事。
杨廷鉴对张溥这个兄弟还是非常信任的,现在杨廷鉴必须要把张溥和吴伟业两人说通,毕竟复社今后可是杨廷鉴巨大的助力:
“溥兄、伟业兄,你可知道大明知府卢象升大人,崇祯二年后金率军犯境,京师危急,卢象升起兵勤王,后金军退走。为防清军再次来犯,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人称天雄军。
愚弟行的也是卢大人之路,先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天子亲军,到时候也好上报君王,下安黎庶,至于有人说愚弟是鹰犬也好,忘记圣人之教诲也好,愚弟并不在乎这些,愚弟只想做为国为民的事情,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杨廷鉴这话说得高大上,张溥和吴伟业还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卢象升的的确确自己在训练军队,并且亲自掌管军队。而杨廷鉴只不过依瓢画葫芦。
“贤弟既然不顾个人荣辱,为国练兵,愚兄佩服之至。”
“溥兄,鞑子频频扣关而入,杀我百姓,掠我财物,荼毒地方,就凭那些烂到根子里面的卫所军吗?他们担不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张溥和吴伟业当然知道大明卫所的糜烂,但是他们也无力去改变这一切。
“那好吧!贤弟就试试也好,想必贤弟训练的出来的军队,一定可以把那些凶残的鞑子给剿灭了。”
张溥这话可是有点狂妄了,建奴可不是那么好相与的,现在就说剿灭建奴,那可是有点异想天开了,重创还是可以的。
“谢谢溥兄体谅吾一片为国为民之心。”
杨嗣昌一见大家都把话说透彻了,就连忙招呼几人到饭厅用饭,其实杨嗣昌在心里也希望杨廷鉴练兵,今后好为他所用,杨嗣昌可是从他老父那里了解到,杨廷鉴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在赵子龙之下。还好!杨鹤没有用吕布来比喻杨廷鉴。
哪个文官不想向上爬,大家都是一样的心思,杨嗣昌也不例外,再说杨嗣昌在山海关整饬兵马,卓有成效,他本人也以素知兵事而著称于朝。
杨嗣昌当然也知道这乱世,很快就改轮到他上位了,毕竟朝廷需要能打仗的文臣。从杨嗣昌先劝说杨廷鉴辞掉锦衣卫职位,到后来支持杨廷鉴,那都是在为他今后谋划,至于杨嗣昌但因张溥劝说杨廷鉴一事,也被杨嗣昌的小小私心给冲淡了,看来这杨嗣昌也不是省油的灯。
这一顿酒一直喝到日落时分,这里除了杨嗣昌年龄大点,杨廷鉴他们三个其实都是喷青的年龄,大家在这里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好不热闹。
在分手之时,张溥和吴伟业都叮嘱杨廷鉴,一定要在空余时间用功,以备即将到来的春闱。还别说杨廷鉴这段时间真的没有花时间温习功课,每天都忙得昏天黑地,杨廷鉴所依仗的还是这个身躯以前的八股文知识。
……
内阁这段时间经过几次和崇祯斗智,终于又把崇祯才挖掘到的银子给掏出了两百万两,在加上刚刚到的秋税,户部的账面上已经有三百八十万两银子了,这差不多是大明以往一年的收入。
内阁大臣们正在想着怎么分配这些银子的时候,崇祯皇帝的圣旨下来了,崇祯皇帝让杨廷鉴带着锦衣卫,押送百万两银子的军饷去山西,这可是让内阁几位大臣犯难了。
不就是拨付军饷这么简单的事情吗?点清银子就可以出发了啊!大明的潜规则就是漂没,比如户部拨付银子出来,按照惯例是漂没三层,这三层漂没的银子就进入了相关人员的口袋。
剩余的七层发到地方督抚的手中,然后在漂没两层,在发放到总兵的手中,这样层层漂没下来,最后到达士兵的手中最多三层。
大明一名士兵饷银是12石,按照官方的粮食价格折合银子是24两,朝廷都是发银子作为军饷,但是明末粮食价格已经上升了很多,山西的粮食差不多在2。4两一石。
另外还有盐24斤年,价值2两银子,这样每个士兵的饷银就是26两。这是边军的饷银,不是卫所的粮食补助。
每个大明边军拿到手的就剩余的三层饷银,每年不足八两,如果朝廷在拖欠十几个月的饷银,那边军就很难活下去了,饿得要死的边军不跟随流贼造反都不可能。
可以说大明的这个潜规则也是把大明推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内阁为难的就是皇帝居然突然插手押送的事情了,锦衣卫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锦衣卫来押送饷银,那他们漂没的事情不立即就让皇上知道了吗?这些银子可是他们从崇祯的内库给掏出来,崇祯一旦知道他们漂没的事情,能饶得了他们,崇祯杀大臣可从来就没有手软过。
……
【求兄弟们收藏推荐,另外推荐一本书:《唐朝那些事儿》/book/】
第82章温体仁的小心思
当然内阁有权封还圣旨,可你拿什么理由去封还崇祯的圣旨,让崇祯不发饷银?或者是不让锦衣卫押送?可这样的理由可是在荒唐,那是百名了故意和崇祯作对,那是自己在找死。
周延儒看到这份圣旨,当时脑袋就大了,连忙去邀请其他的几位阁臣来商量对策。
这次秘密会议在值房边上的小会议室开的,开会的时候周延儒还亲自吩咐,会议室周围不留任何人,大明这些文臣真是忒大胆了。
周延儒先把圣旨交给其他的几位阁臣看完以后,就开始发言了:
“各位大臣,你们看此时如何应对?”
