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多尔衮看了洪承畴的建议,心中是一百个赞同,天赐良机,还避个娘的暑,在机遇面前,天大的困难也要创造机会上。

    三顺王,如今只剩下两顺王,督促这五万多人,在河南监视防备湖北的明军,他们接到命令,却犹豫起来。

    河南之地,中华文明起源之处,谓之中原,要说是个好地方,但自宋以后就没落下来。

    崇祯年间,天下大乱,南来北往,东去西来,无论那个方向,都要打河南,没办法四战之地,就是这么倒霉,十多年过去,早已被糟蹋的不成人样。

    除开河南残破,无法支持两顺王南下之外,明军襄樊一带,马进忠、王进才足有五万多人屯垦,两顺王兵力不占优势,还要攻打坚城,显然没多少胜算。

    两顺王得了命令,赶紧上书,南下可以,请朝廷多少拨点兵马钱粮。

    他们这一路,可不比江南,何腾蛟听了王彦的建议,将鄂北之地数十县之民全数迁走,他们南下,估计稻田里的杂草都长齐腰了。

    多尔衮又立刻命兵部对两顺王的军队进行补充,孔有德补充两万人,配属线国安、曹得先、徐得功三位总兵,尚可喜也补充一万人,配属许尔显、班志富两位总兵,将河南兵力提升到八万人。

    总之多尔衮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条件只有一个——赶紧南下。

    此时清廷兵部还在酝酿作战计划,最初打算也来个兵分三路,一是两顺王走新野攻襄阳负责湖北,江南清军分为两路,一路为偏师,走长江南岸,负责牵制江西明军,一路为主力,走长江北岸,直奔武昌,可是清廷这边计划尚未完全定稿,江西明军却抢先出手,将清廷的节奏打乱。

    清廷要动手的消息,自然被隐藏在洪承畴身边的侯方域,第一时间得知,情报通过天地会,很快传到了赣督万元吉手中。

    姜曰广、万元吉、金声恒,这赣地三巨头立刻聚集在一起商议,最后定下了两个策略,一是派遣军队帮忙抢收,保证粮食不被清兵抢夺,二是主动出兵江南,大举烧田,让清兵无粮,拖延清兵攻击的时间。

    不得不说,这三人心比王彦要狠一些,金声恒领兵三万,突然袭击池州府击败清总兵扬捷,然后大军分成十股,遇城不攻,专门大肆放火焚烧稻田,滚滚浓烟冲天而起,南直百姓哭声一片。

    此时洪承畴正聚兵江宁,拣选大军准备出征,得到消息立刻大怒,连忙派兵前往绞杀,但兵马一到,金声恒又主动退回了江西。

    清军盘点损失,池州、徽州、宁国三府的稻田居然被烧去大半,损失可谓惨重。

    而就在这时,舟山鲁监国也不干寂寞,突然袭击沿海,他到不是配合金声恒,纯粹是饿得眼睛发绿,上岸斗地主来了。

    随着隆武政权的强势崛起,曾经的抗清中心浙江,能与隆武唱对台戏的鲁监国,逐渐成为配角,但浙东海外却依然风起云涌。

    鲁监国政权现在的瓶颈,就是人多地少,急缺粮草,虽说有浙东海商的暗中支持,但杯水车薪,几万人待在岛上,哪能不饿得慌,所以他们早就盯上了江南的夏粮。

    金声恒这边烧,鲁监国这边抢,都是打一枪就跑,他们一个奔回老巢,一个坐船就跑,搞得洪承畴十分疲惫,连出兵的事情也受到了影响,但就在他一筹莫展时,清廷安庆总兵,却传来了一份重要的密报。

    (感谢某人像个狗的五百书币,感谢萧筱暗,来给爷笑一下,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虾米007,书友3072的月票。)

    (本章完)

第522章 过江() 
江南之地风起云涌,但王彦并不知晓。

    此时他等来了从泸州过来的船只,正看着大军登船。

    清晨,红日东升,光芒照在巴蜀之地绵延的大山上,勾勒出一条条金边,大江之水在它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茫茫浩瀚。

    在重庆府最大的渡口对面,一座小山上,大纛旗迎风飘扬,五色令旗插满了山头,正随风猎猎作响,山顶上还搭起了大鼓台,十多面硕大的战鼓,摆在上面显得威风凛凛。

    王彦负手站在山顶,凝望着滔滔江水,“巴山风雨起苍黄,十万雄师过大江??”

