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秘术-第1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树大小不一。

    其中一棵跟三星堆的造型一模一样。

    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

    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

    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干直,树根外露。

    树干上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丫,枝丫端部长有果实,一果枝上扬,果上站立一鸟,两果枝下垂。

    在树桠和果托下分别铸有火轮。

    在树的一侧,有一条龙援树而下,龙身呈辫索状马面头,剑状羽翅。从造型来看,该青铜神树应是代表东方的神木“扶桑”。

    “扶桑树”、“建木”的造型与功能与这些青铜神树极其相似,而“扶桑树”、“建木”的原型很可能是上古时代的“社”树。

    后世把“社”等同于土地,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却具有更为广大的意义,人们在社坛上从事测天、祭祀天地神灵以及求雨、祈农等政治及宗教活动,这是一个沟通天人的极其神圣的场所。

    “社”一般建立在坛上或者山丘之上,这样的坛就称为“社坛”。

    “社坛”的中心往往是一棵树,如《论语》里面就讲到鲁哀公向孔子的学生宰我请教关于社的问题,宰我回答说:“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古代在建邦立国之初,必首先建社,社的象征,就是一棵树或几棵树或一片丛林。

    作为社的标志的树,往往硕大无比。

    神树下部悬着一条龙,它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

    特定的树叫做龙可以肯定是一种古老的传承,在中国的早期时代,将龙与“社树”连接在一起的,是它们共同的“指时”的特征。

    一般的树自然只能称为树,但作为测天之用,具有“通天”之功用的神树,才被称为“龙树”和“龙”。

    由于测天,确定时节对农业社会的重要意义,所以这种通天龙树渐渐被赋予诸如保护庄稼丰收、邦国安全,掌控雨水甚至动植物生殖繁育等多重神性功能。

    青铜神树表明它和传说中的扶桑树及太阳神鸟相关。

    据说在遥远的东方和西方各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树,是太阳神鸟升起和栖息的场所,每天早上太阳神鸟从扶桑树上升起,晚上就落在扶桑树上休息。

    而且远古传说天有十日,每天升起一个太阳,余下的九个太阳神鸟就栖息在树上。

    这东西根据张天元的判断,很有可能跟三星堆的青铜树是处于同一个时代的,也就是说,铸造于3000年前,极为壮观,独树一帜世界罕见。

    (未完待续。)

第二六九三章 摸金校尉() 
另外一棵大树整体与这棵树差不多,只不过上面是一棵类似太阳的巨大果实。

    下面为一圆盘底座。

    三条象征树根的斜撑之间的底座上,各跪有一人,人像的双手前伸,似乎原先拿着什么东西。

    能够复原的树干每层伸出三根树枝。

    它的枝头有一长一短叶片包裹的花蕾,其后套有小圆圈,与一号大铜树基本相同;

    但枝条的主体外张并且上翘,鸟歇息在枝头花蕾的叶片上,这却不同于前面那棵青铜树。

    这两棵属于比较大的。

    其余八棵青铜树也是造型各异,但都是只有一米来高而已,造型基本上都是忠实记录了三千多年前的战争、生活、娱乐等文化符号。

    当然了,这些东西也就只有张天元看得到,他是透过表层的石皮直接看到里边的,为了让石树变得更普通,有些石浆把青铜树的造型都给改变了。

    不过做这种事儿的人显然是比较小心的,并没有破坏任何一棵青铜树。

    张天元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情绪稍微平静了一下。

    然后看向秦世龙问道:“秦老先生,这些石树还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不过这是集体的东西,你有权卖给我吗?”

