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秘术-第16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多藏家都有偏爱,喜欢收藏某一类器物,如:茶具、酒具、文房用具等。

    看来这“悦心楼”的主子,是个茶客。

    不怕人笑话,只看完外皮,杨怀仁的仰慕之情已油然而生,待上得楼去,更是心里怦怦乱跳。

    这里的藏品跟别处不一样,不是按朝代划分摆放,而是按釉色和器型陈列,色彩斑斓,显得特漂亮。

    至于这里的藏品数量和品种,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历朝历代的名瓷精品琳琅满目,单色釉、彩釉要有尽有。

    可以这么说吧,故宫和国家博物馆有的这里都有,它们没有的,这里也有。

    什么北宋汝窑天蓝镂空瓶、钧窑带字号的红釉洗;南宋官窑贯耳瓶、哥窑炉;还有几十件元青花、明五彩、清官窑器,就连搜世难觅的后周“柴窑器”都有十几件,真是令人瞠目。

    置身其中,好似进了一个“国宝”庄园。

    主人一面向他们介绍藏品的来历,一面告诉他们其中一些大件的买价。

    他说,不算院子和房子的投资,光是这一屋子东西他就花了七八千万。

    杨怀仁的教授朋友一边看一边听,一面点头一面想,不时赞许两句:“嗯,不错、不错。”

    专家一夸奖,杨怀仁并没有开腔,他知道这教授朋友是不愿意戳穿的。

    虽然其余几个跟班的藏友自然是忙得屁颠屁颠儿,胎、釉、型、口、底、工,眼看、手摸、鼻闻。

    你要知道,像这样的艺术收藏品,搁博物馆里头别说上手摸,你想隔着厚厚的玻璃多看几眼,人家都防你防贼似的。

    不过看了一阵那几个人也懒得看了,这些东西怎么越看越不靠谱?

    可是专家却还在心不在焉地叫好,杨怀仁低声问他:“真的不错?”

    他没回答杨怀仁,只顾继续跟着滔滔不绝的主人往前看。

    折腾了大半天,终于看完了东西、听完了故事,然后饱餐一顿。

    回京前,杨怀仁那位专家朋友跟那位北河的企业家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这么好的房子搁这些瓶瓶罐罐多可惜,租出去一年怎么也能赚十几万。”

    主人连声说:“值值值,能藏到这些国宝是我的缘分啊!再说喽,我这一屋子东西怎么也值几十个亿吧?”

    专家接着又说了第二句话:“东西再好,有人认才行啊!买了这么多东西足够了,你就别再买了,空出钱来把生意做得更大吧!”

    可主人对此全然不在意,引经据典说:“现在生意难做,利润越来越低,美国人做过统计,做艺术品收藏的投资回报率是25%,远远超过房地产的回报,风险嘛要比股市低得多!”

    “可是人家不认你这些东西也卖不出去呵!”杨怀仁实在忍不住插话说。

    那家伙不屑一顾地瞥了我一眼:“常人怎么会认得这些国宝,专家认得就行!”

    怎么办?人中邪了,你救他他骂娘!

    “嗨,我说,这家伙的东西怎么越看越不靠谱呵?”路上,杨怀仁向那教授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没错,几乎全假,一千多件东西,真品不上十件!”

    “那你为什么不实话实说?”

    “真实话实说不就要了他的命吗?连房子一个亿的投资呵!搁谁谁受不了。再说就算我不认他还会去找别人,别人再不认他再找别人,最后指定能找到一个认的人,我好歹还暗示他别买了,换上个火上浇油的,那他还不再买一屋子东西?”

    谁说不是呢?

    凡是搞过收藏的人,谁都难免会“打眼”买到过假货,可即便人家把话挑明了,告诉他买回的是赝品,不少人还会找几本书翻一翻,按照书里的“要点”反复对照,一直找出买对了的理由为止。

    说是自我安慰也好,自欺欺人也行,反正都这德行。

    其实谁不知道,那些古玩造假者全都是照一些专家著作里的文字和图片“按图造骥”。

    还有一种买错不认错的人不光是为了面子和自我安慰,他们把手里错买的赝品说得比真品还真,目的只有一个:为赝品找到下一家买主,嫁祸于人。

    这就是现代版的神话王国潘家园,它有着讲不完的故事、淘不尽的宝贝,尽管这些故事中的小人物大多都有着与“成化宝贝”大同小异的悲剧型结局,尽管象“国宝庄园”的主人那般陷入噩梦不知醒的中产阶级不断公演自杀性的赌博游戏,但潘家园仍旧像一块具有魔力的磁铁,牢牢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慕财淘宝者的心。

    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紧紧跟上来,前赴后继,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犹如当初“成化宝贝”写的一首诗:“即便它是一片沙滩,我也要在沙海里淘金;就算它是一个陷阱,我也要绝处逢生;哪怕它是一个无底深渊,我一定叫它芝麻开门!”

