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秘术-第1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天元将两块印玺交给了李明光。

    其中那块玉器还是以华丽的风格为主要特点,上面雕刻的是一条玉龙,与传说中的皇帝玉玺非常相似,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东西应该是墓主人自己私造的。

    另外那块骨头制作的印玺则有点特殊,上面并不是龙。而是三个人,下面则是方印。倒是与玉玺没有多大区别。

    只是底座上的字,这差别可就大了,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刻字。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印玺为铜质,乃洛州殷墟出土。而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早在春秋中期,印玺已应用于社会活动中。

    人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

    战国时的印章,称为“玺”。

    战国私玺形状较官玺小,适宜佩带;以方形为主,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除姓名、官职外,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动物图案以及大型烙马印等等;材料上有金、玉、陶等。

    秦代建立起来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玺印“盛于汉”的历史地位。

    可是骨头制作的印玺,这还是头一次在墓葬里面发现。

    玉玺上面有个“玺”字,这足以证明是皇帝级别的人用的,当然那些胆大包天,妄图称帝的人也会私自制造,并且最终埋在自己的埋骨之所。

    要知道,秦朝之后,更是有了玺和印的分别,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这个既然是玉玺,那么说明这个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帝王,或者权势滔天,已经凌驾于帝王之上。

    根据汉代的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

    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

    不过传国玉玺则是不在这六玺之列,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

    所谓的传国玉玺,指的自然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和氏璧了,自秦破赵得到和氏璧之后,秦始皇命李斯在和氏璧上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城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最珍贵的一块宝玉石。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块玉石能珍贵到与它相提并论。

    早在春秋时期,它就与“随侯之珠”一起并列为当时中国的两大奇珍了。发现它的卞和也因为和氏璧而闻名古今。

    卞和不仅因为遭到楚厉王、楚武王的误解而失去了双脚,更因为楚文王听从了他的解释而剖开了璞石最终发现了这块宝玉,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宝玉而获得了生命的价值。

    随着秦昭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取这块宝玉的故事流传开来,和氏璧的身价扶摇直上。最终被“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用作了传国玉玺,成为检验一个“帝王”是否正统的唯一标准。

    未完待续。

第二一七二章 两块玉玺() 
历史上对和氏璧的材质有各种猜测:有认为是和田羊脂白玉的,有认为是夜明珠的,也有认为是陕州蓝田玉的。∏∈∏∈,。

    史书上称它“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

    把它放在黑暗处,它能熠熠发光,能除尘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称“夜光之璧”。可见确有它的珍奇、稀罕性。

    一九八三年工程师郝用威在全国地史报告会上称:“和氏璧即是月光石,产于神农架南漳西部,沮水之发源地板仓坪、阴峪河一带”。再次引起了近代人渴望了解和氏璧的由来、传说和质地的好奇心。

    然而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承认,再说了也没有实际证据能够证明。

    和氏璧和由它制成的传国玉玺在中国历史上断断续续流传了很长的时间,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

    当时石敬塘引契丹军攻至洛城,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就此失踪,再也不见了踪影。

    从那时以后的各朝各代,都是当朝的帝王自己刻制自己的玉玺,再也没有能得到历朝历代都认可的真正的“传国玉玺”了。这个损失之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来说是多么的巨大,谁都能掂量出其中的分量来。

    而传国玉玺到底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恐怕真的成为一个千古之谜了。

    不过眼下发现的这个,自然不是传国玉玺,他只是墓主人为自己私刻的玉玺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在清理黄金棺椁的时候,考古队还发现了一顶汉代皇帝戴的冠冕,以及一身保存完整的龙袍,这龙袍并未穿在墓主人身上,而是装在了金箔制作的盒子里面,因此拿出来的时候保存非常好,一点破坏的痕迹都没有。

    玉玺、皇帝冠冕、龙袍。

    这样的陪葬品。其实已经可以印证此人的身份了,即便不是皇帝,也绝对是一个军阀,而且是大军阀。曾经有可能当皇帝的人。

    “都不要凑过来,这可是宝贝,一旦掉在地上打碎了,你们就都是罪人,难道真希望那样吗?”

