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1979-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这些富人为争取财富而做出的异于常人的努力和付出。
  何芳转脑袋想想,竟然无法反驳,只是说,“咱们谈孩子呢,你又说到哪里了。”
  “都是一个道理,他将来坏不到哪里去。”
  何芳说,“我们什么时候回去?我该回去上班了。”
  “我不是说过的嘛,这时候回去北方很冷的,冷不说,还干燥,给孩子洗澡,换衣服都不方便,委屈了孩子。再说他还这么小,来回赶路真不方便。”
  何芳叹口气,为了孩子,暂时只能在这里多呆着了。
  早上起来,李和翻个骨碌准备再加餐。何芳不乐意了,孩子正睁眼瞧着呢,她老不自在了,哪里能满足李和的要求。
  他叹一声,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只能洗洗涮涮出门去晨练跑步发泄身上多余的精力!
  他跟陈立华再一次就合作进行了一次洽谈,他拒绝了陈立华提出的双方共同出资组建新的地产公司的方案。
  他名下的地产公司已经够多了,付彪,平松,于德华,沈道如,甚至周萍的饭店名下都有一大片的物业,都是间接或者直接的涉及到了地产,再组建新的地产公司,对他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根本找不到人去管理。
  他还在发愁怎么整合呢,哪里再愿意多个摊子,分散精力。
  他提出的意见是入股富华地产,他可以聘请第三方做到有效的财务监督。
  他在慢慢学习国资委和很多风投公司的套路,以管资本为主,分开层次,分类分层,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大部分产业,他都没有亲眼见过,只是根据别人的调查判断其价值。
  假设一下,洛克菲勒亲自去经营他的每一项产业,结果只有一个,一事无成。
  至于能不能遇到王万科、唐骏、霍建宁、钱伯斯这样的打工皇帝,纯属靠运气了。
  陈立华问,“李先生,你是什么意见?”
  李和笑着说,“当然是入股富华。”
  “你对我这么有信心?”
  李和摇摇头说,“我是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有信心。”
  参与这次会议的富华集团和远大集团的高管都哈哈大笑。
  陈立华笑说,“李先生,你真的是个实诚人。我喜欢。”
  “但是我不会为你们的债务埋单。”她喜欢听实诚话,李和就说了实诚话。
  陈立华的嘴角抽了抽,说,“李先生,是吃定我了?”
  沈道如在旁边补充道,“据我所知,你们目前似乎很缺钱。”
  陈立华站起来朝李和伸手道,“李先生,合作愉快。”
  李和也站起身,“合作愉快。”
  财务审计以后,经过协商,远大投资以三亿三千万港币入股富华地产,持有30%的股权,双方共同开发与经营高端地产项目。
  在高端地产上将直接与太古、新恒基、和记黄埔这些老牌地产商进行竞争。
  汤佳佳还是像往常一样来给老五补课,她自从李和结婚以后,就来的很少了。
  她像平常补完课以后,跟李和随意聊了几句。
  “李先生,这可能是最后一节课了。我以后没办法再来补课了。”
  李和问,“怎么了?工资不满意?我再给你加吧。最近一阶段还没谢谢你呢。”
  补课有没有效果李和不清楚,但是起码老五的粤语流利的很了。
  汤佳佳慌忙摆手,说,“不是这个样子的,李先生,我要去美国读书了。”
  “那祝你一路顺风,学业有成。”人家要去求学,李和是不好再拦着,从口袋里掏出支票,写了一张递给她说,“这是你的工资。”
  “不用,不用。每个月吴秘书都给我转卡的。”汤佳佳慌忙要拒绝。
  “拿着吧。也是我的一点心意。”李和塞到了她的口袋里,不容她拒绝,已经转身上了楼。他听见了孩子的哭声,儿子睡醒了,他就要去哄。
  何芳每天都是趁着孩子睡觉的时间,早晚去海滩跑步,李和就成了专业的奶爸。
  浦东项目在没有出设计图之前,已经开工了,修桥架路,基础设施的配套都是要先行一步的,不然后面的建筑材料和工程机械都没有办法开进。
  浦东的大部分片区不是荒地就是民房,土方的工程量非常大,三通一平可以视为一个单独的工程了,成本比李和想象中的高多了。
  项目的承包方是浦江建工集团,但是对于超高建筑的难题,许多都是他们没办法解决的。
  在话筒里听着于德华越来越焦虑的话语,貌似有点崩溃了,这样巨大的统筹工程,每天至少要开上五六个项目推进会,最是需要耗费心神。
  李和觉得有必要去浦江一趟了,他之前脑袋一发热搞出来的烂摊子,还是需要他去收拾的。


第0362章 浦江之行
  他跟何芳说,“我去浦江,你一个人在家行吧?”