    “集体的东西卖了,那钱自然也归集体所有,说实话,这些石树放在这里不能吃也不能喝,对村子里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秦世龙叹了口气道:“倒是如果卖给您,能卖点钱的话,不管是把村里的小学整修一下,还是把路修一下,或者直接分钱给村民,那都比放这么些树要好得多。”

    “嗯,你这想法不错,不过未免纠纷,我还是想要跟你们村支部签个合同,另外让村民也都签字,免得日后麻烦。”

    张天元是农村的,所以很清楚农村的事情不好办,你跟村支部谈好了也没用,必须得让所有的村民都同意,否则的话,这事儿根本白搭。

    好在这土地庙只属于皂角村秦家组的人,也就是说,只要一百户左右的人家同意就行了。

    要是上千户人家,那还真够麻烦的。

    “呵呵,张老师果然是行家,这个您完全不同担心,事情我们都处理好了,小赵,你去把那份群众摁了手印签了字的合同拿过来,让张老师看看。”

    “好嘞。”

    赵建离开之后,秦世龙就给张天元解释了一下。

    这个事儿他早就给村子里的人谈过了,村民们答应,如果一户能得到一万块,那这东西就卖,手印就有效。

    “一户一万块,一共多少户?”张天元问道。

    “九十二户!”

    “那就是九十二万,嗯,行,这笔买卖我做了。”

    张天元当然会同意,因为这样的青铜树,任何一棵都不是拿钱能买得到的,他这一次下乡,原本只是想要随意寻点小宝贝,可是谁能想到居然捡到了大宝贝,这可绝对是大大的意外。

    柳怜在一旁听得是目瞪口呆,就这样的石树,居然一棵将近十万,这说出去都没人敢信。

    若是换了别人,她只怕会急忙上去拦住的,可是张天元毕竟不同于寻常人,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唉,那些可恨的盗墓贼啊,他们怎么就能想到去偷这些树呢,还有我们村的一些古墓,都被这些人光顾过。”

    秦世龙叹了口气,有点愤愤不平,他突然抬起头问道:“张老师,我看小说里说什么盗墓分成了几个派别,是不是真的啊?”

    “嗯,这个怎么说呢,盗墓门派在小说《盗墓笔记》中也略有提起,但是真正对盗墓门派了解的人却不多,历史上主要留下了四大盗墓门派:摸金派、发丘派、搬山派和卸岭派,他们又被称为摸金校尉、发丘将军、搬山道人、卸岭力士。”

    张天元想了想道:“这每个门派各有建树,有自己专门的独特的法器,如摸金有符,发丘有印,搬山有术,卸岭有甲。”

    “这是真的?”

    秦世龙愣了一下问道。

    “嗯,历史上确有这四大盗墓门派。”

    张天元点了点头道:“因小说电影渲染,摸金门派被读者了解最多,据史书记载,摸金派源自于三国时期,奉曹操为祖师爷,曹操设置的摸金校尉。

    摸金派最擅长定穴,即找墓,以‘分金定穴’著称,不擅武功和体术秘法。

    分金定穴,是中国风水术确定建筑坐向的专业术语,简单的理解就是根据墓穴的坐向来判断吉凶,类似于现代做的大数据分析。

    将360°方位平均分成120分,辅以罗盘定位,结合风水星象,观察形势,确定墓穴的坐向,判断吉凶。

    据说,此法可以精准的确定棺椁放置的精确位置,误差不超过一枚金针的直径,这是少数摸金校尉掌握的秘术。

    这个盗墓门派不喜欢团体行动,而是比较喜欢单打独斗,他们的规矩有这么几个。

    其一,人点烛,鬼吹灯,鸡鸣灯灭不摸金;摸金派进入墓室地宫后,先在墓室的东南角点一支蜡烛,然后才能开棺取财。

    相传这是摸金派先人与死人立下的契约,任何人不得违背。

    蜡烛必须点在东南角是有讲究的,一是为了确定氧气是否充足,二是因为东南角在风水中属生门,如果蜡烛能在生门方位点燃,就说明盗墓者不会有危险。

    如若蜡烛熄灭,就意味着‘鬼吹灯’,必须立即收手,恭敬的磕三个头,空手回去;若早晨鸡鸣之后,要尽快退出墓室,也不能再取任何宝物,否则后果自负。

    其二,开棺后,从头到脚只能摸一遍,而且只能摸一两件宝物,绝不可全部取走。

    一说秉持做事留有余地的原则,做事不做绝;一说要给后世同行留下宝物,不至于空手而归。

    其三,只能对大的墓葬下手,普通老百姓的墓绝不能动,一般王侯和贵族的墓葬是主要目标,数量较多,价值也相对较高,不至于徒劳无功。

    其四,正宗摸金校尉有一枚摸金符。摸金符实际是一枚吊坠,在盗墓门派中相当于身份证。”