    这也是潘家园大多数淘宝者的逻辑,一个极其非理性、极具欺骗性的赌徒逻辑。

    正是在这个逻辑的鼓动下,那些荒诞不经的故事还在口口相传、呈几何数字复制上演,并且早已冲破了潘家园短浅的围墙,洪水猛兽般地流散,瘟疫般地蔓延。

    更为可怕的是,这个逻辑的炮制者不是一个或一群人,而是一个时代、一批强有力的准国家机器。

第三四六零章 把高仿做成了产业() 
事实上,不仅是这个事儿,杨怀仁还曾去过古钧瓷的老家神垕镇。

    洛州神垕镇有“中国钧瓷之乡”的称号。

    当车刚进入神垕镇时,杨怀仁就看到道路两旁到处都是瓷器店,一间挨着一间。

    不少店把瓷器摆在了外面,店主很悠闲地待在屋内看着报纸。

    杨怀仁走进一家写着高仿古瓷的店,店主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子,“你们这里是仿哪个年代的古瓷器?”

    他问了一句。

    “哪个年代的都有。”

    杨怀仁注意到,瓷器做得相当精细,还带着尘土的痕迹,除了各种花瓶、碗和一些工艺品外,还有人物瓷像,瓷器上的裂纹也仿造得入木三分。

    他拿起一个人物雕像问价钱,店主说,“这个雕像是仿明朝的,做工还是比较细腻的,底部还有明朝的痕迹,如果喜欢150元卖给你。”

    杨怀仁将雕像倒过来后,果然看到底部刻着汉字,但泥土很厚,字不能完全看到。

    店主说,“这也是为了做得像,要是没有泥土就显得太假了。”

    “最贵的是哪件仿品呢?”杨怀仁问。

    店主说,目前工艺最好的是一个高仿明朝宫里的一个盘子,她从一层柜子中拿出了一个泛着黄色的盘子,盘子底部花纹很清晰,有些地方被一些磨损的地方挡住,仍能看得出做工很细腻。

    为了问到加工技巧,杨怀仁买了几件做工比较细致的仿品,店主告诉他,有些人想买价格高些的仿古瓷器,为了让它们更加逼真,烧窑的人会把烧制成的器具用手来回搓,让花瓶有点做旧感。

    之后把花瓶埋上,每隔一段时间就过去简单处理一下,有些几个月就取出来,也有些追求仿制品质量高的会埋上两三年。

    取出来时再将盐酸和无水乙醇涂抹到器具上,可以让瓷器与土结合得更加紧密,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在地下埋藏多年的沧桑感。

    “有些花瓶或盘子会对它们的边缘使劲摩擦,并用工具对边缘进行打磨。为了让瓷器有种使用过的痕迹,最后再涂抹上化学试剂让其形成一定的腐化感。这些工艺都是比较复杂的,足以以假乱真,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个瓷器就能买上几万元甚至更高的价格。”

    在一家仿古店内,杨怀仁看到一对50岁左右的老夫妻,聊天中得知丈夫赵先生做瓷器生意20多年了,他和几家窑厂都有长期合作关系,全国不少古董店和小贩都从他这里进货。

    得知杨怀仁是美国来的,他说,“我做过你们美国人的生意,有不少美国的商人直接来我们这里进货,他们都说这些东西卖得还可以。”

    杨怀仁在店里挑选了几件瓷品询问价格,他给出的价格比较低,大多数都在三四十块钱左右,七八十块已经属于高价位了,超过百元的瓷器不多。

    “我店里主要卖仿品,来买的大部分都是在古玩市场开店的小老板和一些小商贩,太贵的瓷器他们也不会买,怕一旦卖不出去砸在手里。他们买的大部分都是几十块钱的,能卖出去几件是几件,卖不出去也不可惜,进那么多货,有时运气好卖出去一件,所有瓷器费用包括路费都能赚回来了。”

    为了让杨怀仁相信他的货好卖,他拿出了一个做过旧的花瓶说,“这个花瓶做的是仿宋代的,卖给你70元,虽说不是太精致但也是根据宋朝瓷器的特点研制出来的。有些古玩店把这件瓷器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有客人询问时,给它编上一个带点传奇色彩的故事,价钱可以要到几万元。”

    杨怀仁表示要价那么高,会有人买吗?

