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午时,一大群梧州士绅齐齐来到府衙前,拜见入城之后的王彦,感谢官军安抚之恩。

    王彦却道:“外御胡虏,内安百姓,此吾军本职,何须言谢耶?”

    士绅闻语,心中一震,无论是靖江王,还是之前攻下梧州的两广总督丁魁楚,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这些士绅助饷,但凡不合心意,便少不了一场牢狱之灾,而今忠勇侯不仅未曾扰民,他们主动上门,按例助饷,居然还被拒绝,士绅心中如何不奇。

    “朝廷自有法度,汝等良民,只需遵守律法,按制纳税便可。”王彦接着说道:“今后本侯治下,一切以大明律为遵,若本侯属下有扰民虐民之举,汝等可上告于本侯,本侯定然严惩不贷。”

    自崇祯朝以来,苛捐杂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使得北地流寇蜂起,南方虽然富裕,但日子也过的不容易。

    朝廷拿了税银,但大明的军队却保不住百姓的安宁,既没有挡住北虏,也没有剿灭流寇,连两京都相继失陷。

    官军不仅空耗粮饷,更时有屠杀百姓之举,当初的左镇,军纪就败坏到极至,比流寇更甚。

    扬州、淮安等地,都是出现过士绅携乡勇守城,拒绝官军入城之事,这是民心丧失到何等地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明官军,外不能御胡虏,内不能安百姓,民畏官甚匪,大明如何能不败?

    乱世人命不如狗,朝廷可以要求大臣,受国恩惠的士大夫,为大明精忠,但如何要求那些被视为草芥的百姓,也忠心为国呢?

    北虏虽是异族,但他兵强马壮,打下一处,就太平一处,普通百姓没有受过儒家教育,他们分不清夷夏大防,只想天下安定,没有流寇,没有盗匪,能从地里狍食,那管谁家座天下。

    何况北虏南下,那么多王公大臣都屈膝投降,而百姓在虏兵的屠杀下,为保性命,为保家人平安,做北虏的顺民,朝廷又能说什么呢?

    如今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王彦要收拾河山,与兵强马壮的胡虏相争,首先要做的便是收拾这丧失殆尽的民心,而他无法影响整个大明,便从他的治下,一步步的开始。

    大堂内的士绅听王彦之语,心中震动,但却也没有轻易相信,毕竟他们之前所见的官员,即便话说得再好听,到后来也还是会拿他们开刀。

    王彦亲自送这些士绅出府衙,对于他们的防备之心,王彦并不放在心上,毕竟来日方才,士绅迟早会知道,他所说的绝非虚言。

    士绅对此行也十分满意,不管王彦是真心为民,还是沽名钓誉的说些好话,但至少他们最近不用担心被官军惊扰矣。

    这时众士绅行礼与王彦告别,王彦却忽然想起一事,随口说道:“本侯奉陛下之命,经营粤地,将大开粤海,与海外诸国展开贸易,梧州有水路之便,可乘大船直入大海,诸位到时可来广州贸易,本侯定然给予支持。”

    王彦说完,就退入衙中,但士绅们闻语,却不由得一惊,沿海之地,士绅大族谁家不知开海之利,顿时脸色一阵变化,欲向王彦问个究竟,但却已经不见人影。

    士绅随各自散去,心中却盘算着什么时候,再寻机会来府衙拜会一次,以便多得到更多的讯息。

    王彦送走士绅之后,随回到府衙,就着手让属下安排今晚的庆功宴。

    赏罚分明,才能军纪严明,他如今手中还有不少白银,自然不会吝啬于对有功将士的赏赐。

    只是他这次庆功宴,却不是为了庆功,实为它图也。

    城外,丁魁楚在得知王彦没有抓获杨国威时,心里还一阵欣喜,但当他得知王彦已经拿下梧州时,脸色却又大变。

    王彦拔营入城时,命前营也进入城中,但丁魁楚却犹豫不决了。

    昨夜一战,陈邦傅四人又损失了两千人马,心中郁闷,正欲入城,按照惯例劫掠一番,以补偿昨夜损失,但丁魁楚却将他们阻止。

    四人在丁魁楚帐中,不禁抱怨道:“大人昨夜曾言,王彦还未掌握某等通敌的证据,那入城又有何不可呢?”

    “是啊~”马吉翔说道:“王彦已经入城多时,某等再不入城,就抢无可抢了,这损失,何时才能补回呢?”

