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鉴宝秘术-第17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羊皮卷上还有一些疑似血迹的东西。
张天元猜想这个人在画图的时候,估计人已经不行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猜测,具体是什么,等找到这个依莉雅娜高塔就明白了。
他取来手机,在上面搜索了一下。
然而结果却让人有些无语。
没有!
叫依莉雅娜这个名字的女孩子倒是不少,可是却没有依莉雅娜高塔这个地名。
他不由摇头苦笑了起来。
搞了半天,得到这么一份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的地图,太衰了。
坐在那里思考了一会儿,张天元将地图收了起来,直接放进了影子屋里面。
虽然网上搜不到,但未必就不存在。
或许是某个比较落后的地方吧,在美国,类似这样的地方还是不少的。
而且这个高塔的名字可能还有别的,只是某些特定人群这么叫而已。
不能因为网上搜不到就放弃吧。
他张天元可不是那么容易气馁的一个人。
当然关键还是画画的家伙实在画工太差,那高塔画得真像是变形金刚似得,就算是用这种图去一一对比美国所存在的高塔,那也不太现实啊。
但越是困难的事儿,对张天元来说,却越是让人兴奋。
很多人喜欢玩解谜游戏,张天元也喜欢。
既然这东西是在旧金山发现的,那把玉质的钥匙很可能跟这个地方有着直接的紧密联系。
或许可以出去逛逛,在宝华街上碰碰运气。
万一真得发现了线索呢?
即便解谜之后,得不到任何东西,这对于他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锻炼嘛。
现实版的解谜游戏,也是很有意思的哦。
想到这里,他就有点待不住了。
出去喊了刘金宝和李云璐一起到宝华街上逛。
刘金宝他是真心想要培养,所以这出去淘宝,自然是要带上他的。
至于李云璐嘛。
他答应了米特要好好照顾这丫头的,因此绝对是不能让她一个人留在家里的,不然闹出什么事儿来可不好。
宝华街这地方很大,但是却没有那空旷的意思,基本上是人声鼎沸,非常热闹。
尤其是卖中国古董的摊子和店铺特别多。
不过张天元已经在这里逛了好几次了,对于这些摊位和店铺里卖的东西,只能是笑笑而已。
这里面很多,其实都是专门给游客的纪念品。
而且许多居然是从中国进口过来的。
让人是哭笑不得。
当然了,人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张天元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这世上,就是有人喜欢受骗上当,你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摆着东西叫卖的小贩们,真得是非常乐意见到如此情景的。
而且,遇到不懂行的人,东西才容易出手嘛。
古玩行里,很多生意其实都是忽悠成的,这一点张天元见得实在太多了。
第三七零七章 复活的古代技术()
摊贩们喜欢的,就是那些一知半解,又不全懂的新手,只要作旧的东西,在某一处对得上他们的认知,他们就会片面地认为这件东西是对的,正该被自己给捡到漏了。
出起价钱来,绝对的是让小贩们眉开眼笑。
这样的棒槌,张天元身边很多人都做过,也很得大家伙儿的欢迎。
看着不管是卖家还是买家,几乎都是乐呵呵的样子,哪怕是一些一眼假的东西,也就是俗称的“大路货”,都能卖出个不错的价钱,买的人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张天元也不由得笑了。
其实那些东西,倒也谈不上骗人,因为价钱都不贵。
那么点价钱,其实就明摆了告诉你,他的东西是假的。
有些人愿意买,那也很正常。
不过张天元对那些是没兴趣的,他是来捡漏淘宝的。
古玩店铺肯定是不会进去的。
那里面真东西虽然比外面要高一些,可是价格却都比外面贵上很多。
甚至有些东西干脆就标明了是属于现代品,就是靠着形似,又或者是品相精美,来进行销售。
有些甚至还在上面印了洋文,搞得是中不中,西不西的,也是奇葩。
对于这样的店铺,张天元多少有些不屑。
你卖古董就卖古董吧,整个现代艺术品也行,虽然不伦不类,但好歹是真的。
可是你给明显中国风的瓷器上面弄些洋文,那就有点让人不能理解了。
“张先生,来了啊,今儿我这里可是有真得好东西啊,要不要来看看?”