  其实并不放心何芳一个人在家。
  “婆婆妈妈的。我一个人没问题,再说还有阿姨呢,一个孩子都伺候不好,我还不如找块豆腐撞呢。你尽管忙你自己的。你真越来越矫情了。”何芳一边给他收拾一边数落他,好男儿志在四方,自然不喜欢李和天天窝着,嘛事不做。
  她从衣柜找出了一件羽绒袄在他身上比划了一下,比较满意,折叠好一起放进了箱子,说,“那边比较冷,厚衣服我都给你放箱子里了,下飞机就要穿上。”
  她适应这里比较快,现在经常都是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去买菜。
  李和搂着她,抵着她脑袋说,“我心疼你有错?”
  “忙着呢,别碍事。”何芳还是把他推开了,自己忙自己的,还不忘交代说,“没事呢,少喝酒,还有少抽烟。”
  “知道了,知道了。现在成你婆婆妈妈了。”
  李和无奈,何芳最是不吃这一套,好多情话在她身上无效。
  娶个能干的老婆是怎么样的感受?
  娶个特别理性的老婆是怎么样的体验?
  他现在终于明白了。
  下飞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来接机的是平松和于德华的秘书。
  平松帮着接过了行李箱,吴秘书在一旁给他拿衣服,让他换上了羽绒袄,浦江的冷空气已经来了。
  上了车,李和不住地朝着窗外看,在寒冷的天气里,一切又都恢复了单调的颜色,街上的行人都是灰色袄子,黑色袄子,不过在他看来一切都富有朝气和热情。
  在路口看到那五米多高的岗亭,他忍不住笑了。岗亭里面坐着交警,用手控制信号灯,看到违章了,只能用喇叭喊,不能出来纠章。
  路过一些里弄的路口,还能看见长长的挑水队伍,闸北和杨浦的一些边缘棚户区,连自来水都没呢,对于老浦江人来说,到水站挑水是每日必做的事情,还是限量供应的。
  不止这个城市,对这个国家来说,限量供应的东西太多了,洗衣机、相机、手表、家具统统还在限供之列。买电视机排队,买缝纫机也要排队。
  买普通的衣服不需要排队,但是要买最新款的时装依然要排队。
  就连公交车门口都是长长的队伍,公交车车身是单调的中华牙膏的广告:药物牙膏,消炎、止血、除口臭。
  公交车的售票员清一色的是嬢嬢,公交车进站,手中的三角红旗在车窗旁敲的砰砰响。
  她们要求大家按顺序上车,不要慌,不要乱,最重要的是不要逃票,自有一种号令千军万马的气势。
  当然,浦江嬢嬢们是很厉害的,女司机,女车工,女焊工都有。与嬢嬢对应的自然是爷叔,浦江爷叔们的善良温和,少不了嬢嬢们的驯良。
  三十年的翻天覆地,往往都是最生活化,最细节的改变。
  四海酒店位于淮海,是一栋新建的十二层高楼,集住宿和餐饮于一体的酒店,这是寿山倡导的与国际接轨。
  李和想不到寿山会有这样的意识。
  它的正对面就是16层的浦江科学会堂,典雅大气。
  周遭是花园,里面的树木的叶子凋谢的差不多了,路两旁都是树叶。
  在这一片,四海酒店是最阔气的,门口少不了人来人往。
  陈大地早就西装领带的迎在了门口,帮着李和拉开了车门,笑着说,“等你好长时间了。”
  李和把羽绒服的拉链直接拉到了领口,然后朝陈大地的胸口捶了一拳,调笑道,“穿的模样不错。”
  陈大地客气的说,“都是你栽培。”
  李和正要上台阶,听了这话,不禁回头,问,“咱俩什么时候这么生分了?”
