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1979-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辈子经历过,这辈子再次体会,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
  他上辈子大概跟他们一样的心态,一心想去享受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
  奈何资格不够,条件不足。
  国门开放了,人们争先恐后要钻出去,只要说出国,不区分国家,美国,日苯、西欧,东欧,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一些名校大学生倾巢而出。
  所有能想到的几乎倾巢而出,说倾巢而出一点不夸张。
  其他学校或者社会工作的出去的少是苦于渠道少,但依然许多人为出国梦在做准备,外语是留洋的基础条件,年纪轻些的,学校的功课还没有忘记,补起来比较轻松。
  年纪大的,三四十岁,也想出去,就非得花大力气。
  京沪等大城市演电影的、唱歌的、演话剧的、跳舞的、打乒乓球的、拉提琴的、画画的,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出去。
  包括许多出名的画家包括陈逸飞、王永强等人都没有心思画画了,都是放下画笔,开始重新学abcd了。
  甚至于一线青年电影演员,也没心思演电影了。
  千方百计动脑筋弄担保,只求出国,似乎外面遍地是黄金,就等他们去捡。
  被领事馆一次两次乃至十次八次拒签都不气馁,一定要求洋人高抬贵手,放他过去。
  也有放弃原有职称到纽约街头、在寒风中为人画像赚几块美金的……
  也有根本不是学英语的料,整天忙着打听别人签证的消息,忙着搞担保,在领事馆门口转,行情熟得不得了。
  后来这些人也都有志者事竟成,纷纷出了国。
  有放弃教授、工程师地位,到美国洗碗洗碟当厨师的;
  甚至偷渡的越发多了,偷渡的方法千奇百怪:翻铁丝网的、坐渔船的、偷偷藏身于远洋货轮的、公出国外不归的、翻山越岭的、游泳去的,偷渡的大多是外出打工族。
  李和下午两节课上完,肚子又不饿,不急着去食堂,就坐在教学楼的后面花坛发呆,拿着一本小说,想看又看不下去。
  何芳走过来,道,“找了半圈没见你人,你躲这干嘛。”
  李和有气无力的道,“没事,就发呆坐会,你还不去食堂吃饭?”
  何芳从手里的书的夹页里拿出一封信,递给李和,“你的信,应该是你对象的。”
  李和慌忙把信拿过来,一看是两封,其中一封是需要李和代转寄的,一看就是寄回张婉婷老家的。
  算算时间,现在已经是4月份了,张婉婷离开到现在也有半年时间了,李和等张婉婷的信,等的早就焦急了。
  他慌忙拆开信,认真的读着,大致看了一遍,又逐字逐句的读。
  有张婉婷在他身边,就会觉得很踏实,仿佛天塌下来都不用担心一样,这种感觉,让李和迷恋。
  就算性格再坚强,哪怕自己是男人,遇到事情了,在脆弱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
  重生以后,他认为这个愿望很容易,只要重走上辈子的老路,安心踏实的过一辈子,再好不过了。
  后来,张婉婷走了,他心里的铠甲好像没了,他强迫自己习惯,习惯什么事情都自己来,习惯对着镜子,笑着说没问题,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常因为害怕而睡不着,甚至要开着屋里的灯,才会觉得踏实一些。
  相对于李和的思念,张婉婷更多的可能是思想的冲击。
  张婉婷第一次出国,第一次乘飞机,一切都很新鲜。
  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
  飞机徐徐起飞,不久宏伟的长城进入她的视线,可惜没有有相机,那张飞机上俯瞰长城的照片没有照成。
  飞机全速向西飞去,透过机窗,只见白云下一片黄土,没有太多的绿色,张婉婷依照自己那点地理知识猜想大概是位于黄土高原的上空。
  随着飞机的轰轰声,想睡却又睡不着。
  正在迷迷糊糊入睡时,机上又开饭了。
  已到莫斯科上空,冬季的莫斯科雪花一片接一片,令人心旷神怡。飞机下降间,她的耳朵开始嗡嗡的,然后胃也开始不舒服。好不容易飞机着陆,盼望快快的去地面找个椅子躺下休息。
  可是领队没有给大家休息的时间,一行十几个人又匆匆上了转到乌克兰的飞机。
  又好不容易捱到基辅,上了接待的大巴车,没有直接到学校,而是先到领事馆的旅馆休息,放下行李的那一刻,算是可以放松了。
  但是真正的到了地方,大家又兴奋的不想休息了。
  胆大的男孩子提议到楼下转一圈。
  谨慎的女孩子有心反驳,可最终抵不过民意。
  七八个人下楼,旁边就是一座漂亮的饭店,几个人为了不影响国体,就远远的站在窗口,环顾四周,顾客都是西装革履,或晚礼服长裙,餐厅的一边,有一个四人的小乐队在敲打着乐器,一位女歌手在唱着听不懂的歌曲,软软的,绵绵。
  张婉婷不禁自问,这在哪里呀?
