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边唐-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说那火寻一国,被大将军杀得只剩妇人,后来自河中八军之中分出数千人前往镇守,不知可有此事?”一位三十来岁的文士问道。

李绾笑道:“言过其实了,哪能杀得只剩妇人,当然还留下那些孺子。不过数千年轻汉子前往镇守,火寻移民皆是赐予诸人为奴为仆倒是真的。年轻貌美者作为侍妾,粗陋着作为奴仆,这些都是大将军的意思。毕竟河中八军未曾婚配者中男多女少,要想尽快繁衍,必须得这般行事,那边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人丁。——火寻亦是属于昭武九姓之国,长安城内康居女子甚多,想想她们的样子,就知道那些汉子们是如何享福了。据说基本上不用做什么活,主要就是繁衍丁口,这亦是大将军的意思。”

那文士叹息道:“这可不单是齐人之福了。”

李绾笑道:“王兄年富力强,正是大展宏图之时,以兄任事之能,到了河中何愁不被大将军重用!便是王兄喜爱之事,到了河中也算不得什么,到时候胡姬遍地。莫不要晃花了王兄的眼!”

那文士呵呵一笑,揽了揽怀里的女子笑道:“我去倒是无妨,只怕珠儿到时候伤心。”

他其实心中已然意动,不过这等大事,终究是不容易下决心。碛西已是苦寒之地,河中更是远在天边。长安城花花世界,想要割舍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怀里却是女子温婉一笑:“妾身也听闻碛西乃是丈夫建功立业之地,王君欲要效班定远之志,妾身纵然不舍,又怎敢阻拦?只怕王君见到胡姬明艳,又把珠儿忘了呢。”

众人皆是大笑,有文士大声道:“珠儿虽是女流,可也是明白事理之人,便是王兄来日封侯拜将。也不许忘了珠儿姑娘。”

那王姓文士心中得意,笑道:“正该如此!”

众人说得极为热闹,王姓文士得意间,亦是决定为了封侯走上这一遭,终不能让怀里美人笑话。

李绾向着那女子微笑点头,女子还以微笑。这些女子都是此地花魁般的人物,平日里聚集这么多也不容易,今日李绾也是花了高价钱的。让这些女子旁敲侧击帮着劝这些文士。这些女子大部分都是官家出身,待人接物极为得体。说话也是不露痕迹,不知不觉间,已然是把这些文士蛊惑得热血激荡,恨不能立刻就到河中,去好好做上一番事业。

以往只是为了在士林里宣传自家将军,那时候请的人并无什么讲究。但凡是有点儿文名的都时常是李绾的座上客,而这次开始李绾邀请的,便是有些真本事的人,才学是一方面,至少也能做一些实事。将军准备在葱山以西大展拳脚。这些人正是他所需要的。

觥筹交错间,大部分的文士都表达了愿去河中的意愿,与这些女子的鼓动自然是不无关系。而等到了床底之间,这些女子们还需继续鼓动这些文士去河中建功立业。至于回到家里仔细思量之后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李绾暂时也没去考虑,毕竟河中天高路远,也该让这些人自己考虑清楚,自家将军需要的是愿意在碛西扎下根来的读书人,而不是刚去就要回来的家伙。

一众文士们眼花耳热后,一个个拍着胸脯立下从军河中的誓言,李绾笑着告诉这些人确定去的十日后去安远门外聚齐,然后便当先离席,又去附近另一家青楼迎接另一拨不得意的文士。他也只会在长安城再呆十天,十天之后便会带着文人们一同前往碛西。如今将军的目的已经达到,再在士林间为将军制造舆论已经是没有必要,而他不过二十出头,亦是建功立业的好年纪,这一次离开了长安,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概是不会回来了。

汉家文明之中,读书人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看起来或许并没有用,可毕竟在传承着一些东西,而正因为这些东西的传承,华夏才是华夏。这些话,马璘自然不至于和李绾说,对于李绾而言,十日之内召集足够多的读书人一起去碛西,也是一桩颇为紧要的事情,所以这十天之内,他也是有的忙了。