张天元听到有人喊自己,回头一看,不由笑了。
这人就是前不久找托儿给自己下套的那位,结果被自己给识破了,狼狈逃走。
没想到这家伙脸皮还真厚啊,没过几天,居然又出现了,还敢直接向自己推销商品。
“什么货啊?”
张天元倒也没有拒绝,走过去笑着问道。
“曜变天目茶碗!”
摊贩压低了声音说道。
“曜变天目?”
听到这四个字,张天元直接就打算走人了。
之前在拍卖会上,他好不容易从西川白手里抢到了一个油滴建盏,也就是日本人所说的油滴天目。
这油滴天目还不如曜变天目呢。
存世都极为稀少。
而曜变天目就更稀少了,除了他侥幸得到了一件之外,其余的全部都在日本收藏着呢。
他还真就不信这摊贩能弄到一个。
“张先生您不信是吧,来,看了货您再说。”
摊贩似乎很有自信,从一个箱子里面取出了一个茶盏。
看到那茶盏的的一瞬间,张天元真以为自己发现了曜变建盏了。
可是仔细观察过之后,他才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然而这表情之中,依然透着几分惊讶。
“怎么样张先生,我没说错吧?这东西就是曜变天目吧?”
摊贩激动地说道。
“想听真话?”
张天元看了看,四下没人,这才压低声音问道。
“不会吧,您不要告诉我这是赝品?我可是花了一万美金,不,是十万美金从小日本手里收购的啊。”
摊贩一时间说漏了嘴,估计应该是一万美金买的。
“一万美金的话,还不算太贵,这虽然是赝品,但却是一件很不错的现代重现古代技术的典范。”
张天元说道。
然后,他给这摊贩提到了一个日本人。
这个日本人就是号称复原了曜变天目的科学家。
“曜变天目釉”烧制技艺是中华陶瓷文化中最为神秘的一部分,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已经失传700多年。
当代日本、中国的陶瓷科学家、技艺师都想仿制,但终因工艺难度太大,不可控因素太多,均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进行研究,虽然取得一些喜人的成绩,但从产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上还不尽如人意。
其实张天元也在让自己的技术人员加紧复原这种技术。
毕竟曜变建盏、油滴建盏这些技术的复活,不仅可以好好地涨涨国人的士气,还能为神罗集团带来大笔的财富收入。
当然,目前神罗集团的建盏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依然没有投放市场,因为还不够完美。
日本的这个技术,其实也不完美,只是没想到已经让一些不良商贩拿出来开始忽悠人了。
长江惣吉出生于烧窑世家,从江户时代到现在已经是第9代传人。
他的父亲生前就一直致力于复活失传的曜变天目。
1995年父亲去世后,惣吉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他说曾经认为再现天下第一的茶器、是不可能的事,为此和父亲反目过,知道父亲去世后通过母亲才理解了父亲的苦心。
1996年长江惣吉拜访了曾经复原出曜变釉的福省建窑,并带回一些陶片。
此后他又28次访问中国,带回近80吨原料。
通过研究,他发现茶盏内壁的耀斑,并不是偶然烧制而成的,而是使用了一种名为“萤石”的矿石生成酸性气体,从而产生了化学反应。