  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乌克兰兄弟国家吗?
  朦朦胧胧的,似不陌生,却又那么遥远。
  等了几天,安排进了学校,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张婉婷很不适应,哪怕想给李和写信,都不知道哪里买信封,哪里寄信。
  时间待得越长,听着这些那些在国内被视为洪水猛兽,被砸碎的灌满靡靡之音的唱片,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杂志。
  有时张婉婷搞不清楚了,我这是在哪里呀?迷惑?迷茫?
  但是这些迷惑她不敢写信告诉李和,怕他担心,只得在信中说一些琐碎的日常,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习惯。
  李和又把信翻过来翻过去的看了一遍,心里算是松了口气,没事就好。
  何芳看着李和表情也松了口气,笑着道,“你看,我早就跟你说没啥事了,你担心那么多,天天装在心里不开心,多没劲,他又不是孩子了。”
  李和把信叠好,贴身放进口袋里,“没事,走一起吃饭吧。”
  他现在越发不习惯食堂饭菜了,哪怕张婉婷走了,何芳待他也不差,只要有时间回到望儿山自己租的房子里,何芳都会给他烧好吃的。
  一天三餐顿顿有菜有肉,吃完不要李和动手,何芳自行收拾利落,送上擦手布,再奉上一杯香茗。
  每日睡前都有热呼呼的暖水壶送上来来,软绵绵的被褥早已铺好。
  何芳一刻也闲不下来,一有时间屋内打扫的干干净净,衣服叠的整整齐齐。
  有时李和根本不需说话,只要一个眼神一瞟,她仿佛便知他需要什么似的,立即递到眼前。
  伺候周到得李和都生了错觉了,张婉婷伺候的也没这么仔细过。
  李和偶尔也会不好意思,只得在何芳发脾气的时候多忍着点,少惹着点,作为回报了。


第0084章 秀水街
  李和当晚就在想着怎么回信,借着15瓦灯泡微弱的光,咬着笔头,思索着……
  “你所有的一切都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你的笑容,你的哭泣,你的快乐,你的伤悲,不知不觉已中已经成了我的全部……”
  刚抬起笔写下这么一段,他不满意一下子又撕掉了。
  写思念的痛苦,这个没有必要了,他同样不想去给张婉婷增加痛苦。
  写赚了多少钱?张婉婷对这些没有兴趣。
  高爱国提起暖水瓶,走过来给李和续了杯水,“写封信哪有这么难?看把你急的。”
  “写信不难,写什么内容才是难,写深入了她担心,写少了她觉得你敷衍,难啊!”
  李和无奈的叹口气,怎么写封信也让自己这么为难。
  看了下时间,快到夜里十二点,宿舍里的其他几个人都还在看书,没有一个睡觉的。他写不完,今晚也是睡不着觉的,只得提笔从日常琐碎开始写。
  比如自己又长个子了,从175变成176,饭量也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贪吃,吃的多,长的也胖了。
  比如家里养的两条小狗已经变成了大狗,它们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带回来是小肉团子,没多长时间已经迅速膨胀了,以前只能占据桌下的一小块,长大了整个桌下都塞满了。
  想了半天,李和也才写了2000字,最后一咬牙,又把苏明和苏明老娘拿出来溜了一遍,甚至苏明相亲的八卦都写了上去。
  满满当当的写了三页纸,才算满意的松了口气。
  将信小心翼翼的封好,放到枕头下面,准备明天上街的时候顺便邮走。
  等去水房刷好牙洗好脸,宿舍依然还在看书,李和道,“该睡觉了哈,这么用功干嘛,死读书,读死书,说的就是你们几个。”
  陈硕气地骂道,“你以为都跟你一样没追求啊,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同志说过,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
  李和得意的道,“你怎么不说后半句?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高爱国一个枕头砸过来,“你不学习没事哈,可不能动摇军心。”
  李和重新把枕头扔回床上,“秀水街你们去么?我去寄信,顺便再去买双拖鞋。”
  几个人想了想,明天上午没课,刚好可以趁这么好的天气去转转,开学到现在还没有出去逛逛呢。
  高爱国最后拍板,“主席他老人家也说,要劳逸结合,那明天咱们一起去?”
