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云深处有为家-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月甲子,罕慎和迤北小王子一起回去了,这俩人都要预备婚礼,还要给自己未来的妻子建立一座城,效仿当年的松赞干布那样,建立一座供她们居住的城池。
  乙丑,户部侍郎李衍、刑部侍郎何乔新巡视边关。
  壬申,朱永败贼寇于大同、宣府。。。。。。。
  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吴有为看着月色,品着月饼,喝着茶水,算计着大明的将来,万通陪在他身边,给他换了一壶奶茶:“在想什么?”
  “在想将来。。。。。。。”吴有为躺在摇摇椅上晃晃悠悠:“现在的大明,和历史上的大明不一样了。”
  改变的太多,他已经察觉到了。
  历史上薄弱的大明,现在却强盛的很,商贸尤其发达。
  “嗯,都是你的功劳。”万通坐在他身边:“日本那边已经走上正轨了,估计今年就该有贡品来了。”
  二皇子那边经常有“家信”往来,他们到了那里之后,安顿好了,便开始振兴当地产业,因为带去的人都是光棍,他们去了就。。。。。。娶媳妇了!
  曰本女人真是比大明的女人还要没脾气,而且不用担心岳家怎么样,几乎都是娶了女儿踹了岳家。
  语言不通没问题,只要能娶上媳妇儿就行,那地方一袋大米就能换个媳妇儿回来。。。。。。。
  “其他的地方呢?”吴有为知道,大明正在对属国虎视眈眈。
  “状况良好。”万通道:“有不少宗室王爷们都给皇上上了奏折,希望能为大明出力。”
  其实比起在封地过着猪一样的生活,他们也是有理想的好么。
  一个小国给自己掌控,和在封地里无所事事的活着,当然是不一样的了。
  大家都是朱氐子孙,谁也不比谁笨,凭什么你能当皇帝,我们就得当个王爷呢?
  若是能当个国主,岂不是比当王爷强多了。
  而且谁不想留名青史啊?
  自己建国,他们就是太祖!
  一个个能不兴奋么。
  果然,九月重阳一过,南边就来了消息,大琉球国和小琉球国因为不堪倭寇骚扰,合并成了一个,琉球国。
  然后。。。。。。就被倭寇攻陷了。
  因为琉球与日本国离得近,生活习性都差不多,倭寇很容易就在此处建立了国度,只是,还没等他们庆幸,就在他们灭了琉球王室后,大明的水军到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大明水军攻下了琉球,可惜,琉球王室没人了!
  怎么办呢?
  二皇子,现任的日本国王祈求他的父皇,大明的皇帝,派个亲王来管理琉球。
  宪宗皇帝思考了一段时间,却将琉球并入了日本国,给自己的皇儿添了好大一片。。。。。。呃,其实也不算大,就是几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小岛的封地。
  可是继琉球之后,暹罗也受不了倭寇骚扰了,现在的暹罗正是第二素攀那蓬王朝时期,而且赶上了他们国王更迭,波隆摩罗阇三世没儿子!
  如果按照历史正轨,继承他王位的是拉玛铁菩提二世,现在第二素攀那蓬王朝君主更迭快速,加上国内并不平稳,基本上每隔二十年就要换一任君主,所以,他们更受不了倭寇的骚扰。
  叫苦不迭之余,这些信奉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枺艺拔夜颇鲜〈鲎宓厍鹊姆鸾獭K窃挤鸾淌逼谥螅颗煞鸾讨械囊桓雠上怠#┑娜耍枷虼竺髑缶攘恕
  但是他们相隔甚远,求救。。。。。。也没用啊!
  何况这个时间点,大明正在秋收好么!
  这一年的秋天,糖果厂新推出了玉米软糖和高粱饴糖,这样的软糖,受到了老年人的喜欢。
  玉米价格有了小幅度的上扬,天下百姓受惠无数。
  秋收之后,吴有为再次开始做善事,经过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万通也跟着他一起做善事。
  这事儿不知道怎么的,传到了皇太子的耳中。
  这一日上课后,皇太子就问他了:“先生,你是送了许多东西去各处做善事吗?”
