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这些大船又随着刘泽清的部众降清,统统归了清庭。

    清军掌握水道,使得扬州成为真正的孤城,形式不容乐观。

    五月二十五日,王彦独守扬州的第三十日,随着准塔部清兵的到来,扬州迎来了最为猛烈攻击。

    清兵伏尸近万,扬州城也被火炮轰得千疮百孔,守军同青壮死伤无数。

    “清兵退了!”

    忽然一声呐喊在城上响起,绿营兵,终于在巨大的伤亡面前屈服,如潮水般退去。

    城外,清兵帅帐里,和托大发雷霆:“三十万大军,居然打不下一群贱民守卫的城池,真是岂有此理!”

    城内,王彦驻立在南面城楼上,他身上的明光铠已经失去光泽,嘴上长满了乱糟糟的胡须,眼眶深陷,显得十分疲惫。他用那布满血丝的双眼向南方眺望,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无一艘战船北来。

    (本章完)

第57章 生毒计,多铎抛尸() 
江北尽陷清庭之手,只剩孤城扬州,困守北岸苦苦支撑。

    三十万清军联营八十里,大有破扬州,饮马长江,投鞭断流之势。清军此来,兵峰之盛,堪比前秦苻坚,但弘光朝却并非东晋,朝中人心不齐,将领拥兵自重,根本无法调动,比之弱陈,尚且不如。

    在王彦夺回扬州后,弘光朝廷欲遇调福建之兵入援,但朝中钱粮早已被江北和左镇消耗一空,无法满足郑芝龙要求,最后只得作罢。

    江北清军威胁已经超过左镇叛军,马士英只得妥协,调池州总兵方国安一万人马救援扬州,但方部赶至镇江后,见清军营寨蔓延,旌旗如林,足有数万之众,便不敢贸然渡江。

    江防水师郑鸿逵连忙上书朝廷,言:“臣观虏分偏师驻守江岸,足有四万余众,而镇江之兵不足两万,若强渡援扬,恐寡不敌众,江防亦会有失。臣恳请陛下,再发大兵数万,臣方能会同援扬诸将,破虏岸防,解救扬州万民。”

    弘光朝得了奏报,东林一党便再次欲调黄得功援扬,马士英一党同皇帝担心左部趁势东下,自是不肯,言:“可募兵援扬!”

    东林之人又驳斥曰:“朝廷无钱,如何募兵。”

    马阮一党言:“可加田赋,征商税。”

    东林之人乃是江南士绅,世家大族的代表,自然不能容忍,激烈反对道:“加税伤民,恐激起民变!”

    两党争论不休,凡是一党所提,另一党必然反对,朝政乌烟瘴气,致使时间流逝,朝廷却一策无成。

    一心想要办实事的大臣顿时心灰意冷,左懋第见在朝堂上无法影响朝局,只闻每日争吵不休,随上奏本,请往浙江自筹粮饷,招募乡勇援扬。

    弘光朝的党争,使得王彦重夺扬州,为大明争取的宝贵时间,被生生浪费,错失调整策略的时机。

    不久后,准塔部兵至扬州,江北兵马尽降清庭,围攻扬州之兵以达三十万之众的消息传入朝廷,原本争论不休的两党,顿时如同当头棒喝,变得慌乱不堪,但这时在再想调兵,却已经浪费了宝贵的一个月时间。

    这时无论是福建,还是湖南广东的兵马,都已经远水解不了近渴,皇帝与朝臣只得期望,守卫扬州的王彦能够坚守城池,将清军挡在江北。

    为了抓住扬州这根救命稻草,皇帝与朝臣连忙对扬州诸人大肆封官加爵,随将王彦连升两级,封为广州总兵,龙虎将军,忠勇伯,总管扬州防务。

    诏书印信连夜送往扬州,但此时清军已经控制部分航道,传指使者与南岸援兵一般,只能行至镇江,便望江心叹。

    多铎三十万大军围困扬州,占据巨大优势,甚至屡次登上城墙,但最后都被明军赶了下来。清庭欲速战速决,但扬州久攻不下,让多铎心中十分懊恼。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六月初,江南天气日渐炎热,清军营中开始疫病流行,多铎心中顿生一条毒计,随即令人招来工匠打造投石车百具。

