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大郎新传-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武植又对宋江道:“另外,发一道行政命令,责令各地所有分行上下自查一遍,对有问题的员工一律开除!银行乃是重地,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是!”宋江毫不犹豫道。
  “萧大哥,等会议过后,其它产业也自查一遍吧。”
  “是!”
  安排完毕后,武植依旧皱着眉头,江南三州一府武植本是十分重视的,宋朝这会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了,那些地方都是繁华之地,倘若让朱家的天地银行在那里站稳了脚跟,以后大宋银行就有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武植不怕竞争,他本也不想做垄断的生意,但是在银行这方面,前期武植必须保证大宋银行绝对的垄断,否则的话,以后就算大宋银行如何的强盛,那也只是众多银行中比较大的一家商业银行而已。
  武植要的不是商业银行,他要的是拥有印刷纸币能力的国家银行!
  不然如何对得起“大宋银行”这四个字的名字!
  所以,在大宋银行定性之前,任何有威胁的银行,武植都要手段狠绝的打压!
  更别说还是朱家搞的银行了,武植必须要想办法好好打压那个天地银行了,只是朱家在各方面的势力都要强过武植,武植在朝堂中又没有位置,想要打压朱家银行,目前来说还是很难的。
  “散会吧!”
  揉了揉眉心,武植摆了摆手,吐出了一口浊气。
  “大官人,我怎么办?您还没给我安排事情呢!”马掌柜见众大佬要散会,立刻追问道。
  武植一怔,旋即平和道:“哦,你跟随吴先生一起回苏州吧,继续当你的大掌柜,全力配合他接管苏州分行。”
  “哎!好!我一定好好配合吴先生!”马掌柜说完,立即屁颠屁颠的跟在宋江吴用身后离开了书房。
  “大官人,这个马掌柜……”众人离开后,萧让凑近武植脸上有些不满。
  “我知道…”武植闭着眼睛道:“这个马掌柜能力太差,而且私心重,等他配合好吴先生接管银行后,就让他收拾包袱滚蛋吧!”
  朱家一直在使绊子,这个马掌柜为了考核居然一直对武植知情不报,而且他手下的人一直到全部离开他才知道,事先居然都没有察觉,可见其能力,当然武植也知道此人和朱家并无勾结,当初选他就是考虑到他的身份清白的,倒是忽略了能力。
  “好!”萧让解气的点了点头。
  “对了,郓哥……”武植又叫起了身边的郓哥,道:“马上要到七月十四了吧,去找老刘帮忙买一家小的印刷作坊,专门印刷冥币银票,记得在冥币上写上“天地银行”发行……”
  武植说完,郓哥和萧让都是一愣,旋即脸上都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来,郓哥也无二话,立即小跑着出去办这事了。
  宋代烧的纸钱都是用剪刀剪出来的元宝和铜钱样式的,因为流通的货币就这两样,现在又多了一张银票,冥币自然该应运而生了。
  而在冥币上印刷“天地银行”这个字样实在是一个损招,以后冥币在青州这边普及,必定会逐渐在大宋流传,等朱家的天地银行发现和冥币是同一家银行后,只怕为时已晚,到时定然会欲哭无泪……
  银行改名可是极其麻烦复杂的一件事情。
  怪就怪他们取什么名字不好,偏偏取这个名字!
  ………………………………


第436章 终于等到你
  七月十四,是民间传说阴间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在这一天,宋朝的老百姓们都会在路口为先人焚烧纸钱祭奠。
  这一天,在青州城西城门口开鞋店的老王头,天刚到傍晚便早早的关了店门。
  老王最是勤恳,平时他的店都是华灯初上的时候才会关门的。
  而今天是七月十四号,老王的发妻去年因病去世,所以今天他要早点关门,去青州北门大街的棺材铺买些纸钱烧给亡妻。
  到了棺材铺门口,里面有很多人,都是来买香纸白烛的,老王眯了眼睛,如今青州商业繁荣,没时间提前准备这些祭奠品的人越来越多了啊。
  进了铺子,老王便呼唤起了小二。
  “给我来两包香,四根白烛,还有十文钱的纸钱。”
  “好勒!”
  小二手脚麻利,很快就从柜台里面取出了香和白烛,取纸钱的时候,他顿了一下,对老王问道:“您是要寻常的纸钱,还是新出的纸钱银票?”
