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边唐-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民百姓们集中的区域。主要就是乌浒水下游的这两座大城。定西城原本是火寻的王都。依然是发挥着中心的位置,分布的汉民自然多些,而西海城靠近咸海,乃是位于沙漠中难得的一块宝地之上,不过距离河中八军较远,分布的汉民也就少些。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整个火寻故地最肥沃的土地便在那里,土地是汉民的命根子。将来定西城一带一定会是汉民最为繁密的地带之一。现在进入火寻故地的关中汉子们暂时还不缺乏土地,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和活下来的火寻女人们敦伦以繁衍子嗣,暂时还不用操心耕种土地的事情。

西海城方文本极为看重,城市修建得极为用心,为了修建这座城市足足累死了七八千火寻妇人,在这里也分布有不弱的防御力量。关中汉子们经过训练之后,很快就是一支不错的军队,制度类似于中原的折冲府,汉子们忙时务农闲时训练,当然对于这些汉子而言。务农的事情多半是不用做的,自有分给各家的火寻人来完成。方文本在此练兵是为了将府兵制在河中推行开来。却并没有想到这些府兵会有用到的一天。所以在西边的蛮人袭来的时候,西海城其实是没有做好准备的。

咸海以西,里海以东,大片的土地地广人稀,乃是乌古斯人的地盘,其实也就是突厥人。这里分布着一些小部落,和西突厥诸部有些联系,却并不直接统属。这些小部落之间时而联盟时而征战,并未出现一个强大的部落,所以对于阿姆河(乌浒水)三角洲地带定居的火寻人并不构成威胁。苏禄可汗极盛之时,他们曾短暂的听从过苏禄的命令,不过在苏禄死后便又恢复了相互攻伐的传统。

总的来说,他们距离三角洲地带是比较远的,和三角洲地带的火寻人的关系,仅限于一些贸易上的往来,火寻人属于昭武九姓之一,即是所谓的兴胡,最是长袖善舞,天生便是逐利之民,而和这个商人民族的交往,对于这些突厥小部落而言其实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守信而诚实的火寻商人,在这里也是很受欢迎的。

这一地带,从后世的地理上来讲,亦是属于图兰平原的一部分,整个图兰平原都是在马璘的计划之中,里海北边沿岸大片的肥沃平原对于汉民来说亦是一个繁衍生息的好地方,不过相对而言,胡大文明才是大唐最大的威胁,所以当初灭掉火寻之后,暂时并没有向里海方向继续扩张。而就在不久之前,却忽然有一股突厥骑兵出现在了三角洲地带,洗劫了不少的汉民村落,最后甚至围困了西海城。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当地的汉民们猝不及防,一开始遭受了不少损失,来袭的突厥骑兵有四五千人,突厥人全民皆兵,这些其实都是牧民,不过附近没有一个部落能够聚集这么多的成年男子,应该是几个部落联合起来的行动。几千突厥人围困了西海城,汉民们关了城门进行防御,守军力量原本是不足够的,可是突厥人又不擅长攻城,方文本这座大城修筑的极为用心,所以还是轻松的把这股突厥人挡在了城外。

围城的突厥人几次攻击之后,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最终便选择了放弃,然而却并不退走,而是在城市周围的平原上开始大肆劫掠起来。西海城内有着几千汉民,其中有两千多人乃是府兵,却无法出城迎敌,他们训练的时间不长,最重要的是缺乏马匹,失去了城市作为依托,自然没法和弓马娴熟的突厥人对战。若是安西正规军在此,哪怕不是安西新军,亦是足以击败这股敌人,可是他们只是一些府兵,装备马匹都很缺乏,没法对付来去如风的突厥骑兵。

突厥人的意图,还是不想放弃这座城市,似乎是做了长期围困的准备,周围没有及时入城的汉民们遭了秧,被突厥人杀戮甚多,更多的人被抓去作为奴隶。这也是突厥人一贯的做派,对于他们而言人力乃是极为重要的资源。有了汉民,事情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这些百姓而言,活下去自然是第一位的,所以当大量的汉民被掠夺入突厥人军中之后,围城的突厥人军中便开始多了一些粗糙的攻城器械,且是随着时间的累积越来越多。