    丁魁楚看着四人,不禁有些生气:“汝等就知道抢,却不想想王彦的军纪何其森严。这次来攻打梧州,他一名心腹亲卫,见天气炎热,酷暑难耐,在大军歇息时,为他摘下几枚蔬果,结果却被他施鞭二十,以明军纪。汝等以为他会纵容兵马劫掠耶?”

    四人闻语,心里不禁一个激灵,但还是说道:“如今营中帐篷物资烧毁大半,即便不能劫掠,大军也无法在城外长驻也!”

    丁魁楚眉头紧皱,“不是本督不想入城,实乃心中犹豫也!王彦拿下梧州,万一杨国威没有按照约定,销毁来往书信,被王彦搜出,那本督同汝等一旦入城,岂不凶多吉少矣。”

    “这如何是好~”四人不禁一声惊呼。

    这时,守卫在营帐外的护卫,又进来禀报,言:“忠勇侯派人前来相招,请总督大人和四位将军,今晚入城赴宴,为昨夜之战庆功,并运来酒食,犒劳全军。”

    (本章完)

第152章 庆功宴,赏罚分明() 
丁魁楚对于入城之事犹豫不决,王彦又差人来请,他就必须拿出个决定出来。

    如今无非有两种可能,其一,王彦手中并无证据,那他与四将自然相安无事,反而会多少分一点攻取梧州的功劳,其二,王彦拿到了证据,那他们入城,便极有可能被其锁拿,他身为总督,王彦不敢拿他怎么样,但四将的处境,他就不能得知了。

    丁魁楚考虑着去与不去的得失,但他发现,如果他不去,留在城外,也显然不太可能,而让他带着人马逃走,那就更本可能了。

    他堂堂两广总督,家产无数,即便被治罪回籍,也比沦为寇匪强上百倍。

    想明白这些,丁魁楚心中就有了决定,随说服四将与他同行。

    傍晚时分,五人来到府衙,见堂内已经来了不少将校,心中不禁稍安,看来真的只是庆功而已。

    这时下人们已经将酒宴摆好,王彦随唤诸人进来入座。

    “昨夜一战,诸位居功至伟!”待诸人坐定,王彦端起酒杯,环视众人道:“来,且与本侯痛饮此杯。”

    “末将等人不敢居功,能有此胜,全凭侯爷谋划!”一众将校站起身来,端起酒杯齐声道:“某等敬侯爷!”

    王彦随与众将校痛饮杯中之酒,使得宴会的气愤显得十分热烈,连心怀忐忑都丁魁楚等人,也慢慢融入宴会之中。

    “诸位~诸位~”酒过三巡,王彦又站起身来,“本侯向来赏罚分明,诸位立此大功,本侯便不能不赏。”

    宴会上,诸多将校被王彦声音吸引,齐齐向他看来。

    大明许多军队靠屠城和劫掠百姓,保持士气,但王彦军中严禁二者,想要保证士气,就得发足银饷,有功必赏。

    王彦感受诸人目光,随大声呼道:“赏功副将汪思诚何在?”

    “下官在此!”一名半百老者站起身来,作揖应道。

    王彦点了点头,“可传本侯之令,明日全军封赏,士卒赏白银五两,小旗十两,总旗二十两,每进一级,赏银倍之。有首级在身者,登记造册,本侯另行封赏!”

    “诺!”汪思诚作揖应下。

    堂内诸多将校闻语,顿时一阵欣喜,之前他们一路南下,有没钱财并不重要,但如今于粤地安定下来,家眷要建屋置地,没有银两怎么行。

    这次封赏,百户可以得四十两,千户八十两,可谓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足够让家眷安置下来了。

    王彦手中如今有三百五十多万两白银,虽说安置百姓肯定会花掉一些,但为了使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他却不能不这样大肆封赏。

    “刘顺、戴之藩。”王彦再次点名道。

    “末将在!”两人齐声回道,脸上都带有兴奋之色。

    王彦看着二人,温声道:“子明夺城有功,本侯会请奏陛下,加封汝为副将。方正斩敌副将,亦有大功,本侯将为汝请封参将之职。”

    “末将谢过侯爷提拔!”两人齐齐抱拳行礼。

    这时王彦又环视堂内诸人道:“诸多将校,也莫要着急,汝等的功劳,本侯都会让书吏记下,到时候一并封赏。”

    待王彦语毕,宴会的气氛顿时达到高潮,但一旁的丁魁楚等人,脸上却不禁有些难看。

    堂中诸人都将得到封赏,唯独对丁魁楚属下陈邦傅四人只字不提,这不是有意羞辱吗?还是要对他下手的前奏?