    说到这里,张天元笑道:“这就是所谓的摸金校尉,你们如果看过电视或者看过小说,应该不会陌生。”

    (未完待续。)

第二六九四章 民间盗墓() 
“那还有别的呢?”秦世龙问道。

    “还有发丘将军。”

    张天元继续说道:“盗墓门派发丘派的历史比摸金派的历史要稍稍的晚一点,据说起源于后汉。

    他们常以当铺掌柜、古董商等身份乔装,一般不轻易出手,除非大型陵墓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是四大盗墓门派中唯一一个不忌讳与官府合作的门派,为其他盗墓门派所不齿。

    发丘派与摸金派的手法及其相似,他们也是依靠星象和风水,确定墓穴方位和墓室所在地,但技术不如摸金校尉。

    他们也有自己门派的‘身份证’,正宗的发丘将军有一枚铜印,上刻‘天官赐福,百无禁忌’的字样,在发丘将军手中是不可替代的法器,号称一印在手,鬼神皆走。

    正是因为‘百无禁忌’,他们毁人尸骨,破人风水,做事不择手段。

    据说,此印原型毁于明代永乐年间。

    发丘派在清朝时期遭受外族迫害,但发丘将军有极强的适应和变通能力,相传,流亡到海外的发丘将军,逃到东南亚和美洲,在很多大型墓葬中都有他们的身影,而在国内存活下来的分支中有很多人成为考古学家或者在考古政府部门工作。”

    说到这里,张天元不由自嘲地笑了笑道:“其实到了现代,发丘派因为有了政府引导,反而成为了保护墓葬的好手。”

    勉强来说,他也可以算是发丘派的传人。

    “另外还有搬山道人,搬山派的历史很早,或许比摸金派还要早。

    所谓搬山派和摸金、发丘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强力取胜,往往以‘开喇叭’的方式进行盗墓,打通墓葬使其通风,从而降低进入坟墓后的风险。

    但是这种做**对墓葬有着极大的破坏,因此,这种方式为其他几个盗墓门派所不齿。

    搬山道人有道术基础,通晓武术和机关阵法,在对付僵尸方面有专门的阵法和武器。

    可能因为风水知识并不扎实,无法准确的判断出墓室棺椁的精确位置,因此受自身技能的局限,他们最擅长的还是爆破技术。

    是一种主要利用暴力打开墓穴的手段,直接从墓穴上方打通墓葬,形成一种‘开喇叭’式的盗墓方法,虽然降低了进入坟墓后的危险性,但这种做法对墓葬有极大的破坏。

    搬山派行动独来独往,没有太强烈的善恶和民族观念。

    搬山盗墓,只为求财,实战能力虽强,但以破坏为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搬山派的自我保护和销赃渠道上有自己的套路,但外人极少知道。

    最后一个就是卸岭力士了。

    据说,卸岭派始祖原是土匪,遇仙人传教,得力大无穷之法,精擅武功,行事有侠客精神。

    三国吕布就是其门徒之一。

    吕布曾经帮助董卓盗墓,使得一手漂亮的方天画戟也和他是卸岭派弟子有关。

    卸岭派对风水和机关阵法都有一定了解,不过这个盗墓门派最大的特点是鼻子特别灵敏。

    他们将铁钎插入地下,凭借带出的土壤气息,就可以对地低坟墓中的情况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传说历史上的卸岭派弟子曾经试图挖掘成吉思汗陵墓,以破坏其风水,推倒元朝的残暴统治。

    因此整个元朝时代,官军想尽办法剿灭卸岭派,所以卸岭派在那个时代就逐渐淡出中原,或者远走西域,或者下南洋避祸。

    但卸岭派并不是专职的盗墓门派,他们介于绿林好汉和盗墓贼之间。

    有墓的时候盗墓,找不到墓葬的时候,便做起拦路抢劫的营生。

    无论是盗墓还是抢劫,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颇具江湖侠客意味的是,卸岭派是极端的民族主义,他们对华夏的传承极度重视,虽然极少在中原地区活动,但传人必须是汉人,坚决反对一切可能危害汉人政权的人事。”

    “听张老师这么一说,难不成还真有道术僵尸之类的东西?”