不过没有等到突厥人攒够足够的攻城器械,大唐的援军还是及时到了。

由原来刺杀安禄山的静塞军改编而成的新静塞军,已经扩展到了三千人,全部装备了火绳枪,这支军队正在定西城和西海城之间进行沙漠作战的训练,西海城派出的使者在半道上碰到这一支拉练的军队,知道了西海城告急的事情之后,静塞军立马做出了反应,全军跟着使者赶往西海城,增援那里的汉人。

这一支军队乃是安西第一支纯用火器的正规军队,在这支军队上马璘亦是耗费了不少心血,关于和骑兵的作战有着详细的规程,他们也有战马,乃是马上的火枪手,以最快速度赶到西海城附近之后,便在附近的森林里和突厥骑兵展开了一场大战。

作战的地点乃是静塞军选择的,用的是一个简单的诱敌之计,静塞军的个人武力比以往的安西军队要差不少,然而火绳枪的使用是个成年男子都能完成。当突厥骑兵的主力被引入森林之后,静塞军的火绳枪便开始发威,这种出自李岫大匠之手的制式火绳枪射程已经达到了极限,虽然比不上硬弩,却超过突厥人的角弓,近距离的直射足以洞穿明光铠,根本不是只有简陋皮甲的突厥人能够抵挡的。

静塞军士卒们借着树木的掩护一排排的轮番射击,震耳的枪声中突厥人接连不断的倒下去。这种攻击手段本就诡异,枪声连绵如雷霆,突厥人的战马被吓得四处乱窜,根本组织不起有力的反抗,当然他们自己也大部分都被吓傻了。等到静塞军靠近了扔出一颗颗火雷之后,突厥人的战斗意志立马就崩溃了。偶尔有凶悍的突厥人靠着武勇单人冲过来,亦是被静塞军士卒们合力用枪刺刺死,装了枪刺的火绳枪完全可以当长枪使用,面对一片长枪的攒刺个人的武勇并没有什么用处。

战斗完全是按照静塞军参谋部的脚本进行着的,突厥人的主力被引入森林之后,便是被静塞军从外围包围,彻底进入了死地。三千多突厥骑兵,最终只有百十人侥幸逃脱,其他的都是死在了密林之中。新静塞军成军以来的第一次作战,便以一场完胜宣告结束,而通过这一战,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的静塞军参谋部也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特别是那些万里迢迢投奔马璘的原静塞军士卒,对于这些年轻的小子们刮目相看。

在森林里歼灭了突厥骑兵的主力之后,西海城之围自然就解了。围城的敌人大部分被歼灭,不过那些在附近劫掠的突厥人却没有抓到多少,大部分都跑了。不单是如此,还有几百汉民被裹挟着一同逃亡,离开了三角洲地带。

这件事情的发生,大概是在马璘刚回到安西的时候,西海城并没有鹰奴,消息是传到渤海之后才由安西密探发往这里。

这一次的事件之中,被杀的汉民有数百人,被掠夺走的汉民亦有数百,加上围城时战死的,损失的汉民超过了一千五百人。对于马璘而言,这是大唐势力范围越过葱山之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这样的损失,根本不可忍受。

第四百三十八章几件小事

上一章结尾部分,消息传到“捕喝”,而非“渤海”,手滑打错,见谅见谅。另外,谢谢书友“隆隆书友”的打赏^_^

……

报仇这种事情,自然是越早越好。依照马璘以往的性子,自然是要立马挥军杀过去,现在他整个人变得平和了,倒不至于这般急躁,不过这个仇必须是得尽早报的,而被抓走的汉民也得尽快救回来。

然而毕竟距离太远,安西新军都在这边,想要赶过去也来不及,只能是等到至德二年。暂时按兵不动,倒也不单是他如今心境变得平和,也还因为最近发生的事情不止这一件。

另一件关紧的事情来自羌塘之上,堪称人杰的象雄王李贡布死了。

象雄王亦是苯教的领袖,象雄王死了,新的象雄王就得继位。而象雄王李贡布没有子嗣,只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这个女儿倒是和花和尚空见生了一个儿子多杰,李贡布死了,小多杰便成为了象雄王法定的继承人了。

而当初羌塘一战之后,象雄王国未来的继承人多杰已经认马璘作为义父,和母亲象雄公主一起来到安西,接受汉化教育。如今李贡布死了,那么也就到了送小多杰返回羌塘的时候了。

这件事情,对于马璘而言,其实和报仇之事乃是同等重要。受降城屹立在羌塘之上,安西军进入河中的道路便后顾无忧,所以保持象雄王国的稳定极为重要。

小多杰受了几年汉化教育了,基本上目的已经达到。亲近大唐是没有问题的。自己又被称为辛饶米沃麾下的护法战神。为信奉苯教的羌塘上的诸羌部落所尊崇。为了替小多杰稳定住象雄王国,重新上一次羌塘亦是势在必行。

