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云深处有为家-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的吴有为眼泪汪汪:“那军士们也太苦了!”
  万通倒是没吭声,宪宗皇帝惊奇了,第一次见到对军士这么有同情心的。。。。 文人雅士。
  话说就是兵部尚书都没这觉悟,商辂老大人虽然也很支持皇室掌握军权,可他也没这么感性过。
  说实话,就连掌握京畿兵权的英国公,都没这样过!
  “臣会试的时候,自己研究过吃的,有一款面条,曲曲状,可以用油过一下,配上一块调料油块。。 加上晒干的菜。。。。。“吴有为比划了一下,将方便面说给了宪宗皇帝听
  “忠明一点不吃惊?”宪宗皇帝听完十分惊讶,但是看万通却很正常的在吃御膳。
  “臣在家弄的时候,万大人就在旁边看着呢。”吴有为笑道:“第一锅出来,他就吃了好几碗!”
  方便面在古代是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尤其是方大厨从选面粉到弄曲面条,到晒干,储存。
  折腾了三个月才折腾完,第一次是给罗伦入考场的时候,吴有为想到的,等他入考场的时候,已经能带着进去煮着吃了。
  “说的朕也想吃了。“宪宗皇帝道:“让人做出来看看,如果可行的话,看能不能也能纳入行军粮?”
  “恐怕不行。”万通却敢在这个时候给皇帝泼冷水:“那方便面需要油炸,哪儿弄来那么多油?”
  宪宗皇帝卡壳儿了。
  也是,在古代,油脂都是珍贵的东西。
  “豆油就行!”吴有为道:“油炸过后,豆油还能用来炒菜,因为是熟油了,没有生豆油的那股味道,炒菜、炖菜都合适。”
  当然,不能用油过度,那样该不健康了
  只是油炸一下应该不错,方便面保存好了,也能很方便的。
  宪宗皇帝一听说用油,就有些明白了,这东西能推广,但是能吃得起的恐怕就是军官们了,兵丁们是难了。
  “不用油炸,是不是就不能保存了?”宪宗皇帝问:“一定要油炸过后才能长时间保存?”
  吴有为听了之后,知道关键在油上,于是又想到了一种食物:“挂面,也行!”
  万通疑惑的看着吴有为,虽然没出声询问,但是已经表明了态度。
  “挂面?”宪宗皇帝同样没听说过挂面。
  吴有为一噎:“你们不知道?”
  宪宗皇帝摇了摇头:“不知道。
  华人喜欢吃面食,尤其在北方,方便面、挂面等大行其道。
  吴有为记得以前看历史的时候,远在唐代,就已经在食用这种“快餐”了。据专门门从事敦煌饮食研究的高启安博士说:“检阅敦煌文献发现,远在唐代就出现了挂面,当时叫做“须面“。
  于是就问他们:“那可知道须面?龙须面?”
  “龙须面知道啊!”宪宗皇帝道:“每年朕的寿诞日,都会做龙须面给朕吃。”
  吴有为干笑一下:“臣在家也吃寿面。
  只是他太小,一般不是整寿都不过的,而且他的生日是十月二十二,正是万物萧索,要冷不冷的时候。
  家里不会庆祝,因为据说寿辰庆祝的太早,会被阎罗王记在账上,所以古代人都是五十岁之后才开始庆祝整寿,平时都是偷着自家人聚在一起过个生日就行了。
  六十岁七十岁才大贺一把,等到八十岁了,不止是自家人全村人,甚至连此地的一方父母官都会来贺寿。
  “可是龙须。。。。 不都是现做的么?”万通想不明白了。
  吴有为就知道他们说的不是一个面条!