这一天时间之内,他得赶几个青楼的场子,还要去国子监一趟,争取鼓动一些有热血又有用的学生。将军正准备在葱山两侧大展拳脚,在这种时候,人才自然是越多越好。

就在李绾在长安城内忙着喝花酒的时候,马璘的大军正在回归安西的路途之上。

关于碛西和长安方面关系的架构,终于是尘埃落定了,下一步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将心中的计划尽快的付诸实施。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对于即将展开的扩张而言,武力占领反而是最简单的,要想让汉家文明永久笼罩新占领的区域,移民和教化还有混血繁衍反而是更加的重要。移民和混血繁衍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汉民在新的区域逐渐占据多数,而若是没有了教化,便是割裂了和大唐的联系,将来出现的便是一个说着中原官话的新的民族,对于中原没有认同感,而这绝非是马璘所愿。

最为关键的便是教化,所以需要大量的读书的种子。河中八军的汉民数量太少,那么就应该有更多读书的种子,才能让汉家文明在河中扎下根来。

所以大军离开兰州之时。他便通过鹰奴向米雪发布了命令,让李绾出面尽可能的招募有才干的读书人来碛西。

移民也很重要,现在的移民远远不够,这些都要和张巡慢慢沟通商议,没有百十万人的规模,在葱山以西扎下根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当然移民是一件需要极为慎重的事情。之前因为李隆基的一道乱命而让十万百姓死于道路,这样的悲剧绝对不能重演。

至于混血繁衍,其实一直都在做了,尤其是火寻故地,关中汉子们还是极为给力的,已经有不少婴儿诞生了,那些漂亮的混血小家伙,在马璘看来都是汉家子,都是汉家文明笼罩这片土地的希望所在。

现在有了最为需要的时间。一切都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等到回到了碛西,便可逐一推行各项事宜。

大军再次翻过了乌鞘岭,复又踏入河西走廊境内,一路上顺便把至德天子的圣旨传遍各地。到了凉州城之时,安思顺接到了圣旨立马便是开城迎接,言语里也是极为恭敬,也能看到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之前他接到命令准备对付马璘。后来马璘来得比他预想的要早很多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双方之间并没发生真的冲突。而如今见到这道圣旨,安思顺知道不用和马璘冲突了。对于他而言,这自然是足以高兴的一件事情,毕竟他知道一旦双方开战,最后败的一定是他自己。

马璘倒也没有在凉州停留,补充了物资之后便继续出发。已经是十月多了,天气越来越寒冷,大军必须要尽快赶回碛西,才能开始着手开展各项事宜。至于安思顺,他并没有什么好感。之前和张巡已经达成过共识,以胡人主边的事情必须要改变,所以不久之后,安思顺就将离开河西往长安任职。这个家伙大概还会和原本的历史上一般,使用河西诸胡挽留的伎俩,不过有张巡在朝中,这个伎俩就没有作用。大唐边将主边时间一般不会太久,安思顺在河西的时间已经够久了,被征召入朝也是应有之义,他也说不出什么来。

而另一位大唐名将哥舒翰,将会迎来同样的命运。纵然哥舒翰威名赫赫,然而终究是胡人,原本历史上哥舒翰兵败被俘之后,“曾为司空否”的历史悬案的存在,让马璘对哥舒大将军的信任大打折扣。当然了,自王忠嗣之后哥舒翰便主边陇右,其实这个时间也已经够长了,哥舒翰被征召入朝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另一位因怛罗斯之战而被提前征召入朝的大将军高仙芝,之前一直是谨小慎微明哲保身,如今大概还得一样过下去了。如今的大唐,已经没有了高大将军的用武之地,纵然他曾经是赫赫有名的山地之王,也是一样。

其实高大将军这几年来,过得并不如意。由于高芊芊和马璘之间的关系,让高大将军极为尴尬,毕竟天子赐婚给马璘的是杨幼娘,而杨幼娘乃是杨国忠的女儿。之后天子开恩将高芊芊也一并赐婚给马璘,不过是增加了这份尴尬而已。而不久之前,长安城内关于庭州的流言四起,矛头大都指向马璘,而作为马璘两大岳丈之一的高大将军,这时更是极为紧张,万一马家有事,势必要牵连到高家。后来扶风郡王府出现变故,高大将军甚至都已经安排好了后事。

这一次张巡带着群臣西出长安,闲居的高大将军也是提心吊胆的跟着去了。虽然没有见到马璘,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让高大将军彻底松了口气。跟马家联姻是先皇的旨意,这个是跑不了了,高家和马家便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如今新皇给予了马家这般地位,马家没事,那也就是说高家也没有事了。

