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明军大规模调动,王彦将王得仁调到四川,将孙守法调到南阳,便是一个信号,这都是楚党的地盘。

    明军之前有个潜规则,江南和淮南这样的新占区域除外,湖广、两广等地是楚党传统的势力范围,拥唐派和浙系的军队,是不能进驻的,同样楚党的军队,也不能开进江西、福建和浙江。

    这次调动王彦让拥唐派的军队进入楚党的地盘,也就代表着下次楚党的军队也能开进江西、福建。

    陈邦彦说完,堂内众人就议论起来,但场上的文臣并没有人出声反对。

    “啪啪”两声云板的清脆声响起,唐王将众人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条议案,孤王反对。眼下正是大战之时,这个时候调换将领,容易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影响军队战力,并不可取!”

    他说完,鲁王也沉着脸沉声说道:“孤也反对此议。神京未复,现在就改革军队,是不是太心急了。而且这条议案关系军队,孤认为不能光由我们决定,必须要参考将领们的意见。如果不问问各个将领,万一他们不满,发生哗变怎么办?”

    文官集团乐于限制军队,这就使得唐鲁两派的大臣,大多支持这条议案,鲁王只能将军队拉进来,看看王彦怎么和他属下谈。

    一旁王彦早有心理准备,知道此事阻力必然很大,也料到唐鲁会反对,他听了鲁王的话,脸色不禁一沉,鲁王不仅不赞成,言语中还有威胁之意,暗示他如果冒然改变,他可能唆使军队哗变。

    (感谢曼珠沙华君莫伤的500,山前石为路,桥上行走的打赏,感谢大家订阅,月票,推荐)

    (本章完)

第948章 朝鲜求救() 
楚王府里,王彦与陈邦彦在议事结束后,来到他的书房继续商谈。

    两人坐定后,侍女进来给他们上了茶点和瓜果,退出去后,陈邦彦就说道:“我之前与苏观生、张肯堂等人私下都交流过,当时他们也都表示赞同提议,内阁也投票通过,可是没想到议事堂票拟时,唐、鲁许多官员却临时变卦了。”

    议事堂和内阁的关系,其实就同原来司礼监和内阁差不多。

    以前内阁有票拟权,因是用蓝色笔写的,遂又叫“批蓝”,和司礼监掌握的“批红”权,二者缺一不可,互相依存。

    因而就算批蓝批的再利国利民,要是司礼监硬是不批红也白搭,这便是皇帝制衡大臣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阉竖才那么猖狂。

    如果反过来,没有内阁票拟同意,批红也无从批起的话,那就能形成制衡,是个很不错的制度。事实上,宋朝时就是如此,皇帝的什么旨意,只要宰相不同意,那皇帝想做什么也做不成。

    可是明朝有个例外,没有宋朝刑不上大夫的规矩,宋代算是君臣共治,都要守一定的规矩,但明朝的皇帝却超然于规矩之外,他可以毫不留情的廷杖意见不合的大臣,不服就打死你。

    这样一来,内阁和司礼监的关系就不对等了,遇上个好太监和好皇帝还行,一旦遇上混账一点的内阁就成了权阉和皇帝的玩物。

    其实有明一代,能干的大臣,真是不少,但是明朝能干的大臣,却几乎都没有好的下场。

    现在的议事堂,其实就是取代了司礼监,内阁提出各种方案有建议权,但是能不能执行的权力,却在议事堂。

    王彦作为建制派,改良派,其实十分小心,并没对大明朝的制度,进行什么根本性的改变,这也是没有引起巨大反弹的原因,他只是将皇族压制下来而已。

    “这点,我早有预料,唐鲁肯定会反对,而他们说的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两派的大臣,见两位理政王同时反对,只要唐鲁说的理由不是太离谱,那些大臣就会动摇,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条议案是我太心急了。”

    王彦喝了口茶,冷静了下来,反省了一会儿。

    “那现在怎么办,暂时放弃吗?”陈邦彦开口问道。

    王彦将茶杯放下,摇摇头,“不,将议案修改之后,再重新提交上去。”

    “怎么改?”陈邦彦身子前倾,“殿下有什么主意?”

