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边唐-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几位亲兵快步走了进来,神色皆是极为肃穆,默然抬起棺椁,快步向外走去。马璘神情萧索,看着亲兵们在视野之内消失,这才缓缓走了出去。

……

至德元年八月底。

交河郡侯封常清和任城郡侯段秀实积劳成疾,卒于军中。大将军马璘极为悲痛,在庭州城外天山山麓为二人厚葬,并立祠纪念二人。

祠堂名为“双圣祠”,将来里面会供奉二人神主塑像,不过此时还只是在紧张的打造地基,祠堂后边,便是相距不远的两座大坟。

双圣祠的规模不小,建成自然是要一些时日,不过祠堂之前一块巨碑却已经是竖了起来。巨碑上刻着的大字银钩铁划,一看便知是大将军的手笔。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热闹的葬礼过后,山麓的双圣祠便变得极为寂寥,几十个大字映照在深秋的阳光里,直欲裂石而出。

第四百一十五章新的时代

碛西之地,真正令马璘忌惮者,唯有封常清、段秀实二人。如今二人已死,马璘行事反而是没有了束缚。

双圣祠巨碑之前,马璘负手而立,默然站了很久。

只希望今日自己的选择,他日回想起来,也能当得起“庶几无愧”这四个字。

其实主边安西之后,幕僚之中不乏有才智之人,然而他最倚重的便是封常清和段秀实二人。这其中的原因,既有二人的能力极为出众这方面的因素,而另一个马璘不愿说出来的原因,那便是他需要二人的存在,来压制自己对于权力的**。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这是岑参的诗,然而岑夫子自己乃是名利中人,自然无法做到“一身无所求”、不为妻子谋。

人终究都是自私的,马璘自己亦是如此,所以他也做不到,他毕竟不是圣人。

然而有人能做到。

封常清,段秀实。

他们就可以做到。

人总是有**的,困难就在于对于**的压制。马璘的权力已经到了人臣的尽头,他最为担心的便是自己哪一日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为了一家一姓闹得天下大乱。

这并非是没有可能,成为千古一帝、彻底改变这个帝国的念头,时不时就会从心底泛起。这样的诱惑,想要抗拒并不容易。

所以他需要封常清和段秀实在碛西,需要他们在旁边盯着自己,盯着自己不要做出什么罔顾天下万民死活的事情。

所以尽管碛西军政首领大量的换成了少壮派。二人的位置却是稳如泰山。因为马璘需要这两个人在边上看着。以让自己不至于头脑发热。

然而今日。封大夫和段君子却都已经死了!

碛西不是没有人才,比如方文本等人皆可独当一面,然而似封大夫和段君子这等人却是再也没有了。

人和人终究是不同的,封大夫段君子感觉自己要造反,立马就想割下自己脑袋,而若是方文本诸人若是认为自己要造反,恐怕就会立马替自己提前筹划。

没有这两双眼睛看着,他的权力便没了制约。这个时候能够控制他的。便只有他自己了。

今时今日,帝位并非是遥不可及。

他与帝位之间,只隔了一片血海,那是万民之血。

若是有一天,他不再顾惜这些,那么帝位便是唾手可得。

所以他需要警醒,需要让自己远离这种诱惑。

文少保的衣带铭是他所喜欢的,所以他把它刻在了这里。

封大夫和段君子赤胆忠肝,自然当得起这些话,而他也需要用这些话来让自己警醒。不要钻入权力之中无可自拔。

……

没了枷锁,没了束缚。虽是心中对于二人之死极为惋惜,然而从行事上来说,终究是轻松很多。

之前接到了大量的长安方面的情报,却只能在庭州安坐,没有丝毫动作,那是因为消息还没有从正式渠道传到庭州,他若做什么动作都需要向段君子解释。

而现在,段君子已经故去,他发布任何命令部下都只会听从,也不再会有人来问他一句为什么。

以前一切的准备,都只能是在暗地里进行,还要处心积虑的瞒过段君子和封大夫,而如今,却已经是没有了这个必要。根据长安方面传过来的情报,碛西这边已经可以迅速的做出反应。

新皇登基半个月了,诏令还没有到达庭州,而那道让他护送先皇灵柩去长安的圣旨,此时也不知道才到哪里,到达庭州将要花费的时间更长。若是段秀实在,只能是等到诏书真正到了之后再做反应,而现在他却完全是按照实际获得的情报进行着各种准备。这样一来,各种事情便变得极为明晰了。