  既然约定好了,也就都不看书了,赶紧关灯睡觉,一夜无话。
  天刚刚蒙蒙亮,李和第一个醒来,站在地上,还没穿衣服,就开始大喊,“起床撒尿了。”
  他第一个洗漱完毕,一边在旁边唠叨催促。
  赵永奇穿着跨栏背心,一嘴的泡沫,举着牙刷口齿不清地喊道:“等等我,洗漱完换套衣服的。”
  “我也去。”
  陈硕甩了下现在很流行的中分头,拿着小镜子挤着脸上的青春痘,一边对李和挤眉弄眼。
  看着两人的样子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李和只得斜仰在床上发呆。
  高爱国倒是利索的,没几分钟就都穿戴整齐,站到门口催促:“走啊,赶紧的,就你俩最磨蹭。”
  等所有人搞好,李和才一把揽住几人肩膀推着往外走。
  到了学校门口,等车的人站了一大排,看这规模一辆车都坐不下。
  “谁啊。”
  “挤什么挤,赶着投胎啊?”
  在旁人的叫骂声中,赵永奇个子大,迅速开出一条血路,挤挤更健康。
  有得挤还好,连车门都摸不到车就开走了,那才是悲催,总算不用等下一辆。
  至于座位,那是不用想了,能够挤上来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你立功了。”陈硕冲着赵永奇竖了个大拇指,“党和人民会记住你的。”
  公交车的摇摇晃晃,虽然不是夏天,但是四个人依然挤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领到了免费的“桑拿券。”
  当在东大前门下车的时候一身整洁的衣服已经成了抹布。
  三人互视一眼,指着对方的样子哈哈大笑。
  寄国际信件都需要去当地较大的邮局,普通的小邮局没有国际信件的业务。
  所以李和就必须到朝阳区邮政局来寄,让其他几人在外面等着,他自己进去在柜台查了乌克兰的邮编,又贴了足足2块钱的邮票,写好信封地址,才从邮局出来。
  没走几步,高爱国咽了咽口水,伸手指了指不远处卖鸡蛋仔的小摊位,抿着嘴可怜巴巴地看着。
  不止高爱国一个,李和也一样,几个人早上到现在没吃饭呢,闻着那股香味都舍不得走了!
  真的好饿!
  李和大手一摆,“走,消灭几个,哥请客。”
  还没等几人吃上几个,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夹杂着喝骂。
  如果从上方就能看到人群迅速以一个点为中心聚拢。
  朝阳群众看热闹的习惯,使他们做到神一般的无处不在无所不知。
  他们或是社区里戴着红袖标的热心居民,或是小卖部店主,或是一起晨练的大爷大妈,买菜路上、遛弯间隙,只要是发现可疑情况就能立马围上去变成私家侦探。
  “一会儿再吃。”陈硕是爱凑热闹的性子,拉着几个人朝着人群走了过去。
  几人刚走近就听到一个男人的喝骂声,接着就是肉体碰撞和另一个人的惨哼声。
  一个大高个带着一脸凶气一手攥着另一人的衣领,巴掌不断往脸上招呼。一边打一边骂:“你大爷的,不打听打听我是谁?又到爷地盘摸点子?”
  被打的人只顾双手抱住脑袋,不住的痛叫,“哎呦,哥,哥,我错了,放我一马。”
  看清里面的情景,李和一愣。
  打人的青年他认识,苏明的小弟二彪,貌似就是传说中的四大金刚之一。
  “放了你再跟伸爪子啊?看我今天不打断你这只手,我让你偷。”二彪说完又踢了一脚。
  二彪眼睛一瞪,不过下一秒看到挤到人群中间的李和,立马堆上了笑容。
  “李哥,你这怎么来了,也不和我说一声。”
  宿舍的几个人他也都认识,二彪笑着也依次打了招呼。
  李和左右看了一眼,不仅苦笑。不过被看到了不打个招呼也说不过去。
  “出来转转。怎么了这是?”