他的父亲就曾经采用酸性气体的方法烧制。
而他在建窑曾经目睹烧制到1300度以后再冷却时,投入萤石而产生酸性气体,形成绚烂的耀斑。
此次展览的30件作品,是长江惣吉1998年以后烧制的,其中两件“曜变天目”为2006年所制。
他指出,曜变釉并未使用特殊的土。
在冷却过程中的细微差别,导致了曜变釉不同的色彩和斑纹。
长江惣吉表示,目前的作品还是入门阶段,远不及真正“曜变天目”茶盏的光彩夺目。
将会继续研究实践,努力再现历史原物的同时,开展属于自己的创作。
前不久,这位日本的科学家还在日本举办了一次展览。
此次展览的30件作品,是长江惣吉1998年以后烧制的,其中两件“曜变天目”为2006年所制。
他指出,曜变釉并未使用特殊的土。
在冷却过程中的细微差别,导致了曜变釉不同的色彩和斑纹。
长江惣吉表示,目前的作品还是入门阶段,远不及真正“曜变天目”茶盏的光彩夺目。
将会继续研究实践,努力再现历史原物的同时,开展属于自己的创作。
当然,这种做法张天元是支持的,他不在乎对方是不是日本人。
可如果拿着这些东西来忽悠人,骗人,他就有点不能认可了。
这种做法,太过恶心了。
第三七零八章 不经意的“值钱”一瞥()
摊贩傻乎乎地看着张天元,完全是被整懵住了。 更新快无广告。
许久之后,才迟疑地问道:“张先生,您的意思是,我虽然受骗了,但倒是没亏?”
“亏没亏,得看你原本打算做什么,好了,我还要去逛逛,就不在你这里逗留了。”
张天元笑了笑,站起身子准备离开。
不过跟平常一样,他离开之前,总是喜欢用寻字诀在摊位上扫那么一下。
这可是为他增添了不少捡漏的机会啊。
你就比如说今天吧。
这不经意间的一扫,还真让他发现了好玩意儿,而且不止一件。
看到那些东西,张天元却不动声色。
选择了带着两个徒弟离开。
然后找了一个陌生的流浪者,给了点钱,过去把那两样东西都给拿下了。
流浪汉咬定了价钱,而且是摊贩能够接受的,最后自然要卖了。
有些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非要这么大费周章啊,自己买不行吗?
当然不行!
那个摊贩已经认识了张天元,知道张天元是这里头的行家,那么无论张天元选什么东西,都绝对会被要高价的。
那些摊贩贼着呢。
费了这么一番周章,收获倒是不少。
三个人走进了街上的一家餐馆,到了包厢里面,要了午饭,这个时候,张天元才舍得将两样东西拿出来查看。
“师父,这是一件青铜器?”
就算是外行,自然也分辨的出来什么是青铜器。
刘金宝这个问题,问的未免有点多此一举。
“嗯,是青铜器,而且还是一件难得的宝贝,真不知道那家伙是从什么地方搞来的。”
张天元笑着说道。
“宝贝?”
李云璐皱了皱眉道:“师父,那摊位上能有什么宝贝啊,刚刚那什么曜变天目,不都是赝品吗?”
“赝品占了九成,但却也并不妨碍这些家伙搞到真家伙啊。”
张天元指了指自己手中的那件青铜器道:“这个叫亞x妣已觚,这件觚是清代末年,由陕州宝城郊区戴家湾村的一个农民从村北的一条叫戴家沟的山坡挖出。
消息很快就被时任陕州按察使的端方获悉。
于是,他利用权势,很快就将包括这件‘亞×妣已觚’在内的这批最负盛名的19件青铜珍宝弄到了手。
然而,端方死后,这件‘亞×妣已觚’很快便落到了他的拜把子兄弟、美国传教士福开森的手中。”
“福开森是谁啊?”
刘金宝疑惑地问道:“这个名字好古怪,应该不是中国人吧?”