下面的几位内阁大臣觉得这件事情还真不好解决,大家又想按照规矩漂没三层,又想不被崇祯发现,但是这次押送饷银的可是锦衣卫,除了那押送的锦衣卫官员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否则他们就别想按老规矩漂没三层。
何如宠年龄比较大了,已经到了致仕的年龄,所以还是敢于说话的:
“首铺大人,此时可是不好解决,不如咱们这次就不漂没了吧,尽数把饷银发往山西就是了。”
这……这可是破坏规矩的,但是何如宠已经不在乎了,反正他也六十多岁的人了,并不在乎这些漂没分润。
“不可”
吴宗达连忙把话头接了过去后,就开始讲述起他的理由来:
“各位阁部大人,此例不可开啊!这次咱们全额拨付了,其他军镇要是知道了,也吵着要全额拨付,咱们如何应付?
所以此例是万万不可开的,规矩万万不能破,咱们在想想办法。”
大家一想,的确是这样的啊!这时候温体仁开始说话了:
“首铺大人,不如这样,我听闻那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杨廷鉴乃是圣人弟子,而且还是浙江的新科解元,不如由我去找那杨廷鉴说说看。”
温体仁这样一说,大家顿时醒悟过来,是啊!要是这次押送的锦衣卫和他们一起漂没,那这件事也就不是个事儿了。
再说那杨廷鉴可是要立即参加今科会试的,会试的主考官多半就是内阁大臣中选取,如果那杨廷鉴真不识好歹,那随便找个理由出没了他就是了。
其实温体仁那是表面上对周延儒恭敬有加,心里早就想把周延儒赶下台了,只是温体仁现在的力量不够而已。
他提出来的这个策略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杨廷鉴多半会屈从于他们,毕竟杨廷鉴是去抢银子,他们漂没的那点银子可以随便补上。
温体仁就没有私心了吗?那绝无可能,但别人都不会知道温体仁心里的正式打算。
明史将温体仁列入奸臣传,崇祯年间的民谣【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王应熊)篾片(吴宗达),总是遭瘟】。便是在反映温体仁当政的情况(竭力打击作弊者和朝政的总体无好转)。总体来说,温体仁当政期间,辽东战事和大明国势并无明显改观。他于危急中得富贵,却不能力挽狂澜,是要负责任的。
周延儒很满意温体仁的表现,当下点点头道:
“那杨廷鉴大家应该是见过的,就是前次咱们在乾清宫去看陛下挖掘银子,我等请求陛下拨付一百两银子给户部,陛下不肯,还是那杨廷鉴替我等说话后,陛下才被迫同意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哦哦……想起了,那晚生不错啊!”
“嗯嗯……毕竟大家都是圣人门徒,我想那杨廷鉴也定然是心向着我等的。”
“……听说他要参加这次会试,那咱们是不是可以给他点甜头?”
“我想应该可以……我辈人十年寒窗不就是为了一跃龙门吗?”
好吧!政治本来就是妥协和交易,这个毋容置疑。
这次内阁小会结束后,周延儒就暂时把圣旨压下来了,如果崇祯追问,周延儒也有说辞对应,比如户部正在清算秋税,或者是正在盘存等等,理由多了去了。
当天晚上,杨廷鉴才刚刚从杨嗣昌那里回来,又接到了温体仁的请帖,这下就让杨廷鉴有点纳闷儿了,暗想:
“这是怎么了,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