所以暂时没法去河中,而是先要送多杰去继承象雄王的王位。安西这边的事情,也都得暂时先放一放,一切都要等到从羌塘之上下来之后再说。

之所以这般看重这一事情,其实也是与羌塘目前的局势有关。总的来说,虽然局势一直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就论弓仁攻占逻些这件事情而言。其实是有些早了。

论弓仁上高原之初,亦是遵照李隆基的命令,利用自己禄东赞后人身份在羌塘上的影响力合纵连横,鼓动各个羌人部落相互争斗,从而逐渐消耗,减少高原上羌人的人口。当初论弓仁在东,杜环岑参在西,一同鼓动羌人内斗的同时向冲突各方出售武器牟取暴利,一方面减少羌人的人口,一方面从经济上来抽干羌塘上的财富。高原上羌族分布极广。丁口超过二百万,要想尽量削弱自然是需要极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之前的形势极好,不管是论弓仁还是杜环岑参他们做得都不错,江南江北还有大雪山一带的部落相互攻伐,都得从唐人这里购买武器和补给,人丁不断的减少,财富不断的外流,可谁都没法子停下来。他们之间的恩仇持续几个世纪,以前都是有赞普家族在上面压着,如今没了赞普家族,彼此之间互不服气,报复便是无穷无尽的。

这一次,趁着北征回纥之时,论弓仁立功心切,直接带着从哥舒翰那里分出来的陇右兵马直扑逻些,成功占据逻些城。逻些乃是吐蕃帝国的都城,亦是吐蕃的象征,这一战亦是算作灭国之功,论弓仁也是因此得到了大量的封赏。

然而逻些乃是羌人权力的象征,诸羌部落相互争斗,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争夺逻些河谷,争夺逻些城的主导权,而现在唐军占据了逻些,那些有野心的部落头人们一时间就失去了争斗的终极目标,变得无所适从起来。

这样带来的结果,便是由于唐军在逻些城的坐镇,逻些周围各个羌人部落之间的争斗虽然在继续,烈度却是低了很多,各个部落依然会和唐人购买军械物资,然而却是少有大规模的战斗了。

这对于大唐而言,未见得是个好消息,毕竟吐蕃帝国的丁口超过二百万人,按照三户抽一丁的传统能聚集二三十万精兵,若是一户抽一丁可战之兵更多,而现在吐蕃没了,羌人还在,诸羌部落人丁减少的还不到一半,羌塘和周围地区的羌人依然是有百万之数,聚合起来依然是一股强横的力量,这距离马璘之前的目标,可还是远远不够。

论弓仁得了灭国之功,大军驻扎在逻些城之后便主要开始做生意,没有什么新的作为,对于羌人部落不再争斗的事情,似乎并不如何放在心上。当然,他乃是禄东赞的后人,自己亦是羌人,未必真的愿意看到羌人从此一蹶不振。不过对于马璘而言,这样的局面其实是必须要改变的。

所以这一次上羌塘,不单是要把小多杰送上王位这件事,还要亲自看一看羌塘上的状况,看看能不能想办法让羌人之间的争斗再激烈起来,看一看论弓仁这位吐蕃大论的子孙,对于大唐的忠心究竟有几分。

羌塘之事牵扯到安西军的后路,所以相比而言比西海城的事情要更为关键。去找袭击西海城的突厥人报复是必然之事,不过恐怕要等到开春之后了。这个冬天能够解决的,也就是小多杰继位这件事情。

另外还有一一封信,是从最遥远的万年城传来的。

万年城位于霍尔木兹海峡跟前,乃是大唐在法尔斯附近最重要的据点,对于安西军未来的布置极为重要。田名远送过来的消息说了两件事情,一是万年城已经安定了,跟随安西军西征的突厥杂兵们许久没有打仗劫掠,已经是闲不住了,时常在万年城周围和归顺大唐的德赫干们起冲突,再不开始继续扩张,这些杀才们只怕就要哗变。二是若是要继续扩张。便需要补充一些军械。火药火雷钢箭还有八牛弩都很紧缺。特别是八牛弩,大部分都装到了舰队上了,只在港口里留了一小部分,也都安在俯瞰港口的要塞上,已经不可能再拆下来跟随骑兵机动了。没有了这种远程武力,对于安西新军的压制能力也是损失不小,希望能够尽快从捕喝城运过一批来。