    不几日,投石车被打造出来,多铎随令清军四下屠杀百姓,将尸体暴晒,而后投入城中。

    多铎想制造瘟疫大败扬州守军,但瘟疫却不好控制,他令大军分营驻守,又令清兵抓捕医者,运来大批药草,防止清军营中出现疫病,而后专等扬州城中爆发瘟疫。

    王彦没想到清军会如此狠毒,连忙让人焚毁尸体,召集扬州城内的医者,但疫病还是很快在扬州城内蔓延,使得城中每天都有大批人感染。

    扬州城中躲避了七十多万军民,本就十分脏乱,加之四面被围,污浊之物无法运出城外掩埋,本就容易引发疾病,清军抛射死尸入城,顿时让城中本就糟糕的环境,瞬间崩溃,疫病大起,收割人命。

    本就已经危机的扬州,变得更加风雨飘摇。

    扬州城内,一个多月的防守,使得扬州青壮战死三万多人,两万代伤,王彦可用的战兵只剩四万多人。

    如今城内疫病大起,王彦虽让人烧热水,隔离染病者,焚烧尸体,处理粪便,但城中缺少药材,他还是没能控制疫情,守军感染上千人。

    城中的粮草,也随着城中七十多万军民的消耗,变得紧缺起来,各种物资开始匮乏,扬州已经到了危机之刻。

    王彦原本以为重夺扬州后,大明的援军很快就会渡江支援,但没想到先是刘良佐的四万援兵投了清庭,而后本该到来的忠义营步军和其他大明援军也都没有消息传来,守卫扬州只能靠着城内的青壮和数千官军。

    孤城不能久守,扬州被三十万清军围攻,加上城中疫病横行,若无支援,扬州的血迟早会流干,王彦必须要为城中的七十多万军民,争一条活路。

    他不可能放弃百姓,看着他们被清兵屠杀,所以他无法带着兵马突围,清军又不会退去,他便只能期望朝廷速发援兵支援。

    是夜,扬州城内的一座军营里,火把通明,三千甲士站立在校场上,前面是一百位未穿铠甲的壮士,胡伟宗、张有德、戴之藩都站立其中。

    他们白天都没有参与守城,而是养精蓄锐,等候晚上的到来,去完成一向特殊的使命。

    闪烁的火把,照耀在众人脸上,散发着阵阵肃杀之气,百名壮士都是王彦挑选的会水,且善战的勇士,他们中大部分都是运河上讨生活的汉子,清军南下,让他们成了扬州守军,成了挥刀保卫家人的勇士。

    如今,这百人每一人身上都带着盖着王彦官印的求援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扬州的一份希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王彦挎着战刀,看着校场前的甲士同百名壮士,带着一丝悲愤,大声呼道。

    “扬州四面被围,本将同汝等同陷城中,今城内疫病横行,若不能解围,本将与汝等亲人,同死城中。”王彦看着百人,突然拜道:“扬州百姓,本将性命,今日托付汝等之手。今夜本将亲带甲士,为汝等杀开一条血路,诸位务必勿忘扬州父老之托,搬来救兵,解民倒悬!”

    (本章完)

第58章 求援兵,勇士出扬() 
三十万清军将扬州围得水泄不通,求援之人,就算侥幸杀出重围,运河和长江上,还有无数清军兵船劫杀。

    六月的江水虽不如寒冬腊月那般冰冷,但长时间的侵泡,也非一般人能忍受,营中站立的百名壮士,要泅渡长江天堑,还要躲避清军的击杀,此去无疑是九死一生,危险至极。

    然死而有益于天下,死之可也!

    自古孤城,不能久持,为救扬州百姓,为救陷于城中的亲人,七尺之躯,就算葬身鱼腹,又有何惜呢?

    众人听闻王彦之言,见他真诚一拜,无不为气氛所感染,深明此去之责,是肩负七十多万扬州人生存之希望。

    “诸位壮士,请满饮此杯,本将同汝等同出东门,送汝等入运河,请援兵,救扬州!”王彦看着肃然而立的百名壮士,端起亲兵送上来的一碗壮行酒,大声喝道:“干!”

    “请援兵,救扬州!”一碗碗酒水被送到众壮士身前,他们拿起酒碗,齐声答应,而后一饮而尽,心中豪气干云,气冲云霄。

    “啪!”一声响,王彦同众壮士齐摔酒碗,而后吼道:“扬州之人,定记诸位之名,百世不忘!”

    “吾等定然不负将军之托,不负扬州百姓之望,但使一人得存,也定然搬来救兵!”百名壮士齐声回道。

    王彦目视他们,见众人决然,随令亲卫牵来马匹,他翻身而上,环视众军,一挥马鞭,大声令道:“出发!甲士随本将出城,踏破虏营,为壮士开路!”