  没办法,吴有为只好编纂了一个故事:“相传古时,军卒和百姓不分酷暑严寒日夜苦干,家人为使亲人能吃上面条,便把擀好切细的面条挂在竹竿,上晒干捆把,连同调好的酸汤送到工地,让亲人在劳动之余,下锅煮熟,入酸汤食之。这种吃法既能充饥又能解渴,被誉为上等慰劳饭食。后来有人将晒面条改进为手工挂面,在酸汤中加入漂稍’(鸡蛋煎饼、嫩韭菜、白菜心切碎即成),就成了如今在民间及宴会上广为流传的酸汤挂面。
  而挂面由精制面粉制成,不含防腐剂及添加剂,营养成份得到了有效保留。挂面之所以可以长期存放,是因为它通过干燥脱水的过程,没有水分,保存时间自然长。
  而且挂面也可以用玉米粉做,玉米挂面,也很能保存,起码二年之内,不会坏掉。
  同样的特点就是没有水分,保存时间长,只要阴凉干燥的地方,就能放一二年,这一点,跟北边的环境特别符合。
  宪宗皇帝立刻就注意到了一点:“你说的食物,都是没有水分或者水分很少,是跟水分有关系么?”
  “有。”吴有为点头。
  然后又跟皇帝说了环境、空气、水分等对食物的影响,这一说,就说到了御膳结束,喝了消食茶,也才说完。
  “今日,朕,有所得!”宪宗皇帝总结道:“朕自诩天子,有无数大臣辅佐,有学士不断讲课,可还有不少东西是朕不知道的,尤其是就在朕的身边,朕都不知道。”
  果然,说完了,怀恩太监也回来了。
  ‘皇爷,不是您孤陋寡闻,而是这事儿太小,小到要不是奴婢去问,那回回厨子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他们都习惯了,这东西在他们那里,人尽皆知。”怀恩太监走过来笑道“可咱们大明地大物博,根本看不上他们那点吃食,也就给您和后宫各位主子尝个新鲜,要不是每年哈密卫的人来朝贡,给他们做馕吃,那回回厨子早就不能在御膳房待下
  去了。
  回回厨子自己一家人都是哈密卫土生土长的,不过当年是被带来献给先帝当大厨的,于是就在京城落户了。
  他们做饭都很有特点,喜欢馕,喜欢喝茶,喜欢吃牛羊肉,但是一口猪肉都不吃!
  鸡鸭鹅的倒是无所谓,就是吃不得猪肉。
  “是啊!”宪宗皇帝站起来走了两步:“今日朕很高兴,长见识了,忠明,你带吴侍读出去吧,今日不必回来执勤了,好好休息休息。
  “是,皇上。”万通拉着吴有为跟宪宗皇帝告退之后,俩人身后跟着几个送他们出去的小太监,将他们送出了这座宫殿的大门。
  俩人一路并肩,走着出皇宫。
  “今天你说的那些,我以前怎么没听过?”万通好奇的问吴有为:“也是你们那里的?”
  “是啊!”吴有为点头:“在我们那里,挂面都泛滥成灾了,随便一。。。。。 杂货铺子都有的卖,一一捆捆,粗的细的都有,回家烧开水,煮开了下面条,放上一把青菜一个鸡蛋切块火腿肠、哦,就是跟腊肠似的那个东西,然后煮熟就能吃了,很简单的一顿饭。”
  “真好啊!”万通至今对吴有为所描述的那个世界都很新奇:“那你们那里的军队也这么吃饭吗?”
  “有的时候是,但是因为部队,哦,就是军队,是要保家卫国的,所以他们的吃食,上更讲究,我说的那是平民小老百姓才这么吃,军中因为要保证年轻人的体力和营养吃的更讲究,每天早上都有鲜奶喝一喝,大肉包子之类的,中午有菜有肉,晚上也不含糊,不过我没当过兵,不知道具体情况,听有当过兵的人说,他们那里每天的标准是一盒牛奶,一个苹果或者两个梨子等水果,两荤两素,主食不是米饭就是馒头,早餐则是肉包子。。。。
  吴有为尽量回想现代军事节目里说的那些事情,军中普通标准也就这样,但是特种营的标准好像更高?
  “这哪儿,是当兵的呀?这是当老爷的吧?”万通搓着牙花子:“怪不得你们那里平安无事呢。”
  “能平安无事,也是几代人打下来的太平江山。”吴有为提醒他:“别忘了我说过的,抗战和解放,两个战争就差点将中原大地打残。”
  “我们一起努力,我大明绝对不能被异族断掉!”不得不说,万通还是个爱国青年,呃,中年?他都三十了。
  “只要大家不要偏科,文武并进,就行!”吴有为道:“如今文官还好,再过个百八十年的,文官将成为大明实质上的掌权者,就连皇帝,都要受到他们的管挾。”
  “武将想出头,何其艰难。”万通道:“你给我的那些东西,我献给了皇上,皇上找了英国公去管理团营,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总会好起来的。”吴有为道:“你看,我这不就保住了皇次子的命么。”
  他总会一点一点的改变大明,等他百八十岁的时候,嘿嘿嘿,咋也能改变一些了吧?