田名远说的两件事情其实是一件事情,就是要打仗了。需要补充物资。以突厥兵的个性,不打仗不劫掠只怕要憋死了,而田名远自己明显也是手痒了,毕竟也是年轻人,渴望建功立业。

解决这件事情只能是靠方文本,所以马璘也是跟方文本下了命令,让他多给万年城那边拨付一些军械。不过捕喝城军械储备本就不多,所以还得往捕喝城加快运送。当然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自然是在葱山以西重新设立马家作坊,就地制造军械。这样的作坊最好多设立几处,这才能满足安西军未来扩张的需要。

这就要等到开春之后才能进行了。设立马家作坊最关键的人物乃是李岫大匠,没有他什么都干不成。而这边正在建立学校,暂时同样是离不开李岫。这个时候,马璘便恨不得李岫大匠这样的人才能多几个,不过他也明白,遇到这样一个已经是他的幸运了。再遇到是不可能了,以后的人才都要自己慢慢培养了。

这几件事情,没有哪一件是不重要的。不过事情有个轻重缓急,马璘自然是能够分得清楚。蜜月自然是没法在龟兹过完了,身为碛西主将他肩上有着责任,不可能什么都由着性子。说到底,终归是个劳碌命,想要忙里偷闲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对他来说便是极为奢侈的一件事情了。

龙兴寺乃是安西大寺,在龟兹一带算是首屈一指的寺院。这个地方,乃是花和尚空见曾居住过的地方。那空见乃是长安名僧,发下愿心到流沙以西弘扬佛法,来到龙兴寺当了首座,后来他为了事业最终出卖色相,打入象雄王一族的部落之后,破戒迎娶象雄王李贡布美丽的女儿为妻,为弘扬佛法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之后便有了小多杰,空见其实手底下功夫很不错,其他功夫大概也很厉害,垂垂老矣的年龄倒也不影响播种。

后来象雄复国成功,小多杰和象雄公主被马璘带到龟兹之后,坚持要住到空见以前居住的地方,马璘便把这母子二人安排在了龙兴寺,令龙兴寺现任主持法海和尚好生照看,教这母子二人学习中原文化亦是在这里,负责教导二人的乃是碛西有名的大儒。

原本马璘的目标不过是教授小多杰的,毕竟小多杰才是象雄王国未来的继承人,然而那象雄公主到安西时不过十五六岁,亦是求知欲极强的年龄,这亦是个极为聪明的女子,当初在象雄王部落里自然学不到什么,后来被花和尚空见忽悠也只是学了点儿佛法,到了安西之后眼界大开,大儒们所教的东西掌握得极快,后来那些大儒们索性连她一并教了。多杰只是个小孩子,学的反而不如她更快一些。

确定了要再上羌塘,马璘便带着两位新婚妻子一起去了龙兴寺。这一次二人想要跟去,马璘也没有拒绝,毕竟正是新婚燕尔之时,再说两人也都是一身功夫,不是寻常的柔弱女子,气疫不至于影响到她们。

法海和尚也老了几岁,不过精神还好,殷勤的领着马璘去了龙兴寺后面,刻满了雕像的崖壁之下有着一个小院,便是空见当初的居所。如今便是多杰母女所住之地,也是大儒们教授多杰汉家文化的地方。

象雄公主如今也只是二十左右,小多杰倒是七八岁了。几年时间不见,这位羌族女子看上去沉静了不少,却依然是极为害羞。当初第一次见到她时,马璘便在心里感慨一块大好羊肉被狗吃了,如今再次见到这个明艳的女子,心里不免又浮现出这种感觉来。

第四百三十九章重上羌塘(上)

“拜见义父!”

多杰被象雄公主拉着跪在了地上,官话已经是颇为熟练。象雄公主微低着头,看上去却是有些畏惧。

高芊芊久在龟兹,自然是见过这对母子的,杨幼娘却是第一次见到二人。打量着颇为明艳的象雄公主,又看了马璘一眼,杨幼娘的目光便显得有些特别。

不过她也是极有修养的女子,所以并没有说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