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上伐清-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科举制度的改革,而无所事事只能参加扫盲班教学工作的夫子书生们,一时间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去交趾宣扬礼教,弘扬华夏文化,简直就是崇高的事业,再加上还有官做,岂不美哉?
  他们捧着邸报,上面有关于去安南做教化官的文章,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各地的报名口人满为患,交趾并不算很偏远的地方,尤其是现在朝廷开辟了各处的商路,凡是大明商人能够到达的地方,什么东西都能买的到。
  一个年近中年的文弱男子,抱着拳向前面排队的问道:“刘兄!你也要去这交趾地做一个教化官么?”
  “连你这区区秀才都要去,本举人岂能落后?”
  被一顿抢白的老书生也不以为杵,人逢喜事精神爽,没有功名怎么了?在他前面的刘举人,也是够倒霉的,当年崇祯帝最后一班的举人,还没等到安排官职呢,李自成打来了。好不容易江山稳固,这位又出来去找衙门,人家衙门说了现在不认当年的举人了,让他重新考。刘举人不以为意,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中举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就凭自己的一身八股文的才华,结果一去傻了眼。。。
  五花八门的考题,差点做的他吐血,雄赳赳进了考场如同一只斗鸡,出来时就跟个蔫家雀一样。。。
  读书为的是什么?
  问十个人有十个回答,但是谁都知道直接目的就是做官,官做不成又没有别的手艺,岂不是混吃等死。
  好在朝廷后来给了大家一个差事,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成为扫盲班的先生,这才有了他们一口饭吃。但是这些人读书,可不是为了吃饭。巨大的心理落差,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的,只有那些真正的才思敏捷的读书人,才可以迅速地转过弯来,往经世致用的学问上发展。
  其实自从科举改制之后,能够中举的大部分也是以前的读书人,毕竟半路出家的连字都认不全的话,他拿什么进行考试。
  侯玄演不是为了消灭传统文化,只是为了去其糟粕,文章写的好的人照样可以有不错的出路,出几本真才实学的书就是受人追捧的才子,活得好的大有人在。
  剩下的就都是这些读死书的了,这些人别的不行,经史子集还是懂得。
  从各地召集了这么一批人,光金陵就有千人,统一发放文书关碟,官印调令,从此之后就是朝廷中在册的教化官了。
  这些人颓废了这么几年,精神和身体受到了双重折磨,所谓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是说的他们。
  新任的吏部尚书顾守正望着这群歪瓜裂枣,心不甘情不愿地指挥众人发放完毕,回头对前来观礼的顾炎武说道:“世侄,此事是礼部管辖,我本不该多嘴,但是你也得仔细勘查。陛下大包大揽,将这些人一股脑收为官员,我总觉得有失妥当。”
  顾炎武的年纪和顾守正相差不大,但是顾守正实打实是他叔父辈的,而且这个人极其认死理,一口一个世侄绝不含糊。顾炎武没有办法,笑着说道:“依我看,不如去宫中请陛下来看看,等陛下见了这些人的样子,或许就会心生悔意,岂不胜过你我劝谏。”
  顾守正点了点头,两人结伴前往皇宫,到了紫禁城在太监的带路下来到御花圆,只见侯玄演在几个宫女太监的侍候下,正在和景王还有公主玩耍,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大胖小子在皇后的怀中,咧着嘴哈哈笑。他们三人围着一个木制的三个轮子的车,不用马车推,也能慢慢前行。
  顾炎武不着痕迹地瞄了一眼景王殿下,穿着红色的比甲,外罩无袖的青色貂裘,玩的正兴致勃勃,脸上丝毫看不出委屈的痕迹,尤其是眉眼间比起以往还要快活一些。
  侯玄演从车上下来,景王马上嗖的一声窜到主座上,使劲地蹬车。
  侯玄演一边在青鸾的服侍下披上大氅,接过她递来的手炉一边笑道:“你们来得正好,快看匠师馆的新发明,这些人真不错,用橡胶制成的轮子代替了木轮,这样一来车子行驶起来颠簸大为减小。朕看此物非同小可,将来必是全部换成这种轮子,我们的道路又修得好,从此之后的运输速度,可要大为改进了。”
  顾守正咳嗦一声,不接话茬,反而说道:“陛下,礼部选派的教化官已经集结完毕,在金陵城郊等待出发。微臣观这等人学识一般却自视甚高,让他们去教化越人,恐怕事倍功半。”
  “哦?很差么?走,去看看。”侯玄演将暖手的手炉交给青鸾,带着两人和一群太监出宫。
  秦禾在宫外听到皇帝出宫,立马准备好了銮舆,侯玄演从他手里接过马鞭,说道:“太慢了,骑马去吧。”