  俩人一路走出了皇宫,就分开了,万通去北镇抚司办差,吴有为则要回到翰林院。
  到了翰林院,吴有为发现气氛不太对,大家都对他态度不对!
  而作为翰林院士的尹直,直接叫他跟自己去屋里。
  翰林学士有自己的一排五间大屋子作为办公地点,在会试的时候,这里也是阅卷所在地。
  吴有为也就第一天来的时候,进来这里过,后来就一直没进来,这地方等同于皇帝的金銮殿。
  无事不登的。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
  他是景泰五年的进士,标准的文官清流出身。
  后改庶吉士,授编修。
  在宪宗皇帝登基为帝后,其充经筵讲官,参与编修《英宗实录》。
  后授官翰林学士。
  吴有为折腾的重修编撰藏书楼,以及建立图书馆,教授《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他都是大力支持的,虽然尹直这个人有些恃才傲物,但是眼光却独到,这会儿突然严肃的叫吴有为单独对话,吴有为一时之间,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尹直进屋后就坐在了主位上,指着旁边的椅子道:“坐下说吧!”
  吴有为胆战心惊的坐了下来:“尹学士,您这是有什么事要跟学生说?”
  当初会试的时候,尹直也是副陪考官之一,叫一声“先生”吴有为并不吃亏。
  尹直抿了下嘴:“听说,你跟锦衣卫的指挥佥事万通关系很好?”
  吴有为。。。。。??? “


第309章 锦衣卫南镇抚司
  吴有为发呆了,傻眼了。
  这是啥意思?
  大家在一起工作这么长时间了,谁不知道他跟万通俩住的是隔壁?而且出去吃饭的时候,也在一个桌子上坐过,还一个火锅里搅和过筷子呢!
  怎么一下子就变得陌生了?
  “咳咳!”尹直轻咳两声:“据说五年的会试,是他负责搜检?”
  吴有为一笑:“是啊!考试的时候,万大人还给我等学子的号间里添了炭火呢。”
  “哦?”尹直问了:“怎么回事?”
  吴有为就说了,他们那一届,其实很多人都因为万通的关系,受到了优待,尤其是南方的举子们。
  虽然大明有南北榜之分,可是就因为有南北榜之分,才有南方人来北方考试。
  在地域上,应该是属于南方,但是祖籍在北方,就得来北方考试。
  加上南北榜的水平不同,南方文风鼎盛,考试很难,而北方则相对来说容易一些,所以很多人都是北方的户籍,来北方考试。
  就因为容易些,南方人在北方考试,会好考一些。
  所以最近这些年,很多南方人都迁籍到北方,可是大明对户口管制的很严,轻易不能迁籍。
  最开始管的不严,后来有了南北榜案件,那是明初四大疑案之一,这户籍就管得严格了。
  所以说南方的举子来北方考试,也说得过去。
  而且能来北方考试的,都得是南方有名的大家族,或者祖上是有大背景的人家。
  不过因为他们等于是来北方占便宜的,所以在北地考试的时候,很少能有人照顾他们。
  “万大人也是好心,他的那些手下也都是通情达理之人。”吴有为道:“南方来的人,在北方就是不适应。。。。”
  尹直还真是头一次听说锦衣卫还能是知书达理之人?
  不过锦衣卫尊重读书人是好事,听完之后他也很满意万通的做法:“只是,如今我听到了一些风声。
  吴有为瞪大了眼睛。。。。
  当天晚上,万通在北镇抚司有事情,没回来,但是让人捎话了,让他先休息吧。
  吴有为心里有事情,睡觉睡得不踏实,在凌晨的时候,一阵敲门声。
  “谁呀?”吴有为好不容易睡着了,突然被吵醒。
  “老爷,是锦衣卫!”说话的是万福。
  “啊?”吴有为懵了:“你说啥?”