    秦世龙有点怀疑地问道。

    “哈哈哈,传说嘛,多少会有点虚构成分的,其实真正的民间盗墓靠的可不是风水或者法术,而是技术。”

    张天元哈哈笑道:

    “我们常听到在某地又出现了盗洞,其实在民间盗墓是非常隐秘的,这些盗墓高手决不会招摇过市,他们常会将盗墓工具拆解,选择在深夜行动。

    这些人都有自己的高招的。

    盗墓就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边有很多事情都是非常精妙的。

    比如说一个十几米的盗洞挖下去能够做到地面上没有土!

    我这样的门外汉连想都不敢想,但后来相信了,因为实地“考察”过。

    现场让我找盗洞,我走来走去找不到!

    回头人家说‘就在你现在站的这地方,就在你脚下,你正好站在盗洞上!’

    吓我一跳,赶紧躲开。

    然后人家找把铁锨在我站得那里挖下去,一分钟过后就看到一个洞口,原来我是站在一个‘篦子’上了,盗墓贼干完活以后会把洞口封起来。

    现在打开,只有一个污水井盖那么大的口子,打开以后向下看,直直的十多米下去,根本看不到底,人家还讲你要是有胆子还可以下去!

    下面很结实,塌不了,你可以下去看看墓里。

    我说算了吧,四五层楼那么高的盗洞,看看就头晕。

    而且更奇怪的是这周围都是一片平原,都是很平整的土地,都种着庄稼呢,就在青纱帐里有这么一个井盖子。

    外面几百米、几里地看出去也没有土堆,不可能把土堆在外面的,而且洞口那么小,干活的时候还要封起来,那真是谁也看不到!

    尽管不知道具体做法,但必须承认这个事实!

    人家告诉我,这个盗洞是一年多前被民间盗墓者打开的,一年多过去了盗洞还是很结实,不会塌陷,真不知道怎么干的。

    还有‘看地形’,更是玄妙,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来,明白诀窍的人在几公里以外就能看出来。

    有些民间盗墓者‘喜欢’在下完雪的天气出来‘四处转转’,尤其喜欢下‘很细很细的雪粒’那种雪,其中道理是跟‘土’有关。

    土有‘熟土’、‘活土’、‘死土’的分别。

    有经验的盗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这里有没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时代的墓葬。”

    (未完待续。)

第二六九五章 惊人的事实() 
“我认识的那位考古系研究生曾在大学毕业实习的时候,被学校安排到三峡去搞过探方,也就是对史前文化的抢救性掘,现在三峡涨水后已被淹没。中文网

    他就对我讲过什么样的土有什么样的特点,都是很清楚的。

    而且有意思的是,他自己也承认:

    我们这点水平跟真正民间搞盗墓的没法比,经验上差太远了,我们主要是理论,你挖出个什么东西来分析分析,看看特点、分析分析是什么时候的东西,这行,但真要是“找墓”那就笑话了。

    先各个朝代的墓葬都有其特点,比如在形状上的特点等等。

    掌握了这些特点,盗起墓来就能事半功倍。

    可以先用探条去探,根据手上的感觉去‘感觉’是不是有墓;

    待确定以后就下铲,比如:一铲打下去十米,然后看深度和铲子上带出来的东西,深度也是个标志,带出来的东西上有木屑、有朱砂、有坑灰等等这都是特点;

    然后用泥铲把墓的形状‘方’出来就是定坐标。

    左边打一个打了十米没有打到,那就是‘过了’,再回头往右边一点继续打,以此类推,一个个的点连起来,就是十多米地下的墓的形状了,然后根据墓的形状、深度、坑灰、木质或石质、砖质这些特点结合起来推测出墓的年代、墓门的位置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