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秘术-第14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样啊涂先生,现在没问题了吧?”

    张天元冷笑道:“其实证据不止这一点,这块玉牌上面的沁色,有着明显的乾隆时代的特点!

    古玉色本是埋于地下受化学元素和水土侵蚀而生成的二次色,是鉴藏家断代的依据之一或重要参考条件。

    沁色作为一种色彩美为藏家所偏爱可能由来以久,如明初曹昭曾说:‘古人又谓之尸古最佳’,此‘古人’不知指何朝何代,但至少表明在明初以前人们已经重视血沁了。

    当时还有‘黑漆古’、‘染古’、‘甄古’、‘土古’等几种沁名,并将其评出等次。

    清人把沁色视为衡量古玉的首要美学标准,而将玉德置诸脑后,这就偏离了孔子‘首德次符’的审玉原则。

    一种好沁对古玉或作得巧妙的伪沁对伪古玉可能起到装点作用,使玉色变得斑斓多彩,这不无可取之处。

    所以,清宫仿古彝玉也用烧古沁,但比较慎重,仅仅是点而已。

    而苏杭等地伪古却未必如此,譬如弘历欣赏的青玉双婴耳杯,据《玉杯记》一文记载,还是名工姚宗仁祖父所制,但我窃以为此杯烧古并不成功,可谓破绽毕露。

    但同为姚氏所制的青玉双螭耳盏托烧古则较为成功。

    这块玉牌上的沁色分明就是作上去的,而非天然生成的,如果涂先生作为行家,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还要胡搅蛮缠的话,那实在太令人失望了。”

    “你!你居然敢这么说我?你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你凭什么这么说我?”

    涂先生老脸通红。

    其实他早就看出来这沁色不对了,只是因为之前太过匆忙没瞧准,现在又不便于在张天元面前认输,所以一错再错,把自己给坑里头去了。

    这还真应了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我什么我?

    问题还不止于此呢!

    弘历时对作玉的要求可用‘细’、‘雅’二字概括。

    所谓‘细’是指雕琢工艺精致、谨严,与粗糙、纤巧、繁琐、华嚣等劣工相对而言;

    ‘雅’则是指简约、高古、淳朴、典雅的韵致,是针对苏杭专诸巷玉牟利损材的‘俗样’、‘俗式’而提出的艺术标准。

    这里的‘雅’字又可析为‘良材玉雕’、‘古尚简约’、‘提倡画意’及‘推崇痕玉’等几个方面。

    虽然,这四句话表面上似有相互矛盾之处,但实际上还是统一于返璞归真、提倡细雅的前提之下。

    这块玉牌完全符合乾隆时代玉器的这个制作特点!”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绝对是涂先生没有想到的。

    他灰溜溜地选择了告辞,走的时候还甩了甩袖子,好像自己有多委屈似得。

    不过张天元并不在乎他如何。

    将自己选的第三件铜器也简单介绍了一下之后,就成为了这一次活动的最终获胜者。

    虽然主办方心不甘情不愿,可是面对这么多人,他们也不敢反悔,只能让张天元在那十件物品里面挑选了一件。

    张天元自然选择的是郑板桥的《山竹》。

    乾隆的仿古玉器虽然同样值钱,可是跟郑板桥的画作相比,那还是差了不少的。

    既然要选,当然要选贵的,至于那玉牌,他完全可以花钱买下来啊,反正应该也不会太贵的。

    “大叔,你可真厉害,把那个人搞得灰头土脸的,简直帅呆了。”

    温蒂今天可算是亲眼目睹了张天元的厉害之处了。

    不仅仅是眼力过人,而且知识还如此的丰富,历史上的事情,简直就是如数家珍,想拿来用,直接就说出来了。

    “唉,我也不愿意这样的,只是那人欺人太甚,我又没招惹他,非要跟我对着干。”

    张天元叹了口气道:“若非因为他,也不会出这个风头了,行了,不说了,咱们还是去别处看看吧,现在都快成明星了,这种感觉可不太好。”