    赵先生说,“其实这玩意儿要价低了反而更难卖,宋朝出土的东西你卖几百元,分明就是告诉卖家你卖的东西是假货,甚至是做工很差的假货。所以必须要把假货当成真货的价格卖,在讲价钱时也不能降得太多了,也让人感觉到货不真。做这行不能追求薄利多销,要是薄利可能一件都卖不出去,要抱着一堆东西卖出去一件就回本的心态去卖。”

    老赵说店里放的产品很少,要带杨怀仁到他的家看更多藏品,在店门口杨怀仁坐上了他的摩托车,开了约10分钟到一处胡同口。他家门口的墙上挂着一个白色的牌子,上面有红色比较醒目的字体“宋钧元钧官瓷”。

    他将杨怀仁带到了二楼的一间房内,四面墙摆放了四个装满瓷器的架子,堆得满满当当。

    有两名男子正在挑瓷品,这两人是帝都做瓷器文物生意的,来这里进货很多次了,每年都来好几次。

    其中一位姓张的男子说,“卖瓷器主要看做旧的功底,手艺好的,故事编得精彩点卖个高价钱没问题,但工艺不好就很难卖了。在帝都潘家园市场里卖瓷器的人很多,要想卖得好就要看货源了。”

    杨怀仁问他的收入,他说,“这个不好说,运气好了一个月能卖出去几件,一件能赚个千八百的,有时碰到几个来淘便宜宝贝的客户,也能卖个一两万,但运气不好的时候一个月可能一件都卖不出去。”

    他告诉杨怀仁,他们一起出来搞倒卖仿古瓷器的,有些人打游击,在每个城市的文化市场只逗留一两个星期,如果买得好,就多留一阵子。

    “前几年好的时候一年能赚十万二十万,这几年生意不太好做。这里的瓷器仿古手艺还是比较高超的,我曾经进过一个30元的盘子,卖了4000多块,就是因为做得比较逼真。”

    杨怀仁在老赵这里买了几件瓷器,并询问他在哪里能见到加工仿古瓷器的地方,老赵告诉杨怀仁他大哥是专门加工这个的。

    他打了一个电话后,15分钟左右,一名不到30岁的男子骑着摩托车过来了,他是老赵的侄子。

    在路上,小赵告诉杨怀仁,他高中毕业后去广省上的大学,一年下来学费、生活费和谈女朋友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一年他花的是家里的钱,但这一年他逛了几个广省卖古玩的市场,觉得完全可以把家里的古玩带到广省来卖,过完暑假要开学时,他把家里比较好卖的仿古瓷器打包带到了广省,开始了平时上学周末去古玩市场的生活。

第三四六一章 讽刺的“字”() 
“以前上学没卖过这玩意,不太敢要高价,一开始两三个周末都没卖出去一件。后来慢慢观察市场发现,广省玩古玩的人有一部分还是比较富的,卖的价格低了,他们反而觉得瓷器太假或假品做工肯定很粗糙而不愿意买。慢慢地把价格调高,了解各种瓷器的文化背景后,开始有了生意。后来大学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没再问家里要过钱,都是通过卖瓷器赚来的。”

    小赵家的院子里摆放着很多刚烧出来的瓷器瓶子。

    “烧制后,工匠需要一个个地雕刻,再加工,最后再做旧,一般几个星期就差不多了,要求工艺很细的就需要更多时间了。”

    小赵住在右侧房间里,左侧房间内摆放着几个铁架子,上面装满等待烧窑的瓷器,一名工匠正坐在小桌子上聚精会神地给瓷器加工,他拿着小刀在花瓶的侧面刻着花纹。

    “现在加工的瓷器是等着烧窑的,这是加工的前几步,还没到做旧的时候。你先看看喜欢哪些样子的产品,无论什么产品都能做旧。”

