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秘术-第16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能够如愿盗取壁画,华尔纳给了当时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一些礼物之后,王道士同意他揭取壁画。

    他们用特制的胶布——涂有粘着剂的胶布片敷于壁画表层,剥离了莫高窟第320、321、323、328、329、331、335、372等窟的唐代壁画精品十块。

    王道士自然是个混蛋,可是这帮强盗的做法也是令人深恶痛绝。

    另外还有大名鼎鼎的昭陵六骏。

    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即选定距京城以北百余里的九叟山北麓为墓地,是为中国陵墓“因山建陵”之始。

    到贞观二十三年太宗下葬,昭陵营造共历时13年。

    为了向后人夸耀他统一天下的赫赫战功,特在陵的最前面东西石室的祭坛两庑置放征战立国的六匹战马浮雕,相传为当时充当营山陵使的工部尚书、著名画家阎立本起稿,由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刻,李世民亲手题赞,令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铭刻于石座。

    昭陵六骏由六块高约170厘米、宽200厘米的长方形石灰岩雕刻而成。

    六骏是:拳毛娲、飒露紫与丘行恭、什伐赤、特勒骠、青骓、白蹄乌,后四骏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一匹站立,为飒露紫;两匹作行走状,为特勒骤、拳毛骗;其他三匹作奔走姿势,为青骓、什伐赤、白蹄乌。

    民国初年,局势未稳,“昭陵六骏”国宝为中外奸商、“学者”所垂涎觊觎。

    民国3年至4年,古董巨商卢芹斋经与袁世凯二公子过从甚密的古玩商赵鹤舫勾结(一说是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派毕士博来华与古董商勾结),第一次到昭陵,把“六骏”浮雕的拳毛,蜗、飒露紫盗走。

    卢芹斋又与袁二公子勾结,将盗来的“昭陵六骏”二骏,在袁世凯的庇护下,以合法名义出口美国,售予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宾州大学博物馆)。

    当时开价15万美元,这在近百年前的美国已是个天文价码。

    后来又辗转被卖到了洛杉矶贵族博物馆。

    以上系据《文物天地》的报道。

    又据中央电视台四频道2005年11月“国宝档案”说,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东方部主任毕士博于1915~1916年间来中国,深入华北各地15个月,调查了许多石窟并盗走一批雕刻作品。

    其时他向帝都的古董商赵鹤舫提出要求,经赵鹤舫策划并串通袁二公子,由袁世凯的亲信陕州督军亲自前往昭陵盗取“二骏”。

    他们得手后再与卢芹斋联系,由卢转售美国,经还价以13。5万美元售予宾州大学博物馆。

    同样在之后辗转到了洛杉矶贵族博物馆。

    无论是哪种说法,汉奸们都让人深恶痛绝,这些家伙为了一些钱财,跟白皮们勾结,把老祖宗的东西弄出了国。

    张天元在这家博物馆逛了连续四天时间,可是都没有将博物馆里的东西完全看完。

    更不要说,应该还有不少东西藏着没有拿出来展览。

    和昔日在大英博物馆的时候一样,对于张天元来说,这里头满眼都是中国历史的血和泪。

    其中还有一件东西,张天元特别感兴趣。

    那就是南宋时期的陈容的《六龙图》。

    这幅图是在今年三月份的佳士得拍卖会上曾经被人拍走了。

    能在这里看到,的确有点意思。

第三三九一章 六龙图() 
纽约佳士得“藤田美术馆藏重要中国艺术”专场,31件中国艺术精品成交总额达到2。63亿美元,创下今春纽约亚洲艺术周的辉煌纪录。

    该专场中,一幅南宋陈容所作《六龙图》拔得头筹,以4350万美元高价落槌,不含佣金,约合人民币超3亿元,该画作估价仅为120万…180万美元,成交额超过最低估价数十倍,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只可惜当时张天元还没有来美国,所以就错过了这场拍卖,他没想到的是,这幅画最终落到了洛杉矶贵族博物馆手里。

    可是根据他当时调查到的情报所知,这幅画应该是被一个美国华裔拍下来了啊。

    难道又用了同样卑鄙的手法得到的?