    他本来就是到哥伦布市场捡宝捡漏的,如果一下子成了大名人,那会非常麻烦的,因为熟人肯定知道他是行家,有些人恐怕无论看到他选中什么东西,都要故意抬价了。

    到了那个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好在黄金面具可以让他在消失一段时间之后就变得陌生起来。

    这个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就足够了。

    他完全可以去别的地方转悠一会儿再回来,这样子就不会有人认得他是刚刚那个挥斥方遒的中国年轻人了。

    至于那涂先生,估计对他印象会稍微深一些,不离开一两天可能还真不行。

    不过那个家伙就没关系了。

    总不能为了那厮耽搁时间吧。

    (~^~)

第二九九八章 跳蚤拍卖会() 
“那边是干什么的?”

    正走着,张天元忽然看到了一个玉这边摊位截然不同的干净明亮的现代建筑物。

    看起来有点像一个拱形的大棚。

    不过材料主体却不是塑料,而是玻璃,而且要比蔬菜大棚大得多。

    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这建筑物里面也有很多摊贩,只不过跟外面摊位不同的是,这些摊贩摊位上的东西,都是标注了价格的。

    只不过那些价格好像不是最终价格,而是底价。

    “简直跟拍卖会一样!”

    “没错啊大叔,那个叫跳蚤拍卖会,虽然拍卖过程都非常正规,但是却简化了不少,去那里买东西,都是要竞价的,而不是跟摊主商量价格,摊主反倒省事儿了。”

    温蒂解释道:“就是有一点不太好,那里的东西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毕竟你也知道的,一旦涉及到竞价,很多人可是非常疯狂的。”

    “没关系,过去看看。”

    张天元要的是好东西,价格上好商量,只要不是太过离谱,稍微高那么一点点其实都无所谓的。

    他现在又不是穷光蛋了,没必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错过了出色的好东西,那样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进门的时候,两人还需要经过安检。

    那安检的一看张天元这张华人的面孔,就露出了一口大白牙,压低声音说了一个词儿“马内”。

    马内?

    哦,钱啊!

    张天元以为这是进门的规矩,所以就要掏钱,可是却被温蒂给阻止了。

    “你们这是什么态度,进入里面明明不用交钱的,难道你们是打算跟我的律师好好谈谈吗?”

    温蒂以前来过这地方,所以对这里的规矩那是非常清楚的。

    她说不需要钱,那就肯定不需要。

    张天元的态度很明确,该花的钱,成千上亿他也不会心疼,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会乱花。

    听说美国的小费文化很盛行,很多人还说出一大堆理由替这种不正当的行为洗地。

    说难听点,这不就是吃拿卡要吗?

    而且还是明着来的。

    跟美国大选可以光明正大受贿一样无耻。

    张天元对这种事儿就很不爽,也从来不会给小费。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去一家法国餐馆吃东西,结果没有给小费,那里的服务生就给他的菜里头唾了口唾沫。

    他直接让这服务生把那份牛排吃光了,而且还让这家伙彻底失业,上了美国服务业的黑名单,以后想找工作都难了。

    他不怕报复。

    如果每个人都因为害怕就必须得给小费,那就太恶心了。

    因为心情好,因为大方给小费那还能理解,可这种被迫的小费,他坚决不会给的。

    更何况今天这还不是要小费,这是明抢啊!

    “小婊砸!”

    等张天元和温蒂进入里面之后,负责安检的工作人员才往地上啐了一口,骂的很难听。

    “可惜了,中国人都喜欢带现金,而且很有钱的。”

    另外一个人叹了口气道。

    “是啊,我在网上都看过那个视频了,说唱歌手宣传去抢劫华人的东西,这帮黄皮猴子真没用,美国政府才不会在乎他们的感受呢。”

    “哎呦!”