  “是啊!”这种事情没什么不可对人言的,吴有为很大方的承认了。
  “为什么呢?难道我大明很穷吗?”太子殿下不懂了。
  “记不记得《孟子》的《尽心章句》里那句话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么?你先生我虽然不说富可敌国,却也算是富甲一方了,钱可以花了再赚,但是我却有能力帮助别人,为何不帮?那些孤寡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婴儿,残疾的、生病了无力治疗的,我只要伸把手,就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吴有为道:“你看皇上,他是天下共主,所以他赚钱多了,也要分三分之一给国库,还要给百官发奖金,这就是达济天下的意思。。。。。。。”
  慈善事业很重要,大明的慈善事业更是完整,但是好像大明的皇帝并不是很理解这个慈善事业的重要性。
  吴有为掰开了揉碎了给皇太子殿下讲清楚。
  太子殿下的确没见过什么孤寡老人,他只知道赚钱很难,却不明白花钱其实也有意义。
  吴有为讲了许多,太子殿下还不是很理解,虽然明白归明白了,但是无法亲身体验,到底是不一样的,吴有为就道:“不如过几日,带殿下您去看一看,您就知道了。”
  “好!”太子殿下点头,他现在已经长大了,知道的越多,感觉肩上的担子越重,也越是孝顺他父皇。
  过了几日之后,吴有为果然带着太子殿下出了宫。
  这些年动不动就带太子殿下出门,虽然都是在京中走一走,看一看,也让太子殿下同宪宗皇帝那个时候不太一样了,宪宗皇帝自己都感慨,儿子就是比自己强多了。
  而且太子殿下的教育很好,宪宗皇帝并不限制他的自由。
  所以吴有为就带着他,去了养济院。
  前文(144章)提过养济院的作用,就不多说了。
  到了地方后,吴有为跟太子殿下下了车,这次出门,俩人都穿着便装,因为来的是养济院,故而都穿的十分朴素,吴有为还带了两车做好了的厚棉被过来,太子殿下也带了四车的煤炭,算是捐献给养济院。
  养济院的院长,正在安排人手将晒好的菜干放在干净的柳条筐里,放好了后盖上盖子,放进干燥的仓房里,过冬的时候,这些菜干可是他们主要的菜品。
  因为每年都是林素管家带人送东西,吴有为并不出面,院长不认识吴有为,但是却知道左春坊吴大学士。
  每年都会送好多东西过来。
  有管事的接待了吴有为和太子殿下,听说他们是送东西过来的,乐颠颠的去请了院长过来。
  院长是个中年人,不胖,穿的短打扮有点脏,干活嘛,干净衣服也会弄脏,洗过了手才见客。
  “感谢二位的高义!”他先抱拳行了一礼。
  他们这里虽然有朝廷的救助,但是老人太多了,加上人老了,身体也不如年轻的时候好了,各种药也不敢离口,朝廷调拨的再多,也有些捉襟见肘。
  再说,冬日里寒冷,老人们更需要保暖。
  “不客气,不知道,可否看看这里的孤寡?”吴有为也同样行了一礼:“这是本家侄儿,特意过来捐献四车煤炭,看老人们够不够用?”
  “可以,可以!”院长听他这意思,要是不够,还要捐?
  这可是好事儿啊!
  乐颠颠的带他们去了老人们的住处。
  养济院已经很不错了,是一排一排的坐北朝南的房间,一个屋里有个大通铺,住着六到八位老人,虽然屋里干净,老人们也穿戴整齐,却有一股老年人特有的腐朽气息。
  而且这些老人并不是皇太子见惯了的那种富贵人家的老人,而是一个个枯瘦,满头白发,皱纹深深的样子。
  尤其是他们的手,有的骨节都变形了,那是终身劳作后留下的后遗症。


第502章 善良
  太子殿下长这么大,眼看着就可以娶妻生子了,他见多的老人其实也很多,每天都能见到周太后,他亲祖母。
  周太后为人和蔼可亲,加上保养得好,儿子孝顺,孙子贴心,儿媳妇虽然糟心了点儿,可嫡出的孙女儿是个好的呀!