  秦禾笑着给两位尚书大人牵来马匹,侯玄演骑马带着他们来到宫外,城外的阳光明媚,街上的行人不少,侍卫开道很快就来到金陵西郊。
  金陵守备将军徐元宝率兵护送这些人南下,见到侯玄演下马行礼,周围的金陵兵马让开一条道路,让皇帝和尚书大人进来。
  皇帝的銮舆这些读书人都是认识的,眼看皇帝竟然来了,都惊喜不已。看来他们这些官员,是很受重视的,普通的官上任,哪里有御驾送行的先例。
  侯玄演骑在马上,巡视着这些读书人,频频点头。
  众人一看陛下笑意盈盈,显然是对自己是非满意,不禁挺胸抬头,如同斗胜的公鸡。
  侯玄演干脆骑马到众人中间,沿途纷纷让开道路,将他围在里面。
  “旧时凡遵礼、守义之诸侯,称为诸夏。从此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此圣人之言。今朕遣尔等入越,越人本是汉种,久染夷俗,堕落至斯,朕心甚痛。卿等宜勉励教化,勿失朕望,早日功成。让越人识汉字、说汉语、不复受其捏造之史蛊惑,而与我同宗为敌也。
  若能让越人摒弃歪史,重归正道,卿等功绩不下于征战将。趁着天色尚好,出发吧!”
  徐元宝带着情绪激昂的众人,走上了南下的道路。
  侯玄演对着顾守正说道:“任何人都有用处,只要给了他们合适的舞台,这些人你看着不顺眼,但是对于朕的大计,却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了。攻占南洋城池,是三军将士的功劳,让他们不再造反,认同朝廷,却非这些人不可。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外乎是。”


第483章 蹭喜酒
  侯玄演说完之后,顾守正一脸的不相信,顾炎武却暗暗点头。
  几个西洋传教士就可以在当地政府不支持的情况下,强行拉拢一批信徒出来,这些教化官有着当地军队、衙门的支持,有着庞大的人数,有着充足的说教经验,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以温和的手法,易俗改制,陛下比之当年的多尔衮不知道高明多少倍。
  我不强制你穿汉服,但是却把穿汉服提高到一个光荣的高度,不穿就被鄙视,就是夷狄蛮子,你穿不穿?
  当然这一切能够成功的原因,根本上就在于华夏文化确实比他们高上几百个档次。满人想要用这种方法同化汉人,只能是痴人说梦。一条河流淌入大海,只能说是它入了海,而不可能是海成了此河的一部分。
  侯玄演背靠着千年领先的文明之底蕴,行此手段是无往而不利,为什么古汉人可以融合同化他所遇到的任何民族,无他唯先进尔。
  抬头一看天色尚早,侯玄演转头看了看两个尚书,笑道:“今日难得出宫一趟,不如去找吴易吃酒,他从海外带回的西洋葡萄酒,虽然不如我们的酒好喝,也算是别有一番风味。”
  顾守正刚刚调回金陵,和朝中的官员不太走动,更多的是和苏州系的官员来往密切。顾炎武却是久在朝堂,闻言马上笑道:“陛下想要去宁国公府上,今日恐怕不太方便,卫国公聘宁国公孙女为孙媳,正是今日上门采纳。”
  侯玄演不以为意,勒住缰绳回头说道:“那不是正好,借点喜气,去蹭一顿。吴易不是小气的人,不会赶我们出来的。”
  然后不由分说地一夹马腹,往宁国公吴易府上赶去。
  吴易的府门前车水马龙,朱大典家底十分丰厚,吴易和他又是水字营正副将这么多年,采纳的聘礼自然不会寒酸。门外捧着、抬着各色礼物的排出去足有一里地去,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进府。
  朱大典找的媒人是当朝齐国公李好贤,吴易这边也不好差距太大,只得去苏州请了夏允彝。夏允彝有国公的爵位,而且和吴易是姑苏太湖的老相识,当年一块抗清有着深厚的交情。
  夏允彝自从主持过侯玄演的大婚,对这些礼法深有研究,一直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现在听到煮雨有了用武之地,乐呵呵地就同意了。而且自告奋勇,不但要当女方媒人,还要做主婚人。朱大典当然不会反对,所以今天吴易府上,集全了开国六个国公中的四个,好不热闹。
  侯玄演常到吴易府上,守门的老仆当然认得皇帝的尊荣,一看他骑马前来,顿时吓了一跳。赶紧率众迎驾,派人前去禀告。
  小厮慌里慌张地来到大堂,双方正在喝茶聊天,礼仪虽然繁琐,但是他们都是老熟人,久不碰面自然要寒暄一阵。
  “老爷。。。来了。。来了。。”
  吴易面色不虞,今日是大喜的日子,这个小厮平时挺机灵的,怎么守着这么多外人丢脸。脸色一黑,沉声问道:“谁来了?好好说话,装什么结巴。”
  “陛下来啦。”
  大堂上的几个人一齐站起身来,话都不说就往外赶,他们都知道这是很有可能的。。。
  果然,侯玄演已经迈步自己进了大门,正在捏着腰带外前走,派头十足。
  “臣拜见陛下,吾皇。。。”
  “行了,又不是上朝,哪来这么多规矩。”
  吴易看了一眼老管家,急声道:“快给陛下看座上茶,愣着做什么。”
  侯玄演笑道:“朕听说你们在这里办喜事,正好朕和两位顾爱卿还没吃饭,顺道过来蹭点喜酒喝,你不会心疼吧?”