  陈大地调皮的冲他眨眨眼。
  李和大笑,这陈大地是给他找场面呢,身前身后都是员工,总要做个表率出来。
  他搂着陈大地肩膀说,“一起进去吧,咱哥俩好久没好好喝酒了。老沈和老于喝酒都是怂蛋。”
  “自然没有问题,喝多少,你说了算。”
  晚宴很是丰盛,但是酒桌上只有陈大地和平松,以及吴秘书。
  酒喝到一半,李和问吴秘书,“老于呢,不至于这么忙吧?”
  他还是急切的想问于德华关于浦东项目的进度。
  “你忘了?按照你的要求,于总携建工集团的工程团队赴德国参加汉诺威的博览会了。”吴秘书全名叫吴淑屏,她是为数不多的知道李和真正身份的人。
  “什么时候?”李和真把这个忘记了,他跟于德华前天才通的电话。
  吴淑屏说,“昨天下午,是他吩咐我去给你接机的。”
  “哦。那我知道了。”李和只能等于德华回来。这次展览会是有必要参加的,可以了解世界上最新的建筑建材技术、工程材料、轻质建筑和材料趋势。
  特别是这样的超高层建筑,给项目设计、施工场地的运用、周转材料的处理等提出了考验。李和已经出钱让建工集团的团队前往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一步步推动项目进展。
  中国目前还没有超高层建筑的经验,多学习、多取经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那么有没有能力进行超高层的工程建设,李和认为肯定是有的,主要还是看如何在国内进行资源的整合。
  像“星火计划”、“火炬计划”、“863计划”等政策,都是国家层面的技术资源的整合,在全国选拔在优秀的人才进行技术攻关。基本覆盖了经济建设的每个角落,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地学、化学等重要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李和达不到这种国家层面的整合,像青藏铁路这种世界级的项目难题,再有钱都没辙,杀了他都不行,必须国家层面的统筹。他有时候也是很服气国企的,无人区建铁路,无人区建电网,无人区搞信号塔,都是亏本买卖。
  所以李和是反对没有效率的私有化的,在许多情况下,私企不会比国企更有效率。一般人不一定反对国企,他们反对的只是垄断,但私企垄断比国企垄断更可怕。
  朴素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可笑的。
  当然他也不需要到这个层面的整合,他目前要盖的摩天大楼的技术难度系数都没有葛洲坝水电站的难度系数高。
  摩天大楼主要难度在于结构系统、垂直交通设计、电梯、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些在全球都有成熟的方案,所以李和要做的是在国内找到合适的团队,他们有能力进行技术反逆移植。


第0363章 外滩
  吃完饭以后,李和要去外滩转转,陈大地几个人要一起陪着。
  陈大地说,“你对着这边不是太熟悉,我们陪你吧。”
  “我看这里客人挺多的。好好的把酒店做好就是了。还有就是服务员的培训要加强,必须有个规范流程出来。很多都是细节的方面,比如我说一个细节,服务员刚才给我倒茶的时候,茶杯都快晃满了,正常斟茶是不是应该八分满?然后从客人右侧递上?”李和见他要说话,打断继续说,“还有,上最后一道菜时,是不是要主动告诉客人,您的菜已上齐?骨碟都快满了,是不是要撤走?而且,我发现这里外国人也不少,咱们的服务员是不是也要简单培训点外语?不管要求什么样的服务水平,都是要塑造一种所谓的专业感。”
  李和没干过服务业,可是高档场所他没少去,见得多了,自然会有对比,一对比就能体现出差别,特别是这种细微处的差别。
  陈大地低着头说,“目前华东有五家这样的酒店,确实管理不过来。我后面会慢慢改进的。”