    真不知道那个华裔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南宋时期的陈容开创了水墨画龙的先河,他笔下的龙,亦是后世人画龙的重要参照,备受国人特别是明清以来画家们的追捧。

    但遗留下来的画龙真迹并不多,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的整理考察,目前海内外所藏署款为陈容的画龙作品共有22件:中国内地及宝岛地区共11件,海外11件。

    其中,广省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藏《云龙图》以及帝都故宫博物院所藏《墨龙图》是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的真迹。

    由于条件所限,散落于中国内地之外的这些作品,当时遗憾未经委员会专家过眼。

    因此,陈容画龙真迹弥足珍贵。

    此次拍出天价的《六龙图》原藏于藤田美术馆,《六龙图》画幅纵440。7厘米,横34。3厘米,书法尺幅纵83厘米,横35。1厘米,作品上有南宋理宗皇帝和诸大臣的题跋以及陈容自题的古诗一首,被乾隆帝的《石渠宝笈续编》评为水平极高的重要作品。

    作品表现出了龙的神态和动作,还着重刻画了龙旁边的景物,比如缭绕的雾气和石头的样貌,通过这些景象进一步衬托出龙不同的姿态。

    陈容在《六龙图》中用干湿水墨不同角度展现了云雾、岩石与湍急的水流,将龙玩乐嬉戏的场景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具有很强的动态、实体感和神秘气氛。

    陈容画龙,是个颇为传奇的故事,虽然有些神乎其神,但是细细考究,还是有所依据的。

    据传他画龙前,先吩咐家人抬来两坛青红酒,置放在画室中央,然后反拴上门。

    他还让家人在门外铁环上拴条粗铁链。

    这样他便心安理得地倚在躺椅上,一碗接一碗喝青红酒。

    下酒菜是一盘永泰李干。

    他喝一碗酒,嚼一粒李干。

    两坛青红酒喝完,李干也嚼光了。

    陈容喝得酩酊大醉,辨不清东西南北,才从躺椅上站起来,脱下戴在头上的头巾濡抹墨汁。

    嘴里连声狂嚷:“醉乎哉?不醉也!”

    言毕,他两手举着头巾在纸上任意挥洒,之后将头巾捏成一团猛喊:“去也!”将头巾掷在空酒坛内,这才举起细笔稍稍涂抹几下,一条龙便跃然纸上。

    还有就是当时的社会物质基础,第一是宋代纸墨的改进,使得水墨性能取得高度融合的效果,适用于表现“云雾迷漫,若隐若现”的景物。

    其次是由于当时山水画中的“米氏云山”,人物画中石恪(五代宋初画家)的写意人物盛行一时,泼墨这种技法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这些都是陈容创作的基础。

    而且就陈容《六龙图》中的六条形态各异的龙的形象来看,穿梭在云气间的龙更加的立体,浑身没有毛发,相对的比较肥硕。

    爪子是四指分开的形状,尾巴还是蛇的形状,而且这些龙的形象甚至有一点点可爱和老态龙钟的感觉,这和清代那种张牙舞爪且凶悍的龙的形象是不同的,陈容画作的龙的形象也是宋代典型的龙的创作形象。

    也是从宋代开始,从陈容之后,龙的基本形象算是确定下来了,后世多是在陈容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比如我们今天看到上浦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哪吒闹海》中龙的形象,东海龙王的象形也应是从陈容这里来的。

    作为画龙高手的陈容,最为擅长的就是云雾缭绕中的龙,垂老笔力简易精妙,故世有“所翁龙”之称。

    在当时,达官显贵、文人骚客以能得到“所翁龙”而倍感荣幸。

    以玩弄权术、巧取豪夺而著称的奸臣宰相贾似道,一世搜刮金银珠宝、珍奇古玩无数,然他至死也未能讨到一幅“所翁龙”。

    那么,这组珍贵稀有、跨越八百年而保存完好的书画作品,是怎么流落到的日本呢?