    他看着山脚下,长江边,无数碟盔,红樱,对襟步甲的士卒登上船只,上了竹筏,密密麻麻的一片,巴县城外绵延的军营中,无数条人流汇集到江滩,人头蚕动,长枪密如林,旌旗如云,魏巍壮盛,他胸中不禁有一种波澜壮阔,气吞如虎的情怀,此时他忽然笑了起来,“今日过了长江,便是本阁横扫川蜀之时。”

    这时,旁边瞭望塔上的旗鼓大喊:“相公,吴将军打旗语,忠义军准备好了。”

    五万人马,自然不能一拥过江,渡口就只有那么宽,江滩就那么大,必须分批次渡过去。

    王彦听了,神情一阵肃然,他一挥手,战鼓擂起,“传令吴日生渡江。”

    明军明目张胆的就是要从大渡口强渡,所以清军早就发现了动静,并做好了迎击的准备,不过李国英与王遵坦都不是很担心。

    首先明军的船支并不多,只有三十艘,且没有战船,一次运过江来的人最多一千人,对岸防够不成多大威胁,再者那些筏子便不要提了。

    之前明军一千多号人在王家沱渡江,结果筏子没到江心就被冲得七零八落,这大渡口水流比王家沱还急,两人已经认定明军这次渡江,十之八九又要失败。

    这时,大渡口上传来一阵阵急促的警钟之声,‘当!当!当!’钟声显得惊惶而急促,这是清军瞭望兵,发现了军情。

    因为水流的关系,明军的登船点设在清军的上游斜对面,并不在大渡口的对面。

    江面上,三十艘船里满载着明军士卒,从天上往下看,全是插着红樱的碟盔挤在一起,一门佛郎机小炮则被放在船头。

    明军从泸州搜集的船都是小船,在江面上起伏航行,仿佛在洪流中飘荡的一片片树叶,水面很急,十分颠簸,船舱内的明军士兵手握战刀,脸上阵阵肃然。

    这时船只风帆鼓起,借着西南风,斜刺里向长江北岸驶去,船头直接指向大渡口前的江滩。

    在船只之后,一百多个大竹筏,每个筏子上都座着二十名士卒,竹筏在船只后面一字排开,由忠义军副统制吴日生统领,他们乘风破浪,借着水势向大渡口冲去。

    北岸边,清军在江滩上修建了一条土墙,上面占满了士兵,还在山腰修建了炮台,随着船只冲过江心,清军这边先行开火。

    轰隆的炮声响起,一枚枚铁弹砸向江面,溅起一丈多高的水柱,江水被溅上天空,又落下来,瞬间淋湿了船上士卒的衣甲。

    炮声轰隆,明军船头放的小佛郎机也开始还击,铁弹乱飞,将船只砸出了许多窟窿,炮弹撕破了风帆,但小铁弹对船只的损害并不巨大。

    清军没有红夷大炮,双方对射虽然凶猛,但并不是十分惨烈,清军的炮弹多落入江水中,溅起道道水柱,明军船只颠簸的厉害,炮弹更加打不准。

    船只有风帆,又借着水势,速度比筏子要快上许多,所以将筏子甩在了身后,早早过了江心。

    李国英面带冷笑,挥手道:“火箭上!”

    一千弓箭手,从土墙里出来,站在江边弯弓搭箭,在火炬上点燃,咻咻咻的射出千支火箭,箭矢射在船帆上,立刻把船帆引燃,顿时黑烟滚滚,箭矢钉在船身上,整个船只也慢慢烧了起来。

    不得不说,对付船只,实心弹的作用,还真比不上火攻。

    江面上船只燃起大火,速度慢慢降下来,李国英与王遵坦见此,觉得大事以定,至于那些筏子,估计很快就要演绎他们所期待的一幕了。

    “将军你看,筏子过江心了!”这时观察的清兵突然惊呼道。

    李国英、王遵坦听了,向江面望去,果然见百架筏子,如同一条水蛇一般,居然过了江心,继续向岸边冲来。他们两人一个辽东人,一个山东人都不会水,更别提什么了解长江水纹了,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都是筏子,为什么之前不到江心,就被水流冲乱,而这次却一字排开杀过岸来。

    此时船只已经冲到岸边,太湖将领吴毅山立刻举起战刀,拿起盾牌,嘶吼一声:“弟兄们杀啊!”