    一时间,丁魁楚心中顿时忐忑起来。

    王彦见此,脸上不禁一声冷笑,而后对其道:“今日吾军大胜,总督可有话要说?”

    丁魁楚闻语,心头不禁一惊,连忙摇头:“该讲的侯爷都讲了,本督无他言也!”

    王彦却站起身来道:“既然都督不讲,那本侯就在说道说道。”

    大堂内,刚刚还热烈的气氛,随着王彦的话语,顿时降到极点,丁魁楚哪里还不明白,看来他是赌输了,王彦已经拿到了他的罪证。

    陈邦傅四人见此,立马起身,却忽然见大队甲士拥进堂来,三下五除二,就将他们按座下来。

    “本侯说过,本侯向来赏罚分明。”王彦没有在意丁魁楚等人的表情,而是接着说道:“刚才该赏的已经赏了,现在就看说说,该罚的因该要怎么罚。总督大人,可看看这几封书信,能给本侯一个解释吗?”

    丁魁楚只听到“啪”的一声,便见王彦一掌将他与杨国威暗通的书信,拍在桌上,他整个身子顿时一颓。

    王彦见他颓废的样子,不禁耻笑道:“陛下加汝为大学士,汝便如此报答圣恩耶?”

    丁魁楚听了王彦之语,见通敌之事彻底败露,他心中的惶恐,反而忽然消失了,而王彦的讥讽,却激起了他的一丝火起,“王彦,汝休要得意,本官乃两广总督,就算汝有证据,也处置不了本督,而且汝与本督,都是同一类人,莫要用什么精忠大义,乃指责于我。”

    王彦闻言,不禁双眼一眯,散发出一阵杀气,这使他心里一惊,不知从何时起,他居然开始蔑视朝廷法度了。

    “哼~”王彦冷哼一声,一挥衣袖,重新坐了下来,然后眯着眼道:“本侯确实无权定尔罪过,不过本侯却会将此事上报陛下,在朝廷没有降下旨意之前,尔便留在这府衙之内,不要出去走动了。”

    丁魁楚指着王彦怒道:“王彦,汝要软禁本督?”

    王彦闻言却不回应,而是一挥手,甲士便上前将丁魁楚架出了大堂。

    这时陈邦傅四人,早已伏拜于地,口中或道受丁魁楚指使,或道愿交出兵马听候调遣,或是口中连连求饶。

    王彦亦是一挥手,让甲士将四人压下去关押,而后又让戴之藩领四千兵马出城,将城外的兵马控制起来。

    次日,王彦在衙中来回走动,丁魁楚被他控制起来,广东之内,在没有对他掣肘之人,这使他心中颇为振奋,准备平定叛乱后,就回广东大干一场,但关押起来的陈邦傅四人,却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到底是杀还是不杀,使他一阵犹豫。

    然而就在这时,卫士却来禀报,言,“府衙外,有一举人前来求见,说是有策要教侯爷。”

    (本章完)

第153章 岭南名士陈邦彦() 
王彦在府衙内,正思考之间,听属下之语,心中不禁有些好奇,随让属下将来人引到偏厅相见,他则整理衣冠,先行前往等候。

    不多时,那属下却去而复返,禀告道:“侯爷,那举人言侯爷无有思贤之心,转身欲走矣。”

    王彦闻语,不禁眉头微皱,谓那下属道:“是本侯考虑不周也。”随连忙起身,让下属引路,追到衙门外,便见一头戴东坡巾,身着儒服的中年男子,正往远处走去。

    “先生且慢~”王彦连忙急声呼唤,待其回过身来,便作揖一礼,“适才本侯多有轻慢,未能亲自相迎,还请先生不要见怪。”

    那举人见王彦追出,脸上漏出一丝赞许之色,亦长揖一礼。

    王彦走上前来,扶其手,待其直起身来,便见他方脸长须,剑眉星目,身上正气凌然,显然深得儒家养气之道。

    “敢问先生姓名?”王彦不禁一声赞叹。

    “吾岭南,陈邦彦也!”那中年儒者,微笑答道。

    王彦进入粤地之后,对两广有名的士人官员,都做了一个了解,他闻陈邦彦之名,发现在脑中还真有这样一位人物,心里不禁一喜,此人并非狂生,而是真有大才也。

    这时王彦在脑海中约微回想,便已经想起了陈邦彦的事迹,随连忙笑道:“原来是谏言《中兴政要》的令赋先生,本侯失礼矣。”