    这就得从乾隆爷说起了,最早《六龙图》还待在御书房,属于乾隆的收藏,后经颁赐又进入了恭王府。

    据说,当年恭亲王溥伟为了帮助溥仪复辟筹措军资,大量变卖了恭王府中的古董字画收藏。

    王府管事张彬舫(即大管事张文治)将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续篇传为唐、宋、元的六卷古画卖与山中商会,并立字据。

    山中商会的总部设在大坂,其中,很大一部分卖给了日本古董商人山中定次郎,这才被带去了日本,为藤田美术馆所收藏。

    藤田美术馆的主人,日本实业家藤田传三郎男爵,他于1954年创立了藤田美术馆。

    藤田美术馆近年来因资金紧张而经营困难,为了藤田美术馆的进一步完善经营和未来发展。

    这次藤田美术馆只好忍痛割爱,委托给佳士得进行拍卖。

    说到底,这玩意儿还是在那个国家卑微的年代从一些没有一点良心的人手里便宜卖给日本人的。

    结果这一次居然拍出了这么高的价格,又被洛杉矶贵族博物馆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弄到了手。

    张天元还真是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机会将这幅画据为己有。

    反正这个博物馆可以通过那么肮脏的手段从别人手里弄到这幅画,他也不必有什么心理负担了。

    再者说了,这一次对自己下手的,正是这家博物馆,他们的所有行动都是博物馆高层一致通过的。

    既然如此,他就算把这个博物馆给炸了,那也一点都不过分。

    当然了,他不会做那种愚蠢的事情。

    作为一个文明人,他只会用他的方法去搞到那些文物。

第三三九二章 大盗(一)() 
对于张天元来说,弄倒所有的保安,然后进入博物馆,那跟玩也没什么区别。 .更新最快

    拥有地气的他,虽然平常不显山不露水,可是真正想要对付谁,那从来就不会失手。

    他先是在厕所里放倒了一个保安,然后换上了保安的衣服,利用地气屏避了监控,逐个儿把保安们全都弄翻了过去。

    当然,全部用的是地气弄晕过去的,按照他的推断,这些人最起码在五个小时之内绝对无法醒过来的。

    此时又是夜晚,除了这些保安之外,博物馆里绝对不会再有其他人。

    也就是说,这里现在是他的天堂。

    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妨碍他。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带着爱莲娜一起来的原因了。

    如果有爱莲娜在的话,他恐怕还没这么自由。

    放以前,他是不屑用这种手段去洗劫博物馆的,因为觉得很无聊,从中找不到快意和乐趣。

    而且这么做,他也担心六字真诀和地气会离他而去。

    毕竟不管什么理由,这种行为总是不道德的。

    别人可以不相信报应,但他不能不相信,毕竟六字真诀和地气的出现就很古怪。

    是因为他做了好事救了人之后才出现的,这让他不得不怀疑这跟道德有关。

    可是这一次,他却必须得这么做。

    对方摆明了太欺负人了。

    根据爱莲娜的调查,雇佣这些猎宝人的时候,雇主们往往都会下达一条命令“如果对方反抗,或者看到你们的脸,杀了就行了。”

    这些人是真不把人命当命的,因此张天元很生气。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还不敢去报复这个博物馆,那他真得是妄为男人了。

    不,连人都不配做了。

    即便是最后六字真诀和地气都消失,他也认了,这件事儿,必须得做!

    而且要把这洛杉矶贵族博物馆直接给掏空了。

    博物馆被盗这种事儿,在世界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张天元不做,其实很多人都已经做过了。

    纵观全球各大博物馆,常有盗窃案发生:

    从建国以来故宫的五大盗窃案到卢浮宫偷盗《蒙娜丽莎》的“爱国小偷”,从大英博物馆的“神偷”到盗窃冬宫221件文物的“冬宫大盗”等等,这些现象在给大家提供饭后谈资之余,也引发了人们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博物馆频频失窃?

    有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世界失窃的艺术品超过25万件,而其中只有约5%的失窃艺术品被找回……

    2011年5月10日的故宫博物院内,自九龙壁以北的展览区均被封闭,原本持故宫门票即可免费参观的斋宫及诚肃殿无法进入。

    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其中的原因:5月8日晚至9日凌晨之间,故宫博物院被“凿墙盗宝”,有“文物”被盗。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故宫博物馆被盗早已不是新鲜事儿,据报道,建国以来,帝都警方有记载的故宫盗宝案一共发生了5起。

    故宫盗宝第一案:

    1959年8月16日清晨,故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打开养心殿门时发现靠近地面的一块大玻璃碎了。