    近千明军纷纷从船上,跳入水中,涉着齐腰的江水,举着盾牌向岸边跋涉。

    王遵坦是文官,虽是巡抚但战斗主要还是由李国英指挥,他扫视一眼眼下的情形,知道绝对不能让明军在摊头战稳脚跟。

    “抚台大人,我领两千人把他们赶入江中,抚台大人指挥弓手、铳手,一定不能让筏子上的明军登岸。”

    三里长的江滩,从船只上跳下的明军,喊杀着涉水上岸,但迎面便撞上了两千清兵,瞬间战在一起,刀枪相击,血肉翻飞。

    这时筏子已经到了水势逆转之处,筏子上的民夫立刻用长杆顶住,几个长杆,交替着撑着筏子冲向北岸。

    王遵坦领着四千清军赶到了登陆之地,眼看着十多个大筏子靠岸,一群群明军士兵从筏子跑下来。

    这些筏子吃水浅,所以能直接冲到岸边,比搁浅的船只,还要好用一些,士卒不用涉水,就能直接上岸。

    “弓箭准备!”王遵坦大喊一声,三千清军弓手立刻张弓搭箭,对准了明军士兵。

    “射!”

    一声令下,箭矢密集地射向筏子,刚上岸的数百士兵措手不及,被铺天盖地射来的箭矢,打来的铅弹,放倒大半,剩下的百余士兵立刻用盾牌抵挡,组成一面盾墙。

    王遵坦见抢到先机,他心中大喜,连忙喝令道:“弓箭压制住敌军,不准敌军登陆!长枪兵把登岸的敌军赶下去。”

    (感谢凭栏的六百书币,感谢袁博仁!香港娱乐的月票)

    (本章完)

第523章 铁人军() 
筏子一个个冲向岸边,上面的明军举盾飞奔下来,箭雨铺天盖地,不断有士卒中箭倒地。

    一名士卒举盾急奔,羽箭钉在盾上,但是护住了上身,却没想到一支流矢忽然噗呲一声插入腿部,他奔走间并未察觉,跑出几步才载倒于地,嘴中发出一阵哀嚎。

    长江南岸的山顶上,战鼓擂的惊天动地,震人心魂,激励着战士忘我向前,拼死搏杀。

    第一波登岸的明军,以防御力较强的刀盾手为主,他们的目标并非击垮清兵江防,而是在摊头推出一快可供后续部队立足的空地,确保江滩的摊头阵地。

    三千明军冒着箭雨冲上摊头与清兵刀盾、长枪相撞,头顶是从天上吊射过来的箭雨,他们拼死搏杀,死守摊头。

    此时明军第二波渡江部队,在催人急进的战鼓声中,已经越过江心,筏子靠近岸边后,上面的明军弓手开始搭箭反击。

    这一波渡江的大部分都是弓兵,任务便是压制清兵攻击,帮助刀盾兵向前推进,扩大滩头阵地。

    只是江滩实在狭窄,空地上挤满了人,不少人根本没法子登岸,只能站在水中弯弓射箭,清兵箭雨胡乱抛射,也能带走一片明军。

    长江南岸,王彦拿着千里镜注视江滩,可以看见清军弓手正在列阵射击,大队明军被清军步军堵在江滩上,无法推进,他心中也不由焦急起来,如果江滩无法打开局面,后面的队伍就没法子登岸,只能连人带筏子,一起被冲到下游。

    中路军在巴县已经耽搁了小半个月的时间,如果这次渡江失败,那明军再想渡江,便就更难了,整个扫荡川蜀的计划,也将功亏一篑。

    此时王彦看了身边的陆士逵一眼,立刻喝令道:“士逵,你带着五百重步登岸!”

    之前王彦与清兵作战,战事进入焦灼以后,尝尝缺少打破僵局的手段,反到是清军一方,时常出现重甲骑兵、重甲步兵这样的尖兵,所以他也有意装备一只重步,作为他的杀手锏。

    中国历代战争规模巨大,无论是锁甲,还是鳞甲、扎甲,大都是将领军官专属,精兵或许能混到铁甲,至于普通炮灰,一件破袄足矣。

    在军器监为大军打造衣甲兵器之时,王彦便有意打造一支装备重步的盔甲,但苦于时间不足,加上缺少精铁,制作费时,原定的一千套包裹全身的鳞甲,直到出征之时,王彦才收到两百套。