    “区区拙见,让侯爷见笑了。”陈邦彦亦笑道。

    这陈邦彦自小聪明勤学,天启元年,他十八岁时,便考取秀才,但之后屡次参加乡试均落榜,于是随父在大良设馆授徒,人称岩野先生。

    他精通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余年来,门生弟子无数,名声闻达于广南。

    甲申年间,京师被破,清兵入关,朝廷顿失半壁江山。陈邦彦顿感国难当头,急呼曰:“此时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随即结束讲学,针对时局,他精心撰写了数万言的《中兴政要》,列出了三十二条抗敌救国方略,踌躇满志地只身赴南京进呈弘光帝,但未被接纳。

    南京之行,并没有使他心灰意冷,反而让他积极参与当年乡试,居然获得了举人功名。

    王彦既然知道陈邦彦的名声,也看过其写的中兴三十二言,自然知晓他的才学,并非一般只知四书五经的腐儒,哪里会容他离去。

    两人在府衙外一番客套后,王彦便提出,请陈邦彦入衙相谈,而陈邦彦本就只是试探王彦能否礼贤下士,现在已经得道肯定的答案,自然不会拒绝。

    王彦随亲执其手,令属下大开仪门,径直走道书房,又命下人备好茶点,才与陈邦彦分宾主坐下。

    “适才,下属告之于彦,言先生有策教吾。”王彦待二人坐定,随开口相问道:“不只可是平乱之策也?”

    陈邦彦摇了摇头,“靖江王志大而无谋,不识大势,不值一提,乃插标卖首之辈尔。侯爷既下梧州,平定叛乱,易如反掌也!何须吾教耶?”

    王彦闻语,正了正身,“那先生欲教何策耶?”

    “侯爷以为,如今朝廷局势如何?”陈邦彦不答反问。

    王彦不明白他的意思,但还是思索一番后道:“今陛下锐意光复,虽朝中有人掣肘,但朝廷尚有七省之地,局势尚有可为也!”

    “非也!”陈邦彦却又摇头道:“吾观朝廷,却是危如累卵,倾覆不远矣。”

    “这是为何?”王彦不禁一声惊呼。

    在他看来,朝廷如今虽然困顿不前,但东南有鲁王监国和郑芝龙抵抗清军,而湖南何腾蛟已经同东路大顺军合营,等到他北上湖南,整编顺军余部,不说光复河山,守住西南,却因该不难。

    “朝廷明义上有七省之地,但真正听从陛下号令者,唯侯爷与赣南之军也!”陈邦彦接着说道:“东南之地,朝廷与鲁王纷争,互不协作,久之鲁王必败,而郑芝龙非忠义之臣,一旦局势恶化,必起二心也!湖南何腾蛟,虽是陛下南阳旧识,但亦有割据自雄之心,只对朝廷索取官爵,却任用亲信,排除异己,搜刮地方,毫无进取之心,长此以往必使民心背向,兵无战心也。云南沙定州叛乱,沐国公以失昆明,自身难保也。广西瞿式耜,意在拥立永明王,与朝廷貌合神离也。如此种种,朝廷不危呼?朝廷不险呼?今朝廷威令不行,各省之力无法统一部署,而北虏却以兵势之压,使得所占之地,政令通畅,调动自如,相形之下,朝廷之凝聚力,差之太远矣。”

    王彦听完,不禁一阵沉默不语,他知陈邦彦之语都是实情,心中不禁对自身的乐观,做出一阵反思。

    可能是他孤军守为扬州两月,又大败李率泰八万清军,而今又轻易取得梧州之胜,使他内心开始骄狂,不将北虏放在眼里,从而忽视了一些很容易就能察觉的朝廷将要面临的危机。

    这一番反思,不禁使王彦心中一惊,他毕竟太过年轻,加之短短两年间,就封侯爵之位,难免志得意满,轻视敌人,而这种轻视,长久发展下去,就成了轻狂自大,极有可能成为他在战阵上最大的弱点。

    半响后,王彦才回过神来,他再看向陈邦彦时,已经两眼放光,于是他突然起身,便向陈邦彦长揖一礼,“先生既然洞察时局,知朝廷之危机,当有策略,救国救民。”

    陈邦彦见王彦真诚,连忙起身还礼:“侯爷赤诚之心,吾倍感钦佩,但在吾看来,当今天下,能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