    当李明光从张天元手里接过那玉玺的时候。周围一堆专家都想挤过来看,没办法,这东西是极有可能印证墓主人身份的东西,作为考古专家,说不感兴趣那都是骗人的。

    怎么可能不感兴趣啊。

    可这东西要是真打碎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李明光呵斥了围过来的人。

    那些专家尽管很激动,可也只能暂时靠边站了,谁都明白这东西要是弄坏了会多玛法。

    看没有人围过来了,李明光才拿起玉玺。找了一张纸,然后将上面的印记印了上去。

    大家都知道,印章上的字是反着来的,有时候不好辨认,所以很多人为了方便,都会选择把字印下来,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印下字之后,李明光就将玉玺放入了塑料袋里,让人收起来了。

    正准备回头去看的时候,忽然间听到有人惊呼了起来。

    “董卓!真得是董卓!天啊。这真得是董卓之墓!”

    惊呼的是考古队里一个古文字专家,所以他识别那些篆字是最快的。

    “董卓?不可能吧,董卓墓不是说已经发现了吗,而且董卓怎么会葬在太行山上啊?”

    “是啊。说这里是董卓墓,您确定没看错?开玩笑的吧?”

    这个声音,让包括李明光在内的众位专家都是惊愕不已,而张天元却反而觉得不惊讶了,从一开始,他就觉得这里很可能是一个类似董卓那样的人的墓葬。而纵观整个东汉末年,死在曹操前面的奢侈之辈,董卓简直无出左右啊。

    再加上从这个墓葬之中发现了大量并非同一个时代的陪葬品,这说明此人要么是个疯狂的收藏家,要么就是盗过别人的墓,然后把别人墓里头的东西据为己有,扔进了自己的墓里。

    “张哥,铜棺里有东西!”

    突然,展飞的一句话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刚刚打开铜棺之后,所有人都在注意里面的黄金棺,至于铜棺里有没有什么东西,根本就没怎么注意。

    还是展飞眼尖,发现了情况,于是就喊了出来。

    张天元过去一看,这铜棺里还真得有东西啊,只不过这东西已经被浇铸到了铜棺之内了,根本取不出来。

    但这是什么,却依然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老师,这个该不会是汉武帝刘彻的宝玺吧?”张天元回头看向正在专心观察手中印玺的李明光说道。

    “什么!”

    听到这话,李明光就急了,对他来说,刘彻的宝玺可比董卓的印玺更加珍贵。

    刘彻的帝陵曾经被发掘过,只可惜没有发现尸身,也没有发现印玺,所有的一切都是推断出来的,具体情况如何,谁也搞不清楚。

    只是没想到今天居然在这里发现了刘彻的宝玺,只可惜却被青铜棺椁熔铸到一块了。

    不过上面的字,非常清晰。

    “真得是汉武帝刘彻的宝玺啊!这到底怎么一回事儿啊?”李明光也给整糊涂了。

    “老师,民间传说该不会是真的吧?”张天元皱了皱眉问道。

    他所谓的民间传说,是关于董卓盗墓的事儿。

    西汉最有为作为,也是中国众多帝王颇有作为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的茂陵被掘开,董卓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

    自茂陵地宫封上那一刻起,不少人就盯上了,有记载的第一盗是东汉初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军干的。

    盗掘茂陵前,赤眉军先把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掘开,已盗走了大量财宝。值得一提的是,在掘开长陵陵区内刘邦皇后吕雉的墓穴汉制帝、后同陵不同穴时发现,吕后的尸体历经那么多年仍如刚死不久,有兵士动了邪念,竟然奸了尸。