  万福管家急了:“老爷,锦衣卫来了,说要带您去北镇抚司。”
  吴有为一下子就清醒了:“可是忠明出事了?”
  “这不知道,他们都是新来的,重要的活儿也轮不到他们,只能派他们接个人,穿个不重要的消息。”万福管家也懵了:“他们很着急的样子。”
  “我穿上衣服就去!”吴有为想到万通的特殊工作,哪怕升任了指挥佥事,不代表他就没危险了。
  哗啦啦的穿好了衣服,他就到了客厅。
  客厅里站着四个很年轻的锦衣卫,生面孔,而且一个个也很拘束,可能从来没进过指挥佥事的府邸,喝茶都带着谨慎的样子。
  万通给吴有为配备的那一队锦衣卫,跟他们聊了聊,知道他们都是新来的锦衣卫,新鲜的很,众人都很照顾这四个后辈。
  见到吴有为出来了,就都站起来了:“老爷。“
  嗯,大家都准备好了?”吴有为急匆匆的道:“那就走吧!”
  “是!”众人护卫着他,上了马车,一路疾行去了锦衣卫北镇抚司。
  京城夜里是有宵禁的,“宵”是夜晚,“禁”是禁止。
  宵禁就是禁止夜间的活动。
  明清的法律把这一条改为“夜禁”。
  规定更加明确,一更三点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下(京城五十下);在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下(京城四十下),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疾病、生育、死丧可以通行。
  导了急症的、生孩子的和死人的,才可以在夜里出门上街,急症的要去请大夫;生孩子的需要请稳婆,哦,也就是接生婆来家里接生孩子;死了的报丧也可以。
  剩下的就不行了。
  其实古代没有多少夜生活,要么在家制造小人儿;要么去青楼楚馆寻欢作乐,可是你要是没啥本事的,最好还是别挑战宵禁。
  而吴有为因为有锦衣卫在身边,一路通行无阻,很快就到了北镇抚司。
  北镇抚司晚上也是灯火通明的样子,没办法,这里是锦衣卫的衙门,日夜都有不少事情呢。
  吴有为来了后,本来应该是直接去万通的院子的,可是有人出来接待他:“在后衙等您。”
  “后衙?”吴有为身边的锦衣卫一皱眉:“怎么在那个地方?”
  “那边有点事,大人说吴侍读来了就送去后面。“那个人指了指旁边的路:“你们先去院子里等吧,大人还没吃饭呢,宵夜已经送过去了。
  “好吧!”跟着吴有为的锦衣卫们,到了北镇抚司就觉得没什么危险了,谁敢来北镇抚司闹事啊?
  那纯粹是找死呢!
  吴有为一个人跟着人往里走,他来过那么一次,但是他来的那次很认真的看过北镇抚司,走的这条路,的确是后面的通道。
  只是,这一路走过去,却发现,不太对。。。。
  万通因为有事情,去了南镇抚司,找他哥万喜。
  万喜如今是南镇抚司的指挥同知了。
  全称是“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同知”。
  明初的时候,天下既定,《明史》上记载:。。 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品秩并同。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
  锦衣卫不比其他卫所,乃是京卫,皇帝亲军,所以这指挥同知就是比别的卫所同知高三级。
  “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
  “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北镇抚司外部任务较多,经常出差全国。北镇抚司外出特务皆为“钦差”。由于北镇抚司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地方官员见到北镇抚司的人都是恭恭敬敬,一点不大意,称呼为“上差”或“钦差”
  但是南镇抚司就没北镇抚司那么威风了,他们最多管的事情,就是皇帝銮驾的护卫以及锦衣卫的人员法纪、军籍等等。
  说是锦衣卫的后勤也不为过,而且因为南镇抚司是锦衣卫,在锦衣卫臭名昭著的时候,难免也受到了牵连,又因为没有什么实权,很容易就成为了出气筒,以至于到了现在,南镇抚司不仅是锦衣卫的后勤了,他们还要在五城兵马司忙不过来的时候,去帮忙!
  例如上元灯会,防火走水的时候,南镇抚司的人全部出动,帮五城兵马司维持秩序。
  例如京城大雨的时候,南镇抚司的人还得配合顺天府的衙役给京城所有的下水管道通水,以防止京城被水淹着。
  说起来,都是累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