    小赵的父亲赵先生告诉杨怀仁,他加工仿古瓷器十几年了,手艺绝对没问题,随后他带着杨怀仁来到了二楼的房顶上,“这些瓷器就是我们烧制的样子,任何外面的样子都能做旧,想要什么朝代就能给你加工成什么朝代。”

    杨怀仁问他朝代和朝代之间有什么不同时,他说,“从瓷器的外观上来看差别并不大,并不是商朝的瓷器外观就一定要比唐朝的磨损程度更大。区别哪个朝代主要看瓷器底部刻的字,每个朝代的瓷器都代表了一个朝代和这个朝代的工艺,都是有印记的。刻字是我亲自来刻,在刻字这方面我的水准还是比较高的,这周围一些要刻字的活都是拿来找我给刻,以前我还是这里窑厂专门刻字的老师傅。”

    杨怀仁提出想看一下工匠加工的手艺,赵先生跟杨怀仁一起下了楼。

    “我们工匠师傅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只要你拿过来一个瓷器,不管它的外观磨损到什么程度,花纹、刻的字是什么样,我们师傅都能给你做出一模一样的出来,保证纹理、做旧的地方都一样,完全看不出来。”

    杨怀仁再次见到工匠师傅时,他已经加工好了一个瓷器放在身旁的地上,正在雕刻第二个。

    聊天时赵先生告诉杨怀仁,工匠一天差不多要工作10个小时,要是赶上要急着出一批货,晚上也要加班加点。

    有的客人专门从外地拿过来一个瓷器,说要做成一模一样的高质量仿品,这样的人往往还特别赶时间,只能加班加点。

    “大部分仿古工艺其实并不是很难,主要是能不能掌握制作手法,一般的做旧用不了太长时间,但高水平的做旧就需要把瓷器埋在土里一段时间来风化。我的工匠师傅多的一天能造出十几件仿品出来,全国各地古玩市场的人很多都来这里进货,虽然需求量很大,但卖家也多,我们的价格一般给的也比较低,至于怎么卖,能卖上什么价钱就看进货的人怎么出货了。”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段经历,所以杨怀仁对于这些所谓的古瓷都会表现得非常谨慎。

    有了杨怀仁的鉴定,其余专家在对那宋代古钧瓷鉴定的时候也变得谨慎小心了许多。

    “咳咳,戴维啊,你果然是被骗了,看看这褪色之后的瓷器上面写着什么吧。”

    一个专家在仔细鉴定过之后,干咳了两声说道。

    戴维疑惑地凑过去一看,整个身体不由得颤抖了一下,气得一口血直接喷了出来。

    能被气成这样,足见他这会儿有多郁闷了。

    原来褪色之后的古钧瓷上面,竟然明明白白的用汉语写着“走私犯”三个字。

    字是红色的。

    血红血红的,而且不会褪色。

    别的不说,光是看到这三个字,戴维就知道自己被人给骗了,而且是骗得非常惨。

    “老板你怎么了?”

    马掌柜一看戴维的表情,心知不妙,他急忙凑上前仔细朝着那古钧瓷上看了过去。

    “怎么会这样!”

    看到那三个字,马掌柜也顿时傻眼了,终年打猎,今天却被鹰啄瞎了眼睛?

    他感觉到有些不寒而栗。

    难道报应又来了吗?

    他还清楚记得自己以前在国内行骗的时候也被人耍过的经历。

    那一年,马掌柜从老家到了帝都,然后在潘家园旧货市场转来转去。

    人们都说帝都的钱好赚,说那个地方就像纽约,遍地是黄金,就看你会捡不会捡了。

    那一年,马掌柜也就二十郎当岁,正值年轻呢。

    由于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对古董算是比较感兴趣的。

    只是因为小时候母亲管得严,他基本上没到过外地。

    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吃,连火车都没有坐过,老实得就像一个榆木疙瘩。

    老实人就办老实事,别人起哄说,马掌柜呀,放着一个帝都的舅舅不去找,你这辈子算完了,没出息到头了。

    媳妇也说,马掌柜,你就去找找舅舅,反正能找到个工作更好,找不到逛逛帝都再回来也少不了什么。

    马掌柜一想也是,就卖了几担稻谷,瞒着母亲,转了几次火车来到了帝都。

    舅舅就这么一个外甥,马掌柜来了,高兴得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