    掘开茂陵后,陵内财宝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茂陵的陪葬品太多了。

    到东汉末年,同为军饷发愁的董卓也盯上了茂陵,盗墓执行人就是他手下第一大将吕布。

    茂陵营建了54年,地宫巨大,为西汉皇陵中最大的一座。虽然之前已让赤眉军光顾,但吕布进去后,发玑陪葬品仍是堆放满地,吕布满载而归,把刘彻的棺椁翻得乱七八糟。

    (未完待续。)

第二一七三章 夏桀之印() 
董卓在盗掘西汉诸陵之前,董卓已命令吕布盗掘了东汉帝王陵。⊙,在挟天子西入关中后。

    进入茂后吕布为何要乱翻刘彻的棺椁?

    据说是受命寻找可能陪葬的治哑巴秘方。董卓有个孙女叫董白,聪明伶俐,10岁就被封为渭阳君,但却是残疾人,天生哑巴。董卓极疼爱她,想尽了办法,遍请名医都治不了。

    于是想到了刘彻陵中陪葬品可能有失传秘方一说,要吕布注意寻找。可没有翻到秘方,却找到了一卷黄绢,上书“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原来这是一句咒语,“千里草”、“十日卜”不就是一个“董卓”吗?“不得生”,是骂董卓不得好死呢!

    没有找到秘方,反而遭到戏弄咒骂,董卓胆从“恶”边生,一怒之下欲把刘彻的尸骨拖出棺外“晒尸”,后经中国古代的音乐家蔡文姬之父、一代名儒蔡邕的苦劝方罢。

    有意思的,想取代汉帝做皇帝的董卓十分迷信,怕弄坏地脉风水,坏了霸业,竟然又派人将搬出来的部分陪葬品放了回去,又把陵重修了一下。

    董卓盗墓在正史上并无准确记载,演义小说里多有描述,所谓的“千里草”仍附会之说,刘彻再聪明也不可能想到三百年后会出现董卓这个盗墓恶贼的。

    然而现在看来,或许这民间传说大部分都是假的,不过董卓盗了汉武帝的墓极有可能是真的了,不然汉武帝刘彻的宝玺又怎么会出现在他的墓葬里呢?

    时至今日,单靠这么一点证据,实在说明不了什么,不过一直没找到的汉武帝印玺找到了,这或许对李明光来说,也算是不错的收获了吧。

    毕竟历史上的谜团实在太多,有些你根本到死都不可能搞清楚,后人在追寻历史真相的时候。就好像是蒙着眼睛找东西,实在太过困难了。

    “唉,不管如何,终究是个大收获。行了,把东西收拾一下吧,这个墓葬的主人已经确定了,咱们也算是完成任务了。”

    李明光叹了口气,心情似乎并不是很好。

    这是有道理的。李明光不喜欢董卓,这里是董卓墓让他多少有点失望,但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他不会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该干什么,还是要继续的。

    “老师,单凭这印玺,还无法完全判定这就是董卓墓吧,您也别太失望了,再说了。还有许多耳室,或许我们能发现更有意思的东西。”张天元安慰李明光道。

    “你小子,行了,老师可不用你来安慰,真没事儿,咱们该干什么就继续吧,只是你如果有事儿,就可以先走了,不用一直陪着我的。”李明光笑着说道。

    “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您没看呢。这个骨头制作的印玺,我总觉得这上面的文字有点夏篆的意思,您得仔细看看啊。”张天元提醒道。

    “你不说都差点忘了,老秦啊。你是古文字专家,来过来一起看吧。”

    李明光招呼了另外一个考古专家一声,他其实对这个印玺没什么兴趣的,只是出于工作的目的,所以该看那还得看。

    毕竟古代有铜印、有玉玺,这种骨头印玺还真不算庄重。

    “这!这!夏桀!怎么可能!这里怎么会有夏桀的印玺!”秦专家很仔细地对文字进行了分析。突然间将那骨头印玺就给扔了出去,幸亏张天元眼疾手快抓住了,不然扔到地上还没事儿,要是扔到了金属上那颗就麻烦了。

    “夏桀?老秦,你可别开玩笑啊,董卓墓就已经够让人惊讶了,你还整出个夏桀出来?”