    其实相比之下,王彦更中意白番兵的板甲,不过在问过工匠之后,得知制作困难,而且太过笨重,不利于机动,所以打消了念头。

    此时王彦的重步,除了军器监提供的两百套鳞甲之外,王彦又搜集诸如锁子甲、山纹甲等一些杂七杂八的铠甲充数,合计三百套,装备给他的亲兵五百人,号铁人军。

    重步还没有完全成军,王彦本不想轻易使用,但这个关键时刻,他已经顾不上了。

    随着王彦的命令下达,陆士逵抱拳应下,片刻之后,五百铁人军到了江滩,大队士卒围上来,帮他们穿好盔甲、战裙、铁靴,在盔甲之外为了保险,又套上了一层防御鸟铳的棉甲。

    五百士卒,统一戴上鬼面,大多数只漏出双眼,他们手持藤牌,腰间挂着弓箭,手里拿着从郑成功那里换来的倭刀,杀气腾腾,无坚不摧。

    铁人军乘着竹筏驶离了岸边,北岸激战依旧,吴日生忽然听见战鼓一变,忙回头望去,见山头令旗舞动,顿时暴喝一声,“吴毅山,你带人赶快把岸边搁浅的筏子推入江中,不要挡了后军登岸。”

    正指挥弓箭压制清兵的吴毅山听见命令,立刻让人去清理摊头。铁人军一个个身上穿了六七十多斤,如果涉水上岸,十之八九要陷在稀泥里,估计还没上岸就没劲了。

    此时,大群士卒转身将前两波明军登岸搁浅的的筏子,推入江中,顺着水流冲向下游,以减少铁人军冲击的距离。

    筏子冲到岸边,气势威武的铁人军,上岸列队,队伍整齐,一柄柄战刀闪烁着寒光,杀气腾腾,他们在陆士逵的率领下,迅速列队成五排,向堵住河滩的清兵一步步杀去。

    明朝战法超前,重视火器,相反却不怎么重视重步兵,王遵坦看见这队人马上岸,神色异常凝重。

    “射!”

    他再次下令,清军弓手纷纷吊射刚刚登岸的铁人军,箭如疾雨,铺天盖地,无数箭矢射在铁人军上,外层的棉甲被破开,但里层的铁甲却挡住了箭矢。

    清兵只见,不少明军被射成了刺猬,身山挂满了箭矢,但却依然向前挺进,弓箭并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没有一个铁人军倒下。

    铁人军依旧一步一步向前,凝重如山一般,先登岸的明军刀盾和弓手纷纷给他们让开通道,而清军已经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同时也有一种极大的惊惧,对方竟然不怕弓箭,王遵坦本能的后退,心中有一种不妙之感。

    “再射!”

    王遵坦一声厉喝,箭矢再一次如暴风骤雨般射向铁人军,密集得令人窒息,但依然没有什么效果,而就在这时,陆士逵大喊一声,“杀!”

    铁人军纷纷拿着倭刀,杀进了清军队伍中,李国英连忙指挥人马抵挡,他只见对面一人,身上满是羽箭,但依然生龙活虎,清兵是刀砍不进,枪捅不死,顿时纷纷胆寒。

    倭刀锋利,十分便于劈砍,当然因为刀本身的缺陷,无法破开铁甲,但是对付只穿轻甲的绿营兵,确是绰绰有余。

    铁人军挥刀劈杀,鲜血飞溅,四肢横飞,就仿佛砍瓜切菜般杀戮这清兵,惨叫声响彻岸边。

    这些铁人军俨如来自修罗地狱的魔鬼,惨烈的屠杀令清军士兵胆寒心颤,清军被压得不断后退。

    吴日生抓住时机,举刀大喊,指挥滩头明军,不断汹涌杀向清军。在铁人军的突破之下,清兵连连后退,摊头阵地顿时就被扩大。

    南岸明军见此,后续部队,再次乘筏而来,不断有明军被送上岸。

    这时,江滩上已集结近一万人,明军杀声雷动,士气高涨,清兵终于难以抵挡,在一瞬间崩溃了,绿营兵们争先恐后向后奔逃,没有人再抵抗明军,清兵恐惧着大喊大叫,兵败如山倒。

    王遵坦、李国英见势不妙,带领数百亲卫调头向东逃窜~

    (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鸡鸡太小不想说话的两章月票,欢迎回归。)

    (本章完)

第524章 合围万县() 
明军在江滩取得优势之后,随着明军登岸人数远远超过了清兵,长江北岸的清兵已经没有能力将明军赶入长江,江防失守以是必然。

    王遵坦同李国英领着败军疯狂逃窜,他们没有北去成都,因为西路军占据合州,切断了他们的道路,所以两人只能向东逃去与吴三桂回合,进入明军的下一个包围圈。

    明军一路追击,两人领着两千多人逃过佛图关,然后匆匆渡过涪江,期间明军追至,清军一片慌乱,清廷四川巡抚王遵坦一个不小心,便坠入江中溺亡。

    明军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