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秘术-第14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这应该是现代的黄金制品,并没有多大的历史价值。

    加之每个只有大拇指大小,十二个加起来其实也没有多少黄金。

    对于张天元这种拥有大量黄金的人来说,实在是看不上眼的。

    其实最关键的是,张天元在这些黄金制品上发现了一些血迹。

    他有点担心这些东西搞不好是抢来的,甚至可能还因此引发过流血事件,如果买下来,那可就麻烦了,搞不好会被扯进什么事故里头去的。

    他可不想那样。

    “虽然我很喜欢你这些东西,而且你这些也都是真的,不过我真得没钱啊。”

    张天元苦笑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啊,找我这种穷光蛋来购买如此贵重的玩意儿?”

    “没钱?没钱你逛什么古玩市场啊,去去去。”

    黑人一听张天元没钱,直接挥了挥手,很不耐烦地赶张天元离开。

    (~^~)

第二九一二章 古韵斋() 
张天元其实猜得没错,那十二个埃及主神的黄金雕塑,涉及到了一场抢劫杀人案。

    幸亏他没有买,不然的话,绝对要被搅入一潭烂泥之中,恐怕再想跳出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跟那黑人分开之后,张天元没有再耽搁,而是径直来到了杨怀仁的家里。

    有意思的是,杨怀仁家的庄园竟然跟张天元上一次见到的时候不太一样了。

    原本前院应该是几个厢房,用来存放一些杂货的,如今却是改成了店铺的样子。

    甚至正门上头还挂了一个招牌,叫“古韵斋”。

    这名字跟古芳斋只差了一个字儿,不过规模却是小了不少,应该是杨怀仁待在家里觉得还是无聊,所以才会想着将自己的园子改成古玩店吧。

    其实这样也好。

    杨怀仁一身的本事,如果就这么不干了,那对古玩行还真的是不小的损失啊。

    走进这新装修好的古玩店,甚至还能嗅到淡淡的油漆味,不过这种油漆味道非常淡,应该是用的含甲醛非常少的上等油漆吧。

    店铺似乎还没开业,里面正在贴墙纸。

    这墙纸也是古色古香,倒是与“古韵斋”这个名字十分相衬。

    还真别说,杨怀仁就是杨怀仁,他这店铺里挂着的几幅字画,竟然都出自于名人之手,张天元仅仅看一眼,就知道那是绝对真迹无疑了。

    放在旁边准备当做装饰品的桌椅,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晚清和民国传下来的红木家具。

    还有几个放置在箱子里没有拿出来,只露出一点点花纹的瓷瓶,那也是上了年代的瓷器。

    大部分都已经装修好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华裔姑娘正在打扫卫生。

    她扎着一条马尾辫,看起来青春靓丽,那张脸蛋,简直就如同雍正五彩一般精致细腻,又透着几分高雅。

    “先生,请问有什么需要吗,我们古韵斋要过几天才能正式开业,不过如果您是杨老的朋友,提前预约的话,可以直接去后院见他老人家?”

    姑娘笑起来非常好看,就如同唐伯虎的仕女一般美艳动人。

    张天元笑了笑道:“姑娘是新来的吧,不认识我?”

    “先生,请问您贵姓?”

    漂亮的姑娘大概心里头在想,这小子也太落伍了吧,这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用如此落伍的方式来跟女孩搭讪。

    有意思吗?

    “嗯,我姓张,杨怀仁是我师父。”

    张天元可真没心思调戏小姑娘,杨怀仁火急火燎地打电话找他,他倒好,半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如今可不能再浪费时间了啊。

    “你个臭小子,怎么才来啊,是不是现在翅膀硬了,连师父也不认了啊?”

    就在这个时候,杨怀仁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张天元,就没好气地唠叨起来。

    “嘿嘿,徒弟哪敢啊,我这不是刚刚路过那家喜欢坑中国人的店铺,见义勇为了一把嘛。”

    张天元笑道。

    “别废话了,赶紧跟我过去,今天来的人太多,忙不过来了,你得帮我一下。”

    杨怀仁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拽着张天元就往后院拉。

    那姑娘扔下笤帚也跟了上去,她之前就听说杨老有个徒弟挺厉害的,可是究竟有多厉害,心中实在是没有什么标准。

    这会儿既然杨老让张天元去鉴定古董,那她可得抓住机会瞧瞧了。

    张天元任由杨怀仁将他拽到了后院,果然看到有不少人等在那里。

    “师父啊,您这不是让我做苦力吗,不是,您这店铺还没开业呢,怎么就来了这么多人啊?”

    张天元苦笑道。

    “那是因为杨老厉害啊,听说他办这个店铺,都慕名而来了。”

    旁边一个头发上扎了很多小辫的黑人男子笑着说道。

    张天元注意到这个人抱了一个大纸箱子,箱子里头应该是放了什么东西。

    感觉这么大的家伙,多半不是瓷器就是青铜器。

    中国禁制青铜器交易,不过美国可没这规矩,他们并不会在乎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反正是别人的,他们才不心疼呢。

    “哦,说的也是,不过你们让我师父鉴定,给鉴定费了吗?”