后面的祠堂地基之上,工匠们正在忙碌着,两座大坟边上却一个人也没有。秋风萧瑟,木叶飘落,马璘站在双圣祠外的巨碑之前,孤寂的立了许久,这才催动青海骢缓缓离去。

两人的死令人惋惜,碛西却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他大权独揽无拘无束的时代。

没有制约的权力是极为危险的,然而这种感觉……至少不能说太坏。

……

秋草微黄,正是出兵放马的好时候。

庭州城外,万余一身重孝的骑士已经列队完毕,正等着他这个主帅。和马家作坊的管事们熟悉的胡商们已经早早和马家作坊签订过了协议,大量的车队已经出城,准备缀着大军一同出发。

大军的中心处,大量亲兵围在巨大的马车旁边,马车之内,大唐天子李隆基的灵柩安放在其中。

由于这一次是护送天子灵柩入长安,而非是奔袭杀敌,所以速度不可能太快,安西新军每人只携带两匹战马,这样后勤的压力便小了不少,胡商们足以应付。

瀚海军留守庭州,古元钦自然便是留在了这里,新军健儿则是一个不留,全部都出了庭州城。

既然早晚是要护送灵柩入长安的,那么不妨早一些,这样也能早些见到张巡,早些把碛西的地位给确定下来。

若是段君子还活着,那就只得等到诏令到达之后才能动身,而现在便没了这些限制。其他将领们只会照做,并不会问原因,便是他当真领着他们造反,他们也敢跟着他拿下长安城。

见到马璘疾驰而来,健儿们齐齐拱手,喝道:“将军!”声音倒是极为齐整。

“出发!”马璘拧着眉头,也不再看庭州城一眼,拨转马头当先策马而去。

大军沿着驿道缓缓而行,往伊州的方向而去。

张巡矫诏令马璘护送先皇灵柩入京,诏书里并未说让马璘带多少人,他自然是不会想到马璘竟然一下子带来了一万安西新军。其实马璘自己原本也没想到要用这么多人,去和张巡谈判而已,三千人便足够了。之所以带这么多人,是因为长安方面米雪又传来了新的消息。

李璟,反了!

发生了这样的大事,作为大唐帝国最为锐利的一把刀,安西军少不得还要出动。这恐怕是无法避免之事,毕竟李璟乃是平卢节度副使,而他还是挂名的平卢节度使,李璟还算是他的部下,这一次的叛乱,他终究得为大唐平定。

既然如此,与其将来接到命令后再调兵遣将,还不如直接就把兵带上,到时候也就不用麻烦了。

得知李璟造反的消息,其实也是一个意外。此刻长安城中,还没有知道这个大消息,米雪到达长安站稳脚跟之后,因为马璘说过波斯寺用的猎鹰是来自辽东,所以便派了几个密探带着钱财前往辽东收购这种宝贝,结果密探们到了新城之后,就听说了李璟自立为帝的消息,然后就用海东青把消息传到了长安城。

这一次李璟自立其实是极为隐秘的,对于部下清洗过后在渤海国的都城龙泉府称帝,并没有大张旗鼓发布檄文昭告天下,显得颇为低调,然后直接就带兵去攻打新罗去了,完全没有直接攻取中原的架势。因为李璟并没有传檄天下,所以消息传递的并不算快,估计这个时候,大概也就能扩散到范阳。范阳是郭子仪的地盘,消息到了范阳之后大概就会有人快马报告长安了,不过那也是十天之后的事情了。

说起来李璟的自立,虽然令人震惊,其实想想倒也是不难理解他的心思。章怀太子后人这个身份,李隆基可以不在意,之后的皇帝却显然不能容下他,一个血统同样高贵的宗室子弟,在边关为拥兵大将,实在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所以新皇登基之后,李璟在大唐帝国之中便没有任何前途了。而他不过二十出头,刚得到炙手可热的权力,哪能舍得轻易放弃。

只是他做这样的选择,还是有些出人预料。降服靺鞨占据渤海,然后自立为帝,这个决定倒是颇为果断,以李璟这几年的表现来看,五万平卢军加上十万高句丽附庸军,倒是极有可能把新罗打趴下。