  二彪扭头看看手里的青年,又一巴掌甩他脑袋上,才转过来堆着笑:“这小子不长眼,爪子伸我地盘上了。”
  李和点了点头,对这事不想多管,不过还是提醒一句,低声道:“差不多就行了,别太过了,这里是使馆区,把武警引来了就是大事。”
  “明白。哥,你放心,没事的,我这是见义勇为,武警来了也算这家伙倒霉。”二彪立刻答应,转头又冲那青年头上甩一巴掌:“今天算你运气好,以后睁大眼睛给我看清楚了。听到了没?”
  说完也不等他回答,手上使劲直接给那青年甩了个跟头。
  又凑到李和身边:“李哥,好不容易看到你一回,怎么也得让我做东请你吃一顿。”
  李和笑笑拒绝,下午还有课,“还有同学在等我呢,改日。你忙自己的吧。”
  李和说完,就不再搭理二彪,宿舍几个人继续开始到处转悠。


第0085章 变化
  摊开京城的地图,指尖沿着长安街向东划过,止于建国门外大街,街南是永安西里,街北是秀水南街。
  这里还是京城的边缘,只是使馆区的消防通道。
  不知道谁最先在秀水街附近卖水果,烤红薯,紧跟着摆摊卖衣服卖工艺品的也来了,如今秀水街起码摆摊的有不少家,大部分归功于李和这只蝴蝶的煽动,一条小小的秀水街已被贩卖各种商品的小贩占满。
  苏明听了李和的话,鼓动了一帮子人过来练摊,这里一大半的摊主都是苏明的朋友,同学,胡同小弟,现在都归二彪管。
  苏明现在是华北最大的二道贩子,从电子表、计算器扩展到服装鞋包,成了四九城有名的大金主,因为风头太盛,无奈只得躲到幕后,服装鞋袜这块全交给了二彪,秀水街这里的货一大半都是二彪散出去的。
  货大部分还是靠张先文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温州人带过来的,李和也尝试让苏明南下找货,奈何路子不是那么容易通,价格拿到手里比张先文的还高。
  当然,京城里大部分摊贩子,大凡跟服装鞋袜沾边的,都是绕不开二彪的。
  有时这就是本地人优势吧,要是李和自己是很难做到这个地步的,比如你一个外地人耍横,有理没理,你都是很难站稳脚跟的。
  此时的秀水街还没有列入政府规划,说白了还处于摊贩和工商打游击的时代。
  因为是使馆区,所以并不缺少老外,经常看见高鼻梁、黄头发的老外,他们一边用生硬的中国话与商贩讨价还价,一边用手比划;
  街中许多商贩会使用简单的外语词汇向老外推荐商品、“砍价”,还有的索性就用计算器讲话,秀水街尽管环境一般,但是不少老外乐意来这里而不愿去友谊商店。
  不少老外可能愿意享受砍价的乐趣,或者乐意见识市井民生。
  秀水街里的东西,只要卖给老外,都是高十几倍的价格,虽然有宰客嫌疑,可不少老外还是觉得便宜,也有老外认死理的,学砍价,Howmach、Yes、No声此起彼伏。
  有些人单纯为了来使馆区、秀水街看老外长什么样,怎么买东西,这帮子人无形中也带动了秀水街人气,偶尔也会买两样。
  所以大部分摊主生意都不错,不少人都捞到了第一桶金,按苏明的说法,看着不起眼的摊子,一个月赚二三千跟玩似得。
  这时候厂子里的一级工一个月还不到50块钱呢,大部分摊贩个体户都是祖传经验学闷声发大财。
  卖衣服的,人气上来的时候,大家都抢着要,没有什么人的时候,客人就会跟你讲价,嫌你衣服做工不行,款式不行,颜色不行,各种各样的问题啊,买方卖方就是耍起了嘴皮子。
  陈硕看到前面有卖袜子的,停下来问道,“大姐,我拿2双,多少钱。”
  “3毛一双,中午要收摊吃饭了,给你个便宜,5毛钱呢拿2双。”四十多岁的一个大姐,面带微笑,说话精神头也足。
  陈硕不干了,平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