    “要什么鉴定费啊,都是免费给鉴定的。”杨怀仁解释道。

    “师父啊,您这样做可不行啊,您知道光是这唐人街就有多大吗?还不说整个洛杉矶?整个加州?整个美国?您的名气在美国古玩行里可不小啊,万一他们都拿东西过来让您免费鉴定,您忙得过来吗?”

    张天元没有杨怀仁那么高尚,所以他这一开口,话说的就很直接,一点也不拐弯抹角。

    “这倒是个问题。”杨怀仁皱了皱眉道。

    “这样吧诸位,鉴定费是古玩的百分之十价值,如果你们肯将东西卖给我师父或者我的话,那么鉴定可以免费,如果东西是赝品,则支付一万美金的鉴定费。”

    张天元不等杨怀仁说话,就立下了规矩。

    “一万太多了吧?”

    杨怀仁摇了摇头道:“一千就行了,本来鉴定出来东西是赝品,就已经够窝心了。”

    “一千就一千吧,谁让我是您徒弟呢,您这好人做的,不过师父,我要帮你,也就今天一天啊,以后可没时间了。”

    亲兄弟明算账,张天元还有自己的事情,他不可能为了杨怀仁把自己的事情给耽搁了。

    “放心吧臭小子,今天让你来,本来不是为了这个的,等这事儿过了之后,咱爷俩喝两盅,我另有要事给你说,而且绝对是好事儿。”

    杨怀仁笑道。

    “好吧。”

    张天元点了点头道。

    “诸位,老夫有些乏了,实在没有精力一件件看你们的东西,就让老夫的徒弟代劳吧,他的本事你们也是知道的,我就不多说了,开始吧。”

    杨怀仁突然对着众人说了一句。

    然后端着一壶茶到旁边喝茶去了。

    张天元心里头明白,师父这是想要锻炼他的能力呢,毕竟这位杨怀仁师父可是不知道他的底细的,所以不明白他的鉴定实力有多强。

    他并没有任何埋怨的意思。

    更何况这些人慕名而来,都是冲着杨怀仁的,他倒是可以利用师父的名气,多为自己制造一点人脉,这样的话,将来这些人再有了东西,估计就也会找他了。

    (未完待续。)

    《想友一下手机访问。》

第二九一三章 重九恶七() 
“先帮我看看吧。”

    说话的是那头上扎了很多小辫子的黑人男子。

    他将自己抱着的那个纸箱子小心翼翼地放到了石桌之上,然后就像是抽丝剥茧一般仔细地打开。

    里面放了许多泡沫塑料还有填充物,应该都是用来防止碰撞导致东西碎裂的。

    所以这人拿来的东西,想来多半应该是瓷器。

    等那人完全将东西取出来,放到桌上的时候,张天元就笑了,这果然是一件瓷器,而且也是一件青花瓷。

    只不过不是之前见到的青花梨壶,而是一件梅瓶。

    梅瓶是汉族传统名瓷,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

    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其高超的烧造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在历史上,梅瓶各大窑系都有,其造型的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第一,所以梅瓶的造型可以算是中国瓷器的第一造型。

    “梅瓶”这种器形得名比较晚,它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

    这跟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

    讲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马未都《醉文明》。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系有一对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无疑的。

    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

    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黑人男子如同摸着自己的爱人一样小心翼翼地摸着自己那件梅瓶说道:“小先生,你可得看准了啊,卖给我这件东西的人说,这很可能是元青花,而且是属于元青花里面的大器!”

    听着这人的话,张天元是暗暗摇头叹息不已。

    2013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

    这个罐子高27。5公分,腹径为33公分,一共10来公斤重,可以买两吨黄金,这就是我们艺术的价值。

    用钱来衡量艺术是一件非常庸俗的事,但全世界统一的一个标杆,只能用钱衡量。

    过去我们经常说价值连城,其实说不清楚。

    一具体说到钱,大家都听得清楚。

    自从这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出高价之后,几乎元青花一下子就好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市场上了。

    尤其是中国市场。

    张天元曾经见过的元青花赝品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多的他都已经懒得去数了。

    很多人为了这玩意儿倾家荡产,那都是真事儿。

    不过这里是美国,未必就不会出现真的青花器皿,他还真得是好好看看才能确定。

    然而在他看了一眼之后就叹了口气道:“赝品!你当是买来花了多少钱?”

    “两万美金!”

    “我说黑哥哥啊,两万美金还不到二十万rmb,你觉得能买到真正的元青花吗?别人告诉你这是元青花你就真信啊?”

    张天元真是无语了。

    “可是那人说了,他是个走私贩子,因为急需要钱,所以才便宜卖的。”

    黑人男子解释道。

    “他那么说你就信啊,你数数,这图案有几层?”

    “七层啊,我早就数过了,所以才说这是一件大器!”

    “那肯定是赝品了!”

    说话的,不是张天元,而是刚刚跟着进来的那个姑娘。

    “姑娘,您这话什么意思啊?”

