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1979-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德华在旁边道,“去年的外贸体制改革,实行的外贸代理制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有几个大厂子开始自行联系外商了。”
  “有竞争是好事,而且你给他们单子他们还能不要不成。再说,坯布、棉纱这些东西利润不是最高的,你还得往高端产品线上走走。”李和听了反而很高兴。
  过去,企业出口产品由外贸部门以一定的价格收购,再由外贸部门与国外的客户交易,生产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出口没有自主权。
  这种被动型的经营方式,真正的出口企业拿不到利润的大头。
  实行外贸代理制可以使出口主体由外贸公司转为生产企业,由企业直接参与对外商务和技术谈判、签约等业务活动,并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和汇率决定。
  好处自然是不必说。
  于德华道,“我的意见是我们自己建厂房。服装纺织我们一样能做。”
  “没问题。”圈地盖厂房什么的,李和最喜欢了。
  吴淑屏的手提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出去接了电话,回来道,“那个洪力要和我见面。”
  他询问于德华和李和的意思。
  李和笑着道,“先晾着吧,后面有情况再说。”
  饭后,人各自要散了,去忙各自的事情。
  寿山因为跟一个老头子争执,伤了脚,走路一拐一瘸,李和有点不放心,把他送出了门口。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人打什么架,自己给自己不快活。”
  寿山道,“那龟奴诚心跟我过不去,我不舒服,他也别想舒服。”
  大概是陈年旧怨了,李和是不清楚,笑着问,“他们应该在过去是穷苦人吧,按你说的,怎么能藏下东西,留作今用呢?”
  寿山反问,“谁跟你说他们是穷苦人了?我这种跑堂打杂的才是穷苦人。他们这些拉皮条的在八大胡同逍遥自在的很,胡同的姐们穿金戴银,看着阔绰。实际上这些首饰啊,十有八九是找皮条客租过来的,反倒是背了一屁股债。皮条客还放贷给这些姐们,趴在她们身上吸血。姐们要揽客,要想红,也得依着这些人。”
  李和对这些不感兴趣,只是随意应付了他几句,把他送走了。
  在院子里晒太阳,听到狗叫,去开了门。
  “李哥,你在家呢。”却是徐嘉敏提了一袋子的水果站在门口。
  “进来吧。”李和虽然不怎么高兴她,可是该场面的还是要场面一下吧。
  何龙对着一身便装的徐嘉敏仔细看了几眼,才认出来这个是抓她进去的那个警察,坐在门槛上缩着脖子不吭声。
  徐嘉敏在屋子里打量了一遍,才笑着道,“虽然以前来过你家,可没进来过呢,想不到这么讲究,不像我和我家苏明,俗气人,屋里布置的也俗气。”


第0397章 小堂客
  “坐吧,别客气。”李和嘴上虽然这样说,可是连杯茶都没有给她倒。
  热情好客的老太太,见陡然来了个漂亮了女人,也是保持了一万分的警惕,倒茶更是不可能的,跟着儿子一人坐着一边门槛,虽然听不清两个人的谈话,但是起码能看见两个人的表情。
  何龙知道这个女人的底细,一股骨子里的倔劲让他不愿意向这个女人低头,也是冷眼瞧着屋里。他活的可以像一坨牛粪,却不能死的像坨牛粪。
  徐嘉敏对李和不温不火的态度浑不在意,笑着道,“何同志那事过了,我就来告你一声。”
  “这么简单?”李和有点诧异。
  徐嘉敏道,“我们调查清楚了,这事不怪何同志,也是中间有了误会。”
  说完还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结案书。
  “说个实话吧。”李和不信这话,四野滔滔,无非是水,这徐嘉敏变得让人有点不认识了,但是却没有变成那种绣口锦心,一面能教三面服,只是变得势力点罢了,能教人一眼看穿。
  徐嘉敏没想到李和能说的这么直白,尴尬道,“我家苏明也训了我,说我端着公家饭碗,得了个小官,没了人情味。可他哪里知道我的难,我这落了话柄,以后工作可就没法做了。”
  李和大声地说道,“晓得了,我还要出去一趟,不跟你多叙了。”
  既然套不出实话,自然懒得再多废话。他说的这么大声自然是给小舅子听,帮他散散心里的闷气。
  “那李哥,我先走了,等我家老苏五一回来,到家里聚聚。”李和赶人,徐嘉敏自然不好再多留,讪笑着出了门。
  徐嘉敏走后,何龙紧张的问李和,“姐夫,这警察来是?”