  其次就是各位上了年岁的大臣和诰命们,那一个个也都保养的不错,再说,宪宗皇帝现在大刀阔斧的改革,六十岁以上的大臣基本上都养老了。
  外出上街,那也是能见到不少富贵人家的老人,有的老人还很有威严,因为是家里的大家长嘛。
  却没有想过,这世上,还有这样的老人。
  他们虽然穿着朴素,衣服干净,可那也不是什么好料子的衣服,就是厚实一些,鼓鼓囊囊的穿在他们的身上,保暖效果倒是不错。
  老人们看到陌生人来,还有些拘谨,他们这个地方,人家一般不会来看他们,只会给院长送东西而已。
  “诸位别怕,这两位是大善人,给院里送了棉花和煤炭。”院长安抚他们,反复的说着他们俩捐赠的那点东西。
  说的太子殿下的脸,当时就红了,他那四车煤炭,其实也不算什么,却被人反复提起来。
  老人们当然是道谢了,吴有为以前去过养老院,也来过养济院,不过都是躲在林素管家身后,假装是个普通人,更没来过后头看。
  这才知道养济院其实也很贫穷,这里有照顾老人们的妇女,也都是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太子殿下一个劲儿的摆手:“举手之劳而已,不敢居功。”
  他越是客气,老人们越是喜欢他,年轻人,知道上进,还知道谦虚,多少的孩子啊!
  他们是上午过去的,天短了,他们吃两顿饭,院长一直带着他们看养济院的情况,下午很早就吃了晚饭。
  太子殿下很惊讶:“这么早就吃晚饭了?”
  “没办法,有些老人胃口不健,吃完要花时间消化的,等他们消化的差不多了,也该睡觉了。”院长道:“白天可以吃一点点心,不敢给茶水,本来就觉少,给了茶水该睡不着了。而且有些老人是一直在吃药的,茶水解药性。”
  太子殿下羞愧了,他都没想到那么多。
  吴有为带着他看了看老人们吃的东西。
  萝卜条炖的土豆条;白菜炖的粉条,一份紫菜鸡蛋汤,松软的两合面的馒头(玉米粉和白面合在一起发酵后蒸出来的)。
  “怎么。。。。。。不见一点荤腥?”这样的伙食,让太子殿下大为吃惊。
  “晚上不能吃太多油腻的东西,肉类的只能吃一些剁碎了的,例如肉包子,或者肉糜之类的,再不就是红烧肉这样软烂的肉食。”院长道:“早饭就有肉包子,小米粥,蛋羹和一些咸蛋。”
  虽然他们自以为很丰盛了,但是在太子殿下看来,十分的简陋。
  吴有为想了想:“我个人再捐献一百只羊过来,羊肉可以做羊肉包子,羊骨头可以熬汤,且羊肉驱寒。”
  羊杂碎也能放在汤里,算是给老人们的一点心意了。
  “那太好了。”院长很是高兴:“羊皮我们就做成羊皮祅子给老人们穿,这个御寒更好。”
  太子殿下握了握拳,没吭声。
  从养济院出来,吴有为再带着他去了育婴堂。
  那里都是小孩子,多大的都有,还有刚出生不到十天的,那是最小的;最大的都快十六了,马上就要出育婴堂,自力更生了。
  十五六的孩子们正在照看十岁以下的,十岁往上的都在写作业。
  吴有为带着太子殿下到的时候,他们正要开饭。
  这里的孩子们倒是养的不错,没有面黄肌瘦,只是有个别的孩童,乃是天生的残疾,因为残疾而被丟弃;更有不少女孩儿,因为是女儿而被家里丟弃。
  太子殿下看的很震惊,因为在他的人生观里,女孩儿也是好的呀,看看父皇对公主们,也是特别精心呢!