  “纸钱银票?”老王愣了下,问道:“那是什么?”
  “哎,是老王啊!”这时旁边一个客人认出了老王,立即热心肠的为老王解释道:“你有没有大宋银行的存款银票?”见老王点头,他继续道:“对对对,新式的纸钱就是像大宋银行银票的纸钱啊!就是这个……”
  这时,小二已经拿出了一打新纸钱,老王眼睛亮了亮,拿起那纸钱仔细看了看。
  “银票”和大宋银行发行的银票一样大小,长方形的,上面花花绿绿的,一眼看去最显眼的是用黑字印着“天地银行“的字样,上面还印着玉皇大帝的画像,至于数额则高的离谱,一张面额是一千万两黄金!
  如果换成现钱的话,老王手中这一打冥币就抵的过大宋开国以来的全部税收了。
  老王憨笑了下,旋即对小二道:“这个纸钱烧到下面,能用吗?”
  “当然能用了!这上面不是还印着玉皇大帝的画像嘛!天大地大玉皇大帝最大,下面的小鬼敢不买账?!”
  “哈哈哈……”
  小二的话把大家都给逗乐了。
  “对啊!还是天地银行发行的,无论死后是到阴曹地府,还是升仙上天,都能取钱出来使哩!”
  一个客人高声玩笑道。
  其实大家也都明白,活人祭奠死人其实都是做给自己看的,烧纸钱什么的就图个心安,而且到了下面有用没有用谁又能知道呢?同样是纸钱,为什么剪的纸钱就算数,印的纸钱银票就不算数呢?
  “好!给我来二十文钱的!”老王被众人感染,立即豪迈的摆了摆手,说完,他又自顾自喃喃道:“我烧一筐纸钱不过才几百贯钱而已,还不如一张纸银票的零头多,都说地府的小鬼难缠,我可不想让我家那口子在下面受欺负,还是多烧点好……”
  老王这么一说,众人都放佛担心自家先人逝人在底下会吃亏一样,一个个的都纷纷又多买了很多纸钱。
  “给我也来二十文钱的!”
  “再加十文钱的!”
  …………
  这一天,到了晚上的时候,青州城各个路口,还有人们家门口都燃烧起了纸钱,红光点点,忽明忽暗,这家刚熄灭,另一家又点起了纸钱……青烟弥漫间,整个青州城都陷入了一种静谧的气氛中。
  ……似乎这个晚上,真的有百鬼夜行,在到处飘荡,到处收纸钱一样。
  值得称赞的是,大宋的百姓素质真不是盖的,每一家人烧纸钱的时候都会自备一个火盆,烧完钱后的纸灰百姓们也会妥善处理,所以青州城只有青烟弥漫,并没有灰尘飘扬。
  不过一阵微风吹过,还是有漏网的纸灰或者没有烧尽的纸钱随风飞舞。
  有一张烧的斑驳的纸钱碎片形迹不定的在空中翻滚,漂浮,摇摆……越过了青州城墙,跟着风一直向未知的远方飞去。
  纸钱碎片被烧的已经面目全非了,但还是能一眼就看见上面的四个黑字――天地银行。
  ――――
  武植和武松一起为他们去世的“父母”烧了一大盆纸钱以示祭奠。
  对于这个时代的父母,武植并没有多少记忆,他只能在武大郎的记忆里找到,在武松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在逃难的时候双亡了,那时武大郎也不大,才六七岁,硬是靠着到处乞讨和做一些他那个年纪绝不能做的苦力,才养活了自己和当时只有四岁的弟弟武松。
  原来的武大郎或许窝囊,无用,胆小怕事,但是他绝对是一个好大哥。
  武松对父母就更没什么印象了,他只知道是眼前的大哥一手把他拉扯大的。
  …………
  武植对郓哥按照他的意思设计的纸钱非常满意,基本和后世没什么两样,印制这些纸钱也非常的简单,就是先刻成雕版画,最后批量印刷就行了,毕竟纸钱又没有变动,有模板就好了。
  这个时代老百姓对纸钱接受的快速程度超乎武植的想像,他万没想到新式纸钱刚一推出,竟然就迅速在青州普及了!