  李和拍拍他肩膀说,“没事了,没人能怎么样你。”
  老太太听了,反应过来了,说,“是她抓的人啊。”
  “是,婶子,这事了了,你不用操心的。”
  “那就好,那就好。”提心吊胆这么几天,老太太终于松了口气。
  晚上何芳回来的时候,抱回来三瓶五粮液,一包调好的牛肚丝,五个酱猪蹄,逗弄会儿子,也跟李和聊了会,开口道,“平地不起风,先瞧着吧,她这种人我也算看清了,给个针眼大一个窟窿,她就透个碗大的风进去,没真话。”
  水缸里的红金龙一季过了又一季,也不见产卵,待仔细看了两条鱼的背鳍,才发现都是雌鱼,李和暗骂粗心大意瞎了眼。
  没撤了,他开车在京城里的花鸟市场到处转悠,居然找不到一条红金龙。
  经张老头指点去了大兴的县城的松花蛋生产集团,这是养种鸭的企业,生产松花蛋和咸鸭蛋,据说这里有人养着红金龙。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是找到了黄金龙,品相虽然不好,可总比没有强。
  他把院子里水塘清理了一下,几条鱼全部全部放进了水塘里,能不能成几尾鱼,看运气了,毕竟里面的蝌蚪挺多的,可他也不忍心伤了小蝌蚪。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总归是这些理,太苛求反而是迂腐了。
  好不容易找到几条红金龙回来,才又想起来家里的鸽子也到发情期了,这些鸽子也是张老头的以前送的,他对张老头说,“这你得给我想辙。”
  “要不你还给我,省的你麻烦。”等拆迁等不到,张老头有点心灰意懒了,这时候才心疼当初灭了那么多的鸽子,他曾经都当做宝贝一样呢,现在居然一只都不剩下了。
  李和奚笑道,“想多了吧你,没后悔药给你加。”
  张老头领了李和去了最南头的花鸟市场,挑选了好多只,捏脖颈,捋羽毛,观色泽,辨脚环。
  “都不错的。”
  “得,你自己也选几只吧,我送你。”李和大方了一回。
  “嘿,那谢了。”张老头也丝毫的不客气。
  阿旺不小心把巷口里的一条哈巴狗儿给玷污了,主家的娘们天天蹲巷口的骂,就差指名道姓了。小威是个促狭鬼,看不过眼,没跟李和商量,就朝着人家门口接连着泼了两天大粪。
  何芳学校实在忙得不可开交了,偶尔住在学校,晚上不回来了,可看不到儿子实在心慌,少看一眼都睡不着觉,鼓捣着老太太带着孩子也跟着去了学校住。
  家里只剩下何龙和李和两个人了,何龙倒是会做饭,可是毕竟伤者呢,不是方便做饭。而李和呢,虽然现在懒病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可是指望他做饭洗衣服,还是够呛。
  因此他天天带着何龙下馆子,每天半斤小酒,眯着眼过日子。
  何龙在这边熟悉了,也大概了解了李和的性子,终于在酒后壮着胆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姐夫,我想在这找个工做。”
  按他的想法,姐夫这边一周的开销,抵得上他一年的收成了,他还回去拼死累活做什么呢,倒不是说他好吃懒做,他是勤快的,只要能出头,他舍了命也未尝不可。
  只是他眼见了姐姐和姐夫的日子,他想着这么多人沾着姐夫的光,他是小舅子,总有点巴望吧,回去刨地总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