两军分别的匆忙,高大将军也没有机会见到马璘,不过还是派出使者去追马璘的大军,最终成功的把话带给了马璘。

对于高大将军而言,和马家的联姻必须要尽快的落到实处,以免再生什么波澜,所以高大将军对于马璘并没有别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等到马璘回到碛西之后,必须要尽快的和高芊芊完婚。

第四百二十七章西归

高大将军的要求并不过分。

当初马璘带着几千健儿从飒秣建杀回来的时候,高芊芊不过十五六岁,正是花蕾般的年龄,而如今已经是五年多的时间过去,高芊芊已经是过了二十岁。

这个年龄放在马璘的前世,自然是还年轻得不得了,然而放在这个时代,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已经可以称为老姑娘了。

至于马璘自己,则是已经三十余岁了,他素来有浮浪的名声,家里养了一大堆侍妾,三十多岁了还未曾迎娶正妻,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奇葩般的存在,若非是这桩姻缘乃是先皇所赐,高大将军也未必会愿意将女儿嫁给他。

对于高大将军的要求,马璘很是爽快的就接受了。那是一个真正走进他内心深处的女子,他对于她实在亏欠太多,如今算是安定下来,他自然也有这样的想法。一个仪式对他而言或许不算什么,而对于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女子来说,名分都是极为重要的东西,他什么也给不了那个丫头,唯一能给她的大概就只有这个了。

以前的马璘不肯迎娶正妻,自然是因为康小雨,而现在的他是不同的人,自然没有这个障碍。虽然那个绝色的康居女子如今已依然时常入梦,然而马璘清醒的时候都很清楚,什么才是对他真正重要的。

高芊芊是他的,而康小雨不是他的。

这一次回安西,这便是一件大事,加上成为碛西总督这件事。也算是双喜临门了。七伯一直在等待这一天。到时候老人家不知道该如何欢喜。

当然。迎娶高芊芊的时候,另一个女子也是要一同迎娶回来的。幼娘是个可怜的女子,又已然是他的女人,名分也是要给她的。况且先皇旨意,她和高芊芊都是正妻,自然是得一同迎娶,不然便算是抗旨不遵,这可是大罪名。

杨幼娘从长安撤离之后。在安西密探们的护送之下极为平安,一行人的速度极快,早在兰州会之前已经见到过马璘,兰州会之时早已踏入河西走廊很久了,现在大概已经快到庭州了,当然也可能已经到了。本来该是直接去安西(龟兹)的,可是知道父亲病逝在庭州的事情之后,杨幼娘便执意要去庭州,这也是做人的本分,马璘便没有拦她。让她先去庭州,再由白水涧道转往安西。等到回到安西之后。杨幼娘大概也就到安西了,到时候同时迎娶二女,也是了了一桩心事。

成婚这件事情,对于长安的高大将军其实是有好处的,毕竟高家乃是高句丽人出身,有了马璘这个女婿,也是一大强援,能够提升高家在长安的地位,而对于杨家而言,好处倒是相对有限。杨家最大的依仗杨妃听闻李隆基驾崩的消息后,当日便在华清宫投缳自尽,而杨家地位最高的杨国忠,却又病死在庭州,杨国忠未死之前虽然和马璘是翁婿,在朝堂之上却是时常中伤马璘,翁婿之间不合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如今杨国忠已经死了,马璘权势却是愈发强大,对于杨国忠的几个儿子而言,大概也会因杨国忠以前的行为而后悔。

不过对于杨家的好处也是有的,那就是杨家众人不至于混得太惨,杨国忠在朝中根基不深,死后原本是会树倒猢狲散的局面,而如今毕竟是有个权势熏天的姑爷,纵然是昔日里痛恨杨国忠的人,这个时候也不好拿杨家的人怎么样,毕竟那个姑爷是个惹不起的人物。

重新踏入莫贺延碛,穿过这八百里流沙,心情已是全然不同。局势已经彻底明朗,加之又有将要抱得美人归的喜悦,马璘的脸上也是时常浮现着笑意。几年以来,他从未像现在这般轻松过。