  而且他看到这些孩子写字都是小字,一问之下才知道,是为了节省纸张,字写的小了,占的纸张就少了,而且他们是两面写字。。。。。。。
  用的是鹅毛笔,还有铅笔,这些写好了,才用的毛笔,而且那毛笔都秃头了。
  太子殿下看的特别心酸。
  他还记得,他用的都是紫檀狼毫笔,用的不顺手了就不用,甚至丟掉,他的笔向来都是最好最顺手的。。。。。。。
  可是他们这里的孩子却是不够用的。。。。。。。
  墨锭,磨到就剩下一点点还不丟掉,有人用木块做了托,镶嵌后继续用,一直到磨没了,就剩下渣滓才丟掉。。。。。。。
  砚台也是最普通的那种。
  纸张,倒是很不错,因为是吴有为让人做的白纸甚至现在大明已经有了生活用纸。。。。。。虽然最开始,众人都说有辱斯文,可是用的的确比侧筹要方便多了。
  吃饭的时候,育婴堂的堂主就热情留下他们俩吃饭,因为他们俩来的时候,也送了跟去养济院一样的东西。
  虽然说生活条件好了,可他们吃的东西还是很普通,肉末茄子算是一份肉菜了,然后是豆腐炖雪里蕻,大骨头汤,汤里有土豆丝和白菜丝。
  主食是玉米面的饼子,要说好吃,也就平常吧。
  只是孩子们吃的很珍惜,没有人剩饭剩菜,连汤都喝干了。
  “现在有大骨头汤喝已经很好了,偶尔还有虾米紫菜汤。”堂主道:“还有人捐献的鸡骨架,熬汤也很好的,酱鸡骨架也很好吃。。。。。。。”
  这些话,听的太子殿下心酸的要命,他在宫中,喝的羊骨头汤,听介绍菜品的小太监说,都是用一整只羊骨架熬了一晚上的,熬的入味,里头还添了不知道多少鸡骨架。
  这样的汤,他平时都不爱喝,也就冬天的时候喝着暖一暖身体而已。
  而这样的汤水,是他们一天就一碗的,还喝的那么干净。。。。。。。
  羞愧,太羞愧了。
  吃过了饭,吴有为带着羞愧的太子殿下走了,出门的时候,正好赶上吴晓的人来送东西。
  他们送的羊骨架、鸡骨架等物。
  开饭店的,这样的东西很多,尤其是羊骨架,烤羊肉串和涮羊肉都需要羊,羊骨架除了熬汤,他们也用不了那么多。
  剩余的如果丟掉太暴殄天物,也舍不得,便每日都往育婴堂送,这里不仅有孩子们需要骨头汤,也有哺乳的妇道人家需要营养,好产出更多的乳汁给婴儿哺乳。
  除了这些个,还有不少的鲫鱼,因为鲫鱼汤催奶。。。。。。。
  太子殿下特意打开看了一眼,发现那骨头上,带着不少的肉。。。。。。。
  看了两个地方,太子殿下感触颇多,吴有为送他回了宫,临走的时候,吴有为道:“殿下长大了,那些大道理,臣就不多说了,明日,臣陪您去另外几处地方看看吧。”
  “好的,谢谢先生。”太子殿下抱拳行礼。
  “不客气。”吴有为笑了笑:“臣告辞。”
  俩人分开之后,吴有为回了家,万通正在寒月下打拳,行云流水,虎虎生风。
  见到吴有为回来,收了拳势:“今天怎么这么晚?”
  “去了养济院和育婴堂。”吴有为道:“顺便在育婴堂吃的晚饭。”
  天气冷了,他们就吃了两顿饭,早饭吃的晚点,晚饭吃的早点,中午有的时候会有一些点心垫肚子。
  “带着太子殿下?我今天听说万鑫鹏带人出去了,还都是好手。”锦衣卫轻易调动不了,而且就是在京中临时出任务,却需要万鑫鹏亲自带队。
  除非,是皇上出宫了,或者,太子殿下出宫了。
  “嗯。”吴有为点头:“嘿嘿嘿,孩子很受教育啊!”
  “你呀!”万通拉着他进了门,给他除去大衣服:“我让人预备了你爱吃的牛肉汤面,吃不吃点?”
  牛肉汤面是新来的兰州厨娘家传的手艺,吴有为空间里还真没有:“好呀!”
  现在的兰州,有兰州卫,庄浪卫,又有肃王府坐镇。
  这次是肃王送礼给万通,希望他可以在宪宗皇帝面前美言几句,帮他也要个封国。
  肃王一脉传承了三代,到了这一代是第四代,甘肃那边的军政自然不在他管辖范围内,但是肃王一脉一直坐镇兰州。
  明惠宗建文元年,肃王朱模率甘州中护卫移藩兰县(兰州),以三分军士守城,七分军士屯田,加之东南诸省移民不断移兰屯垦,兴修水利,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增殖,至成化时兰州“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馀区”。
  乃是一个人口大州。
  只是他们这一脉比较倒霉,从第一代肃王开始,就是庶子,第二代,还是庶子,第三代依然是,到了这第四代。。。。。。还是庶出继承王位。
  肃王,便是原来的“戍边九王”之一的汉王,后来被永乐皇帝改封为肃王。
  一开始就番的是甘肃的省府甘州,后来改为了兰州。
  但是他们王府在哪儿,就大力开发哪儿,也是够了。
  到底是憋了一口气,当年没能争嬴燕王,不服气啊!
  所以这些年一直都在努力治理他们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如今赶上了好时候,皇帝竟然让藩王。。。。。。去治理属国!
  哪怕是“属国”,那也是“国”啊!
  远点怕什么?
  天高皇帝远!
  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