李璟倒也有自知之明,秘密称帝不发檄文,没有发兵中原,却是向新罗人下手。他若是不这样做而是直接带兵南下,郭子仪李嗣业就足够让他吃一壶的,而干掉新罗之后,便可暂时在辽东站稳脚跟,成为一方之雄。

白衣白甲的大军在驿道之上护着灵柩缓缓而行,大量运送物资的商队跟在后面,马璘一身重孝坐在青海骢上,默默想着这些事情。

李璟称帝,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章怀太子已经成为历史,血统再高贵也都成了旁支,长安城内是没人会认可这个嘉德天子的。李璟在中原得不到任何支持,只能是依靠他自己的那点儿人马,称帝不过是个笑话。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他得不到自己的认可,那么就算是他攻下新罗,亦是白搭。虽然能理解李璟做出这等选择的理由,却不代表可以放任李璟的行为。李璟既然做了这般的选择,那就是走上死路。

这一次全军离开庭州,便是为了李璟叛乱之事。张巡如今已是焦头烂额,再过些日子知道这事,不知道又该做何感想。顶着这么大的压力,不知道这位忠心耿耿的权相会不会就此倒下去。

马璘自然不想让他倒下去,毕竟这是个最合适的谈判对手,最有可能接受他的条件。

第四百一十六章哪来的自信!

大军离了庭州城,护送着李隆基的灵柩向东而行,马璘心里有事,加上都是骑兵,所以大军行进的速度并不算慢,至少要比张巡的每日三十里要快得多了。

斥候依旧是放出去百里,同时大量的安西密探散了出去,鹰奴坠在大军之后不远处,随时接收长安方面传来的消息。庭州到伊州的驿道还算平整,装着灵柩的马车走起来也并不费力,每日里晓行夜宿,也能赶上百里路程。

碛西便是马璘的天下,不过毕竟人丁稀少,大军的给养主要是靠后面跟着的兴胡商队。波斯商人和大食商人也都有参与其中,这些都是碛西有名气的坐商,商人对于碛西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马璘虽是要根除波斯寺,却没想过要将胡商们赶尽杀绝。

商道便是碛西的血脉,商人便是日后的财源所在,汉族商人暂时还不具备胡商们的冒险精神,这个时候胡商的地位还是无法替代的。

商人提供给养是已经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式,相比效率低下的长行坊,这些逐利之民反倒是更为可靠。大军走到哪里,商人们就能跟到哪里,这一次并非是攻城略地,没有战利品可以收购,不过马家作坊给他们留有足够的利润,再加上也没有风险,胡商们自然是趋之若鹜。

大队人马到了伊州,已经是八日之后了。到了这里并没有丝毫停留,直接便往东南而去,过了后世的星星峡不久,便正式进入到了莫贺延碛之中了。

在穿过莫贺延碛的时候,马璘也收到了来自遥远的巴士拉的情报。牛诩已经成功的夺取了巴士拉城,并且在当地德赫干的配合指引之下闪击沼泽地带哈瓦利吉派的老巢。杀死了近千名哈瓦利吉派的教徒。那是哈瓦利吉派最后的力量,经此一战,哈瓦利吉派已经是不复存在了。

如今牛诩带着远征军降服了巴士拉附近大片地带,大批的德赫干们都已倒向了安西军这边。当然其中也杀了不少人,安西军亲手杀的只有三五万,投靠安西军的波斯德赫干们杀的却足有二十来万。基本上都是阿拉比亚人和也门人,也即是波斯人常说的外来者。

这个时代的波斯人远未彻底的伊斯兰化,大部分人自称穆斯林不过是为了逃避宗教税而已,很多人都还怀念萨珊帝国的荣光,阿拉比亚人原本不过是牧奴,也门人只是卑贱肮脏的渔夫,他们趁着大食兴起大量涌入波斯故地,成为了统治阶层,波斯人心底其实是极为痛恨这些家伙的。而如今有了凶狠残暴的安西军撑腰,有德赫干们的鼓动,波斯人便一个个拿起屠刀,杀向了这些不久前还是邻居的人们。

哈里发自然还是阿拉比亚人,这个帝国整体上的秩序并未改变,不过在巴士拉附近却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根据牛诩传过来的情报,巴士拉一带掌控在手里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此时哈里发阿卜杜拉早已迁都大马士革。正陷入了两面作战的窘境之中,北边是从拉伊古城杀过来的易卜拉欣。西南的埃及行省则是正和从突尼斯杀过来的倭玛亚家族后人进行争夺,暂时是顾不上两河流域中下游这一带了。当然,远征军本身的实力,也足以保证巴士拉城的安全。