  吴易忙道:“陛下说笑了,这是臣的荣幸。”
  话虽如此,侯玄演突然到来还是让吴易有些头大,招待皇帝的礼仪是什么,恐怕连夏允彝这个专家都说不清楚,因为古来就很少有皇帝喜欢到臣子府上做客的。
  侯玄演往上首位置一座,对着下面的人说道:“朕刚刚送走了一批读书人,前去靖南教化四方,南洋虽大,但是平定起来其实很是容易。因为没有强敌,这一点和漠北不一样。”
  众人一听,皇帝主动说起国事,也就没有了先前的无所适从,专心地听了起来。
  朱大典说道:“陛下,漠北辽东陈兵百万,罗刹国虽大岂是我们的对手。只待来年天气转暖,就是荡平罗刹的时候。”
  侯玄演暗道,哪有这么容易,拿破仑希特勒,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他也不打算商量这件事,这个冬天熬过去再说,反正自己打不过去,毛子更是打不过来。
  “先不说这个,你们继续聘礼,朕先喝杯茶也在一旁观礼。”
  李好贤站起身来,和女方宾客答礼互拜,整个过程十分简单明快,可比当初侯玄演迎娶黄樱儿时候简单多了。
  侯玄演瞧着有趣,尤其是李好贤一个八尺长的汉子,做起这些事来竟然轻车熟路,文绉绉的词张口就来,这也和他的一个嗜好有关系。自从当年在河间被围,他就迷上了苏州弹词小调,说起话来时常带着点诗词,显得很有文化。
  宁国公府上的家眷,听说自己家的小小姐出嫁,连陛下都惊动了,人人自觉脸上有光,不一会成群结队纷纷出来拜见。吴易将他请到内院,坐定之后接受众人行礼。
  吴易在一旁一一介绍,最先一批的老夫人搂着一个少女出来,侯玄演见她眉目如画,衣着喜庆,边问道:“这便是受聘的新媳妇么?”
  “正是臣的孙女。”吴易笑呵呵的,他还不到五十岁,就有十三四岁的孙女了,古时候成亲生子都比较早。
  侯玄演笑道:“卫国公是个好人家,你去了之后要贤淑温恭,好生伺候公婆。若是婆家有人欺负你,就去宫里找朕,朕为你出头做主。”
  一屋子人哄堂大笑,新媳妇又羞又怯的钻进祖母怀里,侯玄演这才跟吴易出来,酒席已经备好了。


第484章 萌芽
  身为皇帝,九五至尊,难免成为孤家寡人。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但是这只虎如果是侯玄演这种样的,恐怕臣子们的畏惧将会大大降低。
  喝的有些红脸的侯玄演从吴府出来的时候,金陵城外来了一群朝鲜使者,李德久父子在胡八万大军庇护下,扫平朝鲜。
  此时朝鲜已经没有了能够和他抗衡的力量,也可以说没有可以和胡八万抗衡的力量了,李德久父子派人携带着礼物,前来金陵恭贺新年,顺便讨封。如今已经是岁末,李德久临行前叮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在金陵过完新年。对他们来说,朝鲜已经没有敌人,册封是早晚的事,倒不急于一时。只有讨得当今天子的欢心,才是最重要的。
  胡八万在釜山将苏克萨哈和他手下的一万骁骑斩杀殆尽,国内没有了这个不稳定因素,而隔岸的日本也和自己一样,是大明册封的藩属国,朝鲜终于得到了安定。环顾四周,再也没有了敌人,李德久父子雄心勃勃,准备带多灾多难的朝鲜人走出困境。
  朝鲜使团的人数当真不少,领队的是李德久的儿子李卓霖,所带的礼物更是满满的三十八辆马车,到了金陵之后住进了礼部鸿胪寺,等待皇帝召见。
  侯玄演回宫之后,小李子殷勤问道:“陛下,去哪里安歇?”