    黑人男子问道:“你这就看了一眼,便说我这东西是假的,这话不能乱说啊。”

    那姑娘笑道:“我虽然不是很擅长古董,但是却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涉猎,元朝重九恶七,怎么会出现七层的青花?”

    “重九恶七什么意思?”黑人男子显然没听说过这种事儿。

    姑娘十分得意地说道:“大部分元青花纹饰的装饰层数非常多,三、四、五、六、八、九、十层都有,但有一个数字一般不出现:七层。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元朝人“重九恶七“。

    你注意看,元青花九层的纹饰最多,但是不画七层的。

    现在的人不知道,仿的时候画成七层纹饰。

    你要是数到七层,这东西百分之九十九不真。

    元朝刑罚两位数以十为基数单位,但忽必烈自认功高堪与与天地齐,遇罚十必减三,比如,判刑十年,天饶一年,地饶一年,皇帝饶一年就是七年。

    如果打二十棍,减三就是十七棍,所以,七这个数字在元朝很不吉利,因为事实上的刑罚是以七作为尾数单位的。

    因此,迄今发现的元朝所有文物都是避开七的,连文字上出现的‘七’,下边的拐弯都是向左拐而不是正常的向右拐。

    这个青花有七层,那不用看,肯定是赝品。”

    姑娘说的头头是道,那黑人男子直接就懵住了。

    张天元听到这姑娘的话,不由笑道:“你说这东西是赝品,没说错,但说到重九恶七,就未免有些武断了。”

    “什么意思?”

    姑娘不服气地问道。

    张天元笑道:“‘装饰繁密是典型元青花的重要特点,它们由细巧的文化组成若干条带环绕器身,装饰带数量通常很多,但惟独没有7层的,因为这个数字和蒙古族的丧葬与元代的刑罚有关。

    相反,9层装饰带的元青花却为数不少,而这与蒙古族重九直接联系。

    元世祖定天下之刑,笞、杖、徒、流、绞五等。

    笞杖罪既定,曰:‘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自是,合笞五十,止笞四十七;合杖一百十,止杖一百七。

    由于世祖皇帝的宽仁,七便与刑罚联系到了一起,在蒙古人看来七是不吉祥的。

    而五层、六层、八层、九层在元青花装饰上比比皆是。’

    这番话你是从马先生那里听到的吧?”

    (未完待续。)。

    a

第二九一四章 古董是严谨的事情() 
“没错,马先生是中国有名的收藏家,我肯定听他的啊。”

    姑娘强调道。

    张天元淡淡道:“稍微了解元青花学术知识的人都是可以知道这是马先生的论断,实际上这是并不严谨的论断。

    至今还有人当新鲜的观点来想读者介绍,实在是谬种流传,我觉得我有必要说说这个事儿了。

    我的态度很明确,元青花瓷器有没有七层纹饰,不在于孙瀛洲等大家的肯定,也不在于马先生的否定,而在于出土的实物。

    在事实面前,还有必要争议吗?

    而马先生在百家讲坛,在他所出的著作中,甚至在陈慧先生的最新文章中,还要继续误导读者,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

    “误导?”

    姑娘有点不高兴地说道:“你说这话可得负责啊。”

    “我当然会负责。”

    张天元笑道:“马先生的讲课,主要有四点:

    一是元青花小件没有复杂的纹饰;

    二是元青花瓷器器表没有七层纹饰,凡是七层纹饰的都是仿品;

    三是好东西不可能都到一个人手中;

    四是收藏没有奇迹。

    第一个观点,马先生是隔着报纸作出的判断,这样的特异功能,非我辈凡人所能理解,因马先生没有表述所画的纹饰究竟是什么,而我们也没有看到此件实物,所以不能妄加评论;

    第二个观点,我实在不能苟同。

    所谓七层纹饰的元青花瓷器一定为仿品的观点,恐怕只是马先生个人的判断,而且是个不严谨的判断。

    如果你看过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元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那就会明白那是真真切切的七层纹饰!

    我实在不解,同在帝都,马先生为何不到西长安街上的首都博物馆走走,数一数这件元青花的纹饰究竟有几层。

    马先生不是号称故宫陶瓷挪动位置自己都了如指掌的吗?

    为什么就不愿到首都博物馆去走走呢?

    如果把马先生的所谓对元青花的认识作为真理,不知道要误导多少读者?

    也不知道要毁掉多少古人创造的宝贵财富?

    在走上百家讲坛之前,马先生应该对自己的讲稿作一番认真的梳理,不能想当然的信口开河。

    想来,马先生一定收藏有不少元青花瓷器,他才能通过长期的研究作出自己的结论,但为何不能多走走多看看呢?

    第三个观点我也是不能苟同的。

    所谓从社会学层面上讲,好东西都不可能到一个人手中,好象挺有道理,马先生也是语重心长地劝导被初涉收藏的爱好者。

    不过,马先生自己开了一个个人收藏馆,据说里面有不少好东西,我们也就不明白了,怎么好东西都到马先生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