    三千甲士护着百名壮士,鱼贯出营,身上甲片,腰间战刀,背上箭壶,哗啦直响。

    扬州东门外,张天禄、张天福近两万绿营背靠运河扎营,运河上副将扬守壮,张思达领百艘兵船来往穿梭。

    在大运河对岸,还有清庭兵部尚书韩岱、梅勒章京伊尔德,侍郎尼堪统领的真满州和外藩蒙古兵。

    王彦如果想带领扬州守军突围,就算突破张天禄、张天福的绿营,也过不了运河,更不要说对岸还有真满州和蒙古骑兵严阵以待。

    清军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断绝了扬州守军突围的可能,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心有成竹,认为扬州守军不可出城作战,所以在防守上心生懈怠。

    清军自兵至扬州以来,扬州守军便未曾出城作战,如此月余时间下来,特别是本就没有多少战斗欲望的绿营兵,在巡哨和值夜上,派遣的兵马就越来越少,越来越放松,给了王彦可乘之机。

    如此情况,扬州守军虽不可能突围,但要从驻扎在运河边的清军大营上,打开一道缺口,送精锐勇猛之士出城求援,却是绰绰有余。

    是夜四更,张天禄、张天福正熟睡间,王彦领着三千甲士,趁着夜色,摸到清军营外,突然袭击,他一边令步军四处纵火,一边在营中砍杀,使得绿营大乱。

    正睡得香甜的张天禄等人,忽闻营中大哗,来不及穿上衣鞋,便连忙起身挑起帐帘观看,只见大营四处火起,喊杀之声不绝于耳,不由得大惊失色。

    夜晚中,绿营兵不知城中出来多少兵马,纷纷惊恐万分,向其他城门溃逃,张天禄来不及穿上铠甲,便被亲兵拥着出了大帐,迎面正好撞上杀将过来王彦,顿时魂飞魄散。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王彦领着三千甲士出城偷袭东门外清军大营,但其他各门的清军却未受威胁,不需半个时辰,便会赶来支援,所以留给王彦的时间并不充裕。

    如果他不能趁着清军没有反应过来之间,迅速冲破张天禄的大营,送百名壮士入运河,他和三千甲士,可能就要陷于城外,被清兵包围。

    在偷袭得手后,王彦便领着一队兵马直接奔张天禄营帐而来,只要斩杀绿营主将,那东门外的绿营兵就会迅速崩溃,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王彦之后便能从容退入城中。

    相反,若让张天禄集结败军,同他纠缠到一起,等到多铎反应过来,组织兵马来援,那王彦的处境将十分危险。

    张天禄被十几名亲兵护着出了营帐,他只穿一件单衣,脚上的鞋子都只穿一只,本就狼狈不堪,看见王彦领着凶神恶煞的几百明军杀来,哪里敢正面交锋,顿时拔腿便跑。

    王彦见之顿时大喜,用刀指着张天禄的背影,大声骂道:“数典忘祖之辈,哪里逃!”

    大骂之间,明军一拥而上,一名壮士更是速度极快,几个健步便追上清兵,挥刀砍翻几人。

    这人正是武艺高强的胡为宗,他手起刀落,清兵无一合之将,张天禄奔逃中只觉得,身边清兵越来越少,正惊恐间,他回头张望,只见一身影一跃而起,一道白光便向他脖子袭来,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白光闪过,鲜血飞溅,张天禄直觉得天旋地转,而后整个世界一暗,他就已经身首异处。

    胡为宗一把抓起张天禄人头,顿时便仰天大吼,清兵见此立马溃散的更加厉害。

    王彦见此大为欣喜,他勉励胡为宗几句,便同他一路杀至运河边,可这时河上的清军兵船已经反应过来,纷纷向岸上的明军放箭,瞬间就射死数人。

    张天福要比张天禄幸运,他没有撞见明军,在亲兵的护送下,躲到了兵船之上,他听闻自家兄弟张天禄被明军所杀,顿时大怒,连忙联络扬守壮、张思达,调集兵船沿岸射杀明军。

    对岸的真满州同蒙古兵,见对岸绿营被攻破,四处火起,也开始在岸边集结,准备渡河攻击偷营的王彦。

    情况紧急,王彦连忙让统手和弓手压制清军兵船,百名壮士则趁乱,跃入运河之中。

    “铛铛铛~”一阵急促的鸣金声响起,却是在城上为王彦压阵的何刚,得知多铎已派出骑兵直扑东门,要断王彦后路,立马传递讯息,让他赶快回城。

    王彦闻声,不禁眉头一皱,没想到清军的反应如此迅速。

    这时他见百名求援的勇士,都已经跃入水中,有的还抢了一条小船,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不再与运河上的清军兵船对射,领着人马,匆匆往城门退去。