    王彦微微沉吟,“这次是我们步子迈太大,太心急。兵部可以从新修改一下,各部可以分批次对调军官,还可以先从低级军官入手,一步步来。此外鲁王算是给了孤一个威胁,但同时也是给孤提醒,将领的意见必须要考虑,这次触及了他们的利益,必须要有所补偿,才能减轻他们的抵触情绪。”

    “殿下准备做什么让步?”

    “谈不上让步,这么做也是为了能够使得文武合流。”王彦正色道:“孤的意思是调一些文武兼备的将领到中央来任职,让将官有机会进入朝堂由军转政,而且只要才能足够,今后同样可以出任尚书,甚至入阁拜相。”

    “入阁拜相,这样恐怕朝中文臣会反对啊!”陈邦彦惊道,他想到了宋朝的狄青。

    王彦笑道:“所以要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先调王绩,王士绣,谢旷这样有功名在身的将领进入朝廷,这样既能给军中将领一些暗示和希望,又不会引起文臣的反感。”

    王彦见此陈邦彦微微颔首,看着他道:“军队的变动势在必行,但是孤怕下面的将领不理解,所以希望你能放下手中事务,代替孤到五忠各部走一趟,至少把他们的心思给我统一起来。”

    陈邦彦点点头,叹道:“好吧!我会尽快动身。”

    说完他就准备起身告辞,王彦站起来送他,两人才走到门口,就看到夏完淳急忙走来。

    王彦与阵邦彦随即站着,等他到了跟前,见他手中拿着一个折子,便开口问道:“小隐,有什么急事?”

    夏完淳躬身给两人行礼,然后说道:“朝鲜送来的军报,要向朝廷求援,因为陈阁部在殿下这里,下官便拿着军报过来了。”

    陈邦彦兼着兵部尚书,这个事情确实需要通知他。

    从扬州战役之后,明清双方就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事,两边相对安宁,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和平了,并不代表王彦就不与清廷做对了。

    事实上,明朝的战略重心虽然转移到了西南,但是并不带表明朝就不管满清,任由他恢复实力,明朝与满清的对抗,其实并没有放松,只是从正面的军事冲突,转移到其它事情上了。

    明军现在无法越过淮河正面作战,所以朝鲜的地位就重要起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明朝都只能靠着朝鲜,来牵制和骚扰满清,影响他恢复北方生产和经济。

    年底时,清军放弃合肥城,全线退守淮北,收缩兵力进行防守,便有消息传来,说满清要对趁着冬天对朝鲜动手,只是后来,西蒙古为了报去岁劫掠之仇,兴师攻打满清,才使得清军不得不先对付蒙古。

    现在清军居然攻打朝鲜,看来他们是已经击退了西蒙古,然后立刻马不停蹄的逼近朝鲜。

    对于清军这么心急,王彦十分理解多尔衮的心情,因为马上就要到春耕时节,他不解决朝鲜,朝鲜的明军肯定又要伴做倭寇,影响北方沿海的生产。

    “军报呢?给孤看看!”王彦对于朝鲜的情况很关心,因而主动提出先看。

    陈邦彦只好等他看完,半响后,王彦沉声说道,“代善领步骑五万逼近朝鲜,谢迁纠集三万明军和三万朝鲜人马迎战,明军还好,但朝鲜军队装备太差,战力十分有限,朝鲜方面希望我们能够再调一部分军械过去。”

    王彦说着将军报递给了陈邦彦,然后看向夏完淳,“小隐你去内阁一趟,通知几位各部,准备议事!”

    (本章完)

第949章 暗流潜伏() 
余姚位于绍兴与宁波之间,靠近杭州湾,原本只是一个安静的浙江小县,十分平静,就算是明清拉锯时,也很少影响此地。

    这几日间,余姚县却涌来了大队官军,他们驻扎在县城内,四门都被限制出入,连城外也有官军巡视,据说是巡抚衙门得到了消息,海上兴起了一股海盗,想要打余姚县。

    前些年,浙东海上盗寇确实十分猖獗,可是在清兵占据江南之后,这些盗寇要么被清军诏安,要么就走向了抗清的阵列,鲁监国成为东海上最大的势力,等明军光复江南,跟随鲁监国的海寇也都因此洗白,有了官军的身份,所以这两年来,东海还真没出现什么盗寇。