牛诩手里人马毕竟是太单薄了,所以马璘回复牛诩不让他过分扩张,就在巴士拉一带活动便是。中原之事了了之后。关键还是大食,所以马璘又给身在安西的高芊芊发去消息,让她开始安排马家作坊的搬迁事宜。以后安西军的重心将会是葱山以西,所以迁过去一些骨干尽快在河中再建一个马家作坊亦是迫在眉睫之事。将来军械作坊要遍地开花,不然就会影响到扩张的速度。

长安方面。每日都有消息传来,所以马璘对于长安方面的动向了如指掌。大军还未过莫贺延碛,马璘便接到米雪情报,李璟称帝的消息,终于是传到了长安城。

长安城其实已经成了一座空城,贵人们都跟着张巡去迎接先皇灵柩去了,虽然每日里只走三十里路,可也离开长安六七百里了。这个消息在长安城里传开之后,长安城内立马就炸了。

李璟麾下除了原本平卢镇的班底,更多的乃是两京子弟,不少健儿都是长安人氏,听说李璟造反,有子弟在军中的人立马就慌了。

自然有信使立马离了长安城,去追赶正往西走的圣驾,北伐各路军马之中,哥舒翰安思顺接到密令,没走到长安就已经折返军中,带着大军返回驻地,而范阳郭子仪和河东李嗣业张巡却没有给二人这样的命令,毕竟二人辖地距离安西太远,所以二人便依照命令到了长安城,消息传来之时正在长安城中等待陛下的下一道旨意。听说了李璟造反的消息,二人都是极为震惊,也不再继续等待天子回来,直接一块儿出了长安城,向着河北赶去,之前两人北征时合兵一处,分兵时闹了些矛盾差点儿打起来,如今却立马同仇敌忾,准备一起去杀败李璟。

两人都是人杰,这般反应亦是情理之中。李璟的形势和安禄山起事时不同,安禄山那时有三镇人马,李璟却只有一镇人马,二人若是固守,李璟便无法南下,二人若是合力攻击,李璟恐怕很难抵挡得住。

不过马璘更倾向于二人固守不出,毕竟李璟是去攻击新罗了,且有极大的可能获胜,新罗亦是一大祸患,若是被李璟击败了,大伙儿再去摘桃子,从此把三千里江山收入囊中,以后便不用再考虑新罗之事。

不过这些还是要李嗣业和郭子仪做决断,他只是名义上的范阳、河东节度使,并不能真正命令他们。李嗣业和郭子仪联袂北返,路上应该会考虑这些问题。以二人的能力,不可能畏惧李璟一个毛头小子,能不能忍住等着摘桃子,这个却是无法预料了。

八百里加急虽然夸张,不过两天之内张巡应该会得到消息。当然,算上海东青飞到这里的时间,其实这个时候张巡应该已经得到消息了。正在考虑碛西之事,如今又是后方起火,张巡只怕又要吐几口血了。

自从有了蹄铁之后,战马行走戈壁沙漠便不再是一件难事,“马踏碎石上,四蹄皆血流”这样的状况,已然是不可能发生。入夜,大军在驿站之外安营扎寨,马璘在想着张巡可能的反应,一时间也没有睡意,忽然一队斥候高举火把从远处驰来,到了帅帐之前。

斥候中间一匹战马之上,一个身材瘦小的汉子被绑在马背之上,气质倒是颇为沉稳。斥候首领催马上前,向着马璘拱了拱手,低声道:“将军,在附近抓到了这个人,孤身一人没有在商队之中,被我们抓到之后说是要见将军,我们便把他带来了。”

马璘点了点头,看着马背上的汉子,隐隐觉得有些眼熟,却不记得在哪里见过。那汉子看着马璘,笑了笑却是一言不发。

马璘凝视着马背上的汉子片刻,返身走回帅帐,亲兵们将汉子押了进来,那汉子看着马璘笑道:“小马,别来无恙。”

“当年在长安城里,你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小马两个字,也是你配叫的?”马璘看着这个当初长安城内的惯偷,淡淡地道,“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