    “是啊老秦,夏朝究竟是不是存在还是两码事儿呢,这里怎么会有夏桀的印玺啊。”

    “就算有,也应该是董卓刻着玩的吧,当不得真。”

    “不不不,不对不对,这印玺绝对不可能是董卓刻出来的,因为根据我的判断,它应该是殷商以前的古董。”张天元这个时候摇了摇头说道。

    在鉴定古董文物方面,他是国内头号专家,他发话了,那就不会有假,即使有人怀疑,也不会轻易说出来的。

    “这么说咱们发现了个了不得的东西?”李明光吞了口唾沫,原本失望的表情变得极度亢奋起来。

    董卓墓的发现,只能算是一个大墓的发掘,对考古界影响很大,可对历史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然而夏桀印玺的发现,却是极有可能改变历史的。

    还是之前那个道理,夏朝直到如今依然被很多人认为是神话传说,而这个印玺,则是证明夏桀存在的有力佐证之一,只可惜证据还是有些单薄,不过能有证据,就已经是伟大的胜利了。

    桀,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谥号桀,史称夏桀,帝发之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位52年,这是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预测出来的,都于斟鄩,也就是洛州。

    相传夏桀文武双全,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桀的党羽豕韦、顾国,击败昆吾国,然后直逼夏朝重镇鸣条。后被汤追上俘获,放逐于南巢,夏朝覆亡。数年后死于南巢。

    但传说终究只是传说,当不得历史的,如果有心之人仔细去分辨,就会发现夏桀与商纣王的很多传说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很难让人当真。

    夏桀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有没有这个人,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证据来证明!

    而今天,他的印玺在董卓墓里被发现了,如果可以找到更多相关的资料,那么这不仅仅是考古界的一次伟大胜利,同样也将是历史的一次伟大胜利啊。

    不过印玺的发现,终究只是一个开始。

    “快!都不要歇着了,赶紧开始清理耳室,看看会不会发现更为重要的文字资料。”

    李明光的激动,其实也是在场所有考古工作者的激动。

    只不过张天元已经悄悄带着展飞和柳若寒离开了,他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接下来的活儿,交给李明光这些专家就足够了,他也帮不到多少忙了。

    而公司那边的事情,现在才是重中之重。

    (未完待续。)

第二一七四章 抵达美国() 
在张天元离开之后,李明光率领考古队开始对耳室和整个地下城郭进行了地毯式的清理,在其中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居然发现了一个书库,里面存放着大量的书籍。

    只可惜时间太久远了,竹简有很多都已经损毁了,不过让考古专家们兴奋的是,这里竟然发现了大量的保存完整的甲骨以及玉简,这些东西上面的文字对于历史真相的揭晓实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东西,怕是比什么黄金棺椁、黄金巨门、金缕玉被都要重要得多。

    最起码在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眼中的确是这样的,至于那些收藏家,那就另当别论了。

    最让李明光兴奋的是,这里发现的部分竹简、甲骨、玉简竟然有许多都是用跟之前发现的那个骨头制作的印玺上的一样的文字来制作出来的,这极有可能是夏朝的文字证据。

    {无+

    甚至通过这些文字,或许能够引导考古工作者去探求夏桀的埋骨之所,找出更多的秘密。

    对于这些文字载体,李明光自然是最为重视的,立即就请相关部门进行了保护,有些干脆直接用张天元留在晋州的飞机运回了帝都。

    张天元为了这次考古,都是乘坐高铁回帝都的,反正他还有一架更大的私人飞机,这一次去美国用不着小飞机了,完全可以交给李明光去使用。

    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