一路上不断有消息从长安方面传来,李绾十日之内召集了一百多个文人,乘坐了几十辆马车正在往这边赶来,米雪接手了马家在长安城的所有生意,正在物色合适的管事之人,她也是要回到碛西来的。辽东方面,李嗣业和郭子仪已经返回到了各自的驻地,由于天气寒冷暂时按兵不动,而据新城传来消息,新罗王金法敏割让了半壁江山,李璟已经占据了新罗九州中的四州,已经陈兵边界之上,派出大量部队进入百济故地和新罗故地大肆杀掠,看样子新罗破灭便是今冬明春之事。等到李璟彻底灭掉新罗,郭子仪和李嗣业也该要进军了。当然现在两人按兵不动,或许也有等待李璟彻底灭掉新罗,然后摘桃子的心思,不然完全可以先攻占新城。

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总体来说局势一片平静,李璟注定不可能成事,因为他指望的乃是自己的支持,而自己却是不可能支持他的。等待着别人给幸福的人,往往不能得到幸福,李璟肯定想不到自己会和张巡达成协议,知道的话恐怕就得跳海了。当然,自己被封为碛西总督的消息要不了多久李璟就会知道了,那个时候不知道他会不会当真跳海。

而长安方面的生意也不是大问题,那是杨幼娘在长安城里努力经营的结果,存的是和高芊芊比个高低的心思,然而她自然是比不过高芊芊的。财帛之事,马璘并不放在心上,他如今为流沙以西的主人,便是和皇帝也没多大区别,对于近乎掌控一切的人来说,财帛又能算得了什么。这些财富便放在长安城里慢慢生发,是多是少他并不放在心上,等到幼娘到了安西,若是不想丢弃便让她遥控打理,当然能放手那是最好。

读书人来碛西很重要,不过这点儿人远远不够,将来碛西要推行汉家文明,来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不过都得慢慢来,等到碛西对于读书人有着足够的吸引力之后,不愁没人过来。米雪是最好的安西密探,也是安西密探的大首领,既然碛西和长安方面的关系确定下来,那么她自然需要过来。这个骄傲而倔强的兴胡女子,做事从来都不会让他失望,安西密探越来越多,最值得新任的还是她,赵扬卢哲等人也是不错,可比起米雪还是差上一截。

过了莫贺延碛,便是正式进入了碛西地界。当然莫贺延碛如今在伊吾军的掌控之下,倒也可以算是碛西的一部分了,之前却是不算的。此地乃是碛西三州的伊州,这次到了这里,大军却没有再往庭州,而是直接往焉耆的方向而去,这一次的目的地乃是安西,所以自然不会再往北庭了。

当然旨意是要传往碛西各地的,自然也包括伊州、西州和庭州。北庭驻军将领都是马璘私人,见到圣旨之后自然会高兴。而马璘的命令也会传到庭州,如今北征事了,庭州不再是大军征伐的基地,那么大量的军械和财富也该经由白水涧道运往安西了。

一直跟着大军的商队,到了这里便有一部分离开了。那是以庭州为基地的商队,这个时候他们要赶着返回,然后参与往安西运送物资的生意,而以安西四镇为主的商队则是继续跟着大军,提供给养的同时也是在接近家乡。

马璘大军在赶往焉耆的时候,杨幼娘已经带着康青青一行人到了庭州。

杨国忠因为伤寒死在了庭州,死的时候李隆基尚在囚禁之中,彼时马璘尚在漠北追杀回纥人,高古二人也没法处置,就将杨国忠草草葬在了庭州城外天山山麓。后来马璘归来之后,由于已经入土为安,也没有特别理会这件事。

不过毕竟是宰相之墓,马璘回到庭州之后,杨国忠病死在庭州的消息也就传出去了,这也是了不得的大官,所以庭州百姓也都是知道杨国忠墓地位置的。杨国忠数年前曾有诛杀安禄山的声名,所以虽然坟墓不大,却也时常有汉人百姓来坟前祭奠,倒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不过是一种朴素的感情罢了。一个曾经为国杀贼的宰相,终归是有人敬仰的。

杨幼娘一身重孝,跪在杨国忠的墓前,小脸之上珠泪盈盈。

虽然自小和父亲极少交流,可那终归是她的父亲,是她可以依靠的人。

父亲对她的疼爱,她也是知道的。而如今那个她可以依靠的男人,却已经长眠在这里。

冬日的阳光落在身上,没有丝毫的暖意。相比不远处双圣祠后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