  小威,卢波,这些人哪个不是跟着他姐夫混的,卢波还是个瘸子呢,他比瘸子强一点吧。
  李和说,“只要你姐同意,我没意见。”
  “姐夫,你知道,我姐脾气的。”何龙当然跟她姐提过,得到的自然是反对,包括他老娘也是反对的。
  “你姐是为你好。”当长兄跟长姐的自然都是一个心思,给钱可以,可是不怎么愿意他们出来冒风险,何况何龙现在还有这么一档子事,何芳能放心才叫怪了。
  何龙低头不语,李和看的不是滋味,立马又换了一个话题道,“你再想想,打电报跟家里媳妇商量一下,如果真考虑好了,我跟你姐商量。”
  何龙立马笑着道,“姐夫,我真的想好了,我媳妇也肯定听我的。”
  “那我跟你姐说。”李和没法推脱了。
  何芳自然是一口回绝,绕来绕去,话里话外,都是一个不字。
  “这跟家里不一样,家里一点事情,我随便找个人都是能做主的,不是我同学就是我朋友,总给我点脸面。这里呢,谁能替咱们做主,大的小的都能掐着咱脖子。”
  “这也催着咱上进是不,照你这么说,这里的普通人是不是不活了?”李和何尝不是在说服自己,他想着这些年是不是有点压着李隆了,该让他出来见见世面了。
  “我再想想吧。”何芳依然没有松口。
  虽然她看见弟弟垂头丧气的样子,还是有点不忍心。
  最后还是老太太心软了,她道,“我都在这了,他回去也孤单的慌。我知道你两口子在这也不容易,我说这话也有点过分了,可谁让你是姐姐呢,你能帮衬一把帮衬一把吧。”
  她看到儿子恓惶的样子,好像挖了她的心肝一样。再说,万一儿子回乡了,她就没多少机会见着了,心里很是不踏实。除了儿子,她还有自己的亲孙子呢,见不着就跟丢了魂一样。
  “好。”何芳抵不住老太太的攻势。
  自然要跟李和商量怎么安排。
  李和笑着道,“咱家房子多,还怕没地住吗,到时候房子随便他们选,爱住哪里住哪里。”
  何芳摇摇头说,“这个简单,我不操心,住我以前买的那个房子是了,他会木匠手艺,砌墙码砖都成,让他自己整整屋子是了。只是这工作怎么安排?”
  “这更不需要操心了,咱家沿街商铺也多,他自己会什么手艺,做什么生意,他自己心里估计有数的。他会烤羊肉,我意思是要不开个羊肉馆子。”何龙烤羊肉的手艺李和是赞不绝口的,顶真的好。
  何芳说,“有几个能吃得起全羊的,猴年马月也卖不了几只。实在不行,我给他找个厂子上班的咯。”
  她对弟弟烤羊肉的本事是有信心的,可对他做生意没信心。
  “谁跟你说卖烤全羊的,卖羊肉串。”
  “烤羊肉串,这个行吗?”广安门内大街到白广路大街的牛街有不少烤羊肉串的饭店和摊子,不过都是油炸羊肉串和烤羊肉居多。
  “我保证没问题,还是看他手艺了。”
  他一跟何龙说这话,何龙高兴的跳了起来,说,“姐夫,烤羊肉我会。”
  等不及伤好,要急吼吼的回家接媳妇和孩子。
  何芳自然要交代他一番需要办的证件,孩子来了要上学,入学手续自然需要她去办。
  何龙不管怎么说都是点头应好,她担心他忘记了,还是密密麻麻的在纸头上写了一堆的备注给他。甚至万一回乡办证遇着了难处,找谁的关系,都给交代了纸上。
  她亲自把弟弟送到了火车站,看到他上了火车,才算放心了。
  她又认真的跟着李和说了声谢谢。
  “越说越没劲了。”李和不喜欢她这么客气。
  “真的,没你我真抓瞎了。”
  李和调笑道,“你这天天晚上都不怎么回来了,要是真心疼老公,再给找个小堂客吧。”
  “做你的梦吧。”何芳一把揪了他耳朵,毫不手软道,“李老二,你要是敢起这心思,我非让你英年早逝,信不信?”