  李和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不是挑你刺。只是让你注意着点。就因为你管理的酒店太多了,所以才要求你规范化,一切有章可循,一切按照规范来操作,这样才能管理的轻松。不会是不是?华亭宾馆不就是五星级酒店吗?和平饭店不也挺不错的吗?多去看看,多去吃几顿饭,甚至住上几晚上,都没什么事,跟人家有差距就要承认,就要认真学习。当然,你要是有本事能挖到人,也算你厉害了,这样就更好不过了。”
  平松的地产这块还好,目前主要就是买房囤地,没什么大的工作要做。可是陈大地就不一样了,八十年代以后浦江的涉外宾馆、酒店、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远的不说,光附近就有占地三万平的锦江饭店和24层的国际饭店、百老汇大厦、和平饭店,还有新建的27层的百乐门大酒店。
  陈大地肩上的担子一点都不轻松,服务业搞不好服务,只能被淘汰。
  陈大地说,“人不是那么好挖的,我都试过。”
  李和说,“只有不勤奋的锄头,没有挖不倒的墙角。人家不愿意,说明你开的价码不够吸引人,只要是人才,就不要怕给钱。”
  这话说的旁边的人都笑了,陈大地也笑着说,“你放心,你的话我明白了。”
  这边李和把陈大地留下了,平松却坚持要陪着,说,“外面不长眼的小瘪犊子多的是,我跟你去。”
  “你比我能打?”对浦江一带,李和是比他们熟悉的,他继续说,“你们也是刚来这里,赶紧把手头的工作做一做。想在这里生存下去可是不容易的。”
  平松说,“我不是不放心嘛。”
  “把你手里的资料整理一下。我明天就看。”李和只想一个人静静的走一遭,为什么要一个人,他自己都说不明白。
  平松耷拉脑袋不说话。
  李和转身就走了。
  一个人从永业大楼开始往东走,经过一座砖木建筑的时候,还仔细的瞧了两眼。
  “这边以前叫霞飞路,这个房子是法租界公董局旧址。”
  李和转头,见是吴淑屏,就笑问,“你怎么来了?”
  吴淑屏笑着道,“于先生不在,我也没什么事情,我还是陪着你一起吧。”
  “你似乎比我还了解这里?”她都跟来了,李和自然不好再赶她走。
  “我们要在浦江发展,我自然读过一点这方面的历史。”吴淑屏又继续笑着说,“不过这里可能马上要归于你的名下了。”
  “我名下?”李和没明白什么意思。
  “据说这里要进行商业改造,平松先生好像对这里势在必得。”
  李和摇摇头说,“他不行。让老于出面。”
  能参与这里地块开发的基本都是外资,特别是港资企业居多。
  “为什么?”吴淑屏不解。
  李和笑着说,“老于的脸够大。”
  吴淑屏歪着脑袋笑着说,“于先生肚子大是真的,好像脸盘挺小的。”
  李和哈哈一笑,觉得没必要再解释下去了。
  “走吧,往东走就到外滩了。”
  吴淑屏指着后面跟着的一辆黑色轿车说,“李先生,这里离外滩好几里地呢,走路估计要一个小时吧,要不你上车吧,现在外面也比较冷。”
  “不用了。走路也暖和。”李和摆摆手,一边走,一边朝四处打量,见旁边有个摆摊的夜市,就笑问,“想吃点什么东西吗?”
  吴淑屏担忧的说,“李先生,外面的卫生不是太好,你要是想吃东西,我知道旁边有一家餐厅挺不错的。”
  李和摇头,不再言语,两个人明显没共同语言。
  他在想如果是何芳在呢,大概是不需要他说话,就第一个兴高采烈地的跑上去了吧。
  吴淑屏见他不愿意上车,只能无奈的跟在身后,大概是穿了高跟鞋,走路有点磕磕碰碰。
  李和笑着说,“你上车吧。不用陪着我。”
  吴淑屏尴尬的说,“不用的。”
  不过走了没到一半路还是坚持不下来了,让司机停车,从车上拿出了运动鞋换了。
  待她换好鞋,前面的那个吊儿郎当的背影已经走过了好几个路口,又无奈的上了车,让司机追上李和。
  路上的灯光并不明亮,只是风更大了,李和走路走的反而热了,拉开了羽绒袄的链子,敞开了衣服。
  一路抽烟,一路走走停停,也许是在怀念,也许是在好奇,他自己都不知道在看什么。
  到了外滩,两边的路灯明显不一样了,这边的路灯更加的明亮,高楼大厦有灯,有点灯火辉煌的感觉了,这里也大概是最热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