    不过官府这么说,还派了兵过来,老百姓也不会多想,便真以为有那么一股海盗又杀了回来,一时间到是人心惶惶。

    这个消息自然是萧起会为了避免朱慈焕的消息泄露出去,也为他调动人马找个理由和借口。

    他调集了三千人马到余姚,将余姚控制,所有知情的人都被隔离监视起来,然后焦急的等待鲁王的回信。

    他这一等就是几日时间,好在百姓对于盗寇之事没有生疑,听说外面有盗寇,都不敢出城,没有给他带来什么麻烦。

    县城东街,有一座四合院,院墙和大门比周围房子的都高上一些,算是整条街上的富裕人家。

    这是那巡检赵德汉的屋子,巡检是个有些油水的活计,他每年都能捞上许多,所以日子过的比较滋润。

    在整个县城里,他也算是比较吃得开的人物,但他这种人在县里算一号人物,但在省里看来,就跟一支蚂蚁没什么两样。

    此时,这个赵德汉正坐在一张桌子前,上面摆着一碗毒酒,他的身体正赫赫发抖。

    “快点吧!这么死,算是便宜你了,要是事情捅出去,至少杀你三族!”一名军官眯着眼,不耐烦的催促道。

    陷害皇子,确实是天大的罪行,现在只要他一命,他确实赚了,可是赵德汉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手抖了半天也端不起来,他真是后悔,他做梦也没想到,他会诬陷一个王爷。

    今天白天织局周员外的尸体忽然被人从城外抬进城,说是被盗匪所杀,他就知道他活不成,已经卷入一场政治风波之中。

    军官见他抖得酒都洒出来,皱了下眉头,给属下一使眼色,沉声说道:“帮他一把!”

    两名士卒立刻上前,一人端起毒酒,一人捏住他的嘴巴,便将毒酒灌了下去,赵德汉面部扭曲的一阵挣扎,不一会就吐出毒血,趴在桌上不动了。

    军官见此,拿来火炬,往屋里一丢,宅子里顿时燃起了大火。

    屋里浇了火油,大火瞬时吞灭屋宅,周围的街坊很快就被惊动,纷纷跑出来救火,但是一队兵马却跑过来,以防止意外为由将人们隔开,人群中一名老卒,看着屋子里燃烧的大火,脸上满是惊骇。

    于此同时,余姚城外的胡家庄,家家户户早已经熄灭灯火,进入梦乡,只有偶尔几声狗叫零星的响起。

    突然,庄子外一阵脚步声传来,近百黑衣蒙面之人,忽然出现在庄子外。

    他们站在庄子前,那为首一人,吩咐几句,黑衣人便分成几队,两队人马将庄子包围,另外的人全部拖着明晃晃的大刀,冲入庄子里面。

    片刻之后,庄子里便哀嚎一片,火光冲天。

    在离庄子不远处,萧起会领着一队人马,压着十多个衙役以及那位李县丞,看着远处火光冲天的庄子,脸上阴晴不定。

    鲁王的口信,说要将朱慈焕隐藏起来,然后确保消息不能泄露。

    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信息,而萧起会是个聪明人,他很容易就猜到了鲁王的用意。

    鲁王不想朱慈焕的事情暴露出来,还叫他不要泄露消息,便是不想让朝廷和楚王知道朱慈焕出现。

    现在鲁王已经无法动摇唐藩的法统,但是朱慈焕却不一样,他是有资格动摇唐藩的法统的一面大旗。

    如果为朝廷考虑,最好是将朱慈焕送到海外,心狠一点便直接弄死已决后患,但鲁王却选择将朱慈焕藏起来,显然是别有用心,要给王彦和朝廷留下一枚炸弹。

    其实萧起会一接到了鲁王的口信,他就想到了一种可能,就是鲁王想学楚王,用朱慈焕来取代小皇帝,将朱慈焕立为傀儡,然后爬上楚王的位子。他甚至还可以让朱慈焕做几年皇帝,再找个机会毒死,那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

    不过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鲁王便要铲除唐王和楚王两大存在,而以目前的局势来看,通过正常的斗争肯定做不到这一点,只有等待时机,以扶“崇祯皇子登基”为由发动军事政变,才有可能消灭两王,将朱慈焕扶上大位。

    不过这只是他的推断,而鲁王传的是口信,便说明鲁王不想留下什么把柄,也不会承认这一点,那他所做的任何举动,今后都会承担巨大的风险,因为如果按照鲁王的意思来办,那么萧起会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与楚王和朝廷为敌。