  想来也是,地府到底用什么钱,压根没有人知道,有新纸钱出来,人们宁愿多烧几样也不愿差了什么,万一考虑的不周到,下面的先人不高兴上来找自己……那就麻烦了。
  中国人对于烧给先人的东西,永远都是与时俱进的,大宋银行的银票出来后,就算武植不刻意推出新纸钱,人们很快也会搞出仿照银票的新冥币的。
  后世不就是这样,每一代的冥币都紧跟时代潮流,人民币美元英镑各种样式的都有,甚至还有人烧纸糊的苹果手机的……
  现在天地银行的冥币已经在青州流传开来,用不了几年,就肯定会在大宋全境流行,到时候看谁还用朱家银行的银票!
  ――――
  画展还在持续,武植在美院教了学子们水彩画和油画的概念后,在小谢清的领头下,学生们又钻研画起了彩画,有素描功底,花起水彩油画都不算难,学子们画完后,会陆续将完成作品放到画展展览。
  水彩油画一出,自然又是引起一阵轰动。
  不过这次,武植眸子深处终于有了一丝应该有,却不易察觉的喜悦和兴奋。
  他之所以兴奋,当然还不是因为什么素描水彩油画,和这些都无关。
  武植兴奋是因为――朝廷的圣旨终于到了。
  给武植的圣旨。
  ………………………………


第437章 赐同进士出身
  从皇宫的黄门传旨小太监离开汴京的时候,武植在青州就准备迎接圣旨了。
  圣旨的内容正是武植所期盼的。
  当朝皇帝陛下,对武植开创的素描画和油画非常感兴趣,对谢清的绘画才华非常赞赏,特招武植入开封为翰林图画院执教,招谢清破格入太学和翰林图画院侍读学习。还格外恩宠赐了武植同进士出身。
  所谓“同进士”出身,意思是朝廷承认的和科考的进士一样的学历,并无区别的意思。
  但是,带了这个“同“字,其实也就是不同,一般赐这个出身的都是朝廷为了鼓励屡试不中的学子们,给他们个进士的出身,让他们有官做。
  所以,宋朝几乎没有范进那样大龄连个举人都难考上的学子,在宋朝只要你有这个毅力,早就给你比举人更好的进士出身,给正式官职当了。
  不过宋朝的学子们都是被惯大的,在他们看来“同进士”这个出身就是对自己莫大的侮辱,所以在不中第后,就算朝廷给了这个出身,大多数人也都是会拒不授,回家继续读书来年再战的。
  而且,就算接受了这个出身,以后在官场上也处处被正牌进士看不起,更别指望坐上两府宰相高位了,在宋朝历代中,只有一位同进士出身的相公级别高官,而且还是忍气吞声了半辈子,最后因为党争斗的太厉害被推出来当挡箭牌的。
  这个人的结局自然是不那么好的,最后被人联合给整下了台,并踢出了汴京。
  …………
  但是,对于武植来说,这个同进士出身意义就特别重大了。
  有了这个出身,就代表他正式进入了大宋的士大夫阶层,从此以后,只要不是谋反篡位,就算武植犯了天大的错,朝廷也不会动用行政命令诛杀或者抄武植的家,就算皇帝都不行。
  因为宋朝有祖训,不杀士大夫,士大夫犯错,一般都是贬官,轻一点的贬到富裕的州府当个知州通判,还有机会会中央;重一点的贬到不毛之地当个团练使之类的;最重的不过是贬到国境最南边海南岛的琼州。
  就像苏轼。
  就算被贬到琼州也是个市长级别的官员。
  所以,这个出身就是一道坚挺的保命符,比免死金牌有用多了,皇帝若是想杀士大夫,整个文官集团都会群起反抗,他们也懂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而武植有了这个出身,也没什么好不好意思的,因为武植不是书生,他是商人,而且他在文坛也小有名气,对于一个颇有才华的商人来说,同进士出身就不是侮辱,而是实至名归的荣耀了。
  对于皇帝这道圣旨,武植馋涎欲滴,他巴不得立刻就接下圣旨,谢官家恩典呢!
  不过,在黄门太监宣读圣旨后,领着几个小谢清躬身的武植立即直起了腰板,毫不犹豫的说出一番拒绝的话。
  “在下才疏学浅,不能堪当此重任。”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言简意赅的拒绝了皇帝的圣旨,连个谢字都没有。
  当然不是武植狂拽炫酷叼炸天,敢和皇帝对着干,而是因为,按照宋朝的传统,对于各种任命都要礼节性的推辞三次,最后再“勉为其难”的接受,方显得志趣高洁,不失为孔圣人门徒。
  连皇帝登基都推三次,武植哪能免俗?