    运河上,三名明军壮士,架着一条小船,拼命摇橹前进,但很快便被一条清军大船撞翻,三人跌入水中,来不及泅渡,就被船上的箭雨射中,将水面染色成腥红。

    另一处,一名明军在水中潜行,刚冒出头来换口气,数杆长矛同时杀来,顿时贯体而亡。

    河面上,清军兵船来往穿梭,沿岸还有清兵打着火把搜寻,宛如天罗地网,劫杀跃入水中的明军壮士,不时便有人被发现,或被弓箭射死,或被架着小船的清军用长矛捅死,场面惨烈,九死一生。

    明军的献血染红了河面,但水流冲过,那一朵朵绽开殷红,又如晚秋的落红般凋敝,只有河面上的插满箭雨的浮尸,诉说着他们的悲壮,诉说着他们的决然和誓死如归。

    呜呼,壮士余百人,来日几人归!

    感谢诸位书友的推荐和评论。

    (本章完)

第59章 疫病起,瘟疫夺命(补一)() 
历史上,清军在攻陷扬州后,五月间便渡过长江,灭掉了弘光朝廷,但王彦的出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王彦重夺扬州,以一城之力,独抗多铎三十万大军的围攻,将清兵托在江北一月有余。

    时间到乙丑年(1645年)六月,弘光朝廷比另一段历史上,已经多存在了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弘光朝廷因为党争激烈,官场腐败,武将跋扈,以及历史的惯性等等原因,并未做出多少改变,低下的效率使得朝廷,白白浪费了扬州军民争取的宝贵时间。

    在民间,这多出来的一月时间,却发生了许多变化,历史上清兵四月初南下,五月中旬便占据南京,江南士绅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朝廷便已经灭亡。

    现在随着王彦在江北的抵抗,以及清兵在江北大肆劫掠的消息传到江南,士人百姓倍感恐惧。虽然朝廷因为党争等原因没有建树,但民间却在无形中形成了一股股抗清的力量。

    三月间,陈子龙与王彦在南京分别后,留于南京半月时间,完成王彦的嘱托,四处联络朝臣,谏言防备清庭,但他身处庙堂之时,尚不能影响朝局,如今身处江湖之野,自然更加不会有什么效果。

    陈子龙同左懋第上下奔走,联络相熟大臣,谏言数本,都如石沉大海,了无音讯,他不由得心灰意冷,随与南京友人拜别,带着弟子夏完淳返回了松江老家。

    四月间,陈子龙于家中讲学,忽然惊闻清军南下,江北皆叛,史公身死,顿时大惊。

    陈子龙对朝局心灰意冷,却不愿坐视胡骑南下,他多方打听消息,得知王彦重夺扬州,孤城据守,心中甚慰,大赞王彦救时之才,然而朝廷对扬州的支援,却不尽全力,两万兵马畏于清军势众,顿于镇江,不敢过江支援。

    陈子龙心中忧惧,怕王彦不能久持,随自散家财,同夏完淳之父夏允彝,得松江知府支持,训练松江本地乡勇,准备请奏朝廷援扬。

    左懋第身处朝堂,见清军围扬日久,臣公争论不休,却无实策解救扬州之围,他每日上朝只闻两党相争,顿感大明以有覆国灭祀之险。

    左懋第深感身处朝堂,每日听两党相攻,也无用处,随请奏皇帝,入浙自筹兵马援扬。

    弘光帝被朝臣吵得头昏脑涨,觉得左懋第是办事实之人,随准其所奏,以兵部左侍郎之职入浙募兵。

    左懋第于五月底出南京,进入浙江,奔走劝说,适逢原本效力于史可法麾下的职方主事吴易,奉命入浙筹粮。

    扬州被围,史可法身死,吴易滞留于浙,闻左懋第急需粮草招募新卒援扬,随带着粮草人马,前往投效。

    左懋第得吴易之助,顿时便在浙江打开局面,随后吴易又从南直隶招来吴江同乡举人孙兆奎,诸生沈自駒前来效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