  “我信,我信,赶紧松手。”李和赶紧求饶。


第0398章 张先文
  小威花了二万块钱拍了一个8888的大哥大号码,在李和面前显摆了起来,说,“哥,要不给你吧。”
  跟银行里卖有奖贴花一样,遇到7086、8384这类号码,储蓄员把嘴皮子磨破了,也别指望把这些号推销出去。
  固话号码和大哥大号码也是一个道理,大家总是想弄副所谓吉利号,组合顺当且带有6、8、9,后来对吉利数字的偏好愈演愈烈,延伸到了门牌、车牌以及开业日期等方面。
  李和对这方面自然也有偏好,他在香港就拍了好几副车牌,其中一个是“hk1997”,算是有纪念意义吧。
  国内的车号牌普通的他看不上眼,准备有机会找刘保用求个84式的4位车号牌。
  这事他有经验的,他以前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挂车号牌,可到哪里依然都是畅通无阻,要是能拿到正式号码,那就更牛逼坏了。
  同时这也意味着他跟豪华车要无缘了,可是呢,面包车挂黄牌,想想都有点小激动。
  “少废话,赶紧去邮电局给我交话费。”连李和自己都不清楚这话费怎么用的,这个月居然二万多块钱的话费没了。
  可能跟这玩意是双向收费有关,他本身没打过多少电话,主要还是接的多,基本上还都是外地的长途。
  一部手提电话的价格比29寸的彩电价格还贵,自然称得上大哥大了。不但一般人买不起,还不一定用得起。夹着个小皮包,随时拿出来按下数字,天南地北的海聊,够气派。
  后来邮电部推出了ct…2比大哥大便宜了三分之一,也有不少人用,可是只有单向呼出功能,要想别人呼入,腰里还得别着个bp机,而且超过基站三百米没信号,等于是个鸡肋。
  李和这个大哥大还没有漫游功能,要想用漫游功能,还得所去的城市已经开通了漫游业务,比如要回老家,目前是肯定没法用的,要是他去了浦江,能凑合用,可还是需要到浦江的电信局登记得到临时电话号码才可以用。
  电话刚复机,卢波的电话打过来了,说张先文要借钱,张口就是五百万。
  李和说,“安排个地方,我跟他见一面。”
  他对这个人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同时他也好奇这个人借这么多钱做什么用。
  张先文要请客,地点安排在紫竹院路的香格里拉饭店。
  李和跟卢波一起过去,这边他以前很少来,84年的时候左右一片都还是工地。
  他朝迎在门口的张先文握了下手,道,“最近哪里发财?”
  “请进,请进。”张先文把自己身后的三个人也一一作了介绍,陪着李和就坐后道,“哪里发什么财,最近的形势你也知道,生意很是难做,倒是李老板你发财发大了啊,我在远东也见过潘先生的,光他一个人就把我们所有人都比划下去了,更听说苏先生在南方更是势不可挡啊。”
  “都是差不多吧。”李和好长时间没有接到潘松的电报了。
  “差多了,差多了。”张先文接过服务员的茶水给李和倒上了,笑着道,“这是东南亚的什么红茶,你试试,看看合不合口味。”
  “这里外国人挺多的。”李和看着来来往往的外国人倒是好奇的问了一句。
  跟张先荣一起过来的一个人接话道,“这边有一个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展览会,还有一个什么广播电视展览会,虽然没有去年人多了,可是国际知名厂商还是来了不少,再说这个饭店也是外商代表的常驻饭店,自然人也不少。你瞧瞧那个人,是日苯索尼公司的,我前几天还跟人家谈过代理他们分量式录像机的事情,结果人家嫌弃咱们实力不够,没谈成。那个大胡子是美国安培公司的,卖的是最新款数字录像机,好东西,那录像录得清楚,可是这个行当我就不通了,就没上去接茬。”
  李和笑问,“胡先生是胡建人?”
  “是的,是的。”对方忙不迭的点头。
  酒菜上来以后,李和不知道张先文和这些人是什么关系,自然没先开口谈借钱的事情。
  张先文也没提这个话题,只是道,“这个饭店的菜式有不少特色的,是那个马来西亚首富建的,据说花了七千多万美金,乖乖,真是不得了。你多尝尝,如果有口味不合适的,让他们撤了,再换合适的。”
  “马来首富?”李和一时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了。
  “郭鹤年。”那位胡先生很是兴奋的接了话,道,“跟印尼的首富林绍良、菲律宾的首富陈永栽一样,祖籍都是我们胡建的。而且外面人都叫他糖王,据说世界上十分之一的糖产量是他控制着,着实是了不起得。说他有100亿美金的财产呢,那是多少啊。”
  100亿美金这个话题,让桌子上的人都很是兴奋。
  李和却突然联想到了郭冬云。
  另外一个大圆脸也接话道,“那个全球的首富是个美国人,开了一个什么沃尔玛特商店,开商店都能做到世界首富,这真让人想不到。”
  张先文鄙视道,“人家那叫连锁商店,开个千儿八百的店,等于天天躺着数钱了。”
  李和听了半天,才晓得他们谈论的是山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