    突然,正在说话的安检被一块掉下来的玻璃砸中了脑袋,血都流出来了。

    另外一人要去扶的时候,竟然鬼使神差地绊了一跤,脑袋磕在了水泥地上,也是头破血流。

    今日仇今日报,张天元没有延后报仇的习惯,除非是实在没有报仇的条件。

    ……

    进入到这个拍卖会场里面,可以看到,这地方面积很大,估计足足得有上千平米吧,里面挤满了形形色色的人。

    在中国的古玩市场你一般看到的那肯定都是中国人,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来自各个国家的人,还真是够热闹的。

    这里的摊位都是标准摊位,跟外面的地摊不太一样,是这里的所有者专门设计并且制造出来的。

    不仅方面陈列各种拍品,而且也方面客人去观看鉴赏。

    但是不能乱碰,除非得到主人的允许。

    一般主人会在旁边坐着,只要不是毛毛糙糙的家伙,或者不是人太多的话,应该都能得到这样的许可的。

    这里的摊主需要缴纳一定的收入给拍卖会的所有者,但是比正规的大型拍卖会要少很多。

    所以如果有经济实力不是很强,不愿意损失太多利润的人,那肯定喜欢在这里拍卖自己的物品了。

    这里的所有物品拍卖底价都是由摊主自己定的,拍卖公司不会去管。

    真假方面,拍卖公司也不会负责。

    他们只是提供这么一个场地,并且负责安全而已。

    就这么简单。

    当然了,摊主也不会胡乱定价的,那些物品的底价,多数都是比较合理的,除非是摊主自己也看不懂的东西,可能标价会比较低,或者比较高。

    但既然是拍卖会,觉得高了不出价也就是了。

    如果长时间拍不出自己的东西,摊主就会选择降低底价,或者放弃拍卖的。

    另外,有些摊主还会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东西,借此来吸引客人过来竞拍,不过有些摊主则直接把简介都写在东西的旁边了,你自己看就行。

    当然,这样的介绍都是很简单的,不会太详细。

    这些摊位上也时常会响起争论声,不过并非讨价还价的声音,因为这里是不允许讨价还价,也没必要讨价还价的。

    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出价,价高者得,就这么简单。

    比起大型拍卖会,这里基本上一两分钟就能完成一笔交易。

    因为那些底价其实就是摊主的心理底线了,只要有人出价,他就能赚钱,就愿意卖的,没必要等到没人要的时候才后悔。

    之所以叫跳蚤拍卖会,就是因为每一个摊位上的拍卖规模都比较小,一般只有两三个人竞争。

    当然有时候也会有十多个人,毕竟遇到了好东西,喜欢的人还是会比较多的。

    然而一个人叫价也是有的,只要过了底价,就可以买到手了。

    至于说物品的质量,这里普遍比外面要好那么一些,毕竟要进入这里,拍卖公司还是要大概过一过眼的,如果赝品太多的话,容易影响拍卖公司的声誉。

    当然,也仅仅就是稍微过一下眼而已,可以剔除三四成的赝品,但是剩下的赝品依然很多,占据了六七成左右。

    (~^~)

第二九九九章 冷门宝贝() 
可以说,即便是这样的拍卖会上,如果眼力不好,真不建议在这里买东西,否则花了大价钱还买不到好东西,那可就亏惨了。??

    拍卖公司之所以表示不负责拍卖,就是这个原因,他们在合同以及免责声明之中说的很清楚。

    甚至进入会场的时候,外面还挂着非常醒目的牌子“买到赝品,概不负责”。

    只要他有这个提示,你还愿意买,那你如果受骗,可就不是他的责任了。

    张天元带着温蒂四处转悠了一下,还真是现了不少好玩的东西,只可惜真正看得上眼的不多。

    最后,他在一个拍卖翎管的摊位前停了下来。

    翎羽在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珐琅或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羽。

    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产物,是随着冠制的革新而诞生的。

    清代伊始,便彻底改变了从宋、元、明一直流行的高冠或帽翅之制,而以礼帽代替。

    礼帽分两种:一种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以黑色居多。

    暖帽最高处都镶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由红、蓝、白、金依次纡尊降贵。

    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外裹绫罗制成,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翎管,就是在顶珠下用来安插翎枝的管子,一般如旱烟管粗细,长两寸左右。