“嗯,你说的没错,福开森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人,1886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旅居中国近60年,是个中国通,编有和等等。
他与世界各地古玩商贩及朝野上下、文人学士都有深交,所以藏品亦能高人一等,现在散落在海外的大量中国文物,多是经他手远销欧美等许多国家。
抗战时福开森被日本人遣送回国。
他的藏品有一部分现存中国蓝鲸大学。
福开森在中说:‘1911年秋革新军起,端方死于川州,遗产皆在帝都,其后人以贫故,不能守,稍稍货其古器物以自给。
近年贫益甚,遂以此器归于我国纽约中央博物馆,此1924年春事也。’
在运往美国之前,福开森将这些器物逐一拓印,据器之大小而定纸之长短,一套15幅图,辑成,郑孝胥题签,影印出版。
后来有人传出,此套古禁器物卖了20余万美元,无论在当时或是当今,都不能不算是一笔巨额。”
“当时的20多万美金还不算多啊?”
刘金宝心想,别说那个时候了,就算是现在,二十万美金对他而言,那也绝对是一笔巨款。
“相对于那些青铜器本身的价值而言,真得不多。”
张天元笑了笑道。
“哦,这么一说,我倒是能理解了,不过师父,这个觚是什么啊?”
刘金宝虚心地问道。
“觚是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
张天元回答道:“:‘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里亦有‘左边几上文王鼎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的话语。
还有一句成语‘不能操觚自为’。
这些一方面说明觚在古代人们礼仪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在商周时,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能用觚,表明觚非一般饮器。”
“那么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饮酒器呢?”
李云璐似乎也对这玩意儿产生了兴趣,急忙问道。
张天元整理了一下思路道:“云:觚,乡饮酒之爵也。
又说觞受三升者谓之觚。
实际上古籍对觚、觯与爵之记载颇有混淆之处,如: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二升,觚三升。
而云:二升曰觚。
显然,古籍不仅对于觚的容量解释不尽相同,而且对觚、觯与爵这几种酒器的区别仅从计量上给予界定。
现今考古界所通称之觚,是沿用宋人所制定的旧名,是否即为古籍中的觚,无法证明,因为商周之觚铭文中皆无此名。
考古中发现觚和爵常常配对而出,因此有的学者研究后认为,商周时人们饮酒常常要给酒加温,温酒则用觚,饮酒则用爵。
一般认为,觚当属饮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作用相当于酒杯。
商早中期,觚的器身较为粗矮,圈足部有一‘十’字孔。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觚身细长,外撇的口、足线条非常优美,纹饰繁复而华贵,圈足上无‘十’字孔。
这一时期的觚胎体厚重,器身常饰有蚕纹、饕餮、蕉叶等纹饰。
觚在西周中期已不是很流行的器物,因此这个时期觚的数量锐减,出土数量并不多。
但是上个世纪在扶风庄白一个窖藏却出土了7件,这对人们认识这种器物至关重要。
其中与旅父乙觚相似的是镂空兽面纹觚、云目纹觚、嵌蚌纹觚和垂鳞纹觚格外引人注目。
特别是垂鳞纹觚的年代已在西周中期偏晚,可见这个时候觚这种器物仍在流行。”
“师父,您刚说这件亚什么觚是陕州出土的?它的名字怎么那么古怪啊?”
刘金宝这家伙,问题还挺多。
第三七零九章 金宝买玉(一)()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閱讀。
张天元解释道:“戴家湾墓地出土的青铜器种类虽然很全,然而亚妣已觚却是唯一的一件觚类器物,因此也就显得弥足珍贵。
此觚通高21厘米,口径127厘米,圈足径71厘米。
体细高,喇叭口,细腰,器底在通高的三分之二处,有圈足。
颈饰有蕉叶纹,颈腹之间是相对的凸眼蛇纹,腰部及圈足各有四道短扉棱,饰解散兽面纹,腹底与圈足间还有一周对夔纹。
此器是典型的商末觚。
圈足内壁有铭文四字:亞,妣已。
你们两个看,这些特征,这件青铜器都有,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同一样东西。
至于你说它名字古怪,对于外行人来说的确如此,但这名字是根据上面的铭文给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