    萧起会是降官出身,他虽然知道如果出事,鲁王肯定不会保他,但是如果他不按鲁王的意思做,他的政治前途,立刻就会完蛋,甚至有生命危险。

    现在他已经陷入此事之中,无法抽身,他只能抱紧鲁王的大腿,而且这件事风险虽大,也有巨大的收益存在。

    他是降官很难再往上爬,巡抚已是极限,可是如果鲁王能够成功,那他的地位便也能更进一大步。

    “好了,动手吧!”想到此处,萧起会目光一寒,挥手下令。

    后面的士卒立刻将李县丞等人推了出来,那李县丞面如死灰,一下跪在地上,连连哀求,“抚台大人,看在张阁老的面子上,饶了我吧……”

    萧起会冷笑一声,他现在要做的事情是造反,必须保持机密,张肯堂这样的文臣虽是浙党骨干,但是绝对不能让他知道这样的事情。

    “你诬陷皇子是死路一条,现在死在这里,算是救援胡家庄,同盗匪激战而亡,不仅无罪,还能博得一个英烈之名,算是赚了。”

    他说话之间,身后士卒已经动手,从后一刀砍向他的后背,结束了他的哀嚎,十多名衙役也全被杀掉。

    “带上你的人,还有皇五子,立刻出海,本抚会按期给你送去不给。”萧起会转过身来,对一名提着滴血的战刀的将领沉声说道:“记住,没有本抚的命令,不要离开海岛一步。”

    那将领是萧起会的心腹,黑暗中看不清他的脸色,只见他一行礼,便招呼人离去。

    至此,除了刘一鑫,所有的知情人士,基本都被处理,一股暗流将暂时潜伏下去,等待时机,冲天而起,搅动风云。

    (本章完)

第950章 联军拦路() 
浙江的事情,王彦目前还不知晓,明朝的注意力,此时已经被朝鲜方面吸引。

    朝鲜是明军放在清军背后的一枚钉子,有很大的存在价值,明朝不会轻易放弃。

    如果清军再次攻灭朝鲜,这不仅影响明朝的威望,也会使得清军再无后顾之忧,如此清军就可以全力应付明军,明军在淮南的压力必然大增,从而形成连锁反应,影响明军在西南作战。

    去岁新年,可以说除了明朝之外,其他三方都没有闲着,西南孙可望与豪格正在挣个高下,满清一方也是御蒙古,东征朝鲜。

    朝鲜与满清以长白山和鸭绿江为界限,东北段咸镜道内山势起伏,并不好走,东南的平安道的地势相对平坦,加上鸭绿江被冻住,所以城为清军进攻的主要方向。

    去岁,朝鲜的明军给满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他们肆虐沿海,清军一走就上岸,清军一来,马上就乘船入海,让清军毫无办法,再加上谢迁在山东有些人脉在,不少士绅大族为了不被明军伴做的倭寇抢劫,便暗中与谢迁勾结,为他们传递情报,指引到路,更当初倭寇在东南活动的模式完全一样。

    满清现在占据的土地,也就是淮北、山东、北直、河南、山西和关外,可是朝鲜的明军,却能够威胁山东、北直和关外,几乎威胁他半数土地的安全,多尔衮必须将朝鲜解决。

    这一次代善领五万人进攻朝鲜,如果不能攻下来,那多尔衮就只能下令迁海,将沿海五十里的人口,全都迁到内地去,以此来防备明军的袭扰。

    五万清军来攻,朝鲜震动,但是因为三万明军驻扎在朝鲜,朝鲜君臣到不惊惶,反而想在父母之邦面前好好表现,可是愿望虽好,现实却极为残酷。

    清军的进攻赶在了鸭绿江还未解冻之前,所以清军骑兵轻易冲开了朝鲜的防线,安平道几天时间就全部沦陷,黄海道也丢失大半,清军一路根本没有遇见什么像样子的抵抗,朝鲜纯粹又丢人现了回眼。

    由于丢失了重镇平壤,六万联军只能在朝鲜京畿道之北的开城附近,阻击清军继续向南。

    朝鲜的地形,东高西低,东部是绵延的大山,西面地势平坦一些,沿着海岸线有一条狭长的平原地带,而这条平原地带,有宽有窄,开城附近就比较狭窄,联军堵在这里,便可以挡住清军继续南下进攻汉城。

    此时在离联军大营不远处的一座山岗上,几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