    这东西多为圆柱形,主端有鼻,往下中空,到下端中空部分大如烟嘴,翎子就由此插入。

    它的材质有翡翠、白玉、碧玺、琥珀、青金石、水晶、琉璃、瓷、铜等。

    清代品级高的文官可佩戴翡翠翎管,品级高的武官可佩戴白玉翎管。

    常见清剧中的官员身穿朝服,头戴官帽,宝石镶顶,帽后翎管下,必有一枝羽翎微微颤动。

    在清代,顶子、翎管加上羽翎,便是此人全部身份地位的标志了。

    由于翎管是清朝官帽上的物件,且为清王朝独有,物稀量少,识货者不多,因而一直没能跻身大的收藏系列。

    张天元的忘年交李老就收藏有一件羊脂白玉的翎管。

    说起收藏的起因,听李老说是上世纪8o年代他在琉璃厂淘到一件精巧的羊脂玉管子,不知何物,遂终日挂在颈上。

    后经古玩市场一位孙姓老者点拨,才知这根玉器大有来头,是清朝官帽上插花翎的管子,文官官衔级别身份的象征,名曰“翎管”,材质价值和文化内蕴均不可小觑。

    翎管摊位上坐着的,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精明的中年汉子,而且是个白人,从其眼睛之中就可以看出,这家伙绝对也是个奸商。

    他的摊位上有很多翎管,都不知道是从哪儿搞来的。

    汉子大约四十多岁,长得跟汤姆·汉克斯还有几分相似。

    此时这位汉子正在给围观的众人介绍自己这些翎管的来历,那叫一个绘声绘色,竟然是一点也不逊色于中国那些地摊卖家。

    “汤姆,你说这些东西是什么翎管?这是哪个国家的古董啊?”

    很显然,说话的应该是中年人的老顾客或者老熟人了,不然的话,不会知道这摊主的名字。

    “这个啊,我的这些翎管可都是从中国弄来的宝贝,你们瞧这个,这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白玉翎管,这个是翡翠翎管,还有琥珀、象牙的,都非常漂亮,喜欢的话,就出价吧。”

    汤姆笑着说道。

    “这东西好像很冷门啊,收藏了能升值吗?”

    有人问道。

    “嘿嘿,说你们是外行吧,你们还不信,这的确是冷门收藏,然而冷门有冷门的好处啊。”

    汤姆很有行家范地说道:“小众藏品一直是收藏领域的另类风景。

    我认识的中国圈里人透露,小众收藏至少有两大好处,其一,因独树一帜容易成‘家’;其二,仿品极少。翎管,概属此列。”

    他有时候会蹦出汉字来,大概是有些词汇用英文不好翻译吧。

    “这个东西到底是用来干嘛的啊?”

    因为是冷门,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也属正常。

    汤姆挠了挠头,看起来有点尴尬了,他毕竟只是一个商人,并不是专业的藏家,所以对翎管还真得不是那么精通。

    张天元笑了笑,顺便替这帮外国佬普及了一下化,解释了一下翎管的作用,而后才又道:“皇族(正一品)的红宝石质地翎管,颜色是鲜艳的辣椒红;

    而从一品翎管虽然也为红宝石质地,但颜色就要淡一些,泛着点儿紫色;

    正二品和从二品翎管都是红珊瑚质地,正二品为辣椒红,从二品的为淡淡的粉的红色;

    正三品的翎管多为翡翠和上好的羊脂玉,从三品的翎管则为青玉;

    而四品、五品翎管所用的材料就是一些杂玉汉白玉之类了。

    这里,宝石的材质和颜色表达着清代官阶制度的丰富内容。

    翎管的形制也非刻板不变,清代早期翎管的鼻子相对宽厚,至中晚期逐渐变薄,从一个侧面可以体味到翎管制作的工艺进程。”

    “对对对,就是这位的,我的这些翎管也不是我一个人收的,早在很多年前,有许多欧洲人去过中国,带回来很多这样的东西,我的父亲因为喜欢中国的玩意儿,就买了回来,现在倒是成了我生意的源泉了。”

    摊主汤姆急忙说道。

    张天元听摊主在那里说自己的收藏史,便没有太多兴趣了,而是将目光放到了那些翎管之上。

    翎管的价值他没有说出来,因为怕摊主改变底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