  黄门小监对武植微笑了下,他一进门的时候就收到武植暗暗塞的十足份量的利是,自然对武植客气,而且这第一道圣旨本就是走个过场,大家都心知肚明。
  请辞了武植,黄门小监被武植安排到得意楼住了几日,又到武植府上宣读了第二份圣旨。
  汴京距离青州路途遥远,其实他身上是带着三份圣旨的,第二次念完,武植再推辞一下,到了第三次就是正式的了。
  “在下才疏学浅,不能当此任。”
  武植说完,黄门小监会心一笑,将圣旨往袖口一塞,躬身告辞了。
  武植也在笑,只是武植的笑颇有些狡诈的味道。
  又过了三五日,这次小太监十分隆重的来到了武植的府上,第三次宣读了官家的圣旨。
  “兹闻武植自创素描一派画技……朕观之不禁拍案惊奇………其爱徒谢清,朕甚爱之……特赐武植同进士出身,招为翰林图画院执教翰林,谢清天资独厚,允入太学,并为翰林图画院侍读童生。钦此!”
  圣旨内容和前两次没什么两样,微笑的听完圣旨,武植抬起头,看着一脸轻松要将圣旨递给自己的黄门小监,悠悠道:“在下才疏,不敢接!”
  言语没有半点犹豫。
  小监捧着圣旨的细腻小手顿时停在了半空,他脸上也满是惊愕。
  “武…武大官人,这…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小监以为武植忘了次数,提醒道。
  “我知道是第三次了,但是我真的不想接这道圣旨。”武植声音平静,后略带歉意道:“劳烦公公回开封复命吧!”
  小监睁大着明亮的眼睛,不解对武植道:“大官人,到底为什么不接呢!这可是多美的差事啊,不妨向你透露一句,官家最爱去的地方,除了内宫的御花园和城外的艮岳,就是这翰林图画院了,而且官家对你十分欣赏,你若领了这旨,以后可就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啊!这是多少人盼都盼不来的!”
  武植不以为意道:“我说了,在下才疏学浅,不能担此重任,公公只需要如实回禀就好。至于荣华富贵,对我如浮云也!”
  “然而我就喜欢阴天多云的时候。”――这句话自然是武植在心里加上的。
  小监见武植心意已决,只好嘟囔了两句告退了。
  “只是个执教而已,不是什么重任啊……”
  小监走的时候,武植自然不会亏待他,虽然旨意原封带回,但是他个人肯定是满载而归的。
  望着小监的背影,武植轻轻的摇了摇头,这个黄门小监太年轻,还是个菜鸟,还需要多锻炼啊!
  若是换成李彦那样的老油条来传旨,听到武植三次回复后,肯定不会多问半个字的,更不会这样疑惑。
  ………………………………


第438章 去还是不去
  武植三拒皇帝的施恩圣旨的事情没多久就在青州沸沸扬扬的传开了,百姓们茶余饭后提到此事都会对武大官人的不媚皇恩小小的赞扬两句。
  历代百姓对于那些朝廷招之不得的人都会不自觉的高看几眼的。
  而武植拒绝皇恩这件事情传到汴京,就不算什么事情了。
  因为皇帝的旨意被拒,实在太正常不过了。不说武植这样的平民,就连朝廷大臣如果使起性子,都敢不接皇帝的圣旨。
  不过朝廷大臣的方式没有武植这么直接,大臣们若是想不遵旨意基本都是窝在家耍赖,不会明着拒绝。
  而武植能明着拒绝,是因为他虽然有个荣誉官衔,却并非朝廷体制内的官员,皇帝的这道施恩旨意是属于招揽民间能人隐士的性质,所以即便是直接拒绝了,也在礼法范围内,不会让皇帝难堪。
  武植不接旨只能说明两点原因,一是武植确实不想入汴京的翰林画院;二是皇帝给的价码不够高。
  后者也是历代隐士抬高身价的一种常用手段,如果朝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那样谁还看得起自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可谓是让刘备好一番辛苦,可也间接抬高了诸葛亮在他心中的地位。
  武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