    经清点,被盗的是西间展厅的首卷柜,里边陈列着14页金册、10页玉册、5柄玉雕花把金鞘匕首及金钗、佩刀等文物。

    其中,14页金册中的8页和5柄玉雕花把金鞘匕首不翼而飞。

    当年11月12日,因形迹可疑,带着赃物及现金的东山来京学生武庆辉在坐火车时被乘警抓获。

    孙国范案:

    1962年4月16日夜,盗宝贼孙国范先是藏在珍宝馆大门外厕所后边的阴暗夹道里。

    天黑无人后,他蹬着珍宝馆墙下的脚手架,翻进了珍宝馆。

    打碎展柜的玻璃后,他拿出了金碟金碗。

    紧接着,他又撬开一个展柜,把里边的两颗大金印装进背包后原路返回。

    此刻,故宫已被封锁,200多名民警和武警正等着他从高墙上爬出来。

    孙国范自以为人不知鬼不觉,其实,他一进入养心殿,警报器就把消息报告给了故宫保卫处值班室。

    陈银华案:

    1980年2月1日上午,23岁的陈银华随游客进入珍宝馆,看中了养心殿展柜里的那枚硕大的“珍妃之印”。

    当天下午3点多,他趁工作人员开始闭馆打扫时,溜进事先看好的珍宝馆门外东南的厕所。

    趁人不备,将重达13。6斤的“珍妃之印”盗走。

    最终,他还未走出故宫即被抓获。

    韩吉林案:

    1980年夏天,韩吉林假装在养心殿与畅音阁之间参观,趁工作人员不注意,他身手麻利地翻墙进了一个小夹道,找了一个背阴的地方躺下等天黑。

    故宫闭门后,他也意图偷走“珍妃之印”,但他刚用石头敲碎养心殿玻璃门,就被赶到的警卫人员抓获。

    向德强案:

    1987年7月,向德强参观故宫时,珍宝馆养心殿陈列的乾隆皇帝用过的一把匕首引起了他的注意。

    随后,他隐藏在故宫角落里,待天黑后翻进养心殿院内。

    他试探着推了推养心殿的门,门一动不动。

    借着月光,他发现门上挂着一把大锁。

    没等他想到进入的办法,赶到的安保人员即将他抓获。

    当然,这些案子基本都没成功过,说明咱们的故宫博物院安保还是比较好的。

    然而另外一些博物馆,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1911年8月21日是周一,按照惯例卢浮宫闭馆,只有少数工作人员在大厅里走动。

    卢浮宫的维护总监皮奎特在早上巡视《蒙娜丽莎》时,告诉助手,这是卢浮宫最值钱的画,也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

    但就在皮奎特离开后不久,一个穿着白色罩衫的人从角落里走了出来卢浮宫维护部门的工作人员总是穿着这样的罩衫。

    他径直向《蒙娜丽莎》走去,并将画取下来藏在工作罩衫里离开了大厅。

    他显得异常冷静,尽管在底层的楼梯间他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小偷掏出钥匙却打不开门,而这时他遇到了卢浮宫的水管工索维特,索维特用一把钳子帮他开了门,并说“他们应该把门开着以便有人进出”,窃贼表示同意。

    所有的这一切直到周二开馆时才被保安员发现,疯狂的寻找随即展开,可一切无济于事。

    东西早就被偷走了,再找自然没什么意义。

第三三九三章 大盗(二)() 
《蒙娜丽莎》被偷走之后。 .更新最快

    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巴黎人报》专门在头版登出了《蒙娜丽莎》巨大画像,上面醒目地写着大标题“佐贡达夫人逃离卢浮宫”,标题下还有一幅讽刺性的漫画:

    蒙娜丽莎咧着嘴笑着,旁边写着“我真高兴,400年后我终于自由了”。

    《蒙娜丽莎》就这样失踪了,直到1913年11月29日,佛罗伦萨古董商阿尔弗雷德杰里收到一封署名“列昂纳多”的信,作者声称要把《蒙娜丽莎》“归还”给意大利,前提是必须支付他5万里拉(意大利货币)的费用,并暗示他是受爱国心的驱使,产生了归还被外人盗走的意大利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