  侯玄演迷迷糊糊地随手一指,自己也不知道指的是哪,宦官宫女们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小李子将拂尘往胳膊上一放,扬声叫道:“陛下驾临如绘宫,快去通报。”
  如绘宫初云苑内,宫人们忙里忙外,扫榻熏香,只有顾菱儿捏着衣角在那不知所措。
  自从上次在春和殿受了宠幸,这个小妮子就有点不能直视自己的夫君了,好在她虽然不顶事,但是两个丫鬟却经验十足。
  脱靴除袜醒酒汤,侯玄演就像是个巨婴一样,被安排的好好的在香喷喷的被窝中呼呼大睡。
  直到轻微的鼾声响起,顾菱儿才敢走到床边,看着熟睡中的侯玄演。不一会,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粉脸却刷地一下红了起来,恍若桃花浸染,绚丽芬芳。纤小的柔荑探出袍袖,轻轻握住侯玄演的大手,就这样陪在他的身边。
  潇潇和霁儿露出一丝欣慰的表情,带着殿内的宫女轻轻退出,殿外的北风发出类似低吼的声音,殿内的无烟兽炭烘烤的温暖如春。
  转眼就到了黄昏,侯玄演稍觉气闷,爬起身来,却见身边顾菱儿蹲坐在塌边,小脑袋枕着自己的大手,睡得正甜。
  房内轻纱罩灯,光线,照射的顾菱儿明艳不可方物。侯玄演笑着将手慢慢抽出,顾菱儿受惊睁开朦松的睡眼,正好看到熟悉的笑脸,习惯性地钻到了侯玄演的怀里。
  莫名的踏实感充斥着顾菱儿小小的心灵,将脑袋贴在侯玄演的怀里,长长的睫毛一眨不眨的瞪着。侯玄演的鼻息浓厚,带着酒气,顾菱儿也不怕熏。
  侯玄演揉了揉眼睛,伸了个懒腰,说道:“小睡了一觉,都这个时辰了,人言逝者如斯,诚不欺我。”
  顾菱儿耳朵贴在侯玄演的怀里,清楚地听到他肚子咕咕叫的声音,掩口笑道:“陛下饿了,就在这里用膳吧。”
  侯玄演哈哈一笑,起身拍了拍手,潇潇晃着丰满的身子走进来,笑道:“陛下,您醒了?”
  侯玄演瞪了她一眼,说道:“让御膳房弄点吃的,就在这吃吧,说完将顾菱儿拦腰抱起,举在半空跟小时候一样。”
  顾菱儿咯咯娇笑,恍惚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自己还叫他夫君,天天就是这样吃了睡、睡了吃。
  第二天一早,侯玄演就拖着有些疲惫的身子,来到奉天殿内,接见朝鲜使者。
  稚嫩的少女虽然别有风味,毕竟不如久承风月的来的恣意舒坦,侯玄演一晚上小心翼翼的不甚爽利,还把自己累的不行。
  斜躺再龙椅上,接受了百官朝拜,内侍才宣朝鲜使者入殿。
  李卓霖来过一次金陵,还是被皇城的威严雄壮震慑,小心翼翼地登殿行礼,昨天夜里他们又一次进行了预言,以免在殿前失礼丢人。所以李卓霖轻车熟路地跪拜之后,等待着侯玄演的问话。
  侯玄演坐直了身子,冷笑道:“你们朝鲜近年来多蒙战乱,虽是李倧咎由自取,但是朕左右想来还是怜爱百姓无辜。如若不然,就凭当初济南府的恶行,朕就恨不得将你们那个小岛荡平。你父子既然幡然悔悟,推翻李倧那个昏庸国主,就应该以之为戒。约束子民,教化地方,使人人知礼。
  壬辰倭乱,大明对朝鲜有再造之恩,使朝鲜的百姓免遭倭兵灭种。这才过去几十年,当年的人都还在,竟然会出现朝鲜兵助清兵屠我济南的事,简直是骇人听闻。”
  李卓霖事先没有想到,